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确定NLR、PLR的临界值,分析NLR、PLR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选取NLR=3.25和PLR=122作为临界值。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N分期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07、<0.001;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PLR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相关,P值分别为0.006、<0.001、0.035、<0.001、<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HR:1.627 ,95% CI:1.030-2.568,P=0.037)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HR:1.785,95% CI:1.216-2.622,P = 0.003)、TNM分期(HR:2.094,95% CI:1.231-3.560,P = 0.006)、PLR(HR:1.833,95% CI:1.257-2.674,P = 0.002)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LR可作为评估经根治性手术治疗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孔和多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科两医疗组2016年1~12月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169例患者,其中男99例、女70例,平均年龄(60.83±7.24)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孔胸腔镜组(78例)和多孔胸腔镜组(9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数据、住院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在术后疼痛管理、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单孔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较多孔胸腔镜组短[(3.12±0.73)cm vs.(6.38±1.50)cm,P=0.016];且术后24 h、48 h疼痛评分也低于多孔胸腔镜组(4.18±1.67 vs.6.54±1.83;3.05±1.47 vs.4.68±1.64,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不仅具有更小、更美观的手术切口,而且能进一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独自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术前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将9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52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传统后外侧切口组40例,行传统后外侧切口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别;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术中出血、肺部感染明显少于传统后外侧切口组;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术后止痛药及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优于传统后外侧切口组。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是微创、安全、可行、有效的,较后外侧切口手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评估改良的POSSUM(Portsmouth-POSSUM,P-POSSUM)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死亡风险中预测能力.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556例接受食管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资料进行P-POSSUM评分,预测术后死亡发生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并用实际例数/预测例数(O/E值)及ROC曲线验证该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P-POSSUM评分预测的死亡发生率为5.22%(29例),与实际的死亡发生率3.42%(19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7,P=0.140),O/E为0.6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P=0.002.结论:P-POSSUM评分在食管癌术后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管胃和全胃重建食管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胃和全胃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重建食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随机分组采用管胃和全胃各120例重建食管行食管癌切除术,胸中段和胸下段癌经上腹右胸后外切口径路(Ivor Lewis),胸上段癌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径路.从胃底沿胃小弯至胃窦部距大弯侧4~5cm用切割缝合器缝合切除贲门和胃小弯后制作成管胃,术中测量全胃和管胃的长度.,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胃液引流量、胸液引流量;观察肺炎、吻合口狭窄、胃痿、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观察进食后的饱胀感和每天的食量,多普勒超声测定胃排空时间.结果:管胃组胃平均延长5~7cm,手术时间、出血和输血未增加,吻合口瘘无明显增加,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比全胃组明显减少,彩色多普勒测定的结果表明管胃比全胃通过率快,未出现胃潴留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的食量,管胃组0.8kg,全胃组0.6kg,进食后早期管胃组消化道舒适,全胃组气紧.结论:管胃重建食管癌切除术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未增加吻合口瘘,管胃比全胃通过率快,每天的进食量增加,减少了胸胃综合征和反流,进食后早期管胃组消化道舒适.无胸闷气紧;可以切除胃小弯淋巴组织,减少肿瘤残留和复发,管胃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全胃组少,特别是胃排空障碍和反流发生率比全胃移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12~55岁,平均年龄41岁.刺激性咳嗽4例,痰中带血1例, 活动后气促1例,声音嘶哑1例,咳出肉样组织物1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平均5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HVATS)行胸段食管胸中、上段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HVATS方法施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12例,观察、总结其术中、术后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辅助电视胸腔镜(HVATS)食管癌切除能够达到常规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无围术期死亡。结论在中、上段食管癌外侵不明显,与血管粘连不严重的情况下,采用HVATS手术进行根治性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肌瓣填塞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实用性及其疗效,对21例BPF患者,Ⅰ期置胸引管引流感染的脓腔和保护对侧的肺,引流液进行微生物培养,给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Ⅱ期再开胸,插双腔管保护对侧的肺,搔刮胸腔内坏死组织,显露支气管残端约0.1~0.2cm,脓腔清创,残端封闭,胸外肌瓣转移至胸内,完全包盖闭合的残端,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结果21例患者均用肌瓣转移加强封闭残端,BPF复发2例(2~18d),进行第3次再封闭和肌瓣加强手术,最终,21例BPF成功闭合,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个月死亡。手术死亡率为14.3%(3/21)。平均生存时间3.4年,5年生存率为33.3%(7/2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带蒂肌瓣是BPF修补和脓腔填塞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中应用空肠造瘘双向置管的效果.方法:对12例经腹、胸、颈食管癌切除患者术中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术后经胃肠减压管减压、空肠营养管管喂肠内营养.结果:12例患者均无造瘘相关并发症,无肺部并发症,部分患者延长使用造瘘管时间,促进了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好转.结论: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可在食管癌手术中选择性使用,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重建血管、支气管引导胸腔镜肺段、亚段切除技术处理肺段间区域结节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心26例肺段间区域结节的临床资料。纳入病例术前均根据三维影像重建的结节定位,模拟结节安全切除范围和血管、支气管构象,规划切除技术选择。术中精准离断靶支气管、血管,膨胀/萎陷法确定段间/亚段间界限,电凝切割和切割缝合器相结合处理断面。结果:实施联合肺亚段切除术(combined subsegmentectomy,CSS)5例,肺段联合亚段切除术(segmentectomy combined with subsegmentectomy,SCS) 6 例,联合肺段切除术(combined segmentectomy,CS) 8 例,肺叶切除术4例,楔形切除术3例。其中1例CSS,2例SCS和1例楔形切除术因诊断为腺癌,再中转扩大行肺叶切除术。结节直径:(9.38±2.89) mm,结节深度:(17.12±9.84) mm,手术时间(150.58±36.62)min,术中出血50(20200)mL。切除淋巴结均未查见肿瘤。胸管引流管留置时间(3.23±1.47)天,术后住院时间(5.15±1.28)天。无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基于三维影像定位、安全边距预估、三维影像重建支气管、血管(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引导的精准解剖VATS肺段、肺亚段切除技术处理肺段间区域结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