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患儿 ,男 ,11岁 ,因“反复发热 1个月 ,排尿困难1天”于 1999年 5月 31日入院。患儿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 ,体温在37 8℃左右 ,多在午后及夜间发热。伴有鼻咽干燥 ,轻咳。服消炎药和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但伴发症仍存在。 2 0天前 ,再次出现低热 (37 2℃至37 6℃ ) ,当地治疗无效。入院前 6天体温升至38 5℃ ,即来本院。检查白细胞 4 9× 10 9/L ,血小板16 0× 10 9/L。给予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静脉点滴 ,体温仍不降。入院前一天患儿突然出现排尿困难 ,但无尿道刺激症状。来院查血象 :白细胞 2 0× 10 9/L红细胞 3 8× 1…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22岁。因发作性左下腹隐痛、腹泻粘液便6个月于2006年4月16日来诊。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疼痛、低热(体温波动在37.4—37.6℃),稀便每日2—4次,有少量粘液,无脓血。在某诊所按“肠炎”治疗3d症状好转。此后左下腹隐痛每月发作2—3次,每次发作3—4d,每日稀便2—3次。3月前回家在当地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拟诊“慢性结肠炎”,服用“结肠炎丸、补脾益肠丸”等治疗2个月余,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2岁,因“发热、肌痛3天,胸闷、乏力2天,晕厥1次”干2003年9月20日就诊。患儿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肌肉疼痛,略感咽痛,体温38.2℃,无寒战,咳嗽,流涕,鼻塞,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皮疹,家长予患儿感冒冲剂、先锋霉素口服治疗,症状无缓解,体温在37.4℃~38.8℃之间。入院前2天出现胸闷、乏力,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5个月。因低热,精神不振3天,于2003年3月16日在当地卫生室拟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生素、对症等治疗3天无好转来院。患儿于3天前出现低热,体温未测,精神不振。伴有轻咳,少哭闹,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加,日便3-4次,大便为黄色黏液样便,量少,无呕吐及血便。查体;T37.5℃。发育营养可,精神不振。咽部轻微充血,颈软。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80岁,因左下腹包块近3年渐增大,伴低热乏力,纳差3个月入院,3年前因患肠炎住院期间,发现左下腹部包块约手拳大、质硬、自感无不适,故未行手术,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腹痛,自服京密痛后缓解,自感包快增大一圈,1996年8月无诱因左侧包块隐痛,再次服京密痛后缓解,包块逐渐增大,仍有体温升高至对.4℃,未经专科检查,于今年1月引日突然左下腹剧烈疼痛伴出汗,至今卧位不起,进食少量、伴呕吐,四部包块约儿头大、质硬、4O天未排便,该患先入内科,经观察体温37.6℃~3?.8‘C之间,经妇产科会诊考虑卵巢肿物,本人及家…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1个月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低热,体温持续在37.2~37.5℃,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1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1年7月26日人解放军总医院。查体: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左侧三、四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Ⅲ级吹风样杂音;肝脏肋下2cm可触及;双侧腹股沟区各可触及一黄豆样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可;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患儿,女性,10岁,因"双下肢疼痛2个月,反复发热1个月"于2007-12-04入院。 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逐渐进展为双小腿及大腿疼痛,表面无红肿,无皮疹。1个月后出现反复高热,体温38.5℃~39.6℃,高热时双下肢疼痛加剧,尤以左膝关节为甚,不能行走及站立。  相似文献   

8.
姚玉霞  崔丽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705-3706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58岁。主凶左腿痛1a伴发热1个月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腿痛,尤以左膝以上至髋关节部疼痛剧烈,服用消炎痛及中药缓解,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以午后及夜间明显,体温波动于37.0℃~38.7℃,无盗汗,入院前3天出现左下腹疼痛,无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低钾麻痹延误诊断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38岁,主因间断性心悸、胸闷、手颤及低热盗汗1个月于1993年6月入院。患者于发病前曾患化脓性扁桃腺炎,经抗炎治疗痊愈,后即出现间断性心悸、胸闷、手颤,体温在37.2℃—37.9℃,午后低热。查体:T37.2℃,P90次/min,Bp130/80mmHg,神清,营养中等,无突眼征,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部(-),四肢肌力正常,生理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1.5岁,因“间断咳喘4个月,加重3天”于2005年4月人院。患儿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成串咳嗽及喘息,无痰,伴有发热,体温37~38℃。曾在当地医院抗炎平喘治疗1周(具体情况不详),咳嗽、发热好转出院。此后患儿每隔1个月左右以同样咳嗽及喘息症状发作1次,  相似文献   

