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祛瘀法方药防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60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A组(提前7 d运用"扶正解毒祛瘀"加减方加化疗组)和B组(单纯化疗组),观察"扶正解毒祛瘀"方药提前7天给药对气虚毒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在骨髓抑制发生率及骨髓抑制分级方面,治疗组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白细胞、红细胞Ⅰ度、Ⅱ度人数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因子方面,第1个化疗周期结束后,两组间细胞因子GM-CSF、IFN-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个化疗周期结束后,两组间细胞因子IFN-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两组间患者KPS评分变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前7 d运用"扶正解毒祛瘀"加减方加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能够有效减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调节细胞因子浓度,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扶正复方颗粒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后续化疗接受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进行术后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复方颗粒口服治疗,2组均给予连续治疗2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1 d。检测2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7 d、14 d、21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KPS)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后续化疗接受率。【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2个周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为76.0%(38/5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外周血WBC及NEUT方面,化疗后7 d,2组患者的WBC和NEUT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14 d和21 d后,2组患者的WBC和NEUT均较前1个观察时点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均基本恢复至化疗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的WBC和NEUT仍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评分的下降作用和对KPS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组的后续化疗接受率为98.0%(49/50),对照组为96.0%(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复方颗粒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可有效保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方锦舒  王祥  朱宝龙 《中医学报》2016,(12):1841-1845
目的:研究健脾化湿祛瘀解毒法治疗Ⅲ-Ⅳ期结肠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Ⅲ-Ⅳ期结肠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健脾化湿祛瘀解毒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稳定率为90.00%,对照组肿瘤稳定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改善幅度及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的肝肾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脾化湿祛瘀解毒法治疗Ⅲ-Ⅳ期结肠腺癌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并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解毒法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AML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DA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化疗,观察组在DA方案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益肾解毒法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骨髓抑制情况、睡眠障碍情况和疼痛强度评分(NRS)。结果 治疗后,两组潮热乏力、心悸气短和食少声弱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而骨髓抑制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髓抑制程度均为Ⅰ度和Ⅱ度;观察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深度、夜间觉醒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RS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益肾解毒法辅助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归芍升白方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CEF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化疗同时给予归芍升白方,观察一个化疗周期(21 d)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骨髓抑制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并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 化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P<0.05),观察组化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各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化疗前比较,2组化疗后各时间点的外周血WBC、Hb、PLT水平均降低(P<0.05),而观察组化疗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骨髓抑制≥III级发生率为9.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53%(P<0.05);化疗后,2组KPS评分均降低(P<0.05),但化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肝肾功能异常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芍升白方可有效抑制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防治胃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例Ⅱ~Ⅲ期的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FOLFOX(folinic acid fluorouracil oxaliplatin)化疗方案,治疗组在FOLFOX化疗的基础上,合用炙甘草汤防治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期间每周检测患者血常规,用于评价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并评估胃癌患者化疗前后KPS评分。两组均采用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最低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两组在化疗过程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红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以及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化疗过程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OLFOX化疗期间,炙甘草汤有预防胃癌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生血方治疗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生血方汤剂口服及粉剂加工后外敷穴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骨髓抑制发生时间、骨髓抑制持续时间、0~3周骨髓抑制等级变化,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抑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抑制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学治疗第21天与化学治疗第1天白细胞抑制等级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FS为10个月,较对照组PFS(6个月)明显延长。结论 自拟生血方治疗晚期脾肾两虚型胃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学治疗所致骨髓抑制,能延迟首次骨髓抑制发生时间并缩短持续时间,降低白细胞骨髓抑制等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八珍汤联合化疗对宫颈癌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将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行2周期T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八珍汤,对比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经2周期化疗后治疗组的骨髓抑制情况(WBC、HB、PLT)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髓抑制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2周期化疗后,治疗组出现骨髓抑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八珍汤可减少化疗对骨髓的抑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髓健脾汤防治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同期放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入组直肠癌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行盆腔调强放疗(处方剂量:95%PTV=50Gy/25次,5次/周,周一至周五),联合同期化疗(卡培他滨片,825mg/m2,口服,每日2次,放疗日),共5周。治疗组从放化疗开始(研究起点)同时加服益髓健脾汤,疗程至放疗结束后30天(研究终点);对照组仅行同期放化疗。观察2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治疗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Ⅳ级泌尿、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研究终点时治疗组KPS评分稳定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56.67%),P0.05。