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25例二尖瓣病变患者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首次行二尖瓣置换术45例,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80例。手术切口位于右乳房下方,长约15~18cm,切口内侧缘在胸骨右缘。结果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7.95±15.06min,体外循环时间72.36±17.40min。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3.2%。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例,右肺不张2例。结论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径路行二尖瓣置换术具有显露好、操作方便、损伤小、术后输血少和美观等优点,尤其适合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和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 (41±10) 岁。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 (4~6 cm),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断主动脉,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右上肺静脉行左心房引流,经房间隔行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反流予以成形。 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60~290 (229±37)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121 (67±19) min,体外循环时间 60~136 (87±21)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47 (16±11)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19~60 (30±12) h,术后胸腔引流量80~780 (320±184) ml。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9%~65%(56.0%±4.8%),二尖瓣轻微反流5例,三尖瓣轻度反流6例。术后1个月右胸切口长度3.9~6.0 (5.3±0.7) cm。术后随访1~24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二尖瓣中至重度反流。 结论 经右胸行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切口小,美容效果好,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施行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37~62(51±9)岁。采用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4~6 cm),经股动、静脉及上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冷血心脏停博液,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全组总手术时间210~310(260±3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3~50(37±9)min,体外循环时间60~87(71±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14(9.0±2.5)h,住ICU时间17~26(20±3)h,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100~650(376±190)ml,术后切口长度4.5~6.0(5.3±0.6)cm。术后门诊随访1~30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无复发病例。结论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发生机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术后5~16年出现重度TR病人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0.52±0.05,肺动脉收缩压(37.6±7.8)mm Hg.经右胸前外侧切口或正中切口再次手术行三尖瓣置换(TVR)25例,改良DeVega环缩术4例,带环成形术8例.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4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各1例.随访2个月~10年,死于右心衰竭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生存的25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晚期重度TR与肺动脉高压持续存在、风湿性三尖瓣病变、初次未作三尖瓣环缩术或方法不确实等有密切关系.左心功能良好、右室收缩功能无严重损害,无严重肺动脉高压是再次手术的指征,并主张尽早行TR纠正术.保留全瓣结构行三尖瓣置换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影响术后长期疗效仍是右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微创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134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经微创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径路、方法、效果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微创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34例,其中经胸骨旁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行二尖瓣手术46例,单纯三尖瓣手术15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反Z字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经胸骨下段劈开加横断右半胸骨(倒L形)切口行二尖瓣手术55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右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随访114例,随访时间2个月~7年,术后6个月患者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切口疤痕隐蔽,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心瓣膜功能良好。结论微创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可行,避免了完全劈开胸骨,维持胸廓的完整性,减少损伤,相对美观,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实时三维心脏超声(RT-3DE)引导非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与传统CPB下心内直视修补的手术效果。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5例接受传统CPB心内直视修补,男20例、女15例,年龄12~56 (16.4±4.0) 岁;B组29例接受RT-3DE 引导非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男13例、女16例,年龄15~50 (18.5±0.2) 岁。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死亡、并发症等指标及随访结果。 结果 B组手术时间[(110.47±35.90) min vs. (159.32±20.60)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40±22.30) h vs. (16.40±12.20) h]、胸腔引流量[(106.71±85.20) ml vs. (146.70±75.63) ml]及术后住院时间[(4.0±1.0) d vs. (7.0±1.0) d] 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A组死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B组无1例死亡,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20.0% vs. 10.3%,P<0.05)。 结论 对手术适应证明确的患者,RT-3DE引导非CPB下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的微创外科手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心系统瓣膜手术后患者再次行三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再次行三尖瓣手术2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男3例、女20例,年龄71~34(53.48±10.79)岁,平均体重指数(21.77±2.42)kg/m2。所有患者经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15例,经右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手术8例,平均手术时间(284.35±56.16)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8.61±46.91)min。