11.
黄威  黎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83-383,419
我院于2003年3月收治一例仅5个月的婴儿,诊断为川崎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及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现将该患儿的病例特点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男,5个月,7天前发热37—38℃,伴咳嗽、流涕,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无好转,发病后3天体温升至39℃,躯干出现散在的红色皮疹,疑为“败血症”,收入某医院。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5岁,因双手遇冷变白、变紫5年,咳嗽、咳痰伴低热3个月于2006年5月11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始每年冬季无诱因出现双手遇冷变白,之后变紫,无变红。每次发作持续约20min。保暖后可缓解,未诊治。2006年2月于劳累后出现咳嗽、咳黄白痰,曾有痰中带血丝。伴午后低热、体温37.4~37.6℃,乏力。无盗汗、胸痛、胸闷及气短。无浮肿、腰痛、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及尿色改变。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13岁7个月,主因间断左膝、踝关节肿痛14天,发热伴腰痛10天人院。患儿人院前14天跑步后自觉左膝关节疼痛,无肿胀、红热及活动受限,未处理,4天后消失。人院前10天患儿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6℃,伴腰痛、尿频、尿痛,自服“FPA”后2天尿频、尿痛缓解,但发热和腰痛无改善,且影响活动。人院前7天,出现平卧时胸闷不适  相似文献   

14.
孟善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33-733
例1:患儿,女,8岁,因面色苍白10个月,反复心悸3个月,偶有咳嗽、咳痰,于2000年6月入院。患儿曾就诊于其他医院住院4次,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肺炎、大叶性肺炎休克等疾病,均经治疗好转出院。此次入院前半天,患儿又出现低热及阵发性心悸、气短。体检:体温37℃,呼吸40次/min,血压10.8/5.2kPa,精神差、鼻扇,口唇及面色轻度发绀,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5岁,因“低热、乏力伴消瘦4个月”于2011年9月4日入院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傍晚低热,最高体温37.4℃,无畏寒、寒战,次日晨起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自觉乏力明显,伴盗汗及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近10k于外院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16.
Perthes病并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宝才 《疑难病杂志》2002,1(4):238-238
<正> 患儿,男性,9岁。因左髋膝间歇性疼痛、跛行6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膝疼痛并跛行,未在正规医院诊治。半年来间歇发作,夜间痛甚,疼痛、跛行日渐加重而来诊。患者属早产儿(7个月),既往无长期应用激素史,否认有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查体:T36.2℃,P84次/min,R20次/min,BP 12/17 kPa(1 kPa=7.5 mmHg)。形体瘦,心肺无异常,左臀部及左大腿部肌肉轻度萎缩,左下肢轻度屈曲内收畸形,肌力可,左腹股沟及左臀部压痛,左大转子及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3个半月。因反复发热3个月,伴出疹2个月于2003年6月7日入院。该患儿为足月顺产儿,第二胎,有羊水过少史,出生后皮肤干燥,第10日即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4℃~40℃之间,无咳嗽、流涕及其他异常表现,曾经在当地医院住院3次(最后一次为4月中旬),均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静滴氨苄青霉素、菌必治、病毒唑及口服中药、阿莫仙、泰诺林等药,但患儿体温从未降至37℃以下。近2个月面部出现红色  相似文献   

18.
聂圣兵 《四川医学》2005,26(2):164-164
患儿,女,3 6/12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呼吸困难,偶咳,在镇卫生院考虑急性支气管炎,经不规则抗感染及止咳、平喘等治疗,疗效不显。入院前半天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喉喘鸣,声嘶,发热,测T39.5℃。继续前述治疗并降温,体温有所下降,但呼吸困难、喉喘鸣、声嘶无缓解。体检:T37.5℃,HR 156次/min,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1岁,已婚,靖宇县人。因乏力、头晕、食欲不振、面色渐苍白3个月入院。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觉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时有头晕、头痛,偶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7.0℃~37.5℃,可自行消退,伴有食欲不振,有时腹胀。近1个月,面色苍白逐渐加重,体力较前减弱,活动后心慌气促。体重明显减轻大约4kg左右。无血尿及黑便,既往6年前曾患痔疮,便中时有少许鲜血,但近2~3年已痊愈。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个月,因淋巴结肿大,发热4个半月,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1月加日出生(足月剖宫产,生后无窒息),1月21日接种卡介苗,一个半月时,出现左锁骨上、左腋下及左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左上臂卡介苗接种处淤脓,并伴有发热。体温在37.5℃~38.0℃之间,于儿童医院诊断为“淋巴腺炎”,予抗感染治疗,病情无好转,肿大淋巴结逐渐增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