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及盐酸多奈哌齐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亚区磁共振成像(MRI)T2信号的影响。 方法选取轻度A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认知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及联合应用组,每组20例,认知训练组采用认知训练,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联合应用组在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另选取老年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除谈话沟通外不给予其它特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6和12个月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检查,测量MRI T2信号强度,并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 结果治疗前,认知训练组、药物治疗组、联合应用组双侧海马头部MRI T2信号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认知训练组双侧海马各亚区的MRI T2信号强度未见明显变化(P&rt;0.05);药物治疗组及联合应用组双侧海马头部不同时间点MRI T2信号强度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各治疗组双侧海马体部及尾部MRI T2信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认知训练组、药物治疗组、联合应用组MMSE评分均较低(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认知训练组、药物治疗组、联合应用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 结论认知训练及盐酸多奈哌齐均能改善轻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单独认知训练对AD患者海马MRI信号无显著改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时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2.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卫卫  张力华  张泓  张俐 《中国康复》2002,17(4):215-216
目的 :评价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 (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32例AD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16周 ,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AD评定量表 (ADAS)及Blessed Roth痴呆量表等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异常 (ADASnon cog)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 ,患者MMSE评价较治疗前提高 (P <0 .0 1) ,ADAS认知部分、ADASnon cog及Blessed Rot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均有改善 (P <0 .0 1,P <0 .0 5 ) ;2例 (6 .3% )出现轻度副作用。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性好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住院治疗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10 mg组、盐酸多奈哌齐10 mg组、盐酸多奈哌齐5 mg组,每组各3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10 mg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较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盐酸多奈哌齐(10 mg)对卒中后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受到临床关注,但其对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是否有显著作用?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8-01/20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门诊和住院32例AD患者。干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5mg/d治疗16周。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theAlzheimerdiseaseassessmentscale,ADAS)及Blessed-RothScale痴呆量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AD患者治疗前后MMSE,ADAS,Blessed-RothScale痴呆量表评分。②AD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4.1±1.1)分(P<0.01),ADAS认知部分改善(5.1±1.3)分(P<0.05);Blessed-Rot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2±0.5)分(P<0.05);ADAS的非认知行为部分减少(3.7±0.9)分,(P<0.05),2例(6%)出现轻度副作用。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选择62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尼膜同治疗2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6、24周MMSE评分分别为23.16±2.52和27.32±2.94,与治疗前(19.74±3.45)比较差异显著(P<0.01);ADL评分分别为25.2±7.5和23.4±8.1,与治疗前(31.3±8.2)比较差异显著(P<0.01)。盐酸多奈哌齐联用尼膜同可安全地用于AD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背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受到临床关注,但其对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是否有显著作用?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8-01/20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门诊和住院32例AD患者。干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5mg/d治疗16周。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the Alzheimer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ADAS)及Blessed-Roth Scale痴呆量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AD患者治疗前后MMSE,ADAS,Blessed-Roth Scale痴呆量表评分。②AD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4.1&;#177;1.1)分(P&;lt;0.01),ADAS认知部分改善(5.1&;#177;1.3)分(P&;lt;0.05);Blessed-Rot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1.2&;#177;0.5)分(P&;lt;0.05);ADAS韵非认知行为部分减少(3.7&;#177;0.9)分,(P&;lt;0.05),2例(6%)出现轻度副作用。