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占满桂  杨琳 《河南中医》2016,(3):475-477
目的:观察自拟杞荷祛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非酒精性肝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同时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C组。A组给予自拟杞荷祛脂方治疗,B组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92.50%,B组有效率75.00%,A组优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治疗后ALT、AST、TG、CHOL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1),A组治疗后ALT、AST、TG、CHOL水平均优于B组(P0.05);A组ALT、AST、TG,CHOL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LP优于B组(P0.05),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雌二醇及总睾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杞荷祛脂方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但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杞荷祛脂方联合甘草酸二铵胶囊对非酒精型脂肪肝(NAFLD)患者肝功能、血清TC及TG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7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生活方式干预及甘草酸二铵胶囊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辽河使用杞荷祛脂方。对比患者实验前后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整体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AST、AL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LT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TG、TC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水平均下降,实验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胃肠道反应、乏力、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杞荷祛脂方联合甘草酸胶囊治疗NAFLD的疗效明显,可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NAFLD患者55例为治疗组,予控制饮食加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24周;选择同期50例NAFLD患者为对照组,仅予控制饮食。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肝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TC、TG、体质量指数(BMI)及肝功能AL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及ALT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有效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及脂质代谢,提高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肝调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血清及肝组织瘦素、脂联素的影响。方法:102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20)、模型组(n =22)、护肝调脂方高剂量组(n =20)、护肝调脂方中剂量组(n =20)、护肝调脂方低剂量组(n =20),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4组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 NASH 大鼠模型,同时给予中药护肝调脂方干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量大鼠的体质量、肝重,测定血清 ALT、AST、TC、TG 的水平,测定血清及肝组织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含量显著升高,脂联素含量显著降低(P <0.01);而护肝调脂方治疗各组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含量显著降低,脂联素含量显著升高(P <0.01),其中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瘦素和脂联素在大鼠 NASH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肝调脂方对大鼠 NASH 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及肝组织中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瘦素、脂联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孕周为22~28周的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在22、24、26、28周,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中的瘦素、脂联素水平,并以36例孕周为22~28周的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瘦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各孕周之间瘦素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瘦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呈正相关。观察组外周血脂联素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瘦素和脂联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表现为高瘦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可以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瘦素和脂联素的含量来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甲状腺素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将60例COPD患者按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Ⅰ组)27例和非营养不良组(Ⅱ组)33例,另选择我院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Ⅲ组)。测定3组的血清瘦素、脂联素、甲状腺素水平。结果:血清瘦素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Ⅰ组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脂联素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3和T4水平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Ⅰ组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T3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瘦素、甲状腺素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但脂联素与营养不良是否存在关系尚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田降脂丸降低血脂的作用机制。方法:维生素D3腹腔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药丹田降脂丸治疗10 w后,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血脂、脂联素、瘦素、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丹田降脂丸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P0.01),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其高、低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瘦素、CRPI、L-6水平(P0.01),高剂量可一定程度升高脂联素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田降脂丸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CRPI、L-6水平发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EH+HLP)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压、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ELISA法对61例EH+HLP患者进行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测定,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EH+HL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其中EH 3级与EH 1级、EH 2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EH1级与EH 2级间无显著性差异。EH+HLP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P<0.001),不同血压级别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瘦素与性别相关,女性高于男性;与BMI、SP呈正相关,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791。脂联素与TG呈负相关,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479。结论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EH合并HLP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脾虚痰浊论治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5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采用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西药组采用吡咯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较对照组BMI、FBG、2hBG、TG、TC、LDL-C高,血清脂联素、HDL-C低(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BMI、FBG、2hBG、TG、TC、LDL-C降低,血清脂联素、HDL-C升高(P0.05或P0.01);中、西药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阶段中医病机为脾气不足,痰浊壅盛,此期采用健脾化浊方健脾益气,升清化浊,可改善糖调节受损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应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祛胰抵方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及抵抗素表达的影响,明确祛胰抵方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通过地塞米松与胰岛素共同诱导建立IR细胞模型。将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祛胰抵方高剂量组、祛胰抵方中剂量组和祛胰抵方低剂量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脂联素含有量降低,瘦素和抵抗素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胰抵方高剂量组、祛胰抵方中剂量组、祛胰抵方低剂量组及吡格列酮组脂联素含量明显升高,瘦素、抵抗素含有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祛胰抵方中剂量组比较,脂联素的含量高于祛胰抵方高剂量组、祛胰抵方低剂量组,祛胰抵方高剂量组抵抗素、瘦素含量低于吡格列酮组及祛胰抵方中剂量组、祛胰抵方低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胰抵方可增加脂联素分泌,减少瘦素和抵抗素的分泌,从而改善I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中药祛湿降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HD)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脂联素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饮食及运动疗法,并给予非诺贝特200mg/d;治疗组加用中药祛湿降脂方.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脂联素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够显著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中药祛湿降脂方对NAFLD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能与中药祛湿降脂方能够上调脂联素表达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脂联素及趋化素与体质量指数、各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作为GDM组,正常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检测,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趋化素水平,分析三者与临床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GDM孕妇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趋化素在2组外周血中均有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产前BMI呈正相关(P0.05),与FBG、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正常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FBG、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产前BMI无明显相关性(P0.05)。2组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FINS、HOMA-IR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产前BMI、HOMA-IR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与FBG、FINS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产前BMI、HOMA-IR、FINS呈负相关(P均0.05),而与FBG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分析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产前BMI、HOMA-IR、FBG、FINS呈负相关(P均0.05),其中与产前BMI独立相关(P0.05)。血清趋化素水平与FBG、FINS、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而与产前BM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GDM孕妇存在较高的血清瘦素水平,且与血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瘦素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胰岛素与血糖之间的调节,导致胰岛素抵抗,并参与了GDM的发病。GDM孕妇较正常孕妇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内脂肪含量有关,脂联素参与了孕期糖代谢的调节,不仅是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之一,而且参与了GDM的发病。趋化素与了妊娠期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但可能与GDM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3.
