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三焦为全身水液、气机升降出入之通道,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湿邪黏滞,内外相合留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影响三焦气化及运行气血津液的功能。从三焦的角度来探讨湿温病是如何宣通一身之气机,从而达到通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来探讨吴鞠通《温病条辨》“气化则湿亦化”理论对于湿疹治疗的指导意义,认为祛除湿邪应从三焦气化着手,上焦以宣肺达表,透热化湿;中焦宜运脾健胃,内化水湿;阻于下焦应淡渗通阳,导邪外解。故笔者认为治疗湿疹,重点在于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气机升降失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升降散为"温病郁热内伏"之总方,核心病机为三焦火郁、气机郁滞不得畅,经历代医家应用成为了一些疑难疾病治疗的特色方剂。升降散治病机理在于"升降",恰与现如今肿瘤病为升降出入失衡的基本病机一致,故临床上无论虚实寒热,均可用升降散调节气机升降。文章以脏腑相合理论为基础,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应用升降散化裁论治常见肿瘤病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治湿法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不仅善治温热病,且对湿邪致病的治疗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在湿邪和热邪的关系中,重视祛除湿邪;针对湿邪和气机的相互影响,注重宣畅气机,宗气化则湿化;根据湿邪侵犯的部位,分三焦论治;由湿邪与阳气的关系,着重顾护阳气.其治法思想对当今湿热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焦气分湿热证与少阳病具有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共同病机,在病变阶段上均处于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在病理上均会影响少阳气机升降出入,故协调少阳气机是治疗中的一个重点,三焦气分湿热证所用分消走泄法与少阳病所用和解之法,均属于"和法"范畴。但由于感邪的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三焦气分湿热证偏重于湿遏,而少阳病偏重于热郁,故临证鉴别时要注意分辨,治疗时前者以因势利导、分消湿邪为主,后者以攻补兼施、宣郁泄热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为脏腑气机循行紊乱、气化功能失司,其中气机循行紊乱责之脾胃虚衰、湿邪困阻,气化功能失司责之脾肾阳气亏损。治疗应重视调节脏腑气机,促进脏腑气化功能。临证以健脾化湿法恢复中枢升降之功,方选升阳益胃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补益肝肾法畅通气机上升之路,方选补血荣筋丸、独活寄生汤、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加减;宣肺降气法通调水道下行之路,方选桂枝汤、麻黄汤等加减;温补脾肾法恢复脏腑气化之用,方选四逆汤、肾气丸等加减。  相似文献   

7.
湿邪为病最广,临床治湿法甚多,历代医论中最具特色的是温病学创始人之一的叶天士和吴瑭.吴瑭以创三焦辨证施治温病著称于世.参研<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认为他对湿邪持三焦分治,以畅气机,为治湿邪之根本.现在临床常用的化湿、燥湿、利湿三种基本方法,即是针对湿邪在体内留滞三焦的部位不同而设立的治疗原则,湿滞上焦,以化湿为主;湿阻中焦,以燥湿为主,湿注下焦,以利湿为主,湿郁三焦,综合调理.  相似文献   

8.
笔者试将学习叶氏《临证指南》湿证一门的认识体会粗浅归纳如次,不妥之处,望高明指正。1、化湿注重调气,三焦立法为纲湿为阴邪,易阻阳气运行。故湿邪一旦伤人,每见气机升降悖逆症情。对此,叶氏常从调气入手,化湿务当调气。阅其叶氏案语,比比可见。如云:“气阻不爽,仍以通为法”“治法不以宣通经络,致湿阻气分”等等。其辨证习用三焦立言。全“湿门”仅五十余案,然辨证用此,竟达十余处。如论中云:“……不饥不食,便溺不爽,亦三焦病……,……小水不通,上中下三焦交病”,“……水谷不运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为温病四大家之一,以脏腑部位分三焦,首创三焦辨证理论。吴氏从三焦论述咳嗽病因病机:一因上焦肺宣发肃降失常,二因中焦脾胃气机之枢升降失司,三因下焦肝肾之体阴用阳失宜。由此提出上焦咳(辛凉解表法、清暑化湿法、轻宣外燥法)、中焦咳(肺肠合治法、健脾化湿法、益胃生津法)、下焦咳(通络化饮法、滋补肝肾法)8类治法。文章梳理、总结吴鞠通从三焦论治咳嗽的有关病因病机论述、治疗方法等,以期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湿邪为病最广,临床治湿法甚多,历代医论中最具特色的是温病学创始人之一的叶天士和吴瑭。吴瑭以创三焦辨证施治温病著称于世。参研《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认为他对湿邪持三焦分治,以畅气机,为治湿邪之根本。现在临床常用的化湿、燥湿、利湿三种基本方法,即是针对湿邪在体内留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