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黄凯  谢大志  龙耀武  陈光福  陈嘉华 《吉林医学》2009,30(13):1315-1316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8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根性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28例肿瘤中,位于颈段1例,胸段15例,腰段11例,骶段1例,肿瘤为髓外硬膜下21例,硬膜外7例。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跳跃型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1998年6月~2010年2月采用手术椎管减压+长节段或分节段撑开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22例胸腰椎跳跃型骨折患者,其中1例患者漏诊,1例患者保守治疗。结果 21例手术患者术后椎高恢复,恢复了脊柱的初始稳定性。无死亡病例。获得2~25个月随访,3例脊髓功能Frankel A级无改善,其余18例均提高1级以上。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椎管减压以及内固定治疗对重建患者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及后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内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 I)诊断和治疗。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5月,共收治胸腰段椎管内病变患者3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2岁(38~7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 I平扫,必要时行增强扫描;根据术前对病变性质的判断以及术中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通过Frankle标准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硬膜外肿瘤4例,髓内肿瘤1例,椎管内、外及硬膜内哑铃型肿瘤3例,其他椎管内病变2例;其中第10~12胸椎19例,第1~3腰椎12例。术中分别给予切除或大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le)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MR I是诊断椎管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定性仍有一定困难。术中疑为恶性者,快速冰冻病理组织学检查。良性病变尽量全切,恶性肿瘤无法切除,也应行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4.
椎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椎管肿瘤的病史资料。结果颈段肿瘤24例,胸段56例,腰骶段26例,其中多发9例;髓外93例,髓内13例。均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除肿瘤95例(89.6%)。出院时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101例,加重5例。结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椎管肿瘤的最有效措施,显微手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及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17例,均采用显微手术进行肿瘤切除,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随访半年观察预后.结果:17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者13例,大部切除者4例;患者手术后功能、症状改善13例,改善不明显3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2例,随访未发现颈椎不稳.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15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分为: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对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在颈段采取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在胸段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在腰骶段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合适.结论 进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的100例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其预后状况,依据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分) 79例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分) 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方式、肿瘤直径与性质、肿瘤切除程度、术前肌力状况、术前JOA评分、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状况、术后应用激素均与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术后的预后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过60岁、肿瘤直径≥4 cm、恶性肿瘤、全椎板手术、肿瘤次切除、术前肌力<3级、神经电生理术中未监测、术后不使用激素、术前JOA评分较低均为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后预后状况良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胸腰椎新鲜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体内植骨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48个月,平均随访20.6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40例患者中有30例各提高了1~3级,3例无明显变化.其中,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其余的无变化.术后26例脊髓受压完全解除、伤椎管减压充分.结论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复合椎体内植骨手术对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12例椎管内(胸段至骶段)肿瘤,包括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7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合并脊髓栓系1例),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2例肿瘤术中均全切.其中1例伴有脊髓栓系者并进行栓系松解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1月-1.5年,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McCormick评级均达Ⅰ级或以上.复查MRI未见复发.伴发有脊髓栓系者,其神经源性膀胱术后改善不明显,残余尿量多,后行膀胱造瘘手术治疗.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明显特点: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丁晓  李志斌  伍益  黄戈 《中外医疗》2013,32(19):89-90,92
目的探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和分析该院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66例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66例患者中,神经鞘瘤48例,脊膜瘤14例。肿瘤位于颈段22例,胸段25例,腰段15例,骶段4例。几乎所有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及随后3个月~3年随访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且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全椎板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前MRI确诊,并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MRI复查.结果:(1)本组52例中48例(92.30%)采用颈后正中入路,2例颈外侧入路(3.85%),2例颈前及颈后联合入路(3.85%).肿瘤全切47例(90.39%),次全切除4例(7.69%),部分切除1例(1.92%).(2)术后病理检查52例中室管膜瘤7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神经鞘瘤34例,脊膜瘤4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3)术后随访34例,随访时间0.5~4年,术后神经功能评价JOA评分高于术前[(16.31±1.22)vs(10.21±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15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分为:A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B种,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C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在颈段采取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在胸段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在腰骶段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合适。 [结论] 进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外科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5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及脊髓肿瘤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2~7年随访,5例脊髓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由手术前JoA评分平均8.7分增加为15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8%,9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症状由术前A级—D级升为B级—E级,平均升高1~2级,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外科中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术后骨片回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构建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椎板切除后骨片回纳者为研究组,骨片不回纳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脊柱稳定性等。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各结局变量与基线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构建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年,研究组脊髓神经功能和并发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08,P<0.001)。下颈段或单一节段半椎板切除后不回纳骨片者术中出血量小(P=0.027,P=0.001),胸段或2个节段椎板切除后骨片回纳者出血量小(P=0.003,P < 0.001)。建立了术后1年McCormick评分<3分、术后1年McCormick评分改善和术后1年脊柱变形的预测模型,各模型特异度分别为0.921、0.838、0.546,灵敏度分别为0.526、0.576、0.906,准确度分别为0.870、0.836、0.798。结论: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切除后回纳骨片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从减少出血量角度考虑,下颈段、单个节段半椎板切除建议不回纳骨片,而胸段、2个节段半椎板切除时建议回纳骨片。  相似文献   

16.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22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全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见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或脊柱畸形并发症。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且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适用于治疗位于侧面或侧背面生长的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005年-2010年接收手术治疗的9例连续型多节段(〉3个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例,女6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2.2岁。病变位于胸段、胸腰段、腰段;髓外硬脊膜下8例,硬脊膜外1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行椎弓根螺钉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无四肢瘫痪及死亡病例。随访3-38月,症状完全消失2例,好转5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连续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确诊率低。一经发现尽可能切除肿瘤,但应避免神经损伤。术中注意重建脊柱稳定性,预防术后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患者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和病程长短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2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囊肿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颈胸交界1例,腰段2例.囊肿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椎管肠源性囊肿是先天性良性病变,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治疗首选显微外科手术全切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椎管次环扩大术对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 1 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椎管次环扩大术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3个月 ,对术前术后伤椎高度、畸形角、椎管面积、矢状径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畸形角、椎管面积、矢状径均有明显恢复 ,神经损伤均有FrankelI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应早期采取一期手术减压、内固定并植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患者38例,对于压迫最严重的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对于次要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取自体髂骨植骨配合颈前路钢板作内固定.对患者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术前JOA评分为(8.91±0.62)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15.34±0.65)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4例,良22例,可2例,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74%.结论颈前路手术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融合率较好,神经功能评分较高,效果明显,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