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诊断并接受auto-HSCT治疗的5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56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3.2%(13/56)和78.6%(44/56)(P 0.01)。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CR+VGPR率分别为53.6%(30/56)和94.6%(53/56)(P 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71个月。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3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而采用未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27个月(P 0.01),中位OS时间为51个月(P0.01)。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发现,auto-HSCT后CR+VGPR患者及诱导化疗周期数小于6次的患者与PFS密切相关(P 0.01)。结论:auto-HSCT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CR率,延长PFS和OS时间。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诱导后序贯移植是适合移植的MM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维持治疗使持续CR+VGPR的患者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EDOCH方案用于初诊双表达淋巴瘤治疗临床效果,为更佳化疗方案选择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初诊双表达淋巴瘤共51例临床资料,均给予REDOCH方案治疗,计算总体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并根据IPI评分和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进行分组并比较疗效。结果:全部患者ORR为96. 08%(49/51),DCR为100. 00%(51/51);随访过程中出现6例复发或进展,占总例数11. 76%。随访2年PFS率为84. 31%(43/51),OS率为94. 12%(48/51)。IPI评分0-2和3-5分患者ORR率、SD率、随访2年PFS率及OS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 IPI评分0-2和3-5分亚组患者无论是否行auto-HSCT,随访2年PFS率和OS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5);行auto-HSCT和未行auto-HSCT患者随访2年生存率和OS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结论:R-EDOCH方案治疗初诊双表达淋巴瘤总体疗效良好,与auto-HSCT联合显示PFS获益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复发/难治(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以常规化疗和免疫靶向治疗为挽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2例R/R 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传统化疗与针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和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blinatumomab,简称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靶向治疗的缓解率及生存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AR-T细胞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为80.4%(45/56),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CR率为62.5%(5/8),传统化疗组的CR率为38.6%(56/145),三种方法挽救治疗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R-T细胞治疗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1.5%和30.1%,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组的10.3%和9.7%(P值均<0.001)。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1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14.3%和14.6%,均高于传统化疗组(P值分别为0.018和0.046)。CAR-T细胞治疗达CR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8.5个月和17个月)较未接受allo-HSCT患者(分别为8个月和4个月)显著延长(P值均<0.05)。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后桥接allo-HSCT患者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1个月)较未接受allo-HSCT患者(分别为9.5个月和6个月)延长。CAR-T细胞治疗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发生率为89.8%,其中≥3级CRS发生率为30.2%,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组的CRS发生率为37.5%,且均为1级。结论CD19 CAR-T细胞及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治疗R/R B-ALL患者的缓解率及生存率均显著优于传统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PPGL)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就诊的晚期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9例;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4组:安罗替尼单药组3例,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组3例,安罗替尼联合免疫及化疗组2例,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1例;分析安罗替尼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接受安罗替尼单药及联合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44%),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44%),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44%),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1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89%),其中SDH基因突变患者ORR 100%,分别为SDHB和SDHD;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6.3月(IQ...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利妥昔单抗原研药(美罗华?)及国产生物类似药(汉利康?),联合CHOP方案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R-CHOP治疗的初治DLBCL分为R组(美罗华?治疗组)(40例)、H组(汉利康?治疗组)(34例)、R/H组(美罗华?/汉利康?转换治疗组)(27例)。收集第4个疗程(C4)及化疗结束完全缓解率(CRR)、部分缓解率(PRR)、总体缓解率(ORR)、治疗结束后2年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不良事件。结果 患者均接受随访。3组治疗中、末期CR、PR、ORR、2年PFS、OS、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结论 原研药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及国产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均可用于联合CHOP方案治疗初治DLBCL患者,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行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对照组行PD-1抑制剂一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事件(恶心呕吐、咯血、高脂血症、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乏力、食欲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为5.4、10.6个月,均明显长于对照组(4.2、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RR、DCR为33.33%、7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联合组63例。