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监测指标.方法 采集234例肾移植受者的血、尿样本,行BKV尿沉渣细胞学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 234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3%和16.2%.尿Decoy细胞阳性者Decoy细胞中位数水平为6个/10HPF,BKV DNA阳性者尿液和外周血BKV中位数水平分别为7.62×103 copy/ml和7.61×103 copy/ml.尿液BKV阳性率较外周血明显升高(P=0.000).尿液Decoy细胞计数与尿液BKV含量相关(γ=0.59,P=0.000),但尿液和外周血中BKV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14).结论 肾移植受者易发生BKV再活化,定量尿沉渣细胞学检测简单、易行、敏感,可以做为BKV活化的指标,间接反映肾脏病理情况,也可检测血、尿BKV DNA了解病毒活化情况、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BKV)复制的干预时机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检测尿液BKV载量≥1.0×104/mL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选择47例同期接受移植且尿液或血液BKV载量<1.0×104/mL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结果 最终入组实验组54例:A组(尿BKV载量1.0×104~1.0×107/mL)22例,B组(尿BKV载量>1.0×107/mL)24例,C组(血BKV载量≥1.0×104/mL)8例;对照组47例.经3.2~34.5个月的随访,实验组在干预后尿液、血浆BKV载量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进一步比较干预前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A组:18例(81.82%)eGFR稳定或好转,4例(18.18%)eGFR降低;B组:19例(79.17%)eGFR稳定或好转,5例(20.83%)eGFR降低;C组:4例(50%)eGFR稳定,4例(50%)eGFR降低.截止至末次随访,A组、B组的平均eGFR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C组的平均eGF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依各组移植肾eGFR变化趋势显示:干预后A组以及对照组随访期间移植效果最好,eGFR稳定,略呈上升状态.结论 在BKV复制早期(尿液BKV≥1.0×104/mL)就予以干预,进行适度的免疫抑制剂减量,有利于稳定移植肾功能,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受者的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BK virus,BKV)DNA拷贝数量的检测,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的发病规律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80例患者进行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DNA拷贝数量的检测,利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对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的80例病理学标本进行回顾研究,对诊断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BKAVN)患者进行随访及病史复习。结果 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8.75%,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7.5%,BKAVN发生率为2.5%,术后尿和血BK病毒DNA拷贝的变化趋势一致,术后6~12个月是BK病毒感染高峰期。结论 BKV感染对肾移植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一旦出现BKVAN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对肾移植受者应该进行BKV早期监测,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治疗BKVAN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多瘤病毒的感染特征和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本中心检测尿液 BKV载量≥1.0×104 copy/mL的15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选择69例同期接受移植且尿液BKV载量始终<1.0×104 copy/mL 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结果157例BKV感染再激活受者中出现尿BKV阳性60例(38.2%)、BKV尿症66例(42.0%)、BKV血 症31例(19.7%)。BKV阳性患者与BKV阴性患者相比,尿隐血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者尿液BKV载量 变化率与他克莫司谷值血药浓度变化率呈正相关(r2=0.351, P<0.05)。首次发现BKV再激活时,BKV阳性患者平均eGFR低于 基线水平(eGFR=60 mL/min·1.73 m-2)。干预后至末次随访,尿BKV阳性组平均eGFR可恢复至正常值,BKV尿症组和BKV血症 组肾功能有所改善但均未达到基线水平。结论肾移植术后部分受者尿隐血阳性与BKV再激活状态相关,BKV载量对免疫抑制 剂血药浓度的改变敏感。在BKV复制早期进行干预,适度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能够有效控制BKV复制、维持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患者BK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BK病毒感染的检测,包括:尿沉渣decoy细胞、尿液BKV-DNA、血浆BKV-DNA。对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2例肾移植患者中,尿沉渣decoy细胞阳性29例(31.5%),出现decoy细胞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8.3月。decoy细胞对诊断BK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7%和86.9%。病毒尿症22例(23.9%),中位时间为术后16.3月;病毒血症9例(9.8%),中位时间为术后39.5月。decoy细胞阳性组肾功能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decoy细胞阴性组(58.6% vs 28.6%,P<0.01)。