住院期间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其他20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1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治疗,3例患者因房性心律失常给予药物治疗,1例患者因左心系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住院手术,其他患者随访情况良好。此外,3例三尖瓣成形患者随访均为轻度反流。结论左心系统瓣膜手术后,再次行三尖瓣手术可采用多种手术路径及策略,疗效确切、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评价微创直视心脏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4月~ 2012年12月,单组共完成微创直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2例.建立闭式体外循环,做右胸前外侧切口3 ~~5 cm,经肋间入胸腔,剪开心包,进入心腔完成畸形矫治.实施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9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5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PECD)矫治术2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2例,二次二尖瓣置换术(redo-MVR)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例,二尖瓣成形术(MVP)1例.同期手术包括三尖瓣成形术(TVP)5例,射频消融术2例,肺动脉瓣狭窄(PS)球囊扩张术1例,MVR术1例.结果 手术均在闭式体外循环下完成,无转为传统胸正中切口开胸手术.手术时间(3.7±0.8)h.体外循环时间36 ~209 min,(76.9±31.3)min.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25例;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27例,主动脉阻断时间13 ~ 138 min,(57.6±18.2)min,术后自动复跳23例.气管插管时间3~30 h,(10.9±4.0) h;ICU时间9~41 h,(16.7±4.4)h;术后住院时间3~14d,(5.4±4.1)d;切口长度3~5 cm,(4.5±0.6)cm;术后第1天引流量(349.5±294.2)ml;34例(65.4%)未输血.无围术期及出院后死亡,无二次开胸探查止血和切口感染.出院时心功能Ⅰ级45例,Ⅱ级6例,Ⅲ级1例.25例随访时间1 ~ 24月,(7.0±4.5)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心功能均为Ⅰ级.结论 微创直视手术在成人先心病应用的近期手术效果良好,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无胸骨感染并发症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我院采用微创技术在心脏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为50例患者行微创心脏肿瘤切除手术,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47(32~65)岁。肿瘤位于左心房44例,右心房6例。结果术后无院内死亡,无延长胸部切口、再次开胸止血、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平均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8±45)min、(56±23)min、(26±16)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5±3)h,平均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9±6)h和(5±3)d,术后随访1~44个月,随访率100.0%,1例右心房未分化肉瘤患者术后2个月发现右心房肿瘤复发,其余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未见肿瘤复发,恢复情况好。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由房间沟或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可同时充分暴露左、右心房内肿瘤,并可同期行二尖瓣、三尖瓣手术,手术安全有效,效果良好,美容效果佳,可选择性应用于心脏良性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207例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方法进行总结,规范其手术技术操作和不同髋关节疾病手术注意事项。结果本手术方式各操作步骤规范、合理,术中显露充分、准确,手术切口长度平均(7.4±1.3)cm;手术时间(64.4±20.6)min(最短32min),术中出血量(365±154)ml,术后引流量(151±65)ml。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1.8个月),随访期内X线未见假体位置不良。Harri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48.0±11.7)分,术后(85.0±7.6)分。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围手术期出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通过规范的技术操作步骤和针对不同髋关节疾病注意事项的妥善处理,可以达到比传统方法更优异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对二尖瓣置换同期双心房射频消融患者实施右侧微创手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纳入2009月10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4~67(52.4±17.5)岁。经右胸微创切口行二尖瓣置换同期双心房射频消融术,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院内死亡,无术中转常规手术切口病例。置换生物瓣2例,机械瓣6例。手术时间(207.9±18.1)min,体外循环时间(81.7±23.9)min,胸腔引流量(126.7±34.5)ml。术后第3 d房颤心律1例,出院时均为窦性心律。随访时间(18.3±7.4)个月,房颤复发1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7例,Ⅱ级1例。结论经右胸微创二尖瓣置换同期双心房射频消融术可以同时保证治疗效果并美容,值得在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对9例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型生殖细胞瘤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平均27d行改良腹膜后径路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生下腔静脉损伤1例,腹腔镜下缝合。平均手术时间170min,平均出血量33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约2d,引流管均于术后第3天拔除,平均住院时间7d。术后随访分别为18±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经改良腹膜后径路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可避免对腹腔脏器的影响,解剖结构显露较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临床可进一步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术后经腹腔镜再次行胆道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对26例开腹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19例,其中留置T管引流16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例;LCBDE加左肝外侧叶切除2例;单纯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1例。结果手术成功24例,中转开腹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230min,平均(155.3±38.7)min;术中出血10~350ml,平均为(22.3±9.5)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2d,平均为(5.9±2.3)d。随访5~7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经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安全、有效,能达到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术者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胆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经右侧乳缘下切口行再次瓣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7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共20例患者经右侧乳缘下切口行再次瓣膜手术(右侧乳缘下切口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1±8)岁。选取同时期20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再次行二、三尖瓣手术患者(正中开胸组),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46±5)岁。右侧乳缘下切口组采用股动静脉插管,上腔静脉常规直角插管,第4肋间进胸,不断肋骨,常规升主动脉阻断或心室颤动下完成二、三尖瓣成形或置换、心房颤动消融和左房折叠等术式。