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自评量表对484名高职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高于本省女大学生及国内女大学生常模(P<0.001);高职女生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高年级女生比低年级女生、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与城市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贫困女生、高年级女生和非独生子女女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凤云  饶艳  盛蕾  孙丽  柴程良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61-1262
了解女大学生性行为和生殖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4种专业类型在校女大学生1 738名,调查性行为与生殖健康状况,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医学类女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非医学类女生(P值均<0.01).存在性交行为、自慰行为以及曾因生殖健康问题就诊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均高于没有上述情况的女大学生(P值均<0.05).结论 生殖健康问题与性行为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一所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改善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83名医学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883名医学院校新生的SCL-90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青年组(P<0.05);男生的SCL-90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及偏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SCL-90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并针对不同的性别有的放矢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343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中国校医》2008,22(6):662-664
目的调查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了6所高校434名女大学生。结果女大学生心理健康9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女性常模,在强迫症状因子上的得分最高(2.01±0.69),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3个方面的检出率都占女生人数的30%以上。结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一般女性,心理健康症状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几个方面。低年级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高年级女大学生差,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西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5名贫困生(男149名,女306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结果医学院校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贫困生组SCL-90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组(P〈0.01);贫困生组UPI一、二类学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组(x^2=14.76,P〈0.01)。结论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于千  高英伟 《中国校医》2012,26(11):814-81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格特征,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引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CSPS对2 156名某医学院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男生与女生在利他、爽直、严谨、重情4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活跃、利他、严谨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学生在活跃、严谨、利他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促进其人格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做好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等对146名贫困生和483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男、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各项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状态焦虑项目上得分低于男生(P0.05)。(2)不同经济状况女大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3项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低于非贫困女大学生(P0.05),而贫困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高于非贫困女大学生(P0.05)。城乡女大学生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状态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社会支持的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状态焦虑等各项的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社会支持组的女大学生各项的得分均优于低社会支持组。(4)分别以女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与状态焦虑呈负相关(P=0.000)[结论]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对医学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医学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医学院校开展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采用SCL-90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医学院校毕业生在SCL-90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院校毕业生在SCL-90的强迫及人际关系2个因子得分高于2分,达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标准。男生在SCL-90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在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及抑郁3个因子得分高于2分;女生在SCL-90的强迫因子得分高于2分,均达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标准。结论 医学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佳,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需引起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吉林市高校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个人行为及对乙肝知识需求状况,探讨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的差异.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吉林市某医学院校及非医学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与非医学组学生15项知识性问题回答结果的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项个人行为及可能接触史14项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个专业组学生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的需求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医学专业大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个人行为及对乙肝知识需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CPSHS),对某综合性大学在校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9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较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不良和非健康型人格是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同危险因素.另外,女性是促进医学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低年级是促进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专业环境、个性和身心健康3者紧密相关,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个性特点施以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某医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颖  陈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05-4707
[目的]了解某医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CL-90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419名该校大专生进行测查,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该医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偏低,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学习压力、和同学相处的关系、家庭来源、恋爱态度、恋爱状态、来自单亲家庭。[结论]该医专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来源的学生,应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恋爱观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的综合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成人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成人医学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 5 0 0名入学新生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进行研究。结果 医学成人大专新生心理水平高于普通大学生 ,存在的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是强迫症状。男生心理水平低于女生 ,2 5岁及以上学生和检验专业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结论 成人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口学特征,探讨其与儿童期不良经历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并开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心理状况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量表,使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7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心理状况异常检出率为35.58%。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心理状况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出现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无此经历大学生的2.42(95%CI:1.38~4.23)、2.65(95%CI:1.79~3.92)和1.66(95%CI:1.07~2.58)倍。儿童期有家庭暴力、家中有物质滥用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是无此经历大学生的1.97(95%CI:1.31~2.96)、1.69(95%CI:1.13~2.54)倍。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其发生心理状况异常的风险性就降低0.15(95%CI:0.01~0.27)倍;出现1种或多种ACEs经历的医学生分别是无ACEs经历医学生的1.89~6.97倍。结论儿童期各种不良经历是成年后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儿童期不良经历对于成年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孙文芳    王长生  赵明  王永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8,(22):4119-4125
目的 考察我国医学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百度文库中,以“医学生”、“心理健康”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采用CMA2.0统计软件对文献进行元分析,考察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1)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相当,除人际敏感(d = - 0.26,P<0.05)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因子的效应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两者在9个因子上的效应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躯体化d = - 0.55、人际敏感d = -0.51、抑郁d = -0.61、偏执d = - 0.54的效应量达到中等水平。(3)性别、年级、专业、地区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结论 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今后的调查研究需要注意人口学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医学生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变化规律,为更有效地在医学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97级175名新生进行为期5a的追踪问卷测试。结果 医学生在新生入学价段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偏低,并且存在女生较男生严重的现象。经过2.5a后,医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大多数因子及因子总分与国内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毕业前夕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结论应根据医学生不同阶段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9所大学在校部分班级学生(包括医学和非医学生)并对其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7.54%(其中医学生为67.38%,非医学生为67.68%(P>0.05))。良好的睡眠质量、重视早餐、无吸烟和无喝酒医学生优于非医学生(P<0.05)。而在与同学相处无压力,非医学生优于医学生(P=0.0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亚健康的共同危险因素是睡眠质量差和沟通交往障碍。医学生亚健康特有的危险因素有早餐不重视、吸烟、对发展前景缺乏信心;非医学生亚健康的特有危险因素有性别、每日饮水量<2 000 ml、锻炼不合理、喝酒、与同学相处有压力。结论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医学生普遍优于非医学生。两类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对二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特大洪灾对受灾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遭受特大洪灾的医专学生109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同期医专学生的各因子分比较。根据受灾学生家庭经济损失程度不同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受灾医专学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同期医专学生水平,差异有显性;随着受灾学生家庭经济损失程度的加重,受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程度增加。结论 特大洪灾后,受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下降明显,并且心理健康损伤程度与受灾学生家庭经济损失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前后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在新的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山医科大学黄铎香编制的<心理健康测查表>,对不同时期的2 640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医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改革前,改革前有心理障碍的在校生占11.9%,改革后上升到14.8%(P< 0.05);增加的心理疾病以强迫症为主(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各类心理疾病得分改革后均高于改革前,其中恐怖分、强迫分和精神分裂分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应及时针对医科在校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学高职高专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高职高专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大一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数均高于全国常模;相关分析表明SCL-90各因子与EMBU的父母严厉惩罚、父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偏爱与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母亲偏爱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结论高职高专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每天公布SARS疫情后的第2周初和第3周末,先后2次对武汉市1 0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SARS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大学生关注SARS,对SARS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7.5%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1.9%的学生因SARS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7.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SARS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从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来看,在国家每天公布疫情后第3周末,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第2周初(P<0.05).在第3周末,虽然还有8.1%的大学生感到恐惧,但显著低于第2周初(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宣传教育对大学生SARS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SARS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