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麻疹免疫检测常规使用的血凝抑制法,虽然简便快速,但由于猴血球来源困难,保存期短,使许多基层单位难于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麻疹IgG抗体,并应用ACELISA-IgM法检测疑拟病人血清麻疹IgM抗体,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所用的麻疹病毒抗原、细胞对照抗原、HRP(辣根过氧化物酶)-马抗人IgG、羊抗人IgMu链抗体、麻疹单克隆抗体、HRP-羊抗鼠IgG,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供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IgG与IgM抗体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培养的结果对麻疹病例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商品ELISA试剂盒检测可疑病人血清中的麻疹特异性IgG与IgM抗体;应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可疑病人早期咽拭子中的麻疹病毒。结果应用双份血清检测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的方法,一个暴发点的22名发热患者中11人确诊为麻疹,其中5人IgM抗体阳性、2人分离出麻疹病毒(其中1人IgM抗体阴性)。结论 IgM抗体检测对麻疹病例诊断漏诊率相当高,病毒分离培养法漏诊率更高,可靠的方法是检测双份血清中的IgG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IgG与IgM抗体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培养的结果对麻疹病例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商品ELISA试剂盒检测可疑病人血清中的麻疹特异性IgG与IgM抗体;应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可疑病人早期咽拭子中的麻疹病毒。结果:应用双份血清检测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的方法,一个暴发点的22名发热患者中11人确诊为麻疹,其中5人IgM抗体阳性、2人分离出麻疹病毒(其中1人IgM抗体阴性)。结论:IgM抗体检测对麻疹病例诊断漏诊率相当高,病毒分离培养法漏诊率更高,可靠的方法是检测双份血清中的IgG抗体。  相似文献   

4.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的麻疹IgG抗体水平 ,可分析其发病原因。在 2 0 0 0年对 18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病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法测定了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显示 :在这些病例的发病早期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 90 76 % ,GMT为 1∶10 37 4 7;其中 <8月龄者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最低。出疹与采血间隔天数长 ,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高。相同的采血时间 ,IgG抗体GMT以免疫史不详者最高 ,零剂次免疫者高于 1剂次免疫者。提示未进行麻疹疫苗免疫和麻疹疫苗初免失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母亲、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采集60名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与脐带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浓度分别为(4.883±4.687)ng/ml、(7.280±6.061)ng/ml;妊娠母亲麻疹IgG抗体浓度同正常育龄妇女(P﹥0.05);母亲平均血清麻疹IgG浓度低于新生儿(P﹤0.05);母血与脐血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946,P=0.000);曾有麻疹感染史的母亲静脉血麻疹IgG抗体浓度明显增加(β=0.259,t=2.058,P=0.044);自然感染麻疹母亲的脐血麻疹IgG浓度显著高于曾接种麻疹疫苗母亲的脐血麻疹IgG(P﹤0.05)。结论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2003年对3个年龄组的294份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后的血清,用中和试验加以证实。结果两种方法相关,但差异较大,相关系数0.423~0.684,阳性符合率64.76%~98.24%。结论排除两种试验方法本身敏感性的差异,麻疹ELISA-IgG试剂盒质量的稳定性、操作方法的精确性等问题值得关注,必须确保血清学检测方法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呼吸道症状和出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目前确诊麻疹的实验室手段主要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但在感染初期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该抗体的滴度较低,ELISA法检测可能为阴性[1]。而近年发展起来的荧光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麻城市健康儿童麻疹、风疹、乙脑、乙型肝炎(乙肝)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情况,为制订免疫规划策略和实施免疫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区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健康儿童6 250名,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风疹IgG抗体、乙脑IgG抗体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 共检测6 250份血清样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7.9%,风疹IgG抗体阳性率80.6%,乙脑IgG抗体阳性率78.4%,乙肝抗体(HBsAb)阳性率52.5%.结论 麻城市健康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国家标准,风疹IgG抗体、乙脑IgG抗体免疫水平较高,乙肝抗体(HB-sAb)免疫水平低.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管理工作和乡镇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自贡市荣县0~45岁人群麻疹、风疹免疫状况,指导麻疹与风疹防治工作。方法分层抽样抽取荣县5个乡镇0~45岁人群样本血59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麻疹IgG抗体ELISA法、风疹IgG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IgG)几何平均滴度为1∶1 874.19,平均保护率为93.56%;风疹抗体(IgG)几何平均滴度为1∶636.49,平均保护率为79.49%;麻疹、风疹各年龄组间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荣县0~45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IgG)水平均较高,风疹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青区健康人群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确定麻疹防控重点人群,为制定麻疹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采集0~44岁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6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9.4%,平均抗体浓度为1641.5mIU/ml。结论西青区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比较高,但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长葛市麻疹、风疹IgG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情况,为制定免疫规划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 600名儿童检测麻疹、风疹IgG抗体。结果在采集的12 600份血样中,麻疹、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8.17%和94.93%。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葛市8个月至14岁儿童麻疹IgG抗体和风疹IgG抗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很好的免疫屏障。麻疹、风疹抗体保护率有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提示应加强疫情监测,提高中学生及大年龄组人群麻疹、风疹强化免疫接种率,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广西儿童麻疹免疫状况调查与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抽样检测广西儿童麻疹IgG滴度,分析麻疹IgG水平与病毒中和能力,评价目前儿童麻疹易感性。方法抽样采集各市、县儿童血清,用ELISA试验检测IgG滴度,然后用抗体中和试验(NT)抽样检测血清针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麻疹野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并与IgG滴度比较。结果儿童麻疹IgG阳性率为93.8%,IgG滴度≥1:800者占71.3%,麻疹IgG GMT为1:1007.0。ELISA和NT法抽样检测6个市、县血清麻疹抗体滴度均有相关性,血清GX/06/2野病毒IgG滴度均明显低于沪-191疫苗株IgG滴度(P<0.05),血清麻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野病毒NT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麻疹免疫血清对沪-191疫苗株及GX/06/2野病毒中和作用无差异,实现麻疹消除目标应继续维持并加强儿童麻疹免疫。  相似文献   

13.