血浆BKV DNA阳性的9例患者中,8例出现了肾功能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免疫诱导和未接受血液透析是术后BK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而免疫抑制方案、肾脏原发疾病、术后感染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K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BK病毒的感染将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异常。尿沉渣decoy细胞和尿液BKV-DNA检测能早期发现BK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目的在于监测肾移植受者的BK病毒(BKV)的感染情况,初步探讨临床相关对策。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64例尸肾移植受者,分别采集血、尿样本,行BKV的细胞学和PCR检测;对移植术后BKV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4例BKV感染受着进行试验性治疗。研究结果显示,64例患者的尿Decoy细胞、BKV病毒尿症和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28.7%、17.2%和6.3%;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组患者的尿Decoy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肌酐水平稳定组(P=0.04)。本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导治疗方案、急性排斥事件、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等与尿Decoy细胞、病毒尿症、病毒血症的出现无明显相关性;应用更昔洛韦试验性治疗4例BKV感染近期全部有效。提示对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肾移植术后患者,应警惕BKV的再活化;可通过检测血BKV DNA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更昔洛韦治疗BKV的有效性有待长期随访验证。本文全文刊登于2006年6月的《中华器官移植学杂志》(352-355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感染发生率并分析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7例受者资料,根据受者血清和尿液中BKV-DNA 拷贝数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BK病毒血症组、BK病毒尿症组,统计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透析类型、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 DGF)、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 , PRA)、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诱导方案、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和术后肺部感染等相关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57例肾移植受者中,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11.46%(18例),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5.03%(55例)。另外,确诊1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 , BKAVN),发生率为0.63%。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免疫抑制方案 (P=0.031)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P=0.037)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亦显示免疫抑制方案(P=0.041,OR=2.146)及术后皮质类固醇用量总量(P=0.042,OR=1.739)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本中心研究结果显示BK病毒尿症较BK病毒血症发生率高,但确诊为BKVAN仅为1例。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受者BK病毒尿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适合国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法  4 5 3例肾移植受者按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分成国产环孢素A(CyclosporineA ,CsA)组和他克莫司 (Tarclolimus,FK5 0 6 )组 ,并将两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FK5 0 6组肝炎携带受者及高危移植受者多于CsA组 (P <0 0 0 1) ;两组病例在年龄、男女比例、体重、住院时间、术后第 10天血肌酐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sA组治疗费用低于FK5 0 6组 (P <0 0 0 1)。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国产CsA疗效好、费用低 ;肝炎携带受者及高危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FK5 0 6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感染患者血清、尿液BKV DNA载量与肾功能、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肾移植的132例患者,测定患者肾移植后12个月时肾功能指标,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肾移植后12个月时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值;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患者肾移植术后0.5、1、3、6、9、12、15个月时尿液以及血液中BKV DNA载量,根据术后12个月时BKV DNA载量分别将尿液、血液标本分为尿BKV DNA阴性组、尿BKV DNA低载量组、尿BKV DNA中载量组、尿BKV DNA高载量组以及血BKV DNA阴性组、血BKV DNA低载量组、血BKV DNA中载量组、血BKV DNA高载量组,比较组间肾功能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Pearson法分析患者尿BKV DNA载量、血BKV...  相似文献   

10.
