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超  张会欣  邢邯英  王杏  张哲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5):2872-2876
该研究通过观察氧化苦参碱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IR)小鼠的影响,试探讨其对IR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的作用。实验以高脂喂养Apo E-/-小鼠16周为IR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胰岛素抵抗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1))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测定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脂肪酸(FFA)和胰岛素(FINS)含量;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活性氧簇(ROS)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能不同程度降低FBG,TG,TC和FFA,升高肝脏SOD,GSH-Px活性,降低MDA和ROS含量;氧化苦参碱50,100 mg·kg~(-1)组γ-GCS,H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氧化苦参碱组p-p38MAPK表达均降低。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能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改善高脂诱导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对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血糖、血脂和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结合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4周后选取空腹血糖﹥16.7 mmol·L-1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re低、高剂量组(100,200 m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4 d后,断尾采血测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胰腺和心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FBG,FINS,TG,TC,FFA,HOMA-IR明显升高(P<0.05),显示胰岛素抵抗特征。与模型对照组相比,Bre高、低剂量组FBG,FINS,TG,TC,FFA,HOMA-IR降低(P<0.05);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胰腺及心脏结构异常,Bre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胰腺及心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有降低血糖水平、调节血脂紊乱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抵抗,减轻胰腺和心脏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青钱柳水提物(Cyclocarya paliurus aqueous extract, CPAE)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小鼠)肝脏糖脂代谢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将同周龄成模雄性db/db小鼠根据血糖、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13 g·kg-1·d-1)及青钱柳水提物组(2 g·kg-1·d-1),每组10只。干预6周,每2周检测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6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甘油三脂(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 FINS),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 HE stain)观察肝脏脂质蓄积情况;过碘酸-Schiff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 PAS stain)观察肝组织肝糖原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PAE可降低db/db小鼠FBG、TC、FFA、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P < 0.01),抑制脂质在肝脏沉积,增加肝糖原含量(P < 0.05),提高肝脏P-AMPK蛋白表达水平(P < 0.01),抑制PGC-1α蛋白表达水平(P < 0.01)。结论 CPAE可降低db/db小鼠FBG、TC、FFA、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糖原含量,抑制糖异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AMPK/PGC-1α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及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Balb/c小鼠腹腔注射200 mg/kg 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蒿琥酯组和胰岛素组。另随机选10只Balb/c小鼠为健康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青蒿琥酯组灌胃100 mg/kg青蒿琥酯,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4周,胰岛素组皮下注射4 U/kg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5 d。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胰岛病理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兔抗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β)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FBG、FINS、HOMA-IR、TG、MDA和FFA含量显著增加(P<0.05),p-PI3K/PI3K和p-Akt/Akt的蛋白比值以及GS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量比值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组、胰岛素组的FBG、FINS、HOMA-IR、TG、MDA和FFA含量显著降低(P<0.05),p-PI3K/PI3K和p-Akt/Akt的蛋白比值以及GS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量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葡萄糖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抑制PI3K/GSK3β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蒌连丸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取4~5周龄雄性db/m+小鼠为正常组,将同周龄成模雄性db/db小鼠根据血糖、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5 g·kg-1·d-1)及蒌连丸组(13 g·kg-1·d-1),每组6只药物干预5周,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进食水量及空腹血糖(FBG),5周后检测空腹血糖、肝脏甘油三酯(TG)、肝脏总胆固醇(T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收集小鼠肠道内粪便,应用16S rRNA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进食水量、FBG、肝脏TG、肝脏TC、GSP、FINS及HOMA-IR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蒌连丸组可显著降低db/db小鼠饮水量、FBG、肝脏TG、肝脏TC、GSP、FINS及HOMA-IR(P<0.01);蒌连丸组肠道菌群从门到属水平均发生了变化,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有害菌相对丰度减少。其中,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布劳特氏菌、瘤胃球菌、副拟杆菌丰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 蒌连丸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db/db小鼠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肠道中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布劳特氏菌、瘤胃球菌、副拟杆菌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通过高脂饮食诱导IR模型,选取2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模型组(8只)、西药组(8只)和电针组(8只)。西药组以吡格列酮(10mg/kg)灌胃,电针组取双侧"丰隆""三阴交"穴电针治疗,1次/日,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F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IR显著降低(P0.01),HOMA-IR显著升高(P0.01),FBG、FINS、FFA、TG、TC、LDL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含量显著降低(P0.01),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大鼠GIR显著升高(P0.01),HOMA-IR显著降低(P0.01),FBG、FINS、FFA、TG、TC、LDL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HDL含量显著升高(P0.01),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IR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肝组织SREBP-1c、FAS的表达,由此下调脂肪酸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使肝组织内合成TG、TC减少,改善肝组织IR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脾化湿方对脾虚痰湿型肥胖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组、健脾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测量体重及内脏脂肪,检测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PPA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健脾化湿方可明显降低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体重、内脏脂肪、FBG、FINS、HOMA-IR及血清TC、TG、LDL-C、FFA水平,升高ISI,上调肝脏组织PPAR-α蛋白表达,且以高剂量健脾化湿方组效果最佳。