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颁布实施以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混淆问题,从而导致两者遣药用方指向性并不明确。鉴于此首先从辨识内容、调治目的、主药及其配伍3个方面对湿热体质与湿热证进行辨析,并以临床中常见的湿热体质与湿热证并见为例强化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重点介绍湿热体质主药主方的筛选方法,通过对湿热体质调体主药黄芩、黄连、茵陈、滑石以及湿热体质调体主方甘露消毒丹深入细致的探析,明确湿热体质遣药用方的专属特点。对于湿热体质调理方案的规范化制定和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心主行血的功能提出质疑,认为心应以“心主神”为用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徐灵胎是清代吴门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认为医者临证不应一味套用术语、成方。针对康乾年间江南地区滥用温补的状况,徐灵胎基于临床提出"主病主方主药"思想:医者诊断疾病当根据特征性症状或是症状组,并适当参照患者的主观感受;当明了疾病转归、愈后,根据病情确立治法,在选择经典方剂的基础上精当加减药物,以求病、症、方、药相对,一剂病愈。徐灵胎提出的"主病主方主药"医学思想对纠正当时江南地区滥用温补的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湿热、瘀浊阻滞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导病机,临床运用“主病主方”思想,以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复元活血汤加减为主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时兼顾体质,并辨体加减。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病种达200余个。其之所以能治疗如此多的疾病,是由本方组成特点决定的,是以气血生化、运行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机能密切关系作为立法依据,不仅行血分之瘀滞,又善于解气分之郁滞,不论是由血瘀导致的气滞,或是由气滞导致的血瘀,对出现的气血同病,均可加减应用本疗治疗,因此是治疗气血同病的方剂。  相似文献   

6.
痴呆是老年人慢性疾病防治和管理的重点与难点。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基础,较平和体质而言,偏颇体质者更容易罹患痴呆。在大健康背景下,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灵活运用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制定个体化的中医体质干预方案,健康人群辨体以养生,主观认知下降患者调体以防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调体以防渐,进展为痴呆后调体、辨证施治以防变,纠正偏颇体质以防治痴呆,降低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痴呆阶段可根据体质、疾病、证候之间的主次关系调整方案,体质虚弱者以调体为先,辨病辨证次之;病情迅速进展时以辨病为主,辅以辨体、辨证;病情稳定时辨病、辨证论治相结合,兼以调体。以中医体质学作为痴呆防控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痰湿体质是由于水液停聚凝而成痰所致,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土壤”。“脾主为卫”是对脾脏防病祛邪功能的高度概括。“脾主为卫”的功能失调是痰湿体质者代谢紊乱的重要病理因素,然而其微观机制尚不清晰。“脾主为卫”与肠道黏膜免疫有同质的学术内涵,从肠道黏膜免疫的角度出发,可以为中医“脾主为卫”理论作出新的科学解读。痰湿体质者存在低度慢性炎症状态,可进一步发展为胰岛素抵抗及代谢性疾病,而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失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脾主为卫”理论,采用中医益气健脾治法可有效调节肠道黏膜免疫,进而改善代谢紊乱,为痰湿体质的临床调体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蕴含丰富的养生思想:药物养生,多用补益之药,补肾健脾,补益气血,延年益寿;精神养生,善调肝解郁,调摄情志以防治妇人经带胎产及诸杂症;房室养生,慎行房事,节欲保精以防血崩、伤胎等疾患。妇人养生思想为妇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调理气血,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多种疾病,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之一.笔者近年来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杂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五脏是藏象学说的核心。肝作为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脏器,在五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知医必辨》曰:“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不病。”由于肝主疏泄主要是保持全身气机的通畅,肝的其他作用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的,故而肝对其它四脏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功能实现的。1肝与心心主血脉,主藏神,肝主疏泄对心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中要正常运行,心气必须充沛。肝主疏泄的功能有推动血液正常运行的作用,能助心行血。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血行循脉,若疏泄太过,则可致血上冲…  相似文献   

11.
刘丹  王喜凤 《中医学报》2021,36(1):106-109
张琪教授重视从瘀辨治不寐,首辨有无瘀血,次辨瘀血形成的原因,再辨瘀血的程度。情志失调可影响肝之疏泄,血行不畅,心失所养,则发为不寐,治宜疏肝活血、宁心安神,方以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互结,或化火扰动心神,使心神不安,或阻滞脉络,导致心脉失养,则发为不寐,治宜化痰祛瘀、和中安神,方以二陈汤或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心脾气血两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以濡养心脉,则发为不寐,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若阴虚,或阳气相对偏盛,或津亏不足以载血,血脉瘀阻化火灼津,则发为不寐,治宜滋阴降火、凉血安神,方以黄连阿胶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脾胃不和,或气血亏虚导致脉络不通,形成瘀血,或气机升降失常,血液运行受阻,则发为不寐,治宜调和脾胃、化瘀安神,方以保和丸或黄芪建中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相似文献   

12.
"以通为补"理论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则治法."通"是指祛邪、攻下等治法;"补"是指补益或恢复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平衡."以通为补"即在治疗某类疾病时使用"通"法以达到恢复脏腑机能的效果.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祛瘀生新"的疗效."祛瘀"即"通";"生新"即"补".血府逐瘀汤通...  相似文献   

13.
血府逐瘀汤是诸活血化瘀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古方,临床上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是出自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各种疾病。文章介绍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本方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崩漏、人工流产后经量过少以及痛经等病的具体辨证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口服,对照组予以中药汤剂安慰剂口服。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显著降低,而治疗组显著升高,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及KP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气滞血瘀型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加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以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以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抗凝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并观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积分、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和血瘀证积分、VTE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瘀证积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PS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2例齿龈出血和2例大便带血,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乌药散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动脉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物1(TIMP-1)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血府逐瘀汤组给予高脂饮食同时给予该药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取主动脉免疫组化法观察主动脉斑块内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血府逐瘀汤组MMP-9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TIMP-1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下调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斑块内MMP-9的表达,升高TIMP-1表达,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多发性脑梗塞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方法,将大鼠造成多发性脑梗塞模型,通过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和海马组织病理改变来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多发性脑梗塞模型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改善多发性脑梗塞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和神经行为学改变。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多发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汤剂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证候积分、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硝酸甘油用量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各25例,治疗组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用维脑路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液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中医证候改善率为92%,高切血液黏度下降,以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是血府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药,并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