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SOCS-3通路的抑制作用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 (20只,正常对照)、B (30只,模型对照)和C组(20只,实验干预)。A组大鼠喂以普通饲料,B和C组喂以高脂饲料;12周末随机处理B组10只,行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证实IR-NASH造模成功(100%)后,B、C两组继续高脂喂养,并予C组大鼠替米沙坦每日5 mg/kg灌胃,16周末全部大鼠测血清IL-6、TG、TC、ALT、AST、空腹血糖(FBG)和血清胰岛素(FBI),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行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肝组织HE肝脏病理学检查,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饮食12周大鼠进展为NASH。16周末,B组大鼠肝湿重显著高于A组,C则明显低于B组;B组出现血脂异常和IR,血清IL-6、肝脏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A组比较P<0.01),三者分别与稳态葡萄糖输注率(VGIR60-120)显著负相关(r=0.9248,P<0.0001;r=0.9011,P<0.0001;r=0.9739,P<0.0001)。替米沙坦干预后,肝功能和血脂异常明显改善,NASH病理明显好转,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较B组显著下调(P<0.01),同时VGIR60-120明显增高(r=0.9532,P<0.0001;r=0.9687,P<0.0001),表明IR明显改善;而此时IL-6仍高水平,与VGIR60-120、SOCS-3、SREBP-1c失去相关关系(r=0.0071,P=0.7238;r=0.0019,P=0.8560;r=0.0002,P=0.9586),而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仍显著相关(r=0.9439,P<0.0001)。结论 替米沙坦干预NASH大鼠可显著减改善肝功能和IR,其机制并非抑制炎症因子IL-6,而是下调肝脏SOCS-3、SREBP-1c的表达,从而改善糖脂代谢和NASH。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植物甾醇酯(PSE)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脂肪变性及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 实验将31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7)、单纯高脂饮食组(HF组,n=12)及PSE干预组(PSE+HF组,n=12)。HF组和PSE+HF组大鼠以高脂饮食造模,PSE+HF组大鼠饲喂高脂饮食的同时连续灌胃给予PSE 0.5 g/kg,干预时间为12周。油红O染色观察高脂饮食作用下PSE对肝组织脂肪变性的影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氨基酸谱情况。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断各氨基酸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利用SIMCA-P 11.5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 PSE+HF组与HF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NC、HF、PSE+HF 3组大鼠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HF组相比,PSE+HF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减轻。PSE+HF组血清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含量分别较HF组增加了17.25%、12.42%、41.47%、15.61%、17.87%、1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氨及组氨酸水平均较HF组降低(P均<0.05)。PLS-DA分析结果显示HF组与PSE+HF组可分别聚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组氨酸、脯氨酸及血氨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P均<0.01),色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及相关代谢物鸟氨酸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PSE对NAFLD大鼠血氨基酸代谢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阿霉素(adriamycin, ADR)诱导的肾损伤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ADR模型组(n=20)、替米沙坦组(n=20).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另两组均腹腔注射ADR 2.5mg/kg,每周3次,共2周,累积量15mg/kg,同时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10mg/(kg·d)(累积量420mg/kg)灌胃干预共6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精神、活动、饮食等一般情况.于末次注射停药后4周,检测大鼠终末体重、血浆Ang(1~7)水平,处死大鼠后制作肾脏病理切片并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ADR模型组及替米沙坦组大鼠体重均较对照组下降(P均<0.01),但替米沙坦组体重较ADR模型组有所增加(P<0.01),ADR模型组与替米沙坦组大鼠血浆Ang(1~7)的水平较对照组亦下降(4.27±2.79 vs 10.26±2.39ng/ml, P<0.01;7.16±2.13 vs 10.26±2.39ng/ml,P<0.05),但替米沙坦组血浆Ang(1~7)水平较ADR模型组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ADR模型组大鼠肾脏炎性细胞成簇聚集、浸润明显增多,且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替米沙坦组炎性细胞浸润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程度亦减轻.结论 替米沙坦能够提高阿霉素肾损伤大鼠血浆中Ang(1~7)的水平,且该变化水平可能与肾脏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RYGB术后不同时间2型糖尿病大鼠肝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RYGB组(n=21)及RYGB假手术组(n=7),采用清醒状态扩展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术,评估RYGB术后2、4、8周肝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检测肝及腓肠肌内TG水平。结果 RYGB术降低体重,减少体内脂肪,改善脂代谢。术后2周肝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肝TG含量明显下降(P<0.05)。术后4周M值显著提高,肌肉TG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RYGB术后肝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早于外周组织,肝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持续改善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长期缓解。RYGB术减少肝及骨骼肌脂肪沉积可能是术后胰岛素敏感性上调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邹建平  陈颖  李圣贤  刘伟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1):124-127,131
