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对MDA-MB-231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使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0/G1期;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 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虎眼万年青总皂苷将癌细胞阻止于G0/G1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苦瓜皂苷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苦瓜皂苷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皂苷作用后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cl-2的阳性表达率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法得到苦瓜皂苷与MCF-7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存在浓度依赖关系,半数致死量IC50为159.02 mg/L;HE染色观察到经苦瓜皂苷作用24h后的MCF-7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检测到苦瓜皂苷作用细胞24h后,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22.35%,远小于对照组75.61%;流式细胞术表明苦瓜皂苷处理细胞后,S期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随着皂苷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 苦瓜皂苷可抑制体外培养MCF-7细胞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皂苷对不同类型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效应及对胞内miRNA-155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效应可能的途径,为阐明中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和其临床应用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代表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和T-47D,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药组,在加药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皂苷溶液(终浓度0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100μg/mL),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使用qRT-PCR测定FOX3a、SOCS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黄芪皂苷在体外能抑制3种乳腺癌细胞系的生长和增殖,并且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但作用效应不尽相同。对T-47D的作用最强并且呈剂量依赖型,对MDA-MB-231和MCF-7的作用稍弱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型。黄芪皂苷能使MCF-7和T-47D中的FOX3a、SOCS1表达降低,而MDA-MB-231中FOX3a, SOCS1升高。结论:黄芪皂苷对乳腺癌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并且对不同的细胞类型作用效应不同。在MCF-7和T-47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谷甾醇(BSS)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乳腺癌T47D细胞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ER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BSS对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T47D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和Real-timePCR技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高浓度BSS抑制T47D细胞增殖,使细胞分裂增殖指数降低,且ICI182780不能完全拮抗其对T47D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BSS可促进T47D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ICI182780可完全拮抗其促增殖作用。Western-blot及Real-timePCR结果显示:低浓度BSS可诱导T47D细胞CyclinD1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ICI182780能够抑制此诱导作用。结论:BSS通过ER介导调节CyclinD1蛋白与mRNA水平的表达,从而影响ER阳性人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豆杉提取物对乳腺癌T47D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乳腺癌T47D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设空白组、不同质量浓度红豆杉提取物组(200,100,50,25 mg ·L-1)和阿霉素组(3 μmol ·L-1),各给药组处理乳腺癌T47D细胞24 h,MTT法检测T47D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Hoe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T47D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红豆杉提取物明显抑制乳腺癌T47D细胞的增殖,增加LDH及Caspase-3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及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水平,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结论: 红豆杉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T47D增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苑素云  周端  王佑华  曹敏 《河南中医》2010,30(12):1172-1175
目的:观察应用三七花提取物(三七花总皂苷)干预ET-1诱导的HASMC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四唑盐(MTF)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情况。TUNEL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三七花总皂苷能有效抑制HASMC活性,随剂量的增加,作用越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的时效依赖性。观察到典型的核碎裂现象,且凝胶电泳图谱呈梯状,能有效促进异常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结论:三七花总皂苷能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能有效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1)
目的:考察三七根和花总皂苷抗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C IPA)作用。方法:应用B ron氏比浊法分别从体外、体内考察三七根和花总皂苷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结果:三七花总皂苷在120、240、480 mg/L质量浓度下对TC IPA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七根总皂苷只在高、中剂量抑制TC IPA。体内实验三七根和三七花总皂苷各剂量均可显著抑制TC IPA,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三七花作用效果优于三七根。结论:三七根和花总皂苷具有抗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血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缺氧 /缺糖再给氧为模型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坏死细胞百分率 ,同时 ,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 (LDH)的释放。结果 :神经细胞缺氧 /缺糖 5h后再给氧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并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和LDH的释放 ,并随再给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三七总皂苷能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及坏死的百分率 ,降低细胞内Ca2+浓度 ,减少LDH的释放 ,三七总皂苷的作用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强。结论 :三七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过程具有抑制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肝癌高转移细胞HC-CLM3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人高转移肝细胞癌细胞系HC-CLM3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苷处理组较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并且这种作用随时间和药物浓度增加更加明显。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三七总皂苷作用后细胞密度降低。结论:三七总皂苷对HCCLM3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延龄草总皂苷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延龄草总皂苷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延龄草总皂苷对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分别以腹水型肝癌H22移植和实体瘤小鼠为模型,观察延龄草总皂苷体内抗肿瘤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延龄草总皂苷对A549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延龄草总提物和总皂苷对A549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8.73、68.59μg/ml;在体内延龄草总提物和总皂苷对H2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抑制腹水生成,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荷瘤小鼠脾指数。流式细胞术表明延龄草总皂苷能够阻断A549细胞分裂于S期,同时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延龄草总皂苷具有抗肿瘤作用,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细胞早期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抑制耐三苯氧胺人乳腺癌细胞MCF-7/TAM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贝母素甲作用于MCF-7/TAM细胞后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变化。结果:贝母素甲对MCF-7/TAM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后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表达减弱(P0.01)。结论:贝母素甲可抑制MCF-7/TAM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镰形棘豆提取物抗肝癌的体内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提取物的体内外抗肝癌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镰形棘豆提取物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PI单染法和AnnexinV-FITC/PI双染法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观察H22荷瘤小鼠的体内肿瘤抑制作用。