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86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4周、12月测血压、服药前和服药后12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FS无改变,LVD、IVST、LVPW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P〈0.01),E/A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厄贝沙坦、培哚普利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而且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60例(A组)和贝那普利组60例(B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口服(80~160mg/d)和贝那普利口服(10~20mg/d),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血脂、hs-CRP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A、B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②A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降低(P〈0.05);hs—CR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B组治疗后TG、IVST、LVPWT、LVDd无明显的变化,但hs—CRP、LVMI下降水平及LVEF升高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呈正相关(P〈0.05)。结论替米沙坦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显著降低hs-CRP和改善血脂代谢水平,使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显著逆转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张光星  林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72-1573,1587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和β-受体阻滞荆联用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LVH),观察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与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比较,效果无差异。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贝那普利组(A组)46例和比索洛尔加缬沙坦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E比值、LVMI、IVST、LVPWT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与和贝那普利联用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长期应用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3例EH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测定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A峰/E峰比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无变化,而A/E比值明显降低,左室重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在贝那普利组明显下降,而在硝苯地平组无变化。结论: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均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但贝那普利能明显减轻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治疗32周,分别测量血压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治疗后血压(SBP/DBP)、LVDd、IVST、LVPWT、LVMI均明显下降(P〈0.05),LVEF、E/A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厄贝沙坦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和逆转其左心室肥厚,而且能明显改善其左心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参胶囊加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效果,探索中医药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途径。方法:将100个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替米沙坦,B组用三参胶囊加替米沙坦,疗程2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经A、B两组药物治疗后,各组LCVDD、IVST、LVPWT、LVMI、E/A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LCVDD、IVST、LVPWT、LVMI、E/A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LVEF比较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有明显疗效,三参胶囊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阿托伐他汀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疗程6个月。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及心律失常改善程度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发挥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耐受性。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12、24个月分别测定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量(CO)、A峰/E峰比值。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均有血压的下降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改善作用,但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少。结论:二药均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48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予口服替米沙坦80mg,1次/d,疗程24周,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替米沙坦能有效降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峰值充盈速度A、峰值速度A/峰值速度E(A/E)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赵普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55-56,59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脂联素(APN)水平和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贝那普利组予口服贝那普利片.替米沙坦组予口服替米沙坦片,血压未达标可加量,检测治疗前与12周末血清EL、APN浓度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均能降低EL浓度、升高APN浓度和有效控制血压,P〈0.01;治疗后替米沙坦组EL浓度下降幅度、APN浓度升高幅度大于贝那普利组,P〈0.01;治疗后两组SBP、DBP水平比较,P〉0.05;替米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贝那普利组20.69%,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均可有效控制血压,但前者降低EL浓度和升高APN浓度方面优于后者,安全可靠,能够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给予氨氯地平(2.5 mg)联合替米沙坦(40 mg)治疗24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24月分别进行血压测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E/A)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4个月末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6.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及E/A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逆转老年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高血压(年龄≥60岁)及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肥厚患者59例,给予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口服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监测血压并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及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评估疗效。结果: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超声心动图复查IVSd、LVPWd及LVMI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性高血压及改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陈文智  赵中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62-64,67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中远期疗效(24个月)。