张静  牛凡 《中医药研究》2012,(7):783-784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对稳定型心绞痛(SA)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例)和正常对照(CO)组(20例)进行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瘦素水平冠心病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组及AMI组高于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0,P〈0.05);血清APN水平UA组及AMI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9,P〈0.05)。结论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中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易善复组(10只),刺血干预组(10只)。选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法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8周后,各造模组仍给予高脂饲料饲养,易善复组给予易善复0.159 g/(kg·d)灌胃,刺血干预组予"丰隆""太冲"穴三棱针刺血,治疗4周后取材,观察4组大鼠肝指数及肝脏病理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瘦素、脂联素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易善复组及刺血干预组瘦素水平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易善复组比较,刺血干预组瘦素水平稍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则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干预可显著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瘦素水平,上调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岩  陈莹  王昕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11):2556-2558
目的:探究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质特征,观察中药苍附导痰汤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瘦素、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比较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瘦素(Leptin)、脂联素(APN)。并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服用苍附导痰汤治疗前后BMI、HOMA-IR、Leptin、APN进行比较。结果: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BMI值高、瘦素水平高、脂联素水平低,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经苍附导痰汤治疗后BMI、瘦素水平下降、脂联素水平上升、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具有高瘦素水平、低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的特点。中药苍附导痰汤可降低BMI值,调节瘦素、脂联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受孕条件,增加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证患者血清和卵泡液脂联素(APN)水平及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蛋白表达的差异,从卵巢局部分子水平探讨PCOS痰湿证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共43例(痰湿证20例,非痰湿证23例)及对照组30例,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胰岛素(FIN)水平;取卵日留取外周血及卵泡液,并提取黄素化颗粒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和卵泡液中脂联素(APN)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黄素化颗粒细胞脂联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间一般情况及血清激素水平的比较:PCOS痰湿组BMI及FIN值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PCOS两组LH及T值升高(P0.01),PCOS痰湿组FSH值降低(P0.01);PCOS痰湿组LH值低于非痰湿组(P0.05);各组年龄及PRL和E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OS痰湿组血清及卵泡液APN水平、AdipoR1/AdipoR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低于余两组(P0.05)。3血清APN、卵泡液APN与BMI及FIN分别呈负相关;BMI与FIN呈正相关。结论:PCOS痰湿证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特征;其胰岛素抵抗(IR)可能与卵巢局部脂联素受体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结束后穴位埋线组选用气海、中脘、天枢(双)穴位埋线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大鼠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穴位埋线可通过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瘦素和脂联素含量,改善肝细胞脂肪变,这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升降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及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的影响。方法:将50例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适当运动、饮食控制、厄贝沙坦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升降散加减方配以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UREA、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清瘦素及升高脂联素方面均好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降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清瘦素、升高脂联素方面不明显。结论:升降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可降低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UAER和血清瘦素,升高脂联素。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俐  张曙辉  于珍  邹开力 《新中医》2007,39(5):82-83
目的:观察黄芪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并用随机双盲法比较采用黄芪和安慰剂干预治疗16周后,2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改变。结果: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黄芪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升高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高血压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抵抗素、脂联素等差异,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脂肪因子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空腹取静脉血制备血浆、血清,酶免检测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放免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和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酶法检测空腹血清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结果血瘀证检出率为25%。与非血瘀证组相比,血瘀证组瘦素、内皮素浓度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抵抗素、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素、脂联素二者与瘦素、胰岛素、内皮素均未见明显相关关系(P〉0.05)。胰岛素与瘦素呈正相关(r=0.714 2,P〈0.01)。结论肥胖与血瘀证相关;瘦素与血瘀证的联系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实现的,脂联素具有防止血瘀证形成的作用;高血压病肥胖者血瘀证的形成可能与抵抗素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