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射干麻黄汤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对外周血T辅助细胞(Th):Th1/Th2平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射干麻黄汤组.构建哮喘模型后,采用瑞氏染色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进行分类及计数,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1)射干麻黄汤可有效对抗哮喘大鼠症状发作.(2)射干麻黄汤能显著减少哮喘组大鼠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气道炎症细胞计数,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有差异.(3)射干麻黄汤可以显著降低IL-4水平,提高IFN-γ/IL-4比率,与地塞米松相近.结论 射干麻黄汤可以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调节哮喘Th1/Th2失衡,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154-2157
目的:通过观察40例哮喘热哮证患者服用泻肺清肝饮前后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哮喘热哮证发病与Th1/Th2失衡、炎症反应的关系,探讨泻肺清肝饮对哮喘热哮证患者Th1/Th2失衡、炎症干预的可能机制。方法:抽取40例正常对照组、41例哮喘发作热哮证常规治疗组,40例哮喘发作热哮证泻肺清肝饮治疗。采用ELISA法观察哮喘患者血浆中IFN-γ、IL-4水平及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治疗前常规组、中西医结合组IFN-γ/IL-4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常规、中西医结合组IFN-γ/IL-4比值明显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IFN-γ/IL-4比值常规组低于中西医结合组(P<0.05)。结论:哮喘发病与Th1/Th2失衡导致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泻肺清肝饮能调节Th1/Th2失衡,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变态反应,减轻或抑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一种异质性疾病,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涉及多机制多通路。白三烯通道是哮喘气道炎症重要的通道。以T细胞为细胞免疫应答的Th2占优势的Th1/Th2失衡是哮喘发病机制,Th1/Th2失衡与白三烯通道共同参与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相互影响。气阳虚弱为哮喘气道炎症产生根本所在。文章就Th1/Th2失衡与白三烯通道在哮喘气道炎症方面的关系及益气温阳护卫法是否通过调节Th1/Th2失衡影响炎症白三烯通道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Koumine,Kou)对小鼠CD4 T淋巴细胞Th1类及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小鼠脾脏CD4 T淋巴细胞,经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诱生细胞因子,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Kou,继续培养24小时后离心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变化情况,观察药物对CD4 T淋巴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对于Th1型细胞因子,各浓度组Kou作用24 h后均可显著降低IL-2、IFN-γ的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对于Th2型细胞因子,Kou对IL-4表达影响不大,但中浓度组Kou(100μg/ml)可显著升高IL-10的水平.结论:对CD4 T细胞Th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可能是Kou治疗银屑病等T细胞活化异常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射贝止咳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T细胞细胞免疫和T细胞体液免疫比值(Th1/Th2)的作用。方法将95例2007年12月~2009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以上指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高,Th1/Th2失衡。射贝止咳液可能通过抑制IL-4水平及提高IFN-γ水平,使Th1/Th2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从而控制气道炎症,减缓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6.
