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HTH〗目的〖HTSS〗〖KG*2〗分析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以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HTH〗方法〖HTSS〗〖KG*2〗选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内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情况。 〖HTH〗结果〖HTSS〗〖KG*2〗2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服药病程、消化道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溃疡、胃黏膜病变检出率及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及Hp感染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 〖HTH〗结论〖HTSS〗〖KG*2〗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及Hp感染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积极干预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戒烟戒酒,同时筛查根除Hp,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PLK1表达下调对肺腺癌H1792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 〖HTH〗方法〖HTSS〗〖KG*2〗将PLK1 siRNA和control siRNA转染肺腺癌H1792细胞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肺腺癌H1792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1792细胞中PLK1、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腺癌H1792细胞检测周期分布的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H1792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 〖HTH〗结果〖HTSS〗〖KG*2〗PLK1 siRNA组PL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P<0.05)。PLK1 siRNA组PLK1蛋白和 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P<0.05)。PLK1 siRNA组G2/M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ontrol siRNA组(P<0.05)。siRNA组穿膜细胞数显著少于control siRNA组(P<0.05)。 〖HTH〗结论〖HTSS〗〖KG*2〗PLK1在肺腺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与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对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骨密度检测的诊断价值。 〖HTH〗方法〖HTSS〗〖KG*2〗将行健康体检的260例绝经期女性且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XA监测(B组)、QUS检测(A组),以DX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2组检测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的差异,分析QUS检测在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HTH〗结果〖HTSS〗〖KG*2〗B组检出骨质疏松症52例,不同年龄组患者之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骨质疏松症48例,不同年龄组患者之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A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9.42%,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96.10%。 〖HTH〗结论〖HTSS〗〖KG*2〗QUS用于诊断绝经期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较高,且无辐射,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中的意义及其对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选择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的EMs不孕患者(EMs组)40例,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40例,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取卵当日血清、卵泡液GH水平,密度梯度法提取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贴壁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2组患者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将贴壁后EMs患者颗粒细胞按干预方式分为空白组和GH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HTH〗结果〖HTSS〗〖KG*2〗EMs组血清、卵泡液GH水平和颗粒细胞Bc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EMs组Bax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组较空白组Bcl-2表达水平升高,Bax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EMs患者的低GH水平可能引起颗粒细胞凋亡增加,从而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的发育潜能。一定浓度的GH可能改善EMs患者颗粒细胞凋亡状态。  相似文献   

5.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评价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31例接受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3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经微创完全取出,术后无胆管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随诊 8~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及胆管狭窄。 〖HTH〗结论〖HTSS〗〖KG*2〗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直观,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摘要] 〖HTH〗目的〖HTSS〗〖KG*2〗分析异位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情况,以便提高诊治水平。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62例异位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HTH〗结果〖HTSS〗〖KG*2〗异位阑尾炎患者以化脓性阑尾炎和单纯性阑尾炎居多。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评价,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较多层螺旋CT检查更高。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腹腔及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HTH〗结论〖HTSS〗〖KG*2〗临床上应对异位阑尾炎有足够的认识,超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一经确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为治疗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229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患者分为无认知障碍组102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127例,比较2组一般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 〖HTH〗结果〖HTSS〗〖KG*2〗认知功能障碍组男性比例、年龄、帕金森病病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明显高于或长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帕金森病病程、CRP和IL-1β水平是帕金森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是帕金森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 〖HTH〗结论〖HTSS〗〖KG*2〗教育年限短、病史长、血清炎症因子CRP和IL-1β水平高的高龄男性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针对可以改变的因素进行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的防护效果。 