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作者分析了南京地区HIV/AIDS感染现状,为制定控制HIV/AIDS增长的合理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HIV/AIDS疫情来自我市20余所医院HIV初筛实验室、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省、市血液中心、血站及国际卫生检疫局等HIV检测网络的报告,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设在南京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发现报告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若是复检HIV—抗体阳性,即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后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结果 从1991—200l年发现HIV感染者54例,含10例AIDS现症病人。其中6例为本市户口。男性47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6.71:1。年龄分布在10—67岁之间;高峰年龄段是20—34岁之间,共40例占74.07%。54例HIV感染者中,经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途径感染28例占51.85%;检测献血员途径发现5例占9.26%;同性或异性接触途径感染9例占16.67%;不详12例占22.22%。南京市自1991年检出首例HIV感染者,以后年发现HIV感染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群分布由涉外劳务,新疆籍的外地流动人口,向本地人口转移;由静脉吸毒人群向输、受血、性乱转移,由发现HIV感染者向AIDS病人转移。仅200l年1月至12月底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及23家初筛实验室上报检测各类高危人群149689人份,发现HIV—抗体阳性27人,与去年同期(7例)相比增长286%。结论 南京市的HIV/AIDS感染现状为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HIV—抗体的主动检测,同时加强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预防HIV/AIDS通过无保护性性接触途径扩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作者分析了南京地区HIV/AIDS感染现状,为制定控制HIV/AIDS增长的合理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HIV/AIDS疫情来自我市20余所医院HIV初筛实验室、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省、市血液中心、血站及国际卫生检疫局等HIV检测网络的报告,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设在南京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发现报告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若是复检HIV-抗体阳性,即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后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结果从1991~2001年发现HIV感染者54例,含10例AIDS现症病人。其中6例为本市户口。男性47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6.71:1。年龄分布在10~67岁之间;高峰年龄段是20~34岁之间,共40例占74.07%。54例HIV感染者中,经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途径感染28例占51.85%;检测献血员途径发现5例占9.26%;同性或异性接触途径感染9例占16.67%;不详12例占22.22%。南京市自1991年检出首例HIV感染者,以后年发现HIV感染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群分布由涉外劳务,新疆籍的外地流动人口,向本地人口转移;由静脉吸毒人群向输、受血、性乱转移,由发现HIV感染者向AIDS病人转移。仅2001年1月至12月底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及23家初筛实验室上报检测各类高危人群149689人份,发现HIV-抗体阳性27人,与去年同期(7例)相比增长286%。结论南京市的HIV/AIDS感染现状为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HIV-抗体的主动检测,同时加强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预防HIV/AIDS通过无保护性性接触途径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十堰市孕产妇人群中HIV/AIDS流行状况及艾滋病病毒(HI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制定HIV/AIDS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十堰市2005—2007年所有产前保健检查的孕妇,在首诊时进行自愿咨询和免费HIV抗体筛查。结果2005年~2007年对85298名孕产妇开展免费HIV抗体筛查,检出6例HIV阳性孕产妇,阳性率0.07%0;年龄以20—30岁为主,最小19岁,最大30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终止妊娠或阻断措施。结论通过对孕产妇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对该人群中的HIV感染者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和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艾滋病(AIDS)诊断效果。方法:选择该中心10000份待检测样本作为研究样本,实施 HIV 抗体筛查,采取的方法包括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筛出 HIV 阳性情况,初筛 HIV 阳性品再送到省疾控中心实施补充实验,明确诊断HIV 抗体阳性,比较两种方法筛查结果。结果:10000份标本经金标法筛查初筛 HIV 抗体阳性标本52份,而酶联免疫法筛查初筛 HIV 抗体阳性标本35份,最终经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 HIV 抗体阳性30份,金标法筛查假阳性率为42.3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14.29%(P <0.05)。结论:金标法筛查 HIV 抗体敏感度较高,但同时也存在假阳性率较高的缺陷,而酶联免疫法尽管敏感性不及金标法,但其假阳性率低,临床筛查及诊断建议采取酶联免疫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宜昌市2009年HIV抗体检测初筛、复检和确认结果的情况,更加合理开展HIV抗体日常检测工作.方法 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及结果判断,分析初筛、复检和确认结果和相关资料.结果 192份初筛阳性标本经ELISA和PA两种初筛试验复检以及WB试验确认,有55份为HIV抗体阳性;初筛假阳性率较高,复检双阳性标本与确认试验的结果符合率较高,ELISA加PA试验是较好的初筛复检手段;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均有HIV抗体阳性者检出.结论 HIV抗体日常检测必须遵从初筛、复检及确认试验的检测程序,阳性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试验为准,在开展高危人群监测的同时不能忽视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6.