止喘贴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L_(-5)、IL_(-1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英  阴智敏  盛刚  秦怡  贺鹏  惠朋利  何云义 《陕西中医》2009,30(11):1555-1556
目的:观察止喘贴穴位贴敷对卵蛋白致敏哮喘SD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5、IL-1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各12只、地塞米松组和穴位贴敷组,每组10只。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用止喘贴穴位贴敷治疗,并与空白组、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比较。主要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5、IL-12水平。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IL-5的含量明显升高,而IL-1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穴位贴敷组能有效降低血清中IL-5的含量,同时可升高IL-12的含量,调节Th1/Th2的失衡,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止喘贴升高血清中IL-12的含量不明显,降低IL-5的含量也不如地塞米松,但是两个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5、IL-12含量的变化反映了Th1和Th2细胞的失衡,它们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止喘贴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是通过升高血清中IL-12,降低血清中IL-5来改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青龙颗粒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小青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7 d后评定疗效。治疗前后采集标本进行Th17细胞、Treg细胞检测。结果 2组治疗后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和Th17/Treg细胞的比值均下降,Treg细胞的百分率均上升;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IL-17细胞百分率、IL-17/TGF-β1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TGF-β1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青龙颗粒可有效调控Th17/Treg失衡,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疗和调节免疫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输注辐照红细胞对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输注辐照红细胞患者38例作为辐照组,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患者26例作为未辐照组。分别于输血前及输血后14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及Treg细胞比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干扰素-γ(IFN-γ)、IL-4、IL-6、IL-17、IL-10水平。结果输血后14 d,辐照组Th1细胞比率、Th2细胞比率、Th1/Th2比值、Th17细胞比率、Treg细胞比率、Th17/Treg比值及血清IL-2、IFN-γ、IL-4、IL-6、IL-17、IL-10水平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未辐照组外周血Th1细胞比率、Th1/Th2比值、Th17/Treg比值和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输血前及辐照组(P均0. 05),Th2细胞比率、Treg细胞比率及血清IL-4、IL-6、IL-17、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输血前及辐照组(P均0. 05),2组Th17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输血引起的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失衡可能与异体血中的白细胞和血浆成分有关,肿瘤患者输辐照红细胞可减轻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健儿强身膏对卵蛋白致敏豚鼠外周血CD4 T细胞中Th1/Th2免疫调控作用的影响,为健儿强身膏防治哮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卵蛋白(OVA)致敏豚鼠哮喘模型,用ELISA检测各组豚鼠外周血IFN-γ、IL-4水平。结果:地塞米松和健儿强身膏高、中剂量均能显著上调下降的哮喘模型豚鼠血清IFN-γ水平,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地塞米松组和健儿强身膏高、中剂量组豚鼠外周血IL-4/IFN-γ比值亦有明显改善,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儿强身膏对哮喘豚鼠Th1/Th2细胞起调节作用,能上调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从而纠正致敏豚鼠Th1/Th2细胞失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理肺汤对哮喘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平衡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哮喘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理肺汤。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及Th1/Th2细胞平衡指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4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h1/Th2细胞平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5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的IL-10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理肺汤能够有效调节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平衡,对与B细胞相关的免疫功能亦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基底节14—3—3tau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醒脑开窍组、针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分为6h、24h两个时间段;除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之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脑膜中动脉阻塞法复制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清醒之后经行为学评分合格者,醒脑开窍组选用人中穴、内关穴,针刺对照组选用曲池穴、足三里穴各针刺1次,6h组在处死之前10min再针刺1次,24h组在12h、处死前10min时分别针刺1次;各组在规定时间取缺血侧基底节,用Western—blo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针刺前后、各个时间段之间的14—3-3tau表达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14—3-3tau在缺血性中风中也许并不参与神经的降解过程;②14-3-3tau参与缺血性中风中的神经损伤过程,表达部位不在基底节。③在缺血性中风的6h、24h时间段的病理过程中,14—3-3tau蛋白参与此病理过程,但是表达水平很低,需要进一步的手段才能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乙酰氧基被N-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条件、分离精制方法和新头孢菌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7-(香豆素-3-甲酰胺)头孢菌素在NaI或KSCN的存在下与吡啶和β-甲基吡啶反应,产物用大孔吸附树脂及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结果:合成的二个新头孢菌素化合物,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谱确证其化学结构。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该反应中加入大量的NaI可缩短反应时间并减少杂质。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地将头孢菌素与无机盐分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恩必普(NBP)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恩必普200mg,每日4次1:2服。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时评定两组总疗效,采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和治疗7d、14d、28d时测定血清hs—CRP,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hs-CRP为正常组。结果治疗组14d、21d、28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纽治疗后7d、14d、28d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a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14d后,治疗组hs—CRP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必普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应用恩必普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乙酰氧基被N-7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条件、分离精制方法和新头孢菌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 法:7-(香豆素-3-甲酰胺)头孢菌素在Nal或KSCN的存在下与吡啶和β-甲基吡啶反应,产物用大孔吸附树脂及葡 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结果:合成的二个新头孢菌素化合物,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谱确证其化学结构。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该反应中加入大量的Nal可缩短短反应时间并减少杂质。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果将头孢菌素与无机盐分离。  相似文献   

15.
