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内生性IL-1R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生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拈抗剂(IL-1R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后海马组织IL-1Rα的表达、含量及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生性IL-1Rα表达及含量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生性抗损伤蛋白IL-1R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和nNOS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缺血前24 h经尾静脉注入内毒素衍化物MPL(20 g/kg)可明显降低再灌注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结论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活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内毒素预处理显著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L-1β)活性的影响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MPO、TNF-α、IL-1 β活性显著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减轻了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对海马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敏  林鸿  张岫美  魏欣冰 《中外医疗》2011,30(22):30-31
目的研究甘糖酯(PGM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PGM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亚细胞结构中脂质过氧化物(MDA)、抗氧化物(SOD、VitE)和脑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细胞中胞浆、线粒体及微粒体中MDA显著升高,SOD和VitE显著降低;病理结果显示海马CA1区有明显缺血性损伤。PGMS能显著降低MDA,升高SOD、VitE;病理组织学研究显示PGMS能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的缺血性损伤。结论 PGMS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 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组在缺血前1 h 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 kg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HE 染色法观察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 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葛根素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使海马 CA1区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05)。结论缺血前1 h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腺病毒表达谷氨酸受体羧基肽段对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表达病毒处理组、非表达病毒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Akt的磷酸化情况.结果 表达病毒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非表达病毒处理组及溶剂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Akt磷酸化升高(P<0.05).结论 腺病毒表达谷氨酸受体羧基肽段可能通过升高脑组织中Akt的磷酸化程度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依达拉奉干预后海马CA1区原位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依达拉奉干预能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MDA含量和NOS活性。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依达拉奉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1-2及Bc1-x1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利用大鼠四血管阻断和再灌注及再通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氏小体染色光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测缺血预处理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百分率及Bc1-2和Bc1-x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海马CA1区部分神经元发生凋亡,IPC还可明显的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的神经元数目,产生细胞保护作用,IPC可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缺血敏感神经元中出现Bc1-2及Bc1-x1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抑制神经元凋亡发生可能是I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Ber-PC)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Ber-PC剂量依赖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面积,拮抗缺血脑组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脑组织SOD、GSH-PX活性.结论 Ber-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依达拉奉干预后海马CA1区原位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依达拉奉干预能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MDA含量和NOS活性。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依达拉奉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1.
八味沉香散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八味沉香散对实验性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在大鼠肾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八味沉香散对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含量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八味沉香散组MDA、SOD、GSH、GSH—Px与再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NO含量与再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肾组织病变较再灌组减轻。结论八味沉香散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芩甙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芩甙对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黄芩甙I组、黄芩甙II组和维拉帕米组。观察对各组大鼠心电图、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心肌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芩甙可显著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降低CPK活性和MDA含量 ,升高SOD和GSH PX活性。提示黄芩甙对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制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对照组(N)、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和地氟醚预处理组(D),测定肝脏缺血90min再灌注1、3、6、24h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R组SOD和GSH显著降低,MDA明显升高。经过1MAC地氟醚30min预处理后,D组的SOD、GSH、MDA变化不显著,在各时相点上与IR组相差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地氟醚预处理可抑制自由基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期的生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14.
银杏内酯B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大鼠缺血3 h再灌注21 h模型,观察银杏内酯B对模型大鼠神经症状、梗死范围及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钠-钾ATP酶(Na -K -ATPase)、钙-镁ATP酶(Ca2 -My2 -ATPase)活性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银杏内酯B注射液8、4 mg/kg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症状,减轻梗塞程度,抑制率分别为29.6%、23.4%(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银杏内酯B注射液8、4 mg/kg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侧大脑的SOD、GSH-PX活性,提高GSH、CAT含量,降低MDA、NO含量,明显升高缺血再灌侧大脑的Na -K -ATPase、Ca2 -My2 -ATPase的活性(P<0.05,P<0.01)。结论银杏内酯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本作用与银杏内酯B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O含量、抗自由基损伤以及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维拉帕米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寻找维拉帕米最佳预处理时间点.方法 沙土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6)、缺血损伤B组(n=6)、维拉帕米预处理C~E组(n=7),即脑缺血前48、24、12 h分别予2.5%维拉帕米(2 mg/kg·b.w.)腹腔注射.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大小约1 mm×1 mm左颞前叶脑组织,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GSH活性显著高于缺血损伤组(P<0.01),ET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损伤组(P<0.05).C、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E组SOD活性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组MDA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E组MDA含量低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E各组CGRP的含量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维拉帕米预处理各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改变不大或仅有轻微的改变,而缺血组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严重的损伤.结论 缺血前48~12 h予维拉帕米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以预先给药48 h组的效果较为显著,这种作用与其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SOD、GSH的活性及拮抗ET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Release of massive amounts of excitatory aminoacids(EAAs) ,freeradicalreaction and additional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Ca2 are thought to b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neuronal injured process dur-ing 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Recentyears,peo-ple try to find some neuroprotective agents withoutsevere side- effect,but EAAs receptor antagonists,Ca2 channel blocker,free radical scavengers are notso efficient,some results even be conflicting[1] . In-hibitory mechanism more and more be …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组、川芎嗪预处理组(ligus-trazine injection preconditioning group,LI)。建立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含量、肾组织匀浆中SOD(黄嘌呤氧化酶法)、GSH_Px(二硫代二硝基甲苯法)的活性及MDA(硫代巴比妥酸盐法)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比较,川芎嗪预处理(PFI)组Scr(P<0.01)、BUN(P<0.05)、MDA(P<0.05)含量显著下降。而SOD(P<0.01)、GSH_Px(P<0.05)活力显著升高。结论:SOD、GSH_Px是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川芎嗪可增加SOD、GSH_Px的活性、增加机体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发挥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药新复方制剂复原再造胶囊对全脑缺血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氧化应激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再灌注致全脑缺血小鼠模型, 以Morris水迷宫和跳台试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 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 大脑皮层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增加。复原再造胶囊于造模后灌胃给药14 d, 能明显改善全脑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减少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和丢失, 提高大脑皮层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结论 复原再造胶囊可通过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应激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提示该药具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内毒素对体外培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了内毒素对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以及SOD的保护效应。用分离的大鼠肝细胞与内毒素(500ng/ml)共同孵育,6h肝细胞MDA、LDH和SOD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0.01),而且LDH和SOD升高早于MDA;预先将PMN经内毒素处理后,再与肝细胞共孵,激活的PMN能显著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MDA升高和LDH释放增加(P<0.01),SOD活性下降(P<0.05)。给予SOD治疗能部分抑制PMN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内毒素对PMN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具有增强作用,内毒素亦可直接诱导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