对照组采用PD-1抑制剂治疗,联合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有效率(ORR),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 联合组DCR、ORR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ACT-O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中位O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相,能显著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安全性良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PD-1/PD-L1抑制剂对比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X-mol、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整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 PFS)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包括451例NSCLC脑转移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PD-1/PD-L1抑制剂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OS[HR=0.71,95%CI(0.56,0.92),P=0.008]和PFS[HR=0.53,95%CI(0.41,0.69),P<0.01];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OS[HR=0.41,95%CI(0.24,0.70),P=0.001]、PFS[HR=0.44,95%CI(0.30,0.63),P<0.01]比单药组OS[HR=0.83,95%CI(0.63,1.11),P=0.21]、PFS[HR=0.64,95%CI(0.45,0.91),P=0.01]能够更显著地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和疾病进展风险。结论 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对于NSCLC脑转移患者对比化疗疗效更好,其中联合化疗组优于单用组,是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的一个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八家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3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ALCL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LCL的生存率、复发率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3例接受HSCT的ALC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1(12~57)岁,男23例,女10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和阴性(ALK-)分别为24例(72.7%)和9例(27.3%)。25例患者接受auto-HSCT(ALK+患者19例,ALK-患者6例),8例患者接受allo-HSCT(ALK+患者5例,ALK-患者3例)。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18.7(4.0~150.0)个月。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完全缓解6例(均行auto-HSCT),部分缓解16例(auto-HSCT组14例,allo-HSCT组2例),复发难治11例(auto-HSCT组5例,allo-HSCT组6例)。疾病进展死亡7例,其中auto-HSCT组5例(20.0%),allo-HSCT组2例(25.0%)。移植相关死亡(TRM)5例,其中auto-HSCT组2例(8.0%),allo-HSCT组3例(37.5%)。auto-HSCT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均为15个月,allo-HSCT后中位PFS时间为3.7(1.0~90.0)个月,中位OS时间为4.6(1.0~90.0)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及PFS P值分别为0.247和0.317)。auto-HSCT和allo-HSCT组的2年OS率分别为72%和50%,5年OS率分别为36%和25%。结论ALCL化疗反应率高,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情况下化疗后序贯auto-HSCT为重要治疗措施,高危患者或可从allo-HSCT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0例auto-HSCT治疗M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移植疗效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移植前完全缓解(CR) 9例(22. 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5例(12. 5%),部分缓解(PR) 26例(65%),其中1例为3次复发后PR;移植后CR 22例(55%),其中2例为双次移植后CR,VGPR 12例(30%),PR 6例(15%)。中位随访时间28. 4(3. 1-88)个月,疾病进展15例,死亡7例,预期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45. 1%和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有ISS分期(P 0. 05)、移植后达CR和VGPR(P 0. 05);影响PFS的因素有ISS分期(P 0. 05)、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27例)(P 0. 05)、疾病危险度分层(高危组6例)(P 0. 05)、移植前疗效达CR和VGPR(P 0. 05)、移植后达CR和VGPR(P 0. 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分期以及移植后达CR和VGPR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后达CR和VGPR、ISS分期、移植前的诱导治疗方案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uto-HSCT可以提高M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ISS分期及移植后达CR和VGPR是影响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也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于肺癌化疗预测因子指导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方法 26例NSCLC患者标本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化疗方案,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估客观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毒性反应。结果客观缓解率(ORR)为34.6%,疾病控制率(DCR)为57.7%。其中,一线治疗ORR为60%,DCR为70%;二线治疗ORR为30%,DCR为60%。总体PFS为4.9个月;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PFS分别为6.7个月、4.5个月和1.5个月。毒性反应以血液学及消化道反应为主。结论根据肺癌化疗预测因子制定的化疗方案可提高NSCLC一线和二线治疗的疗效,延长一线治疗的PFS,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或泽布替尼单药治疗初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BTKi单药治疗的58例初诊W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5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40例患者接受伊布替尼单药治疗,中位治疗时间15个月,总缓解率(ORR)为85%,主要缓解率(MRR)为7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10%。15例患者接受泽布替尼单药治疗,中位治疗时间13个月,ORR为93%,MRR为73%,VGPR率为0%。1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由伊布替尼转换为泽布替尼治疗,转换前伊布替尼中位用药时间7.5个月,转换后泽布替尼中位用药时间3.5个月,转换前、后的ORR分别为90%和100%,MRR分别为80%和80%,VGPR率分别为10%和50%。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接受两种BTKi治疗患者预期24个月PFS率均为86%,ISS评分低、中、高危患者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所有患者均存活。BTKi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2%和10%。伊布替尼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5%,泽布替尼组出血的发生率为7%。结论伊布替尼或泽布替尼单药治疗WM均有良好的疗效和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 Ven)联合多药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R/R ETP-AL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R/R ETP-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再诱导治疗以Ven为基础联合多药化疗, 其中8例联合去甲基化药物, 4例同时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和HAAG方案, 2例同时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和CAG预激方案, 1例联合克拉屈滨。Ven用法为100 mg第1天, 200 mg第2天, 400 mg第3~28天, 口服;联合唑类抗真菌药物时减量至100 mg/d。结果 15例R/R ETP-ALL患者中, 男10例, 女5例, 中位年龄35(12~42)岁。难治4例, 复发11例。用药第21天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60.0%(9/15), 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i)率为6.7%(1/15), 总有效率(ORR)为66.7%。