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例中、重度A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多奈哌齐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进行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及全面衰退量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GDS)的检测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奈哌齐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MMSE、ADL及G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中、重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多奈哌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盐酸多奈哌齐(商品名安理申,aricept)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商品名艾斯能,Exelon)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为10~26分的轻中度AD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盐酸多奈哌齐组24例,口服安理申5mg1次/d12周,艾斯能组21例,口服艾斯能1.5mg2次/d(1~4周),3.0mg2次/d(4~8周),4.5mg2次/d(8~12周),用自身对照法进行临床试验,检测治疗前后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以判断安全性。结果安理申组治疗后,患者MMSE较治疗前提高5.54分(P<0.05),ADL较治疗前减少5.05分(P<0.05),WMS较治疗前提高10.94分(P<0.05)。艾斯能组治疗后患者MMSE较治疗前提高5.73分(P<0.05),ADL较治疗前减少5.81分(P<0.05),WMS较治疗前提高9.01分(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是治疗轻中度AD患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晋文学 《临床医学》2021,41(5):109-111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AD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1例。单一用药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联合用药组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87.10%(21/31)]与单一用药组[74.19%(23/3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SOD水平较单一用药组高,MDA水平较单一用药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ADL评分较单一用药组低,MMSE评分较单一用药组高(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68%(3/31)]与单一用药组[16.13%(5/3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效果确切,可下调血清SOD、MDA水平,改善精神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24周,对照组只给予维生素E治疗24周。治疗前后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的认知次级量表(ADAS-cog)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6周后较治疗前ADAS-cog、MMSE及ADL评分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16周末和治疗后24周末,ADAS-cog评分分别为20.6±6.5(P<0.05)和19.7±6.9(P<0.05),MMSE评分分别为23.0±2.6和27.1±2.9(P<0.01)及ADL评分分别为25±7和23±8(P<0.01),而对照组患者评分无明显改变,治疗患者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以安全地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多奈哌齐(商品名安理申)作为FDA批准的第二个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欧美等国已上市应用,卫生部规定,在中国上市前需做全国范围内多中心联合临床观察试验.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单位北京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解放军第三○一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1998/2000对北京、上海、广州15家大型综合医院的188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简易智能状态量表10~24分)患者进行了12周临床试验,其中89例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99例为自身对照研究,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均符合国立神经病学、语言功能障碍和中风研究所(NINCDS-ADRDA)中的可能阿尔茨海默病标准及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次修订版(DSM-IVR)中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干预给予多奈哌齐(口服,5mg/片,1次/d,5mg/次)或颜色、形状、味道、大小与多奈哌齐相同的安慰剂(口服,1次/d,1片/次),连续应用12周.主要观察指标用药前和用药后每4周检查1次简易智能状态量表、临床痴呆程度量表、日常生活自理量表和实验室生化指标、心电图及胸片.结果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5 mg/d多奈哌齐治疗12周时,多奈哌齐组较安慰剂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临床痴呆程度量表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分数显著改善(P依次<0.01,0.05,0.01).自身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5 mg/d多奈哌齐治疗12周时,治疗后较治疗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临床痴呆程度量表,日常生活自理量表分数分别改善3.5,0.6,7.1分(P依次<0.01,0.05,0.01).多奈哌齐治疗4周时,简易智能状态量表分数已有提高(P<0.05).145例服用多奈哌齐的患者中,7例(4.8%)出现轻度胆碱能兴奋性副作用,43例安慰剂组中,2例(4.7%)出现头晕、恶心,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能有效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60例ASD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0)和治疗组(n = 30)。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辨证,给予针刺、推拿、中药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和孤独症治疗评价量表(ATEC)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ABC和ATEC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 < 1.426, P> 0.05)。治疗后,两组ABC和ATEC评分均显著降低(t > 5.46, P< 0.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 > 3.304, P< 0.01)。结论 综合疗法可改善ASD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体表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21年1月至11月,北京康复医院ACLR后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每天常规康复训练45 min,试验组每天常规康复训练30 min、体表感觉训练15 min,共8周。干预前后检测患者足偏角和患侧足底七区冲量百分比。 