结果正中开胸组有3例开胸时出现心脏破裂,而右侧乳缘下切口组只有1例游离下腔静脉时右房破裂。右侧乳缘下切口组开胸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正中切口组[(55.0±22.0)minvs.(94.0±38.0)min,P0.001;(12.3±3.7)d vs.(15.7±6.7)d,P=0.032]。右侧乳缘下切口组开胸时出血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均显著少于正中开胸组[(92.0±37.0)mlvs.(342.0±157.0)ml,(202.0±117.0)mlvs.(567.0±254.0)ml,P均0.001]。结论右侧乳缘下切口行再次心脏手术可完成除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操作之外的任何瓣膜和左房操作,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此外,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该技术手术难度较低,如果具备正中切口的解剖基础,完全可胜任此手术,但术中需注意肺和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再次手术行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12月对15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全麻取右侧锁骨中线至右侧腋前线第4肋间切口,长约3. 5 cm,为主操作孔,腋中线第3肋间切口为副操作口,右侧腋中线第5肋间为观察口,切开心包及右房壁,心脏不停跳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结果无死亡,手术时间(4. 3±1. 4) h,体外循环时间(1. 5±0. 4) h,ICU滞留时间(3. 6±2. 9) d,呼吸机使用时间(65±7) h,术后24 h引流量(448±127) ml,住院时间(9. 2±7. 6) d。15例随访6~30个月,(8. 3±6. 7)月,三尖瓣均未见明显返流,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4例。结论胸腔镜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优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手术-期根治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的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采用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行-期根治术治疗69例婴幼儿TOF的临床经验,其中男47例,女22例;年龄5个月至2岁7个月;体重5~16kg。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24.5~36.9ml/m2,Nakata指数〉120mm。/m2,MeGoon比值1.15~2.20。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2.9%,其中术后死于肺部感染1例,渗漏综合征1例。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不需使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1.7±9.3)h,住ICU时间(38.2±20.7)h。生存的67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平均85%上升至99%,临床症状改善,活动耐量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Ⅱ级。随访67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1~7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因大量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1例于术后8个月因肺动脉瓣狭窄再次行手术矫治,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NYHA分级)I~Ⅱ级。结论联合右心房.肺动脉切口径路手术一期根治婴幼儿TOF安全、可行,较常规手术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减少了右心室创伤,避免患者远期右心室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有利于患者远期生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李敬  陈雷  周凯  林垂聪 《中国骨伤》2014,27(6):448-452
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术式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改良组)与传统联合入路胫骨前内侧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治疗45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7例。其中改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47岁,平均(36.3±7.2)岁。传统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5~45岁,平均(33.8±6.4)岁。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并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7个月。传统组手术时间(74.7±9.9)min、术中出血量(94.4±10.4)ml与改良组手术时间(73.7±10.0)min、术中出血量(100.8±12.1)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切口术后并发症优于传统组(χ2=4.078,P〈0.05);改良组术后AOFAS评分(86.1±9.4)优于传统组(72.7±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7,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57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1996年4月至2001年4月,576例食管癌患者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和上腹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改良Ivor—Lewis手术),切除胸段食管癌,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右胸顶吻合。结果术后发生乳糜胸1例,再次开胸手术治愈;术后胸腔内出血行开胸止血4例,发生吻合口瘘1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残端癌残留1例,给予放射治疗。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本组1、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77.7%(446/574),57.8%(258/446),49.2%(127/258)。结论改良Ivor—Lewis手术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手术切口长8~10cm,上端起自胸骨角向下至第3或第4肋间后,向右侧锯开胸骨至肋间隙,使胸骨切口呈“”形。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2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9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46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和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因胸骨上段小切口显露不满意,分别将原胸骨切口向下延长一个肋间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为90~420ml(260±110ml),术中输血量为400~800ml(560.6±120.0ml)。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和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持胸廓完整性的右前外胸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多瓣膜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3月,不劈开胸骨,不横断肋骨,完成右前外胸部小切口多瓣膜手术10例。通过右侧第3肋间5~6 cm横行切口(距胸骨右缘3 cm),腋中线第5肋间1 cm切口,腋中线第3肋间1.5 cm切口,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胸主动脉阻断完成手术。结果 10例均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同期完成三尖瓣成形术3例,射频消融术1例。体外循环时间159~291 min,(194.0±4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6~192 min,(151.3±22.5)min。气管插管时间7~90 h,(22.7±25.4)h;监护室时间8~138 h,(30.1±40.6)h;术后住院时间5~13 d,(7.5±2.4)d。5例输血,2~6 U,(3.6±1.7)U。无围术期死亡。10例随访3~21个月,(9.1±6.9)月,心功能均为Ⅰ级,均无瓣周漏及心动过缓发生。结论保持胸廓完整性的右前外胸部小切口多瓣膜手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