宜宾市2003-2007年输血前检查者HIV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宜宾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宜宾市2003年1月~2007年9月受血者输血前检查标本,用ELESA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认,然后对已确认HIV阳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在2004~2007逐年递增;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出现了夫妻间和母婴传播HIV感染案例;职业以工人(包含农民工)为主;婚姻状况以己婚为主;文化程度以中小学为主;年龄分布于3个月~72岁,以18~50岁为主。结论宜宾市HIV/AIDS疫情呈上升趋势;HIV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播散。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相似文献   

7.
李嘉  田华  杨文才  程坤 《当代医学》2009,15(32):1-1
目的了解本地区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来我院作介入治疗和检查的住院及门诊病人22054例,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生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EUSA)作抗HIV(1+2型)和HeV抗体检测,雅培抗HIV金标试纸条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22054份血清标本中HIV抗体阳性254份,单纯抗HIV阳性110例,HIV抗体阳性同时合并HCV抗体阳性153例,结论HIV感染者由于抗感染力低百易于同时合并HOV感染,是威胁艾滋病人并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住院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9 648例外科手术病人术前进行HIV抗体的初筛检测,阳性者送贵州省疾控中心艾滋病(AIDS)确证实验室做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确诊。结果 129648例外科手术病人,HIV抗体阳性者82例,阳性检出率0.63‰。结论综合医院外科术前患者应常规进行HIV抗体检测,以便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避免AIDS的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区域性HIV筛查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HIV抗体初筛结果为阳性的标本,送至江苏省疾控中心艾滋病(AIDS)确认实验室应用蛋白印迹法(WB)确认。结果:394例血清HIV抗体初筛结果为阳性,经WB复检,确认阳性214例,确认阴性167例,不确定13例。HIV抗体初筛阳性从2006年的9例增加到2013年的94例,其中确认阳性从5例增到49例。HIV抗体确认阳性以男性、20~49岁为主,主要分布在感染科、呼吸科、皮肤科、血液科和急诊科;而HIV抗体确认阴性者以女性、20岁以上为主,主要分布在血液科、产科、急诊科和生殖中心。结论:该地区HIV感染处在低水平,但HIV感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以青年男性为主、科室分布广泛等特点。认识该特点,有利于相关部门开展区域性的HIV筛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34例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毅  聂红  石姜 《重庆医学》2002,31(9):855-856
目的:统计分析我科艾滋病初筛实验室HIV抗体检测结果及人群分布,总结工作经验和体会。方法:收集所有检测结果,分别统计各类人群HIV感染阳性率,分析HIV抗体阳性分布情况。结果:1134份血清共检出7例HIV抗体阳性(0.62%)其中性病门诊患者阳性率0.58%(4/1038)、劳教人员阳性率1.04%(1/96)、男0.71%(5/707)、女0.47%(2/427)。结论:HIV在普通人群中有较高感染率,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艾滋病防治工作应加强对普通人群的有关宣传,对有性病者更不能忽视HIV的筛查,以便及时查出并有效控制传染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一样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HIV感染状况,为HIV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至2012年遵义市所属各县(市)医院和疾控中心、血站送检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用免疫印迹法(WB)确证。结果 1280例HIV感染者中,男女比例为1.77∶1,年龄在18-50岁间占68.5%,职业分布较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阳性率2010至2012年分别是14.91%、19.75%、27.33%。60岁以上人群确证阳性2010至2012年分别是3.31%(10/302)、6.25%(25/400)、8.13%(39/578)。结论 HIV感染职业分布广,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漫延,年龄以18-50岁为主,VCT人群HIV确证阳性数逐年上升,60岁以上人群HIV确证阳性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 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3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就诊的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特征资料。结果7年共进行 HIV抗体筛查47355例,HIV抗体初筛阳性179例,确认阳性171例。在5例HIV抗体结果不确定者中,随访2例,1例排除HIV感染,1例转为HIV抗体阳性。HIV感染者常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等合并二重或多重感染。HIV感染者年龄18~86岁,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占9.36%。多数患者就诊时具有2种及其以上临床表现。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阳性结果报告必须以Western blot确证试验结果为准。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需定期随访或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资料等判断。对HBV、HCV及T P感染者应进行常规HIV抗体筛查。不应忽略对老年患者人群的诊断。艾滋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需重视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刘持佳 《中外医疗》2014,(17):141-142
