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改良豚鼠灌胃给药的方法。方法 选取清醒豚鼠40只,使其后肢站立、腹侧紧贴支持物,体位垂直不能前移,后拉两耳颊部皮毛并轻抵项部使其头后仰颈伸直,插入1 mL注射器、越过上下臼齿并压住舌根灌药;另选40只全身麻醉的豚鼠,使其侧卧头高臀低位,插入直径2 mm小儿吸痰管至胃内灌药。结果 对清醒及全麻豚鼠,连续灌胃给药7 d,80只豚鼠均顺利实现灌胃,仅需一人独立操作,无一例因操作不当引起豚鼠消化道损伤或误灌入气道死亡,成功率达100%。结论 成功改良了豚鼠的灌胃给药方法,使经口给药途径的动物实验不需因技术问题而局限于大鼠、小鼠,为进一步的药物和营养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胃管灌胃改良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ORS)降低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惊厥持续状态(statue convulsion, SC)模型的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选用成年组(60d)SD大鼠30只和幼年组(20d)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成年SC+ORS组、成年SC组、幼年SC+ORS组、幼年SC组、幼年血糖组各15只。经腹腔注射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诱发大鼠惊厥发作,惊厥60min后,给予安定止惊。各ORS组于SC后1h、12h、24h根据不同年龄予以不同剂量改良ORS灌胃。其余各组不给予处理。记录实验大鼠惊厥发作情况,惊厥前后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血糖测定组于SC后8h取血检测血糖,探索降低该模型死亡率的方法。结果 (1)各组惊厥后体重均降低,约占体重的5%-8%。(2)氯化锂-匹罗卡品惊厥持续状态模型死亡率较高,幼年组40.00%,成年组57.14%;死亡发生时间集中在惊厥后24h内,72h后死亡数趋于平稳。(3)SC后实验大鼠血糖明显降低,给予ORS液灌胃后,血糖趋于正常水平。(4)以改良ORS灌胃后,幼年组和成年组72h内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SC后改良ORS液灌胃有效改善实验动物死亡率,是有效提高其生存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升清胶囊下调胆囊结石豚鼠胆囊上皮组织雌、孕激素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升清胶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升清胶囊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高脂致石饮食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升清胶囊组和熊去氧胆酸组豚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造模7周后观察各组豚鼠胆囊成石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豚鼠胆囊上皮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升清胶囊可降低造模豚鼠的成石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正常对照组、升清胶囊组、熊去氧胆酸组和模型组的顺序,各组豚鼠胆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半定量分级逐级升高,升清胶囊组与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方药升清胶囊可下调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白化豚鼠与花色豚鼠在构建高脂血症模型以及评价降脂药效学方面的差异,为高脂血症模型建立时豚鼠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周龄的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测定基础血脂水平,具体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随后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高脂模型组(24只),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以构建高脂血症模型;饲喂4周后,同上测定血脂水平。进一步将高脂模型组随机分为匹伐他汀钙组(12只)和溶媒对照组(12只),匹伐他汀钙组每天灌胃给予匹伐他汀钙(1mg/kg),溶媒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同体积的溶媒,持续给药4周,并同步饲喂高脂饲料;给药结束后,同上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当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时,白化豚鼠血脂较为稳定,随周龄增长没有显著变化,而花色豚鼠的TC和LDL-C在9周龄后才比较稳定。当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时,白化豚鼠的TC、TG和LDL-C在造模的四周时间内迅速上升,且增幅显著大于花色豚鼠,HDL-C与花色豚鼠的变化幅度相似。运用模型组豚鼠,进行降脂药效学的考察,匹伐他汀在白化豚鼠高脂血症模型中降脂(TC、TG和LDL-C)幅度更大、升高HDL-C的作用更显著。结论 在选用正常豚鼠评价降脂作用时,降TG或升HDL-C类药物宜选用5周龄之后的白化豚鼠,降TC或LDL-C类药物宜选用9周龄之后的花色豚鼠;在选用高脂血症豚鼠模型评价降脂作用时,白化豚鼠较花色豚鼠在造模后的血脂水平更加紊乱,且对降脂药物的敏感程度更高,故可作为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和评价降脂药效学研究较佳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5.
熊胆预防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皓  施维锦 《上海医学》2000,23(7):417-419
目的 探讨熊胆粉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致石组、熊胆粉预防组、熊去氧胆酸(UDCA)预防组。喂养2个月后检测胆石生成情况及胆汁生化。结果 熊胆粉能显著降低豚鼠的胆石生成率,升高胆汁酸浓度,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及致石指数。结论 熊胆粉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食谱诱发地鼠形成两类不同胆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类不同食谱诱发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石情况。方法采用高糖无脂饲料诱发幼年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固醇结石(CHS),用低蛋白高纤维素饲料诱发成年叙利亚金黄地鼠形成胆色素结石(PS)。结果6周后两组动物的成石率分别为70.1%和80.0%,死亡率分别为15%和0,其结石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92%±4.7%和17%±3.8%。结论叙利亚金黄地鼠是研究两类胆石形成的良好实验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宁片对胆固醇结石豚鼠胆囊运动功能及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豚鼠60只,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N组和UDCA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并于造模伊始分别对各治疗组予药物干预,DN组灌服DN混悬液0.52 g/(kg·d),UDCA组灌服UDCA混悬液0.05 g/(kg·d),模型组与空白组均灌服等容量的生理盐水,7周后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在体胆囊运动功能及血浆CCK水平。结果胆宁片可显著降低豚鼠胆固醇结石成石率,显著提高胆囊运动功能(P〈0.01),并能显著升高血浆CCK水平(P〈0.05)。结论中药胆宁片可能通过调控血浆CCK水平调节胆囊运动功能,促进胆囊排空,降低结石形成,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良丙戊酸钠(VPA)小鼠自闭症模型,提高建模成功率,缩短实验周期,更好地模拟临床自闭症发病情况。方 法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在小鼠孕12.5 d时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传统组在小鼠孕12.5 d时一次性腹腔注射VPA 600 mg/kg;改良组在小鼠孕10、12 d时,分别腹腔注射VPA 300 mg/kg。观测3组孕鼠给药后反应和6 h死亡率、流产率、临产子 宫;观测仔鼠的形态与生长发育;观察仔鼠社会行为学,包括三腔实验、社交实验、青年玩耍实验和旷场实验等反映仔鼠自闭 症样行为。结果改良组孕鼠死亡率和流产率低于传统组(P<0.01);与正常组相比,传统组和改良组仔鼠均存在发育障碍 (P<0.05),但是改良组新生鼠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弯尾高达100%(P<0.001)。与正常组相比,改良组和传统组均出现了自 闭症样行为,即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P<0.05)。结论改良后的给药方法,能更好的模拟人类自闭症发生的过程,同时降低 了孕鼠和新生鼠的死亡率、流产率,缩短了实验周期,提高了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研究结石形成机理和研制溶解人类结石的制剂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100 只一级雌性豚鼠随机分成4 组,对照组饲喂普通颗粒饲料,实验1 ~3 组分别饲喂含不同致石剂的普通颗粒饲料。饲养80 天后取血清及胆汁分别作生化测定,肉眼及光镜下观察胆汁中结石形成情况。结果:实验1~3 组豚鼠胆固醇结石形成率、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及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胆固醇,蔗糖和鱼肝油均为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良好诱发因素,而维生素C可降低其结石形成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疏肝理气法、养肝柔肝法和清肝利湿法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75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采用喂食高脂致石性饲料和少量蔬菜的方法复制胆石症模型,疏肝组灌服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养肝组灌服一贯煎颗粒,清肝组灌服龙胆泻肝颗粒,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各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结石主要成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以及胆汁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Ca2+浓度,观察胆囊病理变化。结果 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石主要成分为胆固醇; 与模型组比较,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病理变化均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胆汁TBIL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仅清肝组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养肝柔肝法降低AST的作用最优(P<0.05),疏肝理气法降低TC的作用最优(P<0.05),清肝利湿法降低胆汁Ca2+的作用最优(P<0.05)。结论 疏肝理气法、养肝柔肝法和清肝利湿法均可防治豚鼠胆囊结石形成,3种中医治法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13.
B M Rifkind  L D Grouse 《JAMA》1990,264(23):3060-3061
  相似文献   