所有患者12个月总生存(OS)率为60.0%, 中位OS时间为17.7个月;全部CR患者12个月无病生存(DFS)率为60.0%, 中位DFS时间未达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多药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R/R ETP-AL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R/R ETP-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再诱导治疗以Ven为基础联合多药化疗,其中8例联合去甲基化药物,4例同时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和HAAG方案,2例同时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和CAG预激方案,1例联合克拉屈滨。Ven用法为100 mg第1天,200 mg第2天,400 mg第3~28天,口服;联合唑类抗真菌药物时减量至100 mg/d。结果 15例R/R ETP-ALL患者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35(12~42)岁。难治4例,复发11例。用药第21天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60.0%(9/15),CR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i)率为6.7%(1/15),总有效率(ORR)为66.7%。所有患者12个月总生存(OS)率为60.0%,中位OS时间为17.7个月;全部CR患者12个月无病生存(DFS)率为60.0%,中位DFS时间未达到。14例(93.3%)患者发生了3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造血功能恢复且无致死性大出血发生;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肿瘤溶解综合征,同时无3级及以上脏器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Ven联合多药化疗治疗R/R ETP-ALL疗效值得肯定,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Wang L  Tang W  Wang Y  Xu L  Zhao WL  Wu W  Chen YB  Shen ZX  Hu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5):308-312
目的 探讨年龄<65岁[适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疗效反应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初发MM患者71例,其中一线接受ASCT治疗者21例(ASCT组),非移植组50例[接受常规化疔者30例(常规化疗组),接受硼替佐米为主新药方案治疗者20例(硼替佐米组)].根据各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疾病进展及生存率之间关系.结果 7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1~58)个月,预期3年总生存(OS)率为(79.8±6.3)%,无进展生存(PFS)率(54.8±9.0)%.诱导治疗后34例获得完全缓解(CR)或良好部分缓解(VGPR),硼替佐米组CR+VGPR率为80%(20例中有16例),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的33.3%(30例中有10例)和ASCT组的38.1%(21例中有8例)(P<0.01).ASCT组移植后16例(76.1%)获得CR或VGPR,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P<0.01).常规化疗组、硼替佐米治疗组和ASCT组预期3年PFS率分别为(26.3±13.8)%(中位PFS期为21个月)、(40.5±20.1)%(中位PFS期为25个月)和(93.8±6.1)%(未达中位PFS期)(P=0.025).单因素分析发现诱导治疗获CR或VGPR(P=0.020)、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1)、ASCT(P=0.002)和获最大疗效后维持治疗(P=0.0005)与患者PFS密切相关.诱导治疗方案和维持治疗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提示仅ASCT治疗(P=0.039)和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09)为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常规化疗组、硼替佐米组和ASCT组3年预期OS率分别为(62.4±13.7)%、(94.1±5.7)%和(87.9±8.3)%,均未达中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单因素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获CR及VGPR(P=0.009)、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1)、维持治疗(P=0.035)及获最大疗效后维持治疗(P=0.031)与0S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最大疗效达CR及VGPR是OS独立预后影响冈素(P=0.005).结论 <65岁的初治MM患者最大疗效达CR及VGPR是OS和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ASCT是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硼替佐米为主的新药诱导治疗可迅速取得最佳疗效反应,ASCT后巩固治疗可提高患者最大疗效反应,并且获CR及VGPR后进行维持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ption on the response and outecomes in multiple myeloma ( MM) patients suitable for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autoHSCT). Methods A total of 71 newly-diagnosed MM patients less than 65 years admitted to Ruijin Hospital from June 2005 to December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them, 21 receieved auto-HSCT (HSCT group) with standard conditioning of melphalan 200 mg/m2, 30 received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conventional group) and 20 received Bortezomib-based therapy (Bortezomib group). The responses and outcom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duration for all patients was 18 (1 -58) months with estimated 3-year overall survival (3-yr OS ) of (79. 8 ± 6.3 ) %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3-yr PFS) of (54.8 ±9.0)%. Thirty-four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CR) or 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 (VGPR) on induction therapy, which were 80% for the Bortezomib group, 33.3% for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38. 3% for the HSCT group. After auto-HSCT the CR + VGPR rate was increased to 76.1 % for the HSCT group. Overall, the 3-yr PFS was (26. 3 ± 13. 8) % ( median 21 months), (40. 5 ±20.1)% (median 25 months) and (93. 8 ± 6. 1)% ( median not reached, P = 0. 025 ) for conventional,Bortezomib and HSCT groups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CR/VGPR after induction ( P = 0.020),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P < 0.01), autoHSCT (P = 0.002) and maitenance therapy after CR/VGPR (P =0.0005) we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PFS and that CR/VGPR after induction (P =0.009), best response with CR/VGPR (P < 0.01),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any patients (P = 0.035)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R/VGPR (P =0.031 ) were associated with O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ly auto-HSCT (P =0.039) and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P =0.009)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FS and the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P =0.005). The estimated 3-yr OS was (62.4 ± 13. 7) % , ( 94. 1 ± 5. 7) % and (87. 9 ± 8. 3) % respectively for 3 groups. Conclusions For newly-diagnosed MM younger than 65 are suitable for auto-HSCT, the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was associated with OS and PFS. Auto-HSCT is also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FS. Induction therapy with Bortezomib can achieve rapid CR/VGPR while auto-HSCT as a crucial consolidation therapy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maybe also important for improvement of long-term outcome.  相似文献   

