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CK10和CK17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预后价值的意义。方法:采用标准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10和CK17在6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2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K10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50.00%和21.67%,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K17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三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6.67%和80.00%,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χ2检验分析宫颈癌组织中CK17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组织分化无关(P>0.05);CK10的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6.7%、93.3%;CK10 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5%和100%;CK17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K10及CK17的表达和预后无关(P>0.05),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组织分化、病理分型均与预后相关(P<0.05)。根据CK17和CK10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四组,CK17阳性CK10阴性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4.9%、89.7%,余CK17阳性CK10阳性组、CK17阴性CK10阳性组、CK17阴性CK10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结论:CK10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CK1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但CK17和CK10在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不大,而年龄、是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组织分化、病理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二氧化碳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杨立①时惠平综述张金山高育审校近十年来,应用CO2作为阴性造影剂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相结合,用于显示血管及脏器病变,并指导介入放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初步证明CO2是一种准确、安全、造价低廉、使...  相似文献   
4.
谈牙体病学四阶段连续教育中的临床实习教育杨立,倪龙兴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近代口腔医学教育主要以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为目标,我们通过理论教育、临床前教育、临床实习教育、毕业后教育的四阶段连续教育,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提高年轻教员的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在上颌中切牙位用传统植入与双皮质骨固定植入方法在生物力学特征上的差异,评价双皮质骨固定法植入的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方法建立两组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的计算机模型:Ⅰ组模拟传统手术方法,种植体穿过上颌骨牙槽突嵴顶。体部仅在松质骨中。种植体植入长度分别位11mm,13mm,15mm。Ⅱ组模拟种植体根尖部植入到鼻底皮质骨中。形成双皮质骨固位。根据根尖植入皮质骨长度不同,建立种植长度为17mm和17.5mm两种模型。模拟加栽后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整体和各组件的平均等效应力分布。结果最大应力集中在种植体唇侧颈部,两组间差距很小。种植体一骨结合界上的最大应力分布在牙槽嵴顶皮质骨的唇侧面,Ⅱ组为Ⅰ组的80%左右。结论CDIC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使用双皮质骨固位法植入,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逐渐用于临床,其能量强度低且以脉冲的形式输出,主要依靠其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发挥作用。LIPUS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主要包含与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基因表达、血管生成和干细胞分化等。随着对其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LIPUS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疾病治疗之中。本文主要综述LIPUS在骨骼、泌尿、软组织、神经等系统中治疗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Kimura病与ALHE的对比观察─附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国外早期文献不同,近年来国外诸多文献指出:Kimura病与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ALEH)实际为两种疾病,而不是同一种疾病。本文报道了3例典型Kimura病与3例ALEH病,结合文献复习,从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形态学及临床特点诸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与鉴别。结论支持两者为两种不同病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无症状非糖尿病人群载脂蛋白(Apo)水平及Apo B/Apo A1比值,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血生化检查的无症状体检者401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粥样硬化组(n=224)和对照组(n=177),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脂质及Apo水平,找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血脂指标。结果粥样硬化组Apo B、Apo C2、Apo C3、Apo E水平及Apo B/Apo A1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po A1、Apo A2及脂蛋白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高血压病史、Apo C3(OR=1.572,95%CI1.200~2.061)及Apo B/Apo A1(OR=1.767,95%CI 1.335~2.338)是本研究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 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最佳截断点为1.005 g/L。结论 Apo C3与亚临床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这一时期Apo A1降低并不明显,Apo B较其他脂类指标对无症状非糖尿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有很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无症状非糖尿病人群载脂蛋白(Apo)水平及ApoB/ApoA1比值,研究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血生化检查的无症状体检者401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粥样硬化组(n=224)和对照组(n=177),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脂质及Apo水平,找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血脂指标。结果 粥样硬化组ApoB、ApoC2、ApoC3、ApoE水平及ApoB/ApoA1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poA1、ApoA2及脂蛋白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高血压病史、ApoC3(OR=1.572,95%CI 1.200~2.061)及ApoB/ApoA1(OR=1.767,95%CI 1.335~2.338)是本研究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o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最佳截断点为1.005 g/L。结论 ApoC3与亚临床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这一时期ApoA1降低并不明显,ApoB较其他脂类指标对无症状非糖尿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有很强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患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可达6%~10%。房颤则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也是多种心脏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约为0.7%~1.0%。可以说,两者都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危重病。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心衰可以触发房颤,房颤可以加剧心衰,两者互为因果,影响远期疗效。多项研究证明,房颤是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