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调查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方法:采用患者药物使用调查表,对苏州市3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544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使用居前6位的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氯氮平(25.6%)、利培酮(16.5%)、奥氮平(13.9%)、奎硫平(11.4%)、阿立哌唑(9.1%)、氯丙嗪(6.8%)。门诊和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存在差异(χ2=37.361,P=0.003)。门诊患者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氯丙嗪、奋乃静、帕利哌酮的使用剂量低于住院患者;舒必利、齐拉西酮、氟哌啶醇使用剂量高于住院患者(P均0.01)。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比率(54.4%,293例)高于联合药物治疗(45.6%,246例);单一药物治疗者中84.2%(247例)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s);联合用药者中97.8%(241例)主要抗精神病药物及65.0%(160例次)次要药物为SGAs;最常合并使用的药物是镇静催眠药(20.2%)、心境稳定剂(12.2%)、抗胆碱能药(12.1%)、抗抑郁药(7.8%)和β-受体阻断剂(4.3%)。结论:单一用药和选择SGAs是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广泛用于各类精神病治疗,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GAs)比较,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EPSEs)比较少[1],但是SGAs并不是没有EPSEs,通常认为与FGAs有关EPSEs也同样与SGAs有关联.在所有的EPSEs里,本文着重关注静坐不能,一个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一些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致残的药物副反应之一[2].本文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的发生率、病理生理学、最新的治疗进展等文献作一综述,以提高对静坐不能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精神痛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中利培酮处方量均第一;(2)新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更广泛且以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3)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老年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的,1名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药物选择更趋多样化;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疗效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药物的耐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APS)治疗时的血小板(PLT)水平。方法随机工作日选取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PLT增高标本32例,分别在NIHON KOHDEN MEK-6318和SysmexXT-1800i血球分析仪上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治疗组患者PLT水平存在显著区别(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PLT水平假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43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51例),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比较。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第1、2、4、6和8周末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3.7%,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2.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非典型药物组的不良反应较典型组少,药物依从性较典型组高。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变态反应外可能还有直接细胞毒效应,抗精神病药物与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并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 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具有高致残率,治疗方法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体重增加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的常见副作用,超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1]。脂联素(adiponectin,APN)由脂肪细胞分泌,具有减轻体重、调控炎症、改善糖脂代谢等作用。众多研究发现,脂联素在抗精神病药导致体重增加中发挥重要作用[2],炎症、基因多态性、DNA甲基化、性激素等影响APN对体重增加的作用,但目前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其机制也尚不明确。本文对APN在抗精神病药导致体重增加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求为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风险、探索药源性肥胖的病理机制、早期预测体重增加及研究干预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性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病年龄、病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病、病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QT间期与抗精神病药及代谢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电图叩间期与抗精神病药及代谢等的关系。方法:对390例应用抗精神病药至少6个月住院患者的代谢参数作评估,测量他们的校正QT间期(帆)。结果:25例(6.4%)出现QTc间期延长。联用与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患者的QR间期差异无显著性(P=0.884)。服氯氮平患者的叽间期较其他药物明显延长。结论:QT间期延长并不多见,与三酰甘油相关,与其他代谢参数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与细胞因子的关系,了解抗精神病工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60符合CCMD-2-R精神分理解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6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TNF2和SIL-2R水平,并间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精神病理及其变化。结果 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示下降,而血清TNF2和SI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听感觉门控电位P50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3例未经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患者组),给予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并与3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对照。结果(1)治疗前,患者组S1波幅[(1.86±0.90)μV]低于对照组[(2.79±1.70)μV],波幅比值S2/S1(1.03±0.61)高于对照组(0.46±0.26),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0.01);两组s2波幅及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2)治疗6周后,患者组P50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3)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能提高S1波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已存在P50抑制异常,经两类抗精神病药治疗6周仍未能明显改善;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可提高S1波幅。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患者孕产期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孕产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足月妊娠分娩的192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剖宫产38例(56、7%),其中无产科原因而因精神症状剖宫产20例(29.9%);稳定期患者124例,剖宫产38例(30.6%),99例妊娠中晚期坚持服抗精神病药,新生儿出生情况良好,未见畸形。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孕中晚期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很有必要,对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保障母婴安全;产后及时、足量恢复抗精神病药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探索精神分裂症高吸烟率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吸烟和非吸烟患者共427例,其中吸烟患者332例,非吸烟患者95例。使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反应量表(ARatingScaleforExtrapyramidalSideeffects,RSE—SE)评价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结果精神分裂症吸烟和非吸烟组在RSESE总分及其各分条目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吸烟率可能与吸烟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无关。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物与猝死(附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精神病药物与猝死(附20例临床分析)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621000)易华陈倩周小东李建勋抗精神病药物能否引起猝死,在临床上尚有争议,但更多的文献报告[1~4]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病人猝死关系密切。现将我院1965~1995年间住院用抗精神病...  相似文献   

16.
新型抗精神病药———奥兰扎平周小东李建勋随着利培酮(risperidone)在美国跃居抗精神病药应用量的榜首,并开始在我国精神科临床广泛运用之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兰扎平(Olanzapine,商品名Zyprexa)也已获得FDA批准上市...  相似文献   

17.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药物治疗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情况。方法:调查443例伴有明显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其行为和精神症状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结果:常用于治疗BPSD的抗精神病药有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舒必利等,其起始剂量与有效剂量均较小,大多单一用药。用药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便秘或排尿困难、嗜睡或步态不稳、吞咽困难等。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典型抗精神病药发生率(18.4%)显著高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9.6%)。结论: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均有效,治疗剂量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安全性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拉莫三嗪组,(合用组)和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单用组),疗程12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各评定一次。结果:合用组显效率64%,单用组硅效率40%。从治疗4周起,合用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联用拉莫三嗪,可改善阴性症状,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6例住院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人口学资料、精神症状分布、治疗情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住院天数、疗效等。结果106例中,以女性(58.5%)、低文化(小学以下53.8%)、无业(65.1%)和精神障碍病程较短[(13.2±4.7)d]为特点;临床亚型以分裂样精神病(52.8%)为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以片断幻听、片断妄想、被控制感等症状多见;治疗均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出院时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PANSS总分显著高于另外3种亚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5.3%,有4例分裂样精神病修正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平均住院(18.6±5.4)d;好转率达100.0%。结论临床上需掌握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特点,提高识别能力,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抗精神病药物与肝损害广西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530003)伍业光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损害,早已引起人们注意,本文重点综述近来抗精神病药对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与HBV关系、机理、预后等研究进展,供同道参考。1发生率[1~4]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损害,最早可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