目的:通过对住院及门诊患者抗HIV抗体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初步了解目前临床HIV感染情况以及阳性分布状况。方法对该院9225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抗HIV初筛检测,初筛阳性者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B)确证。并对经确诊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92255名经HIV初筛的患者中36例被确认为HIV阳性(0.039%)。其中男性33例(91.7%),女性3例(8.3%)。阳性人群年龄分布以21~30岁为主,占33.3%。 HIV合并感染TP、HCV、 HBV例数分别为14例(38.9%)、4例(11.1%)、1例(2.8%)。年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10年0.052%,2011年0.043%,2012年0.026%。结论艾滋病感染日趋严重,合并感染率高,应根据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群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预防。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应进一步深入开展HIV检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艾滋病更大范围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十堰市孕产妇人群中HIV/AIDS流行状况及艾滋病病毒(HI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制定HIV/AIDS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十堰市2005~2007年所有产前保健检查的孕妇,在首诊时进行自愿咨询和免费HIV抗体筛查.结果 2005年~2007年对85298名孕产妇开展免费HIV抗体筛查,检出6例HIV阳性孕产妇,阳性率0.07‰;年龄以20~30岁为主,最小19岁,最大30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终止妊娠或阻断措施.结论 通过对孕产妇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对该人群中的HIV感染者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和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辰溪县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1-2006年发现的31例HW/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HIV/AIDS诊断按GB16000-1995国家标准。结果 31例HIVIMDS感染者(病人),主要为中低文化的已婚外出打工农民,年龄均在20-60岁,HIV/AIDS感染者(病人)最小年龄18岁(女);性传播是本县HW/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64.5%),其中配偶间传播5对。结论 我县艾滋病流行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改变HIV/AIDS感染者(病人)以及具有感染HIV危险行为人群的高危险行为,是控制MDS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术前及待娩产妇、需输血或介入治疗、需内窥镜检查及治疗等患者外周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对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再复检(初筛试剂加另外一种试剂),其检测结果如为一阴一阳或两阳者送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用免疫印记法(WB)确证。结果 25976患者中HIV感染者6例,均为30—46岁青壮年,以农民及流动人员为主,均非本市籍人;以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其次是性传播。2004年检出抗-HIV阳性者1例(检出率为0.1‰),而2005年检出抗-HIV阳性者5例(检出率为0.3‰)。结论 医院所有科室都应对有可疑AIDS症状、有相关危险因素的就诊者予以高度重视,将其列入HIV抗体筛查对象,同时要做好AIDS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肖文联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75-1975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的肺结核的机会感染情况。方法抽样调查柳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点、自愿检测咨询中心(VCT)、艾滋病关怀门诊、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拍胸片、痰涂片及痰培养检查。结果1584例HIV/AIDS患者中,筛查出活动性肺结核164例,检出率10.4%,高于一般人群。其中,男性157例,检出率12.0%;女性7例,检出率2.5%。经Х^2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4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结论HIV/AIDS是肺结核的高危人群,要尽早筛查肺结核,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霖 《中外医疗》2012,31(13):185-185
目的探讨HIV感染情况及HIV检测在艾滋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33就诊人员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 1433例就诊患者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88例,检出率6.1%。初筛检测抗HIV阳性57例(64.8%),复查抗HIV阳性31例(35.2%),年龄在29~43岁之间,感染人群中以流动人口、餐饮服务和暗娼发生率最高,感染途径多以不洁性交和献血受血感染为主。结论 HIV检测在艾滋病感染中占有重要意义。进行HIV检测可了解患者HIV感染情况,及早发现HIV潜在感染者,防止职业暴露对社会和人群带来更大的伤害,也保证献血和受血者的安全,是确诊艾滋病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林国奎 《当代医学》2011,17(20):157-158
目的杜绝梅毒和AIDS经输血途径传播的发生,控制梅毒和AIDS的传播与蔓延,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66506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的梅毒抗体、HIV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梅毒抗体初筛阳性496例,阳性率0.7458%;梅毒抗体复检确认494例,阳性率0.7428%。HIV抗体初筛阳性46例,阳性率0.0692%;HIV抗体复检确认30例,阳性率0.0451%。首次与非首次献血者、不同年龄组的梅毒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梅毒检测结果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应向首次献血者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与相关知识,倡导低危献血,并鼓励非首次献血,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周晓红  陈鸣芳  沈珠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70-1870,1872
目的了解2003~2006年海盐县人群HIV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自愿检测者、强制检测者、羁押人员、公共场所人业人员血样标本开展HIV抗体检测。结果4年间共检测血样4853份,检出HIV抗体阳性7例(6人),其中2003年检出HIV抗体阳性例数0,2004年阳性例数1,2005年阳性例数为1(该例与2004年阳性例为同一人),2006年阳性例数为5。其中自愿检测者阳性人数为3人,强制检测者阳性人数为2人,羁押人员阳性人数为1人,公共场所人业人员阳性人数为O。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为主(66.7%),外省流动人口居多(83.3%)。结论近4年海盐县HIV感染者正在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力度和人群监测力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感染的上升蔓延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