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烦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伤寒论》对烦躁的治法归纳为发汗散郁、催吐祛邪、攻下泻热、和解祛邪、温阳安神、清热除烦、消导祛邪、调补气血等八法。这些治法基本可涵盖后世总结提炼的汗、吐、下、和、清、温、消、补等八法,从中可见《伤寒论》蕴含的当今中医八法之雏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仰卧平静、仰卧心算与直立平静3种状态下的变化特点及与中医寒热虚实辨证的关系。方法通过比较233例中西医学诊断明确、不同中医证型患者HRV在3种状态下的频域综合变化,分析实热证组(64例)、虚寒证组(16例)、寒热错杂证组(38例)、阴虚火旺证组(67例)、阴阳两虚证组(48例)HRV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反映交感神经活动的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归化值(LFNU)增大与阳证、热证明显相关,反映副交感神经活动的高频功率(HF)、高频功率归化值(HFNU)增大与阴证、寒证明显相关;LF/HF增大反映阳证、热证,LF/HF减小反映阴证、寒证;心算状态对阳证、热证的诊断有加权作用;直立状态对虚证、寒证的诊断有加权作用。结论HRV三态变化规律对中医寒热虚实辨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日本《伤寒论》派腹诊与中医辨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腹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源于《内经》、《难经》及《伤寒杂病论》,在《伤寒杂病论》中,腹诊的内容较为丰富,已初具规模。日本汉方医腹诊的流派之一——《伤寒论》派腹诊即由此而发展形成,延用至今,在日本汉方医的临床诊断治疗中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中医腹诊在我国中医临床辨证中所占比重较小,为总结整理出较为完整实用的中医腹诊法,笔者按日本《伤寒论》派腹诊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柯雪帆教授长期专注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且善于总结《伤寒论》的临床经验,提出新见解;同时认为《伤寒论》编次顺序应尊重宋版,要重视《伤寒论》经典价值,提倡逐字体会《伤寒论》。在研究中,发掘出了《伤寒论》中医腹诊体系和仲景药物剂量换算规律,还于细微之处解读出仲景医德观,并进行了仲景学说与日本汉方医观点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的阳明病是以里热证为主的,阳明病邪热盛耗伤津液,小便短少而赤是常见之证,但阳明病篇中有相当多的条文(八条,约占提到小便情况条文  相似文献   
6.
腹力是中医腹诊的重要诊察项目之一,本文提出了腹力测定的操作方法和诊断标准,并运用研制的腹力测定仪使腹力定级客观化。经105例正常人测定,得出正常健康人腹力以偏软为主,腹部各探测点有各自的数据范围,且相互协调。经480例病人诊察测定,得出腹力可提示病证的虚实,腹部各测定点数据的异常改变可反映某些脏腑的病变,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3种关于清代名医何鸿舫类肺结核症状医案用药规律的方法,得到优化方法.方法 用"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完成精确和整体检索,运用频次、百分比、君臣排序,列出中药排序表,再用3种结果作横纵轴描绘散点图.结果 在频次排序-君臣排序的散点图中,频次排序在0~13之间的中药,按君臣排序大小得到结果恰似何鸿舫处方.结论 中药频次需要用其他方法对其进行评估,才可得到对医案研究客观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三焦气分湿热证与少阳病具有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共同病机,在病变阶段上均处于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在病理上均会影响少阳气机升降出入,故协调少阳气机是治疗中的一个重点,三焦气分湿热证所用分消走泄法与少阳病所用和解之法,均属于"和法"范畴。但由于感邪的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三焦气分湿热证偏重于湿遏,而少阳病偏重于热郁,故临证鉴别时要注意分辨,治疗时前者以因势利导、分消湿邪为主,后者以攻补兼施、宣郁泄热为主。  相似文献   
9.
历代文献癥瘕、积聚证治计算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集历代文献中有关癥瘕、积聚辨证论治的条目1206例,对这些条例作规范化处理(标引),应用计算机医案检索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提示:癥瘕、积聚证中有相当一部分病证属于腹部恶性肿瘤的晚期。古代医家认为寒邪、宿食、瘀血等病邪内结,脏腑亏损,阳气虚衰是癥瘕、积聚的主要病因病机。治法注重散寒化瘀,温补消积。用药频数位居前6位的依次是:肉桂、当归、大黄、三棱、木香、巴豆。  相似文献   
10.
和法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主要治法之一,其治法精神源于《黄帝内经》,其治法内涵当首推《伤寒论》。但由于“和”在中医学中的含义甚多,因此导致和法的概念模糊,和法的含义纷杂。这对正确使用和法、探讨和法的作用机制等均无裨益。有鉴于此,本文试对和法的形成和内涵,和法的立法原则、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