结果:MTT实验表明,镰形棘豆提取物EOOF和FOF有效抑制肿瘤细胞SMMC-7721的增殖,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IC50值分别为0.115和0.097mg·mL^-1。TFOF作用SMMC-7721细胞后可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凋亡细胞的比例升高,并且呈浓度依赖性。镰形棘豆提取物FOF能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低、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56.1%和70.8%(P〈0.01)。结论:镰形棘豆提取物FOF能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对H22荷瘤小鼠有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显示镰形棘豆具有较好的发展为抗肝癌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苦参碱为干预药物,以不同浓度梯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各干预组对HFL-1细胞生长均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其强度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苦参碱作用于HFL-1细胞48 h后,各干预组细胞总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各浓度组HFL-1细胞G0/G1期百分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苦参碱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蜂毒素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蜂毒素(32,16,8,4,2μg/mL)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效应。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蜂毒素有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作用(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对细胞的抑制率也明显增大,呈现剂量依赖性。②蜂毒素浓度从4μg/mL开始,即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随着剂量的增加诱导凋亡的效果更加明显。③在细胞周期方面,与阴性对照比较,蜂毒素作用24小时后S期细胞比例上升,而G0/G1期比例明显下降,蜂毒素浓度达到16μg/mL时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区。结论: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能够引起该细胞的凋亡及改变其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疏肝益肾方对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 TAM-R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大鼠含疏肝益肾方高中低剂量血清、TAM阳性对照血清、空白阴性对照血清,体外培养MCF-7 TAM-R细胞。CCK8法观察各组含药血清对MCF-7 TAM-R细胞株的抑制率,基因芯片检测MCF-7 TAM-R耐药细胞株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疏肝益肾方高中低剂量均可不同程度抑制MCF-7 TAM-R细胞株的增殖,且中药高剂量组在48小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高剂量疏肝益肾方可以下调MCF-7 TAM-R耐药细胞株MAPK通路、VEGF通路等通路的表达。结论:1疏肝益肾方对TAM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 TAM-R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疏肝益肾方逆转MCF-7 TAM-R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涉及多条通路,可能与抑制MAPK通路、VEGF通路等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对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TAM)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TAM,每次10 m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同时配合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浓煎300 mL,日1剂,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TAM,每次10 m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治疗2月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库坡曼(kuppermann)症状积分、药物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kuppermann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缓解率(显效+有效)达90.63%;对照组积分较前无改善。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TAM配合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治疗乳腺癌,能够改善潮热汗出、失眠、疲乏及情绪异常等内分泌治疗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软坚消瘤片药物血清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软坚消瘤片治疗乳腺肿块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软坚消瘤片含药动物血清,以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以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芳香化酶(CYP19)及雌激素受体(ER)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水平;MTS实验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作用细胞24h后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CYP19mRNA、ERmRNA表达水平,表达水平分别降低0.32和0.09倍;药物血清作用48h后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尤以G2/M期最为显著,相应的G0/G1期细胞增加,药物血清抑制了细胞增殖的正常进行;凋亡实验示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药物血清组总体凋亡率高于对照组;药物血清作用细胞48h以后细胞生长曲线幅度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96h时抑制效果最明显。结论:软坚消瘤片药物血清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的雌激素合成及其作用发挥,同时抑制一定时段的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DPPH法测定Lu抗氧化活性;MTT法测定Lu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影响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Lu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r2=0.979);5,10,20,40μmol/L的Lu作用48 h后对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08%,7.09%,25.27%和53.77%,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88±5.81)μmol/L;Lu以浓度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且S期细胞比例呈下降趋势。40μmol/L的Lu作用72 h后,BGC-823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镜下观察发现经Lu处理后细胞固缩并伴随细胞膜破裂的现象。结论 Lu在体外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抗氧化、改变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疏肝益肾方对他莫昔芬(TAM)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LCC9 HER2-ERK/MAPK-ERα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大鼠含疏肝益肾方中药血清,疏肝益肾方+TAM联合血清、空白对照血清、TAM阳性对照血清,并体外作用于LCC9细胞。MTT法观察各组含药血清对LCC9细胞株的抑制率,RT-PCR检测各组雌激素受体1(ESR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重组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mRNA的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雌激素受体α(ER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ERK/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TAM组、疏肝益肾方组、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在48 h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是(6.61±0.129)%、(47.43±2.243)%、(54.19±3.364)%,与空白组比较,疏肝益肾方组、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抑制作用显著(P<0.05),且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作用优于疏肝益肾方组(P<0.05)。TAM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的ESR1 mRNA表达量在48 h为(2.282±0.185),较空白组升高(P<0.05);ERBB2、MAPK3 mRNA表达量在48 h分别为(0.71±0.095)、(0.336±0.058),较空白组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在48 h时,HER2、p-ERK/MAPK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08±0.072)、(0.228±0.034),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5);ERα的蛋白表达为(1.936±0.145),较空白组升高(P<0.05),对ERK/MAPK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疏肝益肾方与TAM联合应用对TAM耐药乳腺癌细胞株MCF-7 LCC9有抑制作用,且48 h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杨红莉  孙震晓 《中医药学刊》2014,(10):2494-2496
目的:观察何首乌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活性的影响,考察何首乌入血成分是否具有肝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何首乌含药血清及空白对照组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L02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血清对两种细胞活力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浓度血清作用后两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含药血清作用于两种细48 h后,细胞培养液转氨酶活性变化。结果:何首乌含药血清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的活力没有明显影响。两种细胞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胞形态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培养液转氨酶活性(ALT、AST)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何首乌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两种人源肝细胞活性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