环孢菌素A代以他克莫司延缓移植肾慢性失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FK506)替代环孢菌素A(CsA)延缓移植肾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重庆新桥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病理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病肾功能不全、且正在服用CsA的肾移植受者97例.随机将受者分为2个组:A组(50例)以FK506替换CsA,替换剂量比例约为1∶75,其他免疫抑制剂不变;B组(47例)则CsA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均不作调整.比较2个组受者3年后的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替换治疗3年后,A组有32例(64.0%)受者移植肾功能稳定或好转,而B组除4例(8.5%)肾功能稳定外,其他受者肾功能均进行性减退; A、B两组Ccr减损量分别为(0.169±0.153)mL/s和(0.378±0.291)mL/s; A、B两组血浆TGF-β1浓度分别为(17.4±8.9)μg/L和(39.5±11.5)μg/L.两组间各结果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和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FK506替代CsA可延缓慢性移植肾肾病受者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介导的移植肾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Huang G  Wang CX  Zeng WT  Fei JG  Qiu J  Deng SX  Li J  Chen GD  Fu Q  Chen L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402-2406
目的 了解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发病情况,观察BKVAN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的137份组织标本进行BK病毒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的肾组织标本及尿中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了解BKVAN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治特点及预后。应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BKVAN患者1、3年移植肾存活率。结果 137份移植肾标本中共诊断BKVAN 16份(分属16例患者),占11.7%。其中3份肾组织和7份尿沉渣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发现直径为35 ~40 nm的病毒颗粒。16例BKVAN患者既往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及使用过多/单克隆抗体者各7例,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酶酚酸酯的10例,14例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类似急性排斥反应。4例患者在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后移植肾失功能,8例患者接受减少免疫抑制剂或转换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肾功能得到改善,其余4例患者免疫抑制方案未予调整最终移植肾功能恶化或失功能。BKVAN受者1、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1.3%、54. 2%。结论 对于移植后肾功能减退,尤其是有BKVAN高危因素者,要考虑到BKVAN的可能。而BKVAN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电镜可以鉴别。正确的、适量的减少免疫抑制剂强度治疗BKVAN效果好,相反可加快BKV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首剂治疗剂量他克莫司(FK506)对大鼠肾脏组织和肾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地尔硫革(Dil)对FK506肾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按公式将肾移植术后FK506、环孢素A(CsA)和Dil的首剂治疗剂最换算成大鼠的治疗剂量.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sA组(25 mg·kg-1·d-1)、FK506组(0.8 mg·kg-1·d-1)和FK506+Dil组(0.8 mg·kg-1·d1及8 mg·kg-1·d-1),用药4周后建立起各组大鼠肾毒性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肾功能指标、肾组织的病理改变(HE染色、PAS染色和MASSON染色)、电子显微镜下肾脏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CsA组与FKS06组出现明显的血肌酐上升(36.0±2.6)、(34.2±4.5)μmol/L,对照组为(29.2±3.4)μmol/L;肌酐清除率下降(0.63±0.45)、(0.58±0.39)ml·min-1·100 g-1,而对照组、FK506+Dil组为(1.55±0.91)、(1.02±0.62)ml·min-1·100 g-1.两组均可观察到明显的肾小管细胞浊肿及空泡变性,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内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足细胞融合、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等病变.FK506+Dil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有所减轻或接近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首剂治疗剂量FK506与CsA一样,均可引起大鼠肾脏组织和肾脏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改变.地尔硫革可以减轻FK506对肾脏组织和细胞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3.
普乐可复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恺杰  唐群业 《河北医学》2005,11(7):626-628
目的:评价普乐可复(FK506)对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作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普乐可复组(n=35):主要用药为普乐可复+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环孢素A(CsA)组(n=35):主要用药为CsA+Aza+Pred。结果:观察6个月,普乐可复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0,而CsA组有9例(25.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5);普乐可复组的肝毒性和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比CsA组低(P<0.05);普乐可复组有3例(8.6%)发生高血糖反应(P>0.05)。结论:普乐可复在肾移植中排斥发生率低,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恬尔心对大鼠FK506肾毒性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首剂治疗剂量他克莫司(FKS06)对大鼠肾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地尔硫革(恬尔心,Dil)对FKS06肾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按公式将肾移植术后FKS06、环孢素A(CsA)和Dil的首剂治疗剂量换算成大鼠的治疗剂量。