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治疗的关系,对肾小球疾病131例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0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1例,前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居多,占29.2%,其次是IgA肾病(IgAN),占25.8%。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7.2%。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6年,总痊愈率和好转率为76.7%,病理类型中的微小病变(MCNS)、轻度MsPGN、IgM肾病(IgM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等的疗效及预后好,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MsPGN及组织损害严重的IgAN等疗效差。提示治疗效果、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20例单纯性蛋白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功能性蛋白尿9例(45%),其中直立性蛋白尿(OP)、胡桃夹现象(NCP)各3例,OP并NCP3例;肾料质性蛋白尿11例(55%),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9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例,IgA肾病(IgAN)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2例,局部性节段性小球硬化(FSGN)、轻微病变(ML)、Alport综合征(AS)各1例),肾小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试图了解尿免疫复合物(UIC)检测能否反映肾小球所发生的免疫病理改变。结果表明UIC主要出现于肾小球病变严重的病人,如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膜性肾病(MN),弥漫增殖性肾炎(DPGN)或免疫复合物(IC)介导致病的临床类型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PSGN),狼疮肾炎及部分肾炎性肾病(NNS)患儿尿液之中。UIC阳性病人肾小球多伴有IgG及C3沉积,分析表明IgG类UIC检测能提示IgG类IC所致肾病变,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迁延性肾病变不易检出UIC。  相似文献   

4.
对20例单纯性蛋白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功能性蛋白尿9例(45%),其中直立性蛋白尿(OP)、胡桃夹现象(NCP)各3例,OP并NCP3例;肾实质性蛋白尿11例(55%),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9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例,IgA肾病(IgAN)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2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N)、轻微病变(ML)、Alport综合征(AS)各1例〕,肾小管性蛋白尿2例。对两类蛋白尿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要点和病因进行了讨论,建议应先初筛有无OP和NCP,然后再酌情进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5.
43例血尿患者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申  张凤春 《吉林医学》1997,18(4):204-205
本文通过对43例血尿患者病理分析发现病理类型为局灶硬化的肾炎患者血尿发生率最高,为10例(23.2%),其次为IgA肾病9例(20.9%)、系膜增生性肾炎6例、膜增生性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各4例,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各3例,膜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炎各2例。在43例中的20例同时测定肾小球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α2-纤溶酶抑制因子(α2-TlasinInhibitor,α2-PI),其中14例(70%)三项共存,说明凝血及纤溶障碍时,血尿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肾脏活检组织病理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骥良 《北京医学》1998,20(3):140-142
通过对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病理学(包括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资料分析,全部病例光镜检查均显示病理改变。轻度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IgA肾病3例,膜性肾小球肾炎1例,血管性疾患所致肾小球病变1例(肾血管炎)微小病变1例,11例做了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9例在肾小球系膜区内肾小球基底膜见到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结合临床,RA固有肾脏损伤确实存在,尽管临床表现相对轻微,但是RA的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保肾康治疗各种病理类型肾脏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保肾康对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的治疗效果,对各种肾脏病40例,在肾穿刺活检后5~7天开始给予保肾康片,每日600mg分3次口服,疗程4~8周后使蛋白尿和血尿改善明显,肾功能明显好转。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总有效率为52.6%;系膜增生性肾炎(包括IgA肾病)为54.5%;轻微病变型肾炎4例中有3例显效。  相似文献   