朱敬  卫荣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426-2427
目的探索三种血清学方法对感染旋毛虫实验大鼠抗体检测的效果。方法采用斑点ELISA法(Dot-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幼虫玻片沉淀试验(CPT)检测旋毛虫病大鼠血清IgG抗体。结果三种血清学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8%、97.7%和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此三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病大鼠、血吸虫病兔和蛔虫病人,结果发现斑点ELISA法检出1例蛔虫病人阳性,而另外的实验动物和病人血清未见阳性反应。结论斑点ELISA法、免疫酶染色试验和幼虫玻片沉淀试验对旋毛虫病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都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乳胶凝集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敏感、特异、快速和经济的麻疹IgM抗体检测方法 ,比较了IgM抗体捕捉乳胶凝集法 (IgM PA)、IgM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和IgM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麻疹血清IgM抗体的优越性。用IgM PA法和两种ELISA法共检测 12 5份麻疹可疑病例和 30份正常儿童血清。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检测 30名健康儿童血清均为阴性。检测 12 5份麻疹可疑病例血清 ,IgM PA检出阳性 80份 ,阳性检出率 6 4%;两种ELISA法检出阳性 75份 ,阳性检出率 6 0 %;两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IgM PA法检测可疑麻疹病人的敏感性为 10 0 %,特异性为 90 %。此方法操作简便 ,成本较低 ,适宜于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兰山区2003~2005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测定特异性麻疹IgG抗体。结果调查409人,麻疹IgG抗体阳性393人,阳性率96.09%。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530。不同年龄组抗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抗体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兰山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的发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对重点人群实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宁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抗体水平,评估免疫规划接种效果。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健康人群麻疹IgG、风疹IgG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结果检测标本322份,麻疹、风疹、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71%、78.88%、65.84%,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657.64 mIU/ml、40.90 IU/ml、138.28 IU/ml。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和GMC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在不同监测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疹IgG抗体水平较高,已经达到消除麻疹的规划接种目标;风疹IgG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出现暴发的可能性较高。结合近期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流行情况,建议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第二剂流行性腮腺炎强化免疫,对12岁以上易感人群进行风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1997~2001年城乡部分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大连市1997~2001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测定特异性麻疹IgG抗体。[结果]调查811人,麻疹抗体阳性780人,阳性率为96.1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538。[结论]大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的流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上海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状况,在上海市黄浦区和金山区对505名健康人采血,用血球疑集抑制(HI)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平行检测。结果HI试验的阳性率为99.0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6.00;ELISA试验则为93.66%和1∶1303.46。HI抗体滴度高者ELISA-IgG抗体滴度也高,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为0.58(P<0.0005)。但HI试验检测阴性5份,ELISA试验检测阴性32份,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4.4%。两种方法的特点是HI试验检测的是麻疹血凝素抗体,包括IgM和IgG抗体;ELISA试验检测的是麻疹病毒全抗体,包括血凝素、血溶素的IgG和核蛋白等。分析了ELISA试验检测≥7岁5个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低于HI试验的影响因素,以及金山区各年龄组麻疹抗体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麻疹爆发的原因,为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全校52名学生中麻疹患者31人,发病率为59.5%,经治疗全部痊愈。首发病例为去外地就医时与麻疹患者接触后感染发病,未及时隔离治疗而传染给其他同学,采集5名患儿血清经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均为阳性。大部分患者具有典型的麻疹症状。结论 该校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居多,因此而引起麻疹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日照口岸出境人员麻疹抗体水平,为旅行医学相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0年日照口岸16岁及以上出境人员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日照口岸470名出境人员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88.72%,抗体保护率为37.87%,抗体几何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