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目的观察紫杉醇加顺铂化疗同步放疗与顺铂加氟尿嘧啶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紫杉醇加顺铂化疗(TP组)同步放疗组和顺铂加氟尿嘧啶化疗(PF组)同步放疗组各36例。TP组采用紫杉醇:135~165 mg/m2,d1,顺铂:20~30 mg/m2,d1~3,21天一个周期,共3~4周期。PF组采用顺铂:20~30 mg/m2,d1~3,氟尿嘧啶:500 mg/m2,d1~5,21天一个周期,共3~4周期。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总剂量GTV:(60~66)Gy/(30~33)F。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TP组和PF组的1年和3年生存率:TP组分别为86%和53%;PF组分别为83%和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P=0.701)。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加顺铂化疗同步放疗与顺铂加氟尿嘧啶化疗同步放疗食管癌相比疗效相当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间南宫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患者术前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对比两组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术后病理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8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术后2年生存率为71.9%,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5.6%、9.4%和46.9%,两组患者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10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低于术前临床分期,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能提高胃癌根治性切除率,降低病理分期,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每周低剂量奈达铂(nedaplatin,NDP)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性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将62例老年性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为常规放疗,总剂量60~65 Gy。治疗组在放疗同时使用低剂量NDP 25 mg/m2,1/周,连续用药5-7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3.3%(25/30)和53.1%(1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76.7%(23/30),对照组为59.4%(1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P>0.05);2年生存率治疗组为43.3%(13/30),对照组为15.6%(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36.7%(11/30),对照组为12.5%(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治疗组的放化疗毒性以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多见,未出现Ⅳ级骨髓抑制,骨髓抑制发生率46.7%(14/30),稍高于对照组28.1%(9/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结论每周低剂量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老年食管癌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186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92例进入放射治疗+化疗组(放化组),94例进入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化疗方案:替加氟800 mg、去甲斑蝥酸钠20 mg均为第1~5天;顺铂30 mg第1~3天;化疗与放射治疗同步第1、4周进行。放射治疗:60Coγ线照射,先设前后对穿野DT40 Gy/4.0周,结束后成角缩野追加24~28 Gy/2.4~2.8周。结果放化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2.0%和15.9%;单放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13.8%和8.8%,两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40)。毒副作用以综合组较明显,但患者可以耐受。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局部复发,两组1,3,5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但放化组死于远地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17,P〉0.05)。结论以顺铂、替加氟、去甲斑蝥酸钠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虽毒副反应有所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病理确诊的Ⅳ期食管癌,随机分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组(TN组)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组(TP组),TN组42例,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入,d1;奈达铂25 mg/m2,静脉滴入,d1~d3,21 d为1个周期.TP组52例,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入,d1;顺铂25 mg/m2,静脉滴入,d1~d3,21 d为1个周期.结果:TN组和TP组有效率分别为53.3%和55.4%(x2=0.11,P=0.743),疾病控制率分别83.6%和86.2%(x2=0.2,P=0.660),1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36.5%(x2=0.1,P=0.750);不良反应方面:TP组比TN组Ⅰ~Ⅱ恶心、呕吐(67.3%vs 28.6%,x2=13.9,P=0.000),Ⅲ~Ⅳ恶心、呕吐(15.4%vs 2.4%,x2=4.54,P=0.033)及外周神经毒性(46.2%vs21.4%,x2=6.325,P=0.013)发生率更高.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案,可取得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相似的有效率与生存,在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术前紫杉醇+顺铂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我院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 60 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30 例仅在术后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 30 例在手术前应用紫杉醇+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再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食管癌完全切除率、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食管癌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前应用紫杉醇+顺铂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同步DF方案(DDP+5-Fu)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32例)及放化组(33例)。化疗为DF方案:氟尿嘧啶500mg/m2+顺铂20mg/m2,d1~4,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3DCRT从化疗第1d开始,常规分割,DT60~66Gy,30~33次,6.0~6.6周。[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有效率分别为91.91%、68.75%(χ2=4.99,P=0.026)。放化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24%、57.42%、42.84%,单放组分别为65.57%、46.37%、35.14%(χ2=1.855,P=0.173)。放化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43%、50.42%、37.76%,单放组分别为64.42%、41.35%、31.26%(χ2=2.49,P=0.115)。