8.
48例儿童系膜IgM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48例儿童系膜IgM肾病(IgM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总数的21.5%。有12例(25%)系膜区见到电子致密物沉积。48例均见到IgM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血管袢(11例)。对强的松治疗多数反应较差,且易反复发作。作者随访35例,多数预后良好,仅3例(8.6%)患儿有轻度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3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IgA肾病33例,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总数之19.1%。临床表现最常见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共22例,占66.7%。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占18.2%。病理类型主要为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和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占48.5%和33.3%。本组14.7%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Scr〉132μmol/L)。经分析认为,本病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与病理上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病变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9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肾穿术,取肾活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光镜、电子显微镜检查,同时将临床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性的病理类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膜性肾病(MGN)、膜增生性为肾炎(MPGN)、IgM肾病(IgMGN)、IgA肾病(IgAGN)及新月体肾炎(PRGN),临床一病理之间无肯定的因果关系,多元相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小病变肾病(MCD)、IgM肾病(IgMN)和非IgA、IgM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病理改变(微机定量图像分析)和临床表现的联系。发现:(1)3种疾病以IgMN发生率最高(48.89%),一过性肾功损害、激素依赖比例以MsPGN为高,IgMN、MsPGN存在明显血尿;(2)病理定量分析表明:IgMN和MsPGN的系膜细胞数、系膜基质增宽及间质改变较MCD明显增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微小病变肾病(MCD)、IgM肾病(IgMN)和非IgA、IgM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病理改变(微机定量图像分析)和临床表现的联系。发现:(1)3种疾病以IgMN发生率最高(48.89%),一过性肾功损害、激素依赖比例以MsPGN为高,IgMN、MsPGN存在明显血尿;(2)病理定量分析表明:IgMN和MsPGN的系膜细胞数、系膜基质增宽及间质改变较MCD明显增高(P<0.01),MsPGN系膜区增宽比IgMN更明显(P<0.01);(3)IgMN、MsPGN间质病变越重,越易伴有高血压、血尿、一过性肾功损害和激素依赖,其中以MsPGN更明显。表明IgMN肾病预后相对较好,而MsPGN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6例小儿肾炎肾组织进行了HBsAg及HBcAg检测。HBV抗原总检出率为18.4%(14/76),HBsAg与HBcAs沉积分别为17.1%(13/76)与13.2%(10/76)。膜性肾病肾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为76.9%(10/13),HBsAg与HBcAg沉积分别为69.2%(9/13)及61.5%(8/13)。而其它病理类型肾炎肾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仅为6.3%(4/63),HBsAg及HBcAg阳性各为6.3%(4/63)及3.2%(2/63)。提示HBV抗原尤其是HBsAg与其相关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与小儿膜性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并对HBsAg参与膜性肾病发病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05例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5例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结果显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最常见,占40.5/,其次是微小病变肾病(MCD),占14,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12,7%。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共102例,占50.0%,其中以MsPGN和MCD居多,分别占36.3%和29.4%。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肾脏病的组织学特点及类型,要用经皮肾穿,对肾脏尖检标本行常规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查。显示92例肾脏病中,原发性肾小球占71.7%(66/92)继发性肾小球病占28.3%(26/92);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其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局灶性肾小球病为主,且病主要累及系膜区,同时明确诊断IgA肾病5例,IgM肾病1例,淀粉样变性肾病1例,说明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洁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2):619-620
IgA肾病是指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IgA或以IgA为主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肉眼和 或持续性镜下血尿 ,诊断的确立有赖于在系膜有明显的IgA沉积。本病首先由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在 196 8年报告 ,又称“Berger病”、“IgA -IgG系膜沉积性肾炎”和“IgA系膜性肾炎”等。反复发作的肾小球性血尿的最常见原因是IgA肾脏病 ,亦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 ,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 1 3。IgA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 ,白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抗原刺激粘膜免疫及封闭网状内皮系统与IgA于肾小球系膜沉积的关系实验用8-10周BALB/c雌性小鼠60只,分别口服饮食抗原(麦胶蛋白和牛-γ球蛋白),并于实验开始后前3周用或不用印度墨水尾静脉注射。实验第14周后杀检,作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单纯口服饮食抗原组,免疫荧光显示,肾小球系膜IgA阳性率为(58%~67%);口服抗原加网状内皮系统封闭组,则为(73%~83%),IgA荧光稍强于IgG。光镜和电镜结果均提示肾小球系膜区增生;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在14周明显减弱。24h尿蛋白无异常。第14周静注同类抗原后部分有一过性血尿。结果提示:口服饮食抗原,可导致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如封闭网状内皮系统,则可减慢IgA的排泄速度,进一步促进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  相似文献   

18.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病理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87例经肾活检的成人PNS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结果: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占69.0%,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9.2%,膜增生性肾炎占5.7%。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膜增生性肾炎治疗效果差;对治疗前后的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结果显示大量蛋白尿易造成肾小管损害。结论:临床疗效与病理类型相关,病变累及肾小管及间质者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特征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光镜及电镜回顾性分析了肾穿刺活检35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按1982年WHO标准确定。结果肾病理以系膜增生性最多,占28.3%,膜增生性次之,占20%;微小病变及膜性肾病分别占14.3%和11.4%。实验室检查:血IgG降低占68.5%,血a2球蛋白增高占80%。激素疗法完全或部分缓解在弥漫增生性肾炎为70%,在膜性肾病为75%,而在微小病变为100%。结论血中IgG降低及血a2球蛋白增高可作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参考。激素疗法以弥漫增生性最差,膜性肾病次之,微小病变型最佳。  相似文献   

20.
对1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外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分别进行了巨细胞病毒(CMV)早期抗原(EA)、晚期抗原(LA)检测。结果9例白细胞EA阳性,5例LA阳性,各类白细胞感染无明显选择性。5例CMV抗原阳性者恢复期复查,仅2例阳性。与抗CMV IgM、尿CMV分离、抗CMV IgG双份血清检测等方法对比,9例阳性中8例被 此3项检查证实为CMV感染,6例阴性中此3项检查亦阴性,其阳性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