〖HTH〗方法〖HTSS〗〖KG*2〗选择上肢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成2组,拱形支架组(A组,22例)术中应用铅帘和拱形门防辐射装置,改良屏风组(B组,22例)术中应用改良屏风防辐射装置;另设置对照组(C组,模拟人),术中未使用防辐射装置。比较3组头部、颈部、胸腹部、会阴部、下肢的受照剂量,评价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的防护效果。同时调查A、B组患者及100名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的满意度。 〖HTH〗结果〖HTSS〗〖KG*2〗A组和B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组,A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均可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但是改良屏风术中影响操作,拱形支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使用,故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比较血栓弹力图与Sonoclot分析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后凝血功能的检测效果。 〖HTH〗方法〖HTSS〗〖KG*2〗选择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进行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治疗72 h无效者立即进行不同病因手术治疗,治疗72 h后分别使用血栓弹力图与Sonoclot分析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过程采用双盲技术,分析2种方法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差异。 〖HTH〗结果〖HTSS〗〖KG*2〗120例患者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后,显效68例,有效4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90.00%。治疗后,PT、APTT、D-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FI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通过对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R参数明显下降,Angle角、MA参数明显上升(P<0.05);通过对患者的Sonoclot分析检测,CR参数明显下降,ACT、TP参数明显上升(P<0.05);血栓弹力图的灵敏度明显高于Sonoclot分析法。 〖HTH〗结论〖HTSS〗〖KG*2〗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血栓弹力图的灵敏度明显优于Sonoclot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观察生理性海水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依巴斯汀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的治疗效果。 〖HTH〗方法〖HTSS〗〖KG*2〗将中重度AR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外用及依巴斯汀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理性海水喷鼻。2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评估2组鼻相关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体征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2组鼻塞VAS评分、鼻痒VAS评分、喷嚏VAS评分、流涕VAS评分、总VAS评分和体征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试验组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生理性海水、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及依巴斯汀联合治疗中重度AR患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患儿临床症状可以得到迅速缓解,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应用低管电压扫描技术降低下肢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前瞻性连续选择疑似下肢静脉疾病患者60例,采用双管双流法下肢CT静脉成像,随机分为低管电压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低管电压组CT扫描参数为80 kV、350 mAs、对比剂流速1.2 mL/s,对照组CT扫描参数为120 kV、190 mAs、对比剂流速2.5 mL/s。统计2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号噪声比(single-to-noise ratio,SNR)及辐射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HTH〗结果〖HTSS〗〖KG*2〗低管电压组DLP、有效剂量和对比剂碘海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图像CNR、SNR、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低管电压下肢CT静脉成像扫描技术,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剂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血糖监测频率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达标率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收集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372例,均为口服药物治疗,入院时问卷调查入院前血糖监测情况,根据血糖自我监测次数分为从不监测血糖组(监测1组)18例、每月监测1次组(监测2组)105例、每月监测2~3次组(监测3组)118例、每周监测1~2次组(监测4组)85例、每周监测3~5次组(监测5组)46例,比较各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blood glucose,2 hPG)、HbA1c水平及HbA1c达标情况。分析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HbA1c达标的影响因素。 〖HTH〗结果〖HTSS〗〖KG*2〗5组病程、FPG、2 hPG、HbA1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监测频率增加,FPG、2 hPG和HbA1c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随着监测频率增加,HbA1c达标率增加(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监测频率是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HbA1c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女性、监测频率高的患者更容易HbA1c达标。 〖HTH〗结论〖HTSS〗〖KG*2〗对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的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及时依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可降低平均血糖和HbA1c水平,增加HbA1c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训练防控干预对高风险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防控效果,为降低MDRO医院感染和制定科学有效的MDRO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HTH〗方法〖HTSS〗〖KG*2〗选择2017年2-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患者222例为试验组,在模拟防控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多重耐药目标菌主动监测培养;另选择2016年2-12月未实施强制干预措施的患者21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MDRO构成比、MDRO感染率、MDRO定植率及接触隔离依从性。 〖HTH〗结果〖HTSS〗〖KG*2〗2组医院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务人员实施的MDRO隔离措施中,隔离医嘱、床旁隔离、穿隔离衣、贴隔离标识、床旁放置快速手消与科室间告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主动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定植率分别为10.10%、5.72%和16.83%。2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90%,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均<30%。 〖HTH〗结论〖HTSS〗〖KG*2〗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情况较严重,定植者较易获得医院内感染,实施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防控训练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4.
