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确定并测量第二骶椎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参数.方法 将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人院的8例无骨盆病变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25~53岁)的CT数据集导入Mimics10.01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生成骶椎阴模,利用透视骶椎阴模确定S2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利用空间解析几何测量相关参数.结果 8例共16侧资料的S2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均能以此方法确定.最佳进钉通道参数:最大半径男性为(6.38±0.54)mm,女性为(4.9±0.74)mm;深度男性为(68.93±3.49)mm,女性为(58.43±8.16)mm;与矢状面夹角男性为(73.48±8.57)°,女性为(79.93±5.29)°;与横截面夹角男性为(14.07±6.22)°,女性为(6.95±4.81)°;与冠状面夹角男性为(7.12±7.11)°,女性为(5.87±5.01)°.最佳进钉点及最佳进钉终点的确定方法为:在骨盆出口位X线透视图像上,作一边长分别水平及垂直并恰好包围骨盆的矩形,以左下角顶点为原点,左上角顶点为(0,1),右下角顶点为(1,0)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进钉点坐标男性为(0.5±0.26,0.52±0.04),女性为(0.49±0.24,0.47±0.10);进钉终点坐标男性为(0.5±0.01,0.59±0.07),女性为(0.5±0.02,0.49±0.14).在骨盆入口位X线透视图像上,用相同的方法作一矩形并定义坐标系,进钉点坐标男性为(0.5±0.26,0.52±0.04),女性为(0.49±0.24,0.47±0.10),进钉终点坐标男性为(0.5±0.01,0.78±0.01),女性为(0.5±0.02,0.81±0.03).S2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参数男女对比“最大半径”、“深度”、“与横截面夹角”、“进钉点前后相对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数字化仿真技术能精确确定S2骶髂螺钉最佳进钉通道参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微创固定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且随访达2年以上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5~64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23例,重物压伤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髋臼骨折6例,股骨颈骨折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8例,耻骨联合分离及耻骨支骨折15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拔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中共植入空心螺钉89枚,其中髋臼8枚,股骨颈18枚,骶髂关节33枚,耻骨联合及耻骨支30枚。每枚螺钉植入时间11~38 min,平均20 min;术中出血10~50 m L,平均20 m L。术后骨盆X线片及三维CT示骨折均获良好复位,螺钉无错误植入。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无神经、血管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33个月,平均29.6个月。患者于术后6~12周,平均8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地步行、单足站立、下蹲等功能恢复良好,均回归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固定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无需输血、无需使用抗生素、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髋关节周围骨折及骨盆前后环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组织工程骨血管生成过程中种子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研究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组织工程骨血管生成相关文献,对常见种子细胞来源、生物学特性、转变机制、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等进行综述。结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细胞共培养体系的研究已有长足进展,无论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引入,还是VEGF和血管生成素1双转染MSCs-内皮祖细胞共培养体系,均在骨生成和血管生成中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距临床应用仍有距离。结论采用基因修饰构建的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支架材料复合物具有血管生成速度快、效率高、稳定性好的优势,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脱细胞牛软骨基质(acellular cartilaginous matrix,ACM)作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了解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联合应用冻干-反复冻融-酶消化法对牛软骨基质行脱细胞处理。将体外培养扩增的2~5代兔软骨细胞接种在材料上,体外培养3周,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分布情况。结果软骨细胞在制备的ACM上可较好地黏附生长,并且分泌大量Ⅱ型胶原和葡萄糖胺聚糖;但软骨细胞不能长入ACM内部,只能在表层生长,少量软骨细胞分布在ACM孔隙中。结论 ACM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活性,并且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维持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截骨矫形术截骨面确定方法多基于二维X射线片及经验大致判断,精度较差.目的:运用数字仿真技术精确确定桡骨截骨矫形术的截骨面.