结论健脾化湿方可以改善脾虚痰湿型肥胖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肝脏组织PPAR-α蛋白表达发挥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IRS-1mRNA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丫苦组、罗格列酮组,建立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TC、TG、FBG、FINS等指标的变化,清醒状态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检测葡萄糖输注率,Real-timePCR法检测骨骼肌IRS-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C、TG、FBG、FINS均升高(P<0.01),葡萄糖输注率降低(P<0.01)。给予三丫苦后,大鼠TC、TG、FBG、FINS降低(P<0.01或P<0.05),GIR水平升高(P<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TC和TG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RS-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丫苦组和罗格列酮组IRS-1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或P<0.05)。与罗格列酮比较,三丫苦组IRS-1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和IRS-1表达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虎二地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白虎二地汤高、低剂量组。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显微镜观察五组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的病理变化。结果白虎二地汤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FBG、FINS、HOMA-IR及血清TC、TG、LDL-C、FFA水平,升高血清HDL-C浓度,减少肝脏组织脂肪浸润,且以高剂量白虎二地汤组效果最佳。结论白虎二地汤可以改善STZ诱导的T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脂毒性,增强胰岛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挥其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降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杨桃根中的有效成分杨桃根环己二酮(DMDD)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胰岛素抵抗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小鼠12周建立肥胖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随后灌胃给药4周,每周称体重、测空腹血糖(FBG),15周末进行糖耐量试验,16周末,取血,处死小鼠,测量体长、腹围,称量附睾脂肪;比色法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ELISA法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DMDD各剂量组小鼠体重、体长、腹围、附睾脂肪、FBG、TC、TG、FFA、FINS、IRI、MDA水平明显降低,ISI、T-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DMDD各剂量组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及AUC均明显降低。结论 DMDD具有抑制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脂质代谢及IR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持续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熊果酸灌胃给药进行干预,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在给药第4、8周后,测定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肝脏、腹腔脂肪重量,计算肝指数(liver index,LI)、腹脂指数(adipose index,A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熊果酸对IR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熊果酸能够显著降低IR大鼠血清FINS、TC、TG、FFA和TNF-α水平,减少腹腔脂肪堆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大鼠胰岛素抵抗,熊果酸能够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研究岩藻黄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5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高脂组(40只),高脂组经高脂饲料喂养12周形成肥胖胰岛素抵抗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岩藻黄质0.2%剂量组、岩藻黄质0.4%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连续喂养含有相应药物饲料6周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和附睾脂肪质量;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肌醇-3-激酶(PI3K)/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附睾脂肪质量以及FBG,FINS,TC,TG,LDL-C,HOMA-IR水平,肝组织中PPARγ,SREBP-1和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HDL-C水平及肝组织中p-IRS-1,IRS-1,PI3K,p-Akt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肝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结果表明,岩藻黄质可明显减轻肥胖小鼠的肥胖及糖脂紊乱,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可能与调控IRS-1/PI3K/Akt和PPARγ/SREBP-1/FAS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胶囊对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组织抵抗素(resist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0 mL·kg-1·d-1)、益气化浊胶囊高、低剂量组(2,1 g·kg-1·d-1)、阳性对照(吡格列酮)组(2.5 mg·kg-1·d-1),另选C57BL/6J小鼠为空白对照组(20 mL·kg-1·d-1)。连续灌胃给药10周,每天1次,其中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服无菌水。10周后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组织抵抗素(resisti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FBG,FINS,HOMA-IR,ISI,resistin,RBP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益气化浊高剂量组FBG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益气化浊低、高剂量组FINS,HOMA-IR,ISI均低于模型组(P<0.01);益气化浊高剂量组resistin,RBP4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模型组KKAy小鼠产生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为FBG,FINS,HOMA-IR,resistin,RBP4明显增高,ISI降低;益气化浊胶囊明显改善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其结果为FBG,FINS,HOMA-IR,Resistin,RBP4降低,ISI升高,总体趋势为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西洋参不同洗脱部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胰岛素抵抗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探讨西洋参不同洗脱部位对实验大鼠胰岛素抵抗脂代谢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高脂膳食配合一次性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观察西洋参不同洗脱部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代谢的影响。结果:模型复制成功后,实验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TG、TC、FFA水平升高,经西洋参30%醇、60%醇洗脱部位给药后ISI指数升高,TG、TC、FFA水平下降。结论:西洋参30%醇、60%醇洗脱部位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脂代谢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天花粉-黄精药对水提物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KKAy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转录因子1(FoxO1)信号通路探讨天花粉-黄精药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将同周龄KKAy雄性小鼠根据血糖、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天花粉-黄精药对1∶1组(天花粉30 g、黄精30 g),天花粉-黄精药对1∶3组(天花粉15 g、黄精45 g),天花粉-黄精药对1∶5组(天花粉10 g、黄精50 g),每组各6只。