[摘要] 〖HTH〗目的〖HTSS〗〖KG*2〗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危险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因。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折分为A组(骨折组,共21例)和B组(对照组,含手术椎体再骨折3例,跳跃椎体骨折2例,未骨折150例,共155例),记录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术前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及脊柱矢状面是否失衡等因素,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HTH〗结果〖HTSS〗〖KG*2〗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是否渗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面失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术前低骨密度值、脊柱矢状面失衡是导致PVP/PKP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等无明显关系;对患者进行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治疗慢性肺心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HTH〗方法〖HTSS〗〖KG*2〗选择CPH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原发病及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NT-proBNP肽持续泵入。治疗1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ing test,6-MWT),以及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per second to FVC,FEV1/FVC),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和肽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 〖HTH〗结果〖HTSS〗〖KG*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ASP、MPAP、TLC、FVC、FEV1/FVC、NT-proBNP、和肽素、5-HT及6-M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ASP、MPAP、肺功能指标、NT-proBNP、和肽素、5-HT及6-MWT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P<0.05),而治疗组好转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JP2〗CPHD病情程度与和肽素、5-HT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HTH〗结论〖HTSS〗〖KG*2〗NT-proBNP能有效降低5-HT浓度,降低肺动脉高压,迅速缓解CPHD患者的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16.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艾普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作用。 〖HTH〗方法〖HTSS〗〖KG*2〗纳入符合条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2组参见《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普拉唑肠溶片2片/次,1次/d。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症状改善时间。记录2组4周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2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 〖HTH〗结果〖HTSS〗〖KG*2〗治疗组发生率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4周内,治疗组ARDS发生率(12.24%)和MODS发生率(10.2%)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胸闷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HTH〗结论〖HTSS〗〖KG*2〗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艾普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促进症状改善,降低ARDS和MODS 发生率,且安全性好,其疗效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聚集性病例与医院环境污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ICU患者MDR-AB医院感染提供环境流行病学依据。 〖HTH〗方法〖HTSS〗〖KG*2〗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短时间内我院ICU出现的3例M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周围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标本进行干预前后大面积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分析。采取分区分色管理方法实施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追踪干预效果。 〖HTH〗结果〖HTSS〗〖KG*2〗对干预前80份环境标本进行微生物监测,其中护理站电脑键盘、医护人员手、床单、手消压盖、抢救车剪刀、回风口、患者胸部皮肤、隔离衣袖口、床挡板扶手等14份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其耐药谱与痰培养耐药菌株相一致。干预后连续2个月环境采样146份标本,均未检出MDR-AB。连续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后,标本合格率由77.50%上升至96.57%,医院感染率由干预前2.15%(214/9 965)下降至1.56%(185/11 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MDR-AB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周围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分区分色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术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将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每组30例。舒芬太尼组给予0.4 μg/kg舒芬太尼和0.5~0.6 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羟考酮组给予0.2 mg/kg羟考酮和0.5~0.6 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手术开始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记录所有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皮质醇(cortisol,COR)、血糖(blood glucose,GLU)水平,比较2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2组MAP、HR、COR、GLU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羟考酮组MAP、HR、COR、GLU变化幅度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麻醉诱导用于鼻内镜手术,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围术期拔管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不同年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5例,体重55~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或Ⅱ级,根据年龄分为3组(n=35):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75岁。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之后以0.5 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记录患者入室时(T0)、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T5)、拔管后1 h(T6)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在相应时间点测量血糖水平和血清皮质醇浓度。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ore,S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 随着时间延长,3组MAP、HR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糖在青年和中年组呈先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糖在老年组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皮质醇浓度呈先升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老年组在各时间点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3组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Ramsay评分增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增加(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右美托咪定可抑制不同年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增加镇静效果,且存在年龄差异,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也随之增加,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年龄调整右美托咪定的剂量。  相似文献   

20.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观察积极液体复苏(active liquid resuscitation,AFR)与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TIC)患者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 回顾性分析94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46例)和损伤控制复苏组(DCR组,48例),对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12 h 2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复苏后18 h 2组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12 h、24 h、48 h 2组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复苏后96 h并发症发生率,复苏后1周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HTH〗结果〖HTSS〗〖KG*2〗入院时2组MAP、SI、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苏前20 min APTT、INR、PT、D-二聚体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 DCR组APTT、INR、PT、D-二聚体值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后24 h DCR组MAP、血压波动幅度、SI值、总补液量明显低于AFR组(P<0.05)。2组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24 h PLA2、PA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 DCR组PLA2、PAF明显高于AFR组,复苏后48 h DCR组PLA2、PAF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后96 h DCR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FR组,复苏后1周DCR组存活率明显高于AFR组(P<0.05)。 〖HTH〗结论〖HTSS〗〖KG*2〗DCR救治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明显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纠正休克,复苏期间血压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较高,与AFR相比临床疗效明显;但AFR在复苏治疗早期能有效抑制免疫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