方法:将1例桡骨畸形伴桡骨前倾角及桡骨内倾角异常患者的CT扫描数据集(双侧)依次导入Mimics进行三维重建,用计算机辅助作图及空间解析几何计算确定截骨面并测量相关参数,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模拟手术截骨及复位.结果与结论:原文的方法能确定并测量双侧桡骨截骨矫形术的截骨面,为手术提供精确而直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采用锁骨钩钢板加张力带重建和加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加不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2例,其中A组2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加张力带重建喙锁韧带,男16例,女10例;年龄19~45岁,平均28.7岁;Rockwood分型Ⅲ型12例,Ⅳ型8例,Ⅴ型6例。B组1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加锚钉重建喙锁韧带,男10例,女6例;年龄18~43岁,平均25.8岁;Rockwood分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3例。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前、术后Lazzcano评分情况。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3周和4.6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Lazzcano评分优2例、良9例、差15例,术后优18例、良8例、差0例,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Lazzcano评分优1例、良5例、差10例,术后评分优11例、良5例、差0例,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B组出现伤口感染1例,均无螺钉松动脱落和断裂。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加张力带或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都是可靠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异种脱钙骨基质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制备的异种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植入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取猪四肢长管状骨皮质骨经理化处理后,制备脱脂脱钙(材料A)和脱脂脱钙去细胞(材料B)两种粒径为250~810 μm的DBM颗粒和浸提液,骨颗粒脱脂脱钙后测钙、磷含量.采用标准的毒理学方法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实验、热原实验、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肌肉植入实验.结果 未脱钙皮质骨钙、磷含量分别为(189.09±3.12)mg/g和(124.73±2.87)mg/g:DBM颗粒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48±0.09)mg/g和(3.46±0.07)mg/g;DBM颗粒钙、磷含量分别为未脱钙皮质骨的1.87%和2.69%.急性毒性实验:各组小鼠活动正常,7 d内小鼠无死亡,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7 d后各组小鼠体重日平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刺激实验观察显示,注射材料A、B浸提液和生理盐水处无明显红斑、水肿和皮肤坏死,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两组动物体温升高最高均为0.4℃,符合<0.6℃的国家标准.材料A浸提液的溶血率为1.14%,材料B为0.93%,符合<5%的国家标准.异种DBM的细胞毒性为0~1级.肌肉内植入实验显示动物术后生存良好,各植入部位均未见组织坏死、积液及化脓感染.术后不同时间点植入材料A、B组局部细胞免疫定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M颗粒的毒性程度为无毒,皮肤无刺激,无热原性,溶血率<5%,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骨诱导性.  相似文献   
9.
ptsA58H质粒体外转染人胚肌腱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电穿孔法将ptsA58H质粒体外转染人胚肌腱细胞(HETC)的条件,转化人胚肌腱细胞(THETC)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ETC,电穿孔法导入ptsA58H质粒,并经潮霉素B筛选,获得阳性克隆,扩增后建立THETC系。体外传代培养,冻存,复苏THETC,并分别绘制HETC和THETC在不同培养条件的生长曲线。结果 通过潮霉素B0 ̄1000mg/L终冻度梯度的培养,选择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IS覆盖的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PPM)修复重建兔气管缺损的可行性,及SIS在促进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1.8~2.0 kg,制备大小为1.2 cm×0.6 cm的气管前壁、侧壁4~6环全层缺损模型.根据修复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PPM修复组采用大小为1.4 cm×0.8 cm的单纯PPM修复缺损;SIS-PPM修复组采用预先紧密缝合的大小为1.4 cm×0.8 cm的SIS和PPM修复缺损.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重建区域情况.结果 术后SIS-PPM修复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感染、皮下气肿、呼吸困难发生.PPM修复组分别于术后6 d及18 d因气道感染及气道分泌物潴留死亡1只兔,其余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皮下气肿.两组动物重建气管均无塌陷、狭窄.组织学观察:术后各时间点两组动物气管腔内均未见明显肉芽及瘢痕,8、12周时重建气管表面有气管黏膜覆盖,SIS-PPM修复组纤毛组织和杯状细胞多于PPM修复组.扫描电镜观察:术后8周SIS-PPM修复组重建气管中心区域大部分被较成熟的纤毛覆盖,PPM修复组重建中心区域大部分为幼稚纤毛覆盖;12周时SIS-PPM修复组纤毛方向性好,纤毛无明显分泌物附着;PPM修复组纤毛凌乱,纤毛表面有大量分泌物附着.结论 SIS和PPM修复重建气管缺损能充分维持修复重建后的气道形态和生理功能,并能获得良好的上皮化.SIS具有促进气管黏膜修复愈合,减少术后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的作用,有望用于临床修复重建气管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