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sA组(25mg·kg^-1·d^-1)、FKS06组(0.8mg·kg^-1·d^-1)和FKS06+Dil组(0.8mg·kg^-1·d^-1及8mg·kg^-1·d^-1),用药4周后建立起各组大鼠肾毒性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尿标本、肾功能,以及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CsA组与FKS06组均出现明显的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小管细胞浊肿及空泡变性。FKS06+Dil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减轻或接近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首剂治疗剂量FKS06与CsA一样,对大鼠肾脏均具有毒性作用。恬尔心可以防治FKS06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和比较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对1型糖尿病肾移植受者血糖的影响,为1型糖尿病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选择合理的免疫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型糖尿病肾移植受者40例,随机分为CsA组和FK506组.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CsA组予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脂(MMF)+强的松(Pred)行免疫抑制治疗,共20例;FK506组予他克莫司(FK506)+MMF+Pred行免疫抑制治疗,共20例.各组受者术前均用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至基本正常,术后降糖方案与术前相同.观察和比较两组肾移植受者术前和术后第1、3、6个月的FBG浓度和HbA1c含量.结果 治疗的6个月内,CsA组有3例退出,FK506组有4例退出.CsA组和FK506组的FBG、HbA1c水平逐渐升高.CsA组的FBG在术后第6个月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CsA组HbA1c含量在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K506组FBG水平在术后第3、6个月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FK506组HbA1c水平在术后第6个月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FK506组FBG水平在术后第3、6个月比CsA组显著升高(P〈0.05),FK506组HbA1c水平在术后第6个月比CsA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FK506对I型糖尿病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升高血糖的影响比CsA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以FK506替换CsA,将73例CAN患者分成两组,CsA组30例,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Cs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联用)不变,采用替换方案的FK506组43例,除将CsA转换成FK506外,其他用药同CsA组.两组均随访1年以上,监测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随访期间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转换治疗12个月后,FK506组SCr显著低于CsA组[分别为(194.8±42.5)μmol/L vs.(245.4±52.8)μmol/L,P<0.01],FK506组GFR显著高于CsA组[(50.1 4±3.92)mL/(min·1.73 m2)vs.(40.58±2.49)mL/(min·1.73 m2),P<0.01];FK506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CsA组[(2.0±0.5)g vs.(3.9±0.7)g,P<0.01];FK506组除HDL外,TC,TG,LDL均显著低于CsA组[(5.19±0.73)mmol/L vs.(6.94±1.37)mmol/L;(1.86±0.84)mmol/L vs.(3.14±1.38)mmol/L;(3.03±0.71)mmol/L vs.(3.82±0.89)mmol/L,P<0.01];FK506组震颤发生率较CsA组高(P<0.01),但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CsA组(P<0.05).结论:FK506转换治疗后,肾功能减退得到延缓,蛋白尿降低,血脂代谢得到改善,FK506可以有效延缓CAN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环孢素和他克莫司(FK506)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HBV DNA永久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确定环孢素及FK506对HepG2.2.15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的药物安全浓度后,将不同安全浓度的环孢素(0.6~20.0μg/ml)或FK506(5~100ng/ml)作用于该细胞系,每24小时换相应浓度新鲜含药培养基,药物作用4d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和培养细胞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法半定量分析细胞内HBV DNA水平,综合评价环孢素和FK506对HB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环孢素的药物作用安全浓度为0~40.0μg/ml,FK506的安全浓度为0~400ng/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环孢素作用浓度的增加,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逐渐上升,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下降;当1.3、2.5及5.0μg/ml环孢素作用4d时,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16.5%±9.4%、21.5%±8.9%和33.1%±5.3%,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7.8%±2.2%、11.0%±2.3%和20.8%±1.5%,HBV DNA的表达量仅为对照组的56.1%±16.5%、41.7%±10.9%和39.5%±9.5%。在安全浓度范围内,FK506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表达分泌,以及细胞内HBV DNA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环孢素在体外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BV复制;而FK506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应用普乐可复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随机将62例肾移植受者分成两组:(1)FK506组(n=24):应用FK506+骁悉(MMF)+强的松(Pred)治疗方案;(2)环孢素A(CsA)组(n=38):应用CsA+MMF+Pred治疗方案。结果随访24个月,FK506组有2例(8.3%)、CsA组有9例(23.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5);两组肾功能恢复指标血清肌酐值无明显差异(P〉0.05);FK506组和CsA组分别有3例(12.5%)和14例(36.8%)发生肝功能损害(P〈0.05);分别有13例(54.2%)和22例(57.9%)血压升高(P〉0.05);分别有4例(16.67%)和6例(15.79%)血糖升高(P〉0.05)。结论 FK506具有强效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严重肝功能损害等肾移植术后患者由CsA切换成FK506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用时须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