毒副反应发生率放化组大于单放组,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DF化疗方案同步3DC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够提高有效率,并有可能提高局控率及远期生存率,毒副反应增加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食管癌铂类药联合紫杉醇+IMRT的预后,探讨较佳的化疗方案。方法 选取2008-2014年间收治的242例紫杉醇联合顺铂(68例)、奈达铂(85例)、洛铂(58例)和奥沙利铂(31例)化疗+IMRT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析4个组以及化疗周期数2、3、≥4个的预后。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3年样本数168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1.1个月,3年生存率为47.4%。紫杉醇联合顺铂、奈达铂、洛铂和奥沙利铂+IMRT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6.2%、56.4%、45.7%和29.0%(P=0.090)。分层分析发现紫杉醇联合顺铂+奈达铂+洛铂+IMRT的生存率高于联合奥沙利铂+IMRT (50.1%∶29.0%,P=0.021);化疗周期数2、3、≥4个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0.1%、49.5%和50.8%(P=0.264)。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肿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最大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奈达铂或洛铂化疗方案+IMRT的生存率高于联合奥沙利铂+IMRT,食管肿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最大径是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提高生存率的价值。方法:对术前临床分期为ⅡB、Ⅲ期,无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禁忌证的8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综合治疗组,40例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放化疗(5-氟尿嘧啶+顺铂)2个周期,同期进行放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剂量40Gy),放化疗结束后3~5周手术切除;对照组则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采用SPSS11.1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生存率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7.5%和90%;综合治疗组TNM分期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2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综合治疗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辅助性放化疗能显著提高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率,提高生存率,降低TNM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P联合同步放疗与序贯放疗治疗Ⅱ~Ⅲ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并进行民族间差异比较。方法:选取2006-12-01-2009-12-31我院171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86例和序贯放化疗组85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联合TP(多西他赛+顺铂/卡铂)方案化疗。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3.26%和6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9,P=0.295。同步组和序贯组的1年生存率为77.91%和61.18%,2年生存率为65.12%和47.06%,3年生存率为41.86%和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P=0.024。亚组分析显示,同步组和序贯组汉族1年生存率分别为82.98%和71.11%,少数民族组为71.79%和50.00%,汉族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9%和57.78%,少数民族组为61.54%%和35.00%,汉族3年生存率分别为53.19%和42.22%,少数民族组为28.21%和20.00%,汉族组高于少数民族组,但仅在序贯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5,P=0.016;1、2和3年生存率中,汉族组(χ2=3.549,P=0.049)和少数民族组(χ2=3.955,P=0.039)的同步组均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血液毒性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同步组的发生率较序贯组高,但仅血液学毒性(χ2=12.74,P=0.013)和胃肠道症状(χ2=10.47,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可耐受;上述毒副作用在汉族组中的发生率高于少数民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P联合同步放疗较序贯放疗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远期生存率,疗效和毒副作用在不同民族间存在差异,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4年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的74例T3-4N0-1M0期食管鳞癌患者资料,Ⅱ期26例,Ⅲ期48例。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TRG1,TRG2,TRG3级的1、3年OS率分别为86%、50%,85%、50%,94%、86%(P=0.049)。pCR和非pCR者1、3年OS率分别为94%、87%和85%、52%(P=0.015)。淋巴结阴性和阳性1、3年OS率分别为97%、61%和57%、36%(P=0.015)。降期和非降期1、3年OS率分别为93%、70%和67%、17%(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及是否降期是影响预后因素(P=0.028、0.015)。结论 术后肿瘤缓解反应分级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尤其pCR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淋巴结状态及是否降期是影响患者生存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术被认为是肿瘤侵犯肌层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不愿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接受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作为替代手段,综合治疗保留膀胱的方法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本文总结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以评价和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2期15例,T1期5例,T4期1例。2例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类为:移形细胞癌16例,腺癌4例,移形细胞癌伴鳞癌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放射治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最低49.2Gy,最高69.9Gy,中位54.5Gy。局控及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中位随访期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47.1%和36.7%,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0%,62.4%和47.5%。16例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只有采用先大野照射后小野照射者其生存与单纯小野照射者有显著性差异(x^2=5.36,P=0.02)。结论:综合治疗膀胱癌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作为不适于手术全切除患者的一种选择方法。放射治疗在膀胱癌综合治疗的作用和地位需要随机研究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近期效果。方法 :对 0期 (导管内癌 )、I期和部分Ⅱ期乳腺癌患者共 90例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 ,观察保乳术 ( 4 2例 )和全乳切除术 ( 4 8例 )的近期效果。