14.
15.
Anton  JM  de  Craen  Gerard  J  Blauw  李贤 《英国医学杂志》2006,9(6):385-386
编辑:Ebrahim等人在韩国中青年公务员(civilservants)中进行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探讨了血中胆固醇浓度是否可以预测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研究发现,低胆固醇浓度和出血性卒中有关,而高的胆固醇浓度却与缺血性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胆固醇栓塞是老年患者于动脉造影、血管外科手术、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但这一疾病的诊断常被忽略。在此,我们介绍在过去6个月中发生于我们肾科病房的3个胆固醇栓塞的病例。每例均以急性肾衰为始发症状。  相似文献   

18.
The cholesterol emboli syndrome is a disorder caused by showers of microemboli which impact the small arteries. It can occur spontaneously or be precipitated by vascular surgery, arteriography or anticoagulation. The typical patient is a man older than 60 years with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The organs most often affected are the kidneys, skin, muscles and abdominal viscera. Common clinical presentations include renal failure and livedo reticularis or gangrene of the toes with intact pulses. Eosinophilia and hypocomplementemia may occur. The syndrome can be fatal or result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but partial recovery can also occur.  相似文献   

19.
Cholesterol and morta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W Hainer 《JAMA》1987,258(12):1608-1609
  相似文献   

20.
血浆脂蛋白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密切关系一直没有得到肯定。与冠心病不同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增加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胆固醇的升高没有直接的有意义的相关性 ,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升高之间也没有相反的关系1。事实上 ,总胆固醇浓度与脑出血之间存在相反的联系2 。有几种原因可以用来说明脑卒中与胆固醇之间缺乏或仅有很低的相关性。首先 ,最明显的事实是所有的冠心病都归因于冠状动脉硬化 ,而脑卒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病例归因于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非动脉硬化的疾病 ,如 :心律失常、小的脑动脉疾病以及皮层变性 ,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