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莞市中堂镇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为开展老年人MS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研究对象762人, MS患病率为27.43%,其中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0.56%、 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75岁组老年人患病率最高, 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最低。肥胖者MS患病率为56.41%,超重者为43.26%。结论老年人MS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提示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群特别是女性的健康教育是社区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影像解剖学测量腰椎板间隙参数,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观察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正位片,比较患侧(症状组)与健侧(对照组)椎板间隙形态,根据不同性别分别测量L4/5以及L5/S1节段双侧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和面积;通过腰椎三维CT测量腰椎板间隙的有效直径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腰椎正位片上健侧L4/5、L5/S1的椎板间隙多呈椭圆形,而患侧的椎板间隙以三角形和扁圆形多见;患侧腰椎板间隙狭窄发生率为68.1%,L4/5节段发生率为65.1%,L5/S1节段71.0%;高度改变的同时伴随宽度的改变;腰椎三维CT测量结果表明,76.5%的患者患侧椎板间隙有效直径小于工作通道直径,其中72.3%位于L4/5节段,80.6%位于L5/S1节段;男性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其均值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L5/S1节段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的均值大于L4/5节段。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板间隙的改变存在密切联系,掌握腰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可指导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6例,男性2例,女性4例,手术时年龄14~39岁(平均年龄:2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桥小脑角区5例(左侧1例,右侧4例,其中1例为多发,包括右侧桥小脑角区及双额叶间大脑镰旁),骶尾部1例。临床症状与肿瘤部位相关。肿瘤最大直径约3.3~17.2 cm。手术方式分别是3例完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为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示瘤细胞呈片状排列,中间交织着透明变性的块状胶原,细胞呈多边形,胞质透明,胞核居中。免疫组化显示EMA(6/6)、PR(5/6)、Vimentin(6/6)阳性,GFAP、S-100蛋白、CK均为阴性,特殊染色显示PAS(+),D-PAS(-)。Ki67标记指数2%~10%。3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6~25个月,1例(例2)完全切除术后死亡,1例(例3)次全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现带病生存,1例(例6)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结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膜瘤类型,诊断时依靠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需与胞浆透亮的脑肿瘤鉴别。该类型肿瘤好发于年轻人,复发率高,建议进行影像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和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157例伴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腰椎疾患患者分为单纯腰椎疾患组(82例,A组)和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组(75例,B组),治疗前填写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表(IIEF-5)、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同时行球海绵体肌反射(BCR)、坐骨海绵体肌反射(ICR)、阴茎背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潜伏期、波幅的检测.A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B组患者经临床分为早、中、晚期后再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组除了手术治疗外,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后再次采用IIEF-5和BCR、ICR、SSEP检测,并与治疗前进行统计比较.结果:A组患者性功能障碍主要为轻度勃起功能障碍(ED),而B组患者主要为重度ED.A组患者BCR、ICR、SSEP检测结果同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IIEF-5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B组患者中,轻度ED患者潜伏期较正常值和A组延长(P<0.05),中度ED和重度ED患者潜伏期延长更加明显(P<0.05);处于临床早期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组性功能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但是处于临床中、晚期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单纯腰椎疾患及临床早期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主要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中晚期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以神经功能损伤为主.心理治疗能够改善单纯腰椎疾患及临床早期马尾综合征患者的性功能,对处于临床中、晚期的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营养变异链球菌又名营养缺陷链球菌,是一种新型独立的链球菌,我院从一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到该菌,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湛江第二人民医院2004-2005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分离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变化以及检测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方法使用BD公司的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Phoenis^TM-100)及配套阳性菌药敏复合板同时进行菌株与药物敏感测定。用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结果该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分离率较高;MRS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严重,对氯霉素、利福平尚有较高的敏感度,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度最高。纸片扩散法诱导试验中,金葡萄中诱导耐药发生率较CNS高。结论MRS的分离检出率较高,其耐药性也不断增加,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测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对于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应加做D一试验以免造成错误判断导致临床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灶旷置术在上颈椎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例上颈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寰枢椎椎体破坏程度,分别采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2例)、单纯后路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3例)、枕颈融合内固定融合术(2例)治疗,均未行结核病灶清除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上颈椎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评估结核控制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 5例手术治疗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65±32)min,术中出血量(152±45)mL;术后随访18个月~10年,平均38.6个月。随访期间7例患者结核无复发,抗结核治疗18个月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末次随访时,上颈椎VAS评分由治疗前(5.3±1.8)分降至(1.6±1.3)分,JOA评分由治疗前(13.5±2.8)分升至(15.9±0.8)分,ESR由治疗前(65.0±12.6)mm/h降至(13.0±2.6)mm/h。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继发上颈椎骨性畸形。所有患者均无需二期前路清创治疗。结论一期前路上颈椎结核病灶旷置术通过稳定上颈椎并结合规范抗结核治疗,可控制结核病灶的发展,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平均随访38.6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截骨区前缘和后缘的高度以及填写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结果 术前Cobb角为41.6°±7.8°,术后3个月Cobb角为7.8°±4.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8.6°±4.1°,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P>0.05).截骨区前缘高度增加(2.7±0.8)mm.截骨区后缘高度压缩(7.2±3.1)mm.术前、术后3月VAS评分分别为(7.1±2.9)分和(2.5±1.3)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保留椎弓根下壁椎体截骨术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完整地保留了伤椎峡部及下关节突,保持了伤椎与下位脊椎的连续性,减少了截骨区脊椎矢状面的移位,同时也保留了神经根通道的上壁,从而减少了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腭肌阵挛 ( PM)是一种由于不规则的腭肌痉挛收缩所引起的少见疾病。好发年龄为 4 0~ 70岁之间 ,肌肉阵挛频率约在 10~ 2 4 0次 /min,大多数 PM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他觉性耳鸣 ,主要是由于咽鼓管闭合拍击造成的 ,即使睡觉或在全身麻醉时也不停止 ,有些病人则在发音和吞咽时有一过性停止。该作者通过对 5例PM(其中 1例经历 4个月后 ,PM自然停止 )和 1例能够随意产生 PM的病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其疗效进行分析 ,并探讨了引起腭肌痉挛的发病机理以及腭肌痉挛与他觉性耳鸣的关系。 PM的产生被认为是由于Guillian- Mollaret三角 (肌阵挛三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近视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金匮肾气丸活性成分及活性成分靶点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金匮肾气丸治疗近视的作用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预测可能的作用信号通路,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近视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完成了金匮肾气丸的主要活性成分筛选和靶点预测,筛选出近视的治疗靶点,完成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金匮肾气丸能够调控甲状腺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影响视网膜视锥细胞的分化、视蛋白的合成以及巩膜的重塑等过程,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结论:金匮肾气丸主要是通过影响视锥细胞细胞分化、视蛋白的合成以及巩膜重塑等过程治疗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