结果 干预后,两组健、患侧足偏角均显著减少(t > 4.615, P < 0.001),试验组患侧足偏角更小(t = 2.263, P < 0.05)。干预后,两组足跟内侧区和足跟外侧区冲量百分比显著增加(t > 4.221, P < 0.001),试验组更高(t > 3.651, P < 0.01);两组中足区、前足中部区和前足外部区冲量百分比明显减少(t > 3.174, P < 0.01),试验组前足中部区和前足外部区冲量百分比更少(t > 2.366, P < 0.05);试验组前足内侧区和足趾区冲量百分比明显减少(t > 3.508, P < 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 < 1.608, P > 0.05)。 结论 体表感觉训练可进一步改善ACLR后患者步行中的足偏角和患侧冲量分布,优化足底各区域负荷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辅助软组织松解术(IASTM)对健康成人跟腱的作用。方法 2020年7月至12月,健康成人受试者52例随机分入对照组(n = 15)和试验组(n = 37)。试验组接受左侧跟腱IASTM治疗,隔天1次,共2周;对照组不作处理。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 d,采用高频超声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受试者左侧跟腱厚度和弹性模量。结果 末次治疗后,试验组5例脱失。治疗前,两组左跟腱厚度、弹性模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 < 0.63, P > 0.05)。治疗后即刻,试验组左跟腱厚度较对照组减少(t = 2.149, P < 0.05);治疗后3 d,左跟腱弹性模量平均值和最大值较对照组减少(t > 2.134, P < 0.05)。结论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量化评估IASTM对跟腱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脱落2例)和试验组(n=33,脱落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试验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MMSE、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22.11,Z>4.79,P<0.001),试验组MoCA总分及部分维度分,MMSE总分及部分维度分,FMA-UE总分及手臂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06,Z>3.19,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基于PASS理论的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PSCI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例。干预组采用基于PASS理论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各18例完成试验。训练后,两组MMSE和LOTCA评分均显著升高(t > 8.831, P < 0.001),干预组升高更多( t > 2.198, P < 0.05)。训练后,LOTCA各项因子评分,两组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和思维操作评分升高( t > 2.122, P < 0.05),干预组视知觉、空间知觉和思维操作因子评分升高更多( t > 2.356, P < 0.05),视运动组织因子评分差值干预组更高( t = 2.354, P < 0.05)。 结论 基于PASS理论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更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对视知觉、空间知觉、思维操作和视运动组织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丁螺环酮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米氮平30~60 mg/d,对照组予以丁螺环酮15~30 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安全性评价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有效率为83.7%(χ2=1.17,P>0.05);治疗1、2周末,观察组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t=2.94,P<0.01;t=2.49,P<0.05),但治疗4、8周末,两组HAM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结论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起效快,疗效与丁螺环酮相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运动前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0)和观察组(n = 30)。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患侧大脑半球运动前区5 Hz rTMS,共3周。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Brunnstrom分期、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Wolf手功能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后,两组FMA-UE、MBI和Wolf手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t| > 3.686, P< 0.01),观察组治疗前后FMA-UE评分和Wolf手功能量表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t| > 2.119, P< 0.05)。结论 患侧大脑半球运动前区高频rTMS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初发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n = 30)和实验组(n = 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四肢联动康复踏车训练,实验组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踏车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测量峰值摄氧量(VO2peak)。 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和VO2peak均显著升高(|t| > 7.889, P < 0.001),实验组FMA评分和VO 2peak明显高于对照组(|t| > 3.332, P< 0.01)。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下踏车训练更有利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心肺适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楼梯行走时扁平足下肢肌肉在运动控制中的表现。方法 2019年3月至6月,招募男性受试者20例,其中正常足10例,扁平足10例(均为左脚),运用Noraxon表面肌电系统采集平地行走、楼梯行走时左右胫骨前肌(TA)、内侧腓肠肌(MG)、外侧腓肠肌(LG)、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幅值和积分肌电的变化。结果 上楼梯时,扁平足TA、RF、BF的平均幅值大于正常足(|t| > 2.461, P< 0.05);下楼梯时,扁平足MG的平均幅值大于正常足(t = -1.976, P< 0.05),BF的平均幅值小于正常足(t = 2.298, P< 0.05);与平地行走相比,扁平足上楼梯时TA、RF、BF的平均幅值增加(|t| > 2.257, P < 0.05),下楼梯时RF、BF的平均幅值增加(| t| > 2.630, P < 0.05)。上楼梯时,扁平足TA、MG、LG、RF和BF的积分肌电均大于正常足(| t| > 2.492, P < 0.01);下楼梯时,扁平足MG的积分肌电大于正常足( t = -5.271, P < 0.05),BF的积分肌电小于正常足( t = 2.685, P < 0.05);与平地行走相比,扁平足上楼梯时TA、MG、LG、BF的积分肌电均增大(| t| > 2.088, P < 0.05),下楼梯时TA、LG、RF的积分肌电均降低( t > 2.059, P < 0.05)。 结论 楼梯行走时,扁平足为控制关节过度外旋,肌肉出现补偿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