方法90例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人选后均应用洋地黄制剂、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t3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mg1次/d合用曲美他嗪20mg3次/d,用药观察期为2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四维超声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超声测量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狈0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时NYHA心功能分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NYHA心功能分级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可进~步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中远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肌重构及血浆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具备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RVA组与RVS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个月采血检测血浆ALD、AngⅡ水平;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2组患者起搏前后心室重构、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RVA组起搏术后各个时间点ALD、AngⅡ水平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RVS组(P〈0.05);而RVS组起搏术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RVA组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12、24个月时与术前比较,LVEDD、LVESD增大,LVEF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VS组LVEDD、LVESD无明显增大,LVEF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S起搏较RVA起搏能减轻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心肌重构,从而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临床症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输出量(CO)、NT-pro BNP、cTnI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4%vs.8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T-proBNP、cTnI、LVEDD均明显降低,LVEF、CO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比较NT-proBNP、cTnI水平下降更明显,LVEDD、LVESD、LVEF、CO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能够降低NT-proBNP、cTnI的水平,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率水平与死亡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心率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2003~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ST段抬高AMI患者156例,根据入院时心率分为心率〈80次/min组、心率80~90次/min组及心率〉90次/min组,分别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的死亡例数。结果:心率〉90次,/min组及心率80—90次/min组患者前、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心率〈80次/min组(P均〈0.05)。心率〉90次/min组和心率80~90次/min组患者LVEDD均高于心率〈80次/min组;心率〉90次/min组的LVESD明显高于心率80~90次/min组及心率〈80次/min组;而心率〉90次/min组LVEF明显低于心率80~90次/min组及〈80次/min组。15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5例(9.6%)。心率〉90次/min组死亡率20%(5/25),明显高于心率80~90次min组的12.5%(P〈0.05)和心率〈80次/min组的6.1%(P〈0.01)。结论:入院时心率增快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桂胶囊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桂胶囊,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多普勒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自身对照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桂胶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左室肥厚(LVH)和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11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标准分为LVH组和正常组,根据LVDD诊断标准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和正常组。测定各组患者BNP水平,并检测其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率(FPV)、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液流速峰值(E)以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各项检测指标,以及BNP水平与各项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LVH组较正常组BNP水平及LVPWT均显著增加(均P〈0.01),E/A及FPV均显著降低(均P〈0.01);舒张功能不全组较正常组BNP浓度、LVPWT和LVMI均显著升高(均P〈0.01),E/A及FPV均显著降低(均P〈001);BNP与高血压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LVEDd、IVST、LVEF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LVPWT和LVMI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E/A和FPV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EF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或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时,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作为反映LVH和LVDD状态的一种有价值的生化指标,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LVH和LVD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维地洛(12.5mg/d)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将病例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N=42)和下壁心肌梗死组(N=18),均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48小时内给予卡维地洛3.125mg×2/日口服,2周后加量为6.25mg×2/日。分别于心肌梗死后1周及25周时记录病人心率、血压,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其左心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与第1周相比,第25周时病人LA、LVEDD均明显减低(44.22±4.76mm vs39.47±4.45mm;59.53±5.25mm vs 53.50±4.28mm,均P〈0.001),LVEF、FS明显增加(46.10±6.69%vs56.42±6.14%,P〈0.001;9.28±3.32%vs20.79±4.65%,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病人LVEDD明显大于下壁心肌梗死组(60.57±5.44mm vs 57.11±3.92mm,P〈0.05),LVEF明显较下壁心肌梗死组低(44.79±6.68%vs 49.17±5.77%,P〈0.05)。25周时,前壁心肌梗死组病人心室重构改善明显好于下壁心肌梗死组。LVEDD缩小值(6.48±2.74mm vs5.00±2.09mm,P〈0.05)、LVEF提高值(10.93±5.15%vs 8.89±2.52%,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均较下壁心肌梗死组明显。结论卡维地洛(12.5ms/d)作为靶剂量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对于前壁心肌梗死更为必要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李煜华  唐红 《西部医学》2009,21(12):2045-2047
目的探讨巨大左室瓣膜置换术后早、中期左室形态的重构及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收缩末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并计算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以LVEDD≥70ram作为判断巨大左室的标准。结果术后1周LVEDD、LV—EDV、LAD即开始缩小,LVESD、LVESV无明显变化,SV、EF、FS较术前降低;术后3、6个月和1、2年LVEDD、LVEDV进行性缩小,EF、FS逐渐增高(P〈O.05),SV无明显变化(P〉0.05)。依患者术前射血分数分为A组(EF≥40%)和B组(EF〈40%),A组术后左室形态逆转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形态重构及收缩功能明显恢复。术前心功能是影响术后左室重构的重要因素。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瓣膜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形态重构及收缩功能是一项无创、简便及准确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