建立RP-HPLC法测定苏格木勒-3汤中胡椒碱含量的方法。胡椒碱在0.04~0.8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6%,RSD值1.81%,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本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issect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tection of staurosporin-induced apoptosis on rat chondrocytes by a purified extract from Clematis mandshurica. DESIGN: Primary cultured rat articular chondrocytes as well as RCJ3.1C.18 cells were incubated with 1 microM staurosporin and 300 microg/ml purified extract from Clematis mandshurica. Western blot assay, silencing 14-3-3 gene and immunoprecipitation were conducted. RESULTS: Clematis mandshurica prevented staurosporin-induced downregulation of several antiapoptotic bcl-2 family proteins Bcl-xL and Bcl-2, and staurosporin-induced upregulation of an apoptotic bcl-2 family protein Bax. Clematis mandshurica also prevented staurosporin-induced downregulation of a premitochondrial antiapoptotic protein 14-3-3. It is noticeable that siRNA to 14-3-3 abolished the prevention of caspase-3 activation by Clematis mandshurica. Furthermore viability assay corroborated that silencing of 14-3-3 gene abolished this apoptosis protection efficacy by Clematis mandshurica.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elucidated that Clematis mandshurica prevented the staurosporin-induced reduc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14-3-3 with phospho-ser112-Bad and Bcl-xL to phospho-ser155-Bad. CONCLUSIONS: Clematis mandshurica prevents staurosporin-induced apoptosis of rat chondrocytes via 14-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镇肝熄风汤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诱导的C57BL/6小鼠帕金森病模型自主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连续灌胃14 d给予不同剂量的镇肝熄风汤(12.5, 25,50 g·kg-1)和司来吉兰(10 mg·kg-1)预处理,于给药第11天开始连续4 d C57BL/6小鼠皮下注射MPTP(30 mg·kg-1)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通过自主活动实验 观察动物行为学表现,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多功能蛋白14-3-3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多功能蛋白14-3-3,TH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镇肝熄风汤可显著增强帕金森病小鼠自主活动能力(均P<0.05),上调多功能蛋白14-3-3和TH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5)。 结论: 镇肝熄风汤具有抗实验性帕金森病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多功能蛋白14-3-3和TH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及凋亡相关的Bcl-2家族中两大主要成员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明确预产期的SD雌性妊娠大鼠接受延迟5min剖宫产术,所得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接受正常剖宫产术的大鼠所产新生大鼠为假手术组;代乳雌鼠自然分娩的新生大鼠为正常组。每组8只动物。针刺组新生大鼠饲养至14d时,每天针刺"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每个穴位刺激20s,不留针,连续7d。各组新生大鼠均于出生后21d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皮质中14-3-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14-3-3的表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针刺组(P0.05,P0.01);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cl-2的表达,模型组略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高于模型组(P0.05);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Bax的表达,假手术组、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14-3-3和Bcl-2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双抗治疗对照组,B组:双抗治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组,C组: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组。3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A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B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丁苯酞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B组、C组总有效率为90%、94%,优于A组的86%(P〈0.01),但B组C组疗效相当(P〉0.05);TIA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控制情况:3组对TIA的控制均有明显效果(P〈0.01),且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0.01)。结论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蒙药那如-3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热板刺激、冰醋酸刺激小鼠扭体、小鼠耳肿胀、大鼠棉球致肉芽肿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等方法研究蒙药那如-3的镇痛及抗炎作用。结果:蒙药那如-3能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抑制棉球埋藏引起的慢性肉芽肿(P0.01);延长小鼠疼痛反应时间(P0.05),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蒙药那如-3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