目的 通过匹配体重指数,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指数,分析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变及与体脂的关系。方法 收集PCOS患者和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按BMI将PCOS患者158例分为:正常体重组(P1组,n=62,BMI<24kg/m2)、超重组(P2组,n=41,24kg/m2 ≤ BMI < 28kg/m2)和肥胖组(P3组,n=55,BMI ≥ 28kg/m2);正常对照116例也按相同的标准分为:正常体重组(C1组,n=73)、超重组(C2组,n=22)和肥胖组(C3组,n=21)。测体脂分布指标和常规生化,计算并比较各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分泌指数的变化。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与高雄激素血症的关系。结果 随体重指数的增加,PCO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组内胰岛素抵抗指数逐渐增高,伴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MI匹配的对照者相比,PCOS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5);在相同体脂含量下,PCOS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血脂异常(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体脂百分比(FAT%)与T呈正相关,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发现FAT%和TG为高雄激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匹配体脂后,PCOS组存在更显著的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提示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有体脂分布异常以外的因素参与。相对于其他体质测量指数,FAT%与总睾酮水平更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慢性疼痛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前额叶皮质(PFC)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的影响。方法 将22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保留性神经损伤组(SNI组,n=6)、保留性神经损伤+生理盐水组(SNI+NS组,n=5)和保留性神经损伤+右美托咪定组(SNI+DEX组,n=5)。SNI+NS组及SNI+DEX组在建模后第8~14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或小剂量DEX(20 μg/kg)。采用von Frey纤维评估大鼠疼痛缩足阈值(PWT),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PFC中NR2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SNI组大鼠术后第1、3、7、14天PWT降低,术后第15天FST中右腿不动时间延长、PFC中NR2B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与SNI+NS组相比,SNI+DEX组大鼠术后第1~14天PWT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第15天FST中右腿不动时间缩短、PFC中NR2B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结论 腹腔内注射小剂量DEX可缓解大鼠慢性疼痛相关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PFC中NR2B蛋白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肥胖大鼠代谢指标及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ND组,n=10)和高脂饲料喂养组(HD组,n=30)。16周后HD组成功建立肥胖模型(n=16),并随机分为肥胖对照组(OB组,n=8)和西格列汀干预组(SITA组,n=8)。分别测定干预前后各组大鼠体质量(BW)、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干预前,HD组的BW、FBG、TG、TCH、LDL-C、FINS、HOMA-IR、内脏脂肪素高于ND组,HDL-C低于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ITA组FBG、TG、TCH、LDL-C、FINS、HOMA-IR低于OB组,HDL-C高于O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脏脂肪素与BW、FBG、FINS、HOMA-IR、TCH、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增加,西格列汀能下调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糖尿病大鼠主要脏器SOD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短期治疗(4周)后对机体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D组,n=8)每天给予NAC 1.5 g/kg灌胃治疗(D+N组,n=8),正常对照组(C组,n=8)同时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获取心、肺、肝、肾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浆总SOD、总抗氧化物浓度、脂质过氧化特异性标志物15-F2t-isoprostane及各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SOD亚型Cu/Zn-SOD及Mn-SO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D组大鼠血浆15-F2t-isoprostane与总抗氧化物浓度及心肌组织中总SOD活性显著升高,而血浆、肺、肝、肾组织总SOD活性显著降低;心、肺组织中Cu/Zn-SO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肝、肾组织中明显降低;肺、肾组织中Mn-SO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肝组织明显升高,但心肌组织变化不明显。NAC干预能不同程度逆转上述改变,但进一步降低肾组织Mn-SOD表达。结论 糖尿病大鼠各组织中总SOD活性、Cu/Zn-SOD及Mn-SOD蛋白表达水平具有组织差异性,抗氧化剂NAC能不同程度恢复糖尿病大鼠各组织抗氧化水平,从而起到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相关的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耀华  谢萍  王娟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4):86-89,163