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取相同时间点记录小鼠体质量(BW)、空腹血糖(FBG),第7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用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Schiff(PAS)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分布和糖原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PI3K、Akt、FoxO1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进食量、空腹血糖、耐糖量、FINS、HOMA-IR、TC、TG、LDL-C显著升高(P<0.01),PI3K、Akt、FoxO1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花粉-黄精药对水提物各配伍组能明显降低KKAy小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P<0.01),尤以天花粉、黄精为1∶3配伍组最为显著(P<0.01),效果相当于二甲双胍;天花粉-黄精药对水提物各配伍组能明显降低小鼠OGTT各时间点血糖(P<0.05);并能显著降低各组小鼠TC、LDL-C(P<0.01),1∶3组可显著降低小鼠TG(P<0.01);各配伍组BW、FINS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小鼠肝脏形态较规则,脂滴较少,糖原分布较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天花粉-黄精药对组肝脏PI3K、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增加,FoxO1蛋白表达抑制、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结论 天花粉-黄精药对水提物可有效降低KKAy小鼠FBG及TC、LDL-C,HOMA-IR,尤以天花粉-黄精为1∶3配伍比例最佳,并促进肝脏糖原合成,减少脂肪变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PI3K/Akt/FoxO1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对腹型肥胖小鼠肝脏病理形态与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造模组29只,建立腹型肥胖模型,以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将造模成功的1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和针刺组6只,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将针刺组小鼠置于固定器内固定,针刺双侧"带脉"穴,接电针,2 Hz/15 Hz疏密波,强度1.5 mA,隔日1次,每次15 min。模型组和空白组同步固定。共干预8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取血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值(FBG)和胰岛素(INS)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C、FBG、INS、HOMA-IR水平明显上升(P0.01或P0.05),血清中HDL-C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血清中TC、TG、FBG、INS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HDL-C含量明显上升(P0.05);血清中FFA含量呈空白组针刺组模型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HE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肝脏大量肝细胞排列紊乱,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局部脂肪变性;针刺组肝细胞排列整齐,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脂肪变性。结论:针刺可以调控糖、脂代谢紊乱,对肝脏病理具有良性调节作用,改善腹型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丫苦组、罗格列酮组,建立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TC、TG、FBG、FINS等指标的变化,清醒状态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检测葡萄糖输注率,进行口服糖耐量测试和胰岛素耐量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C、TG、FBG、FINS均升高(P<0.01),葡萄糖输注率降低(P<0.01)。给予三丫苦后,大鼠TC、TG、FBG、FINS降低(P<0.01或P<0.05),GIR水平升高(P<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TC和TG降低(P<0.05)。口服葡萄糖30min后,模型对照组血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三丫苦和罗格列酮均可降低血糖(P<0.01)。皮下注射胰岛素30min后,模型对照组血糖下降程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三丫苦组大鼠30min血糖显著升高,60~90min后血糖下降到给药前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脂、血糖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GLP-1mRN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GLP-1mRNA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丫苦组、罗格列酮组,建立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TC、TG、FBG、FINS等指标的变化,清醒状态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检测葡萄糖输注率,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组织GLP-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C、TG、FBG、FINS升高(P0.01),葡萄糖输注率降低(P0.01)。给予三丫苦后,大鼠TC、TG、FBG、FINS降低(P0.01或P0.05),GIR水平升高(P0.05),与罗格列酮组比较TC和TG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GLP-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三丫苦组和罗格列酮组GLP-1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或P0.05)。与罗格列酮比较,三丫苦组GLP-1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三丫苦对高脂饮食性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及GLP-1mRNA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脂质组学技术探讨绞股蓝总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小鼠(24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在造模第11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绞股蓝总苷组、奥贝胆酸组,灌胃给药4周。8只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正常对照饲料。观察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并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性评分(NAS)积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物。结果:模型组肝组织脂肪变性显著,肝组织TG、NAS积分、血清ALT、AST、TC、TG、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正常组均上升(P<0.05);绞股蓝总苷组与奥贝胆酸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组织TG、NAS积分、血清AST、ALT、T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脂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石榴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PGFEAE)对正常大鼠及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血糖、血脂的干预作用,评价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理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STZ)2次ip(30 mg·kg-1)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分别以PGFEAE 100,200,300 mg·kg-1ig干预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甘油三酯(TG)浓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BG,FINS,FFA,TG水平显著上升,胰岛素(INS)水平下降(P0.05,P0.01);造模4周后,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FBG,FINS,TG分别为5.94,30.71,0.57mmol·L-1;13.05,42.36,1.62 mmol·L-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PGFEAE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FBG,FINS,FFA,TG水平,使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INS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PGFEAE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偏高的症状,其对正常大鼠血糖、血脂无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