结果 :保乳术占同期乳腺癌手术的 19% ,保乳术组中位随访2 8个月 ,有 2例局部复发 ( 4 8% ) ,均为 0期乳腺癌 ,年龄均 <40岁 ;全乳切除术组中位随访 3 1个月 ,无局部复发 ,但 1例发生对侧乳腺癌 ( 2 1% ) ;两组均无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保乳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 92 9%。结论 :保乳术也适于中国乳腺癌患者 ,美容效果满意 ,但存在一定的局部复发率 ,导管内癌局部处理较浸润癌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我院住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36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Ⅲ期16例,Ⅳ期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基本手术方式为全子宫 双附件 大网膜阑尾切除及盆腹腔内转移病灶切除。结果:本组肉眼无残余病灶者10例,残余病灶<2cm者20例,残余病灶>2cm者6例,手术满意率为83.3%(30/36)。随访至2007-12,5年生存率仅为31.3%(5/16),3年生存率为54.2%(13/24),1年生存率为91.7%(33/36)。生存率与患者病变侵及范围、有无腹水、手术后残留病灶大小以及术后化疗周期长短等密切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提倡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减少肿瘤负荷,在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给予多疗程的联合化疗,而放射治疗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治疗原发性大肝癌(附191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191例,其中行各类肝切除术121例,行深度冷冻治疗70例。术中配合全植入式输药器(IDDS)植入,手术前后配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无水酒精注射(PEI)、生物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以CT动脉造影CTA)、动脉期CT门脉造影(CTAP)作为早期发现卫星灶的方法,并以外周血AFP mRNA监测肿瘤的转移复发。术前肝功能评价采用Child分级配合BCAA/AAA。结果 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45.6%和30.4%。冷冻组1,3年生存 率分别为63.2%和37.0%。手术死亡率为1.6%。AFPmRNA阳性者复发率为69.2%,阴性者复发率为33.3%,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死亡者BCAA/AAA均<1.5。结论 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对原发性大肝癌有良好疗效,应成为大肝癌治疗的主要策略。外周血AFPmRNA与肝癌复发有关,有望成为新的临床指标。BCAA/AAA加Child分级可更为准确地评价术前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化疗联合四野盒式放疗技术对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胃全切或胃次全切除加淋巴结扩大清扫(D2)术的胃癌32例,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常规四野外照射,肿瘤量46~50Gy,同时在放疗的第1~3天和第29~3l天给予紫杉醇(135mg/m^2)和顺铂(70mg/m^2)方案化疗二疗程。结果:二年总生存率为87.50%,二年无瘤生存率81.25%,肝转移4例(6.3%),腹膜转移2例(6.3%),吻合13复发2例(12.5%),经三维治疗计划系统DVH评价,90%等剂量线包括整个临床靶区,除左肾外,OAR受量均在耐受剂量以下。结论:胃癌术后四野放疗技术靶区剂量分布满意,无严重毒副反应,病人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外科手术在甲状腺淋巴瘤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14例甲状腺淋巴瘤患者中,行细针穿刺1例,切取活检4例,甲状腺腺叶切除8例,全甲状腺切除1例。单纯放疗4例,单纯化疗2例,放疗加化疗7例,术后拒绝放化疗1例。结果 1例穿刺细胞学无分类,1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11例,T细胞来源2例。随诊期间7例无瘤生存,3例死于肿瘤,1例死于并发症,2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失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G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不良反应,同时评价其在病期下调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将6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术前GP方案化疗二周期,单纯手术组直接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病期下调率为56.7% (17/30)。新辅助化疗组手术切除率为92.9%(26/28),单纯手术组为87.5%(28/32)。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25/28)、78.6%(22/28)和64.3%(18/28),单纯手术组分别为71.9%(23/32)、53.1%(17/ 32)和40.6%(13/32)。新辅助化疗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P<0.01)。结论术前GP方案化疗安全、有效能降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术后不同因素对放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宫颈癌术后不同因素对放疗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1998年收治的各期宫颈癌共525例,其中346例手术治疗,术后放疗者302例。302例分布在Ⅰ、Ⅱa、Ⅱb、Ⅲa期,分别为142、121、23、16例。术后放疗采用^60Coγ线或6MVX线前后野垂直交替照射44~50Gy4~5周。根据存在的因素情况酌情扩大射野、缩野加照或阴道后装治疗及少数给予辅助化疗。结果 Ⅰ、Ⅱa、Ⅱb、Ⅲa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7.7%、56.5%、56.2%(X^2=22.22,P〈0.01)。浸润浅层、深肌层、全层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83.1%、62.7%(x0=27.46,P〈0.01)。盆腔内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残端及宫旁切缘呈阳性的有与无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与88.2%(X^2=41.79,P〈0.01)。结论 对术后有多种影响因素的患者,术后放疗是必要的,它可减少盆腔复发率。凡认为手术是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有术后放化疗就可放宽手术适应证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Zhang WH  Wu LY  Bai P  Li SM  Zhang R  Li B  Sun JH  Wu AR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8):490-492
目的 探讨影响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1992年12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1例宫颈浸润癌,中位年龄40岁。按FIGO(1994)分期标准,ⅠB期80例(ⅠB1期和ⅠB2期各40例),ⅡA期31例。鳞癌93例(8318%),腺癌17例(15.3%),小细胞癌1例。111例患者均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加以撕剥式为主的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前辅助放疗74例(66.7%),术后辅助治疗24例(21.6%)。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和x^2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5.9%,其中ⅠB1期为89.1%,ⅠB2期为90.7%,HA期为78.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1.479,P=0.152)、肿瘤局部类型(HR=1.440,P=0.264)、临床分期(HR=1.380,P=0.354)、术前和(或)术后辅助治疗(HR=1.210,P=0.450)、淋巴结转移(HR=1.432,P=0.540)、颈管受侵(HR=2.244,P=0.036)、深肌层浸润(HR=3.295,P=0.06)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HR=10.172,P=0.000)与早期宫颈癌预后有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宫颈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 合并妊娠与早期宫颈癌预后密切相关,对具有高危因素的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应加强术前和(或)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