16.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5):431-434
ABVD方案(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是霍奇金淋巴瘤(HL)的标准一线治疗, 但仍有不到30%的HL患者复发或出现耐药[1,2], 并且10%~20%的患者发生博来霉素相关肺毒性[3,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淋巴瘤的治疗开拓了新视野, 多项临床研究报道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出色疗效[5,6,7]。但迄今为止, 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用于HL一线治疗在国际上鲜有报道, 国内更是缺乏研究。本研究我们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初诊cHL患者的病例资料,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AVD方案(表柔比星+长春地辛+达卡巴嗪)(C-AVD方案)一线治疗c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2019年3月-2021年2月应用小分子TKI联合PD-1单抗治疗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用药后的疗效、不良反应、肿瘤生长速率以及不良反应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30例患者,25例可评价疗效,其中胃肠癌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0、58.33%,肝癌ORR、DCR分别为50.00%、100.00%,胰腺癌ORR、DCR分别为33.30%、100.00%,食管癌ORR、DCR分别为50.00%、100.00%.肿瘤生长速率、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DCR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I联合PD-1单抗在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且肝癌患者联合治疗的获益更多.联合治疗过程中,肿瘤生长速率慢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不同诱导缓解方案的缓解率和缓解时间及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治APL患者73例,按照不同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分为单纯化疗组、单纯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组、ATRA联合化疗组和ATRA联合砷剂(As2O3)组,比较各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达到CR的时间.达到CR的病例,按照不同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即化疗→ATRA→As2O3序贯治疗组、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比较两组3年总生存(OS)率、复发率、无病生存(DFS)率.结合诱导缓解与维持巩固治疗方案,将病例重新分为两组:应用ATRA和As2O3联合诱导缓解并以化疗→ATRA→As2O3序贯维持治疗者为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其他为非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比较两组的CR率、OS率和DFS率.结果 ①在诱导缓解治疗阶段,ATRA联合As2O3组的诱导缓解率高达100%,单纯化疗组57.1%,ATRA或ATRA联合化疗组78.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达到CR的中位时间以ATRA联合As2O3组最短,为26(13~40)d.②在维持巩固治疗阶段,诱导缓解后序贯治疗组和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的3年OS率分别为(95.7±4.3)%和(68.6±11.2)%,3年DFS率分别为(79.0±9.5)%和(32.9±15.5)%(P<0.05).序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4.8%,明显低于化疗与ATRA交替治疗组(50.0%).③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患者CR率、3年OS和DFS率均达到100%.非双药诱导、序贯维持组CR率为72.9%,3年OS率为(72.3±9.1)%,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联合As2O3的诱导缓解率高,达到诱导缓解时间短.化疗、ATRA、As2O3序贯进行诱导缓解后治疗的复发率低,生存和无病生存率高.将二者结合进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盐酸埃克替尼联合化疗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接受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的36例患者作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以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对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19外显子缺失患者19例,21外显子突变患者17例;单药治疗组中19外显子缺失患者29例,21外显子突变患者13例。结果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75.0%,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97.2%,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4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3.3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1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19外显子缺失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PFS为14.4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为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OS为24.9个月,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OS为1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对于21外显子突变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及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PFS分别为10.4、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OS分别为21.8、18.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多可耐受。结论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比较,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19外显子缺失的患者。虽然埃克替尼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多于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组,但整体可耐受。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左旋门冬酰胺酶-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ENKT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3组:Ⅰ组(50例)采用GELOX化疗后联合根治性放疗方案,Ⅱ组(16例)采用其他化疗方案后改用GELOX化疗后联合根治性放疗方案,Ⅲ组(14例)为仅接受GELOX化疗方案。全组平均化疗周期为3个周期,全组放疗平均照射总剂量为50.20±3.50。结果:治疗后80例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CR率为67.50%(54/80)。Ⅰ、Ⅱ、Ⅲ组接受化疗后CR率分别为45.00%、10.00%、18.00%(P=0.029)。80例患者2年PFS为79.00%,2年OS率为85.00%。Ⅰ组和Ⅲ组的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4.00%和92.00%。Ⅰ组2年OS率、PFS率(96.00%、84.00%)均高于Ⅲ组(47.00%、40.00%)(P=0.045、0.003)和Ⅱ组(50.00%、45.00%)(P=0.001、0.00));而Ⅱ、Ⅲ组之间OS率、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0.97)。影响OS和PFS的因素为化疗后缓解情况。结论:临床上采用GELOX诱导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方案在治疗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