目的 复制与人类代谢综合征(MS)相似的大鼠模型,确定成模标准并评价成模率,为研究MS发病机制及评价药物疗效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SPF级雄性7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70),分别予正常饮食和高脂高糖高盐饮食饲养16周。每4周测量各组体重、腹围、体长、血压及空腹血糖(FPG),饲养至15周时,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mg/kg,1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造模效果。结果 随着造模时间的逐渐延长,造模组大鼠体重、腹围、血压、FPG、TG、TC、FINS、HOMA-IR及LDL- 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 < 0.05),HDL-C低于正常组(P < 0.05),体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S大鼠成模率为74.3%。结论 高脂高糖高盐饮食诱导联合一次性小剂量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复制MS大鼠模型,符合MS的病理生理特征,此方法操作简便,成模率高,可作为研究MS及药物干预疗效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iRNA-467b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对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模型组,n=20),空白组(n=20)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在建模完成后1周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实验组注射人工合成的miRNA-467b,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所有大鼠神经痛性状况与miRNA-467b、TNF-α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痛和热痛的反应潜伏期相比空白组都减少(P<0.05),并且实验组的机械痛和热痛的反应潜伏期也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的miRNA-467b表达量相比空白组减少,TNF-α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的miRNA-467b、TNF-α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的TNF-α蛋白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模型组的TNF-α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中miRNA-467b呈现下调表达状况,可导致TNF-α表达上升,从而引起机械痛和热痛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探讨可溶性柯萨基B组病毒受体(Coxsackievirus B group receptors,简称CBR)的性质,发现可溶性CBR活性及抗原性对pH的改变较敏感,而在温度4~60℃时能基本保持稳定;氧化还原均可改变CBR的活性及抗原性;肝素处理不影响CBR的生物学性质,表明脂蛋白在CBR的活性中心中所起的作用不大。蛋白酶K及胰蛋白酶可完全灭活受体,弹性蛋内酶部分灭后受体活性。研究结果提示,CBR是对温度较不敏感的糖蛋白,巯基团对维持受体活性是非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平积汤对子宫肌瘤患者宫内膜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的影响。方法:平积汤方治疗子宫肌瘤3个月,对照组服用大黄蛰虫丸。分别于治疗前后经行期抽取子宫内膜,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以分级定量标准,测定子宫内膜中ER、PR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中ER、PR水平均有降低,提示:两组治疗后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积汤方可通过抑制ER、PR表达来控制肌瘤生长。  相似文献   

13.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 (LHR) and the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 have been known for several years. These activating mutations permanently stimulate, in the absence of their cognate ligand, th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case of the LHR, the induced chronic stimulation causes sporadic and familial pseudoprecocious puberty, a phenotype observed only in males. The absence of a female phenotype is probably due to the requirement for FSH in the induction of LHR expression. For the FSHR, one activating mutation was found in a patient with normal spermatogenesis without detectable gonadotropins. Whether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gonadotropin receptors are involved in tumor development is not yet clear.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FSHR were supposedly involved but not found in ovarian tumors. For the LHR, only one patient with a seminoma and an activating mutation was described. The different occurrence of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LHR compared to the FSHR is surprising, since the two genes are adjacently located on chromosome 2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affected by a similar mutation rate. It might well be that mutations occur with the same frequency, but that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FSHR do not result in any particular phenotype.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妊娠1 d、4 d、5 d、6 d的小鼠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的核膜、核仁及细胞质中,ER于妊娠1 d表达最强,妊娠4 d最弱,妊娠5 d、6 d表达又逐渐增强;PR于妊娠1 d表达较弱,妊娠4 d表达最弱,妊娠5 d表达增强,妊娠6 d表达明显增强。结论:ER、PR蛋白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在大鼠屏状核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取80只性成熟期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D、E、F、G、H、I、J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R、ER在屏状核神经元中的表达,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行χ2检验分析。结果:AR在大鼠屏状核神经元中的阳性表达率,在D组(去势雄性雄激素干预)与F组(去势雄性)、H组(正常雄性雄激素干预)与J组(正常雄性)、F组与J组、G组(正常雌性雄激素干预)与I组(正常雌性)、F组与E组(去势雌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大鼠屏状核神经元中的阳性表达率,在E组与I组、E组与A组(去势雌性雌激素干预)、G组与I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鼠脑屏状核神经元中AR、ER均有表达;(2)大鼠屏状核为雌、雄激素的靶组织之一,雌、雄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作用于屏状核神经元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3)雌、雄激素对ER、AR表达的影响在雌、雄两性可能有不同之处;(4)屏状核可能在对性冲动的唤醒及性行为中起着重要的内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16.