结论益髓健脾汤能显著减少直肠癌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改善患者治疗后相关中医临床症状,延缓KPS评分下降趋势,提高患者治疗耐受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荆防方加减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荆防方加减进行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进行评价,统计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做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数,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扶正口服液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 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治疗含铂双药方案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I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61例使用含铂双药方案化疗所致CI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rhTPO,15 000 U,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口服液,50 mL/次,口服,每天3次;饭后服用,治疗时间均为2周。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atelet, PLT)计数情况、CIT分级情况、PLT回升例数、rhTPO使用时间、卡氏(Karnofsky, KP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PLT计数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CIT分级情况较治疗前均减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LT回升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标准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予扶正解毒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15例,予中药模拟剂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出血分级量表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68.57%,对照组13.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紫斑出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自汗症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出血分级量表,治疗组总改善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在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320例拟行同一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60例。观察组化疗1个疗程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组在骨髓抑制出现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比较两组的骨髓抑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①化疗后,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化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在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显著,早期应用,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10-113
目的观察消癌解毒方联合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fluorouracil+epirubicin+cyclophosphamide,FEC)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和KPS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6月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FEC(EPI100 mg/m~2,d1,CTX0.6 g/m~2,d1,5-Fu 0.5 g/m~2,d1)方案化疗,治疗组为FEC方案化疗联合服用消癌解毒方,连续服用2个周期。2个周期后对患者的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及KP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均出现了骨髓抑制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基本相同,治疗后对照组评分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解毒方联合FEC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降低患者的化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MDS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脾补肾解毒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象、骨髓病态造血情况、输血频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0%(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Hb、WBC、PLT计数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WBC、Hb计数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输血依赖或输血频繁患者的输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MDS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扶正解毒方对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9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余惠平教授门诊的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共120例,按入组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服用多维片及复方芦丁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扶正解毒方配方颗粒,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扶正解毒方颗粒模拟剂),2组患者均每日服药1剂,上下午分服,共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出血分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1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儿治疗1、3、6个月后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P<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1).比较2组治疗前后出血分级变化,试验组患儿出血状况的总改善率为98.33%,对照组为5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扶正解毒方可以改善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升高血小板计数,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大肠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一线大肠癌化疗方案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针刺穴位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采用Karnofsky功能状况(KPS)评分及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化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水平较化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第3天、第5天,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化疗后的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化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较化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减轻大肠癌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的应用.方法 将5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在每次化疗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后给予G-CSF,150μg/d,皮下注射;GM-CSF, 150μg/d,皮下注射.对照组31例,在每次化疗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后开始给予G-CSF对症处理,300μg/d,皮下注射.两组每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次超过10×109/L,停药继续观察血常规.结果 两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治疗作用.结论 化疗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后给予G-CSF和GM-CSF联合治疗是化疗后预防严重骨髓抑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颗粒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应用DA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48例AML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国内标准化DA化疗方案(柔红霉素D+阿糖胞苷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贞芪扶正颗粒治疗,比较两组骨髓抑制程度、血常规水平、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HG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WBC、NEUT、HGBG、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下降不显著(P0.05),对照组IgA、IgG水平下降显著(P0.05),IgM水平下降不显著(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颗粒治疗AML患儿应用DA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降低骨髓抑制程度,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四君子汤加减干预胃癌患者化疗所致相关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脾虚型患者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四君子汤加减,连用21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两组脾虚证候积分、血象指标、免疫指标及治疗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前1d,两组脾虚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脾虚积分具有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脾虚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1d,两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d、14d及21d,两组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高,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d、14d及21d,实验组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高(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细胞亚群和和免疫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T细胞亚群和和免疫球蛋白增高明显(P<0.05)。两组的显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可改善患者化疗后脾虚状态,减轻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缩短骨髓抑制恢复的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