23例鼻咽癌雌、孕激素和雄激素受体检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对23例鼻咽癌蜡块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测定,DAB显色,在光镜下计算阳性细胞数。结果 ER阳性率为65.2%(15/23),PR阳性率为26.1%(6/23),AR阳性率为56.5%(13/23)。鼻咽癌ER阳性中组织胞核含量高于胞浆11例,胞浆含量高于胞核仅4例;PR阳性中组织胞核含量高于胞浆和胞浆含量高于胞核相同,都是3例;鼻咽癌AB阳性中组织胞核含量高于胞浆10例,胞浆含量高于胞核仅3例。结论 ER鼻咽癌具在高表达性,定位于鼻咽癌组织中的细胞核;ER、PR的阳性情况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相关雄激素受体突变体的促细胞增殖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相关雄激素受体突变体(mtAR)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三种腺病毒表达载体:野生型雄激素受体(Ad-wtAR);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前列腺癌(CaP)相关的mtAR(Ad-mtAR,T877A);以及作为对照的腺病毒载体,我们评价并比较了野生型AR及mtAR的促细胞生长效应。结果相对于被野生型或者对照的腺病毒转染的LNCaP、PC3细胞,转染mtAR的LNCaP、PC3细胞无论有无合成的雄激素(R1881)存在的情况下均显示出更强的细胞增殖作用。并且,用腺病毒载体转染T877A的LNCaP和PC3细胞显示了对R1881更强的反应性。结论这些发现提出了崭新的关于mtAR在CaP细胞中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方面的见解,并且表明mtAR(T877A)可能为前列腺癌病程的进展提供了选择性的细胞生长的便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重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雌激素治疗效果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RR)α、β、γ各亚型表达的关系。方法以雌激素治疗的80例绝经后重度VD患者(有效组40例,无效组40例)在施行雌激素治疗前后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同年龄阶段的80名正常老年绝经女性作为对照组。用ELISA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雌二醇浓度。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VD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ERRs家族各亚型的mRNA在雌激素治疗前后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ERRs各亚型蛋白在雌激素治疗前后的表达。结果 ERRα、β和γ的mRNA和蛋白在VD患者显示特殊的表达模式:ERRα在无效组低表达,在有效组高表达,但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RRβ在有效组、无效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基本无变化;ERRγ在无效组高表达,在有效组低表达,正常对照组表达最低(P〈0.05)。结论 ERRα/ERRγ比值的改变可能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雌激素的疗效有密切关系,EERs将是雌激素治疗重度血管性痴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PLR-R结合PRL后所引发生物学效应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PRL-R表达与ER、PR的关联性,并分析CerbB-2表达对此关联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1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6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患者原发灶标本中PRL-R的表达。采用χ2关联性检验分析乳腺癌PRL-R表达与ER、PR的关联性。结果130例患者中PRL-R阳性表达89例(68.5%)。分析发现,全组病例PRL-R表达阳性率与ER表达呈正关联(P<0.05),但此关联性仅限于CerbB-2阳性表达亚层中出现(P<0.05)。全组病例PRL-R表达阳性率与PR表达无关联(P>0.05),但在CerbB-2阳性表达病例中,两者却表现为正关联(P<0.05)。结论乳腺癌PRL-R与ER/PR表达间的正关联性有赖于CerbB-2的阳性表达,CerbB-2表达状况对PRL-R与ER/PR表达间的关联性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吸入麻醉药抗药物性惊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吸人麻醉药乙醚、安氟醚、异氟烷和七氟醚对小鼠药物性惊厥的影响。方法 给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镇静剂量的乙醚、安氟醚、异氟烷或七氟醚,5min后注射4种不同的致惊药物,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各组惊厥发生的潜伏期、类型、发生率等。结果 乙醚、安氟醚、异氟烷能对抗一叶秋碱和荷包牡丹碱的致惊作用,安氟醚能对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的致惊作用,乙醚能对抗士的宁的致惊作用。结论 乙醚、安氟醚和异氟烷抗惊厥作用与GABAA受体有关,安氟醚抗惊厥作用与NMDA受体有关,乙醚抗惊厥作用与甘氨酸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