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效关系,以期揭示最佳的治疗周期。方法:基于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动物脑缺血后第2 h、24 h、48 h、72 h和96 h时,开展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模型动物体重、生化指标、神经行为学和脑梗死比率的影响研究。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1.67~6.67ml/kg/d)能明显地减少脑梗死面积并降低脑梗死比率,亦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缺失体征的提前恢复,对MCAO模型大鼠进行性的体重减轻均有不同程度的延缓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减少T NOS介导的神经毒性及自由基、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有关。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在动物脑缺血第48h时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最明显,存在较明显的时-效关系,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100只.制作改良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细辛治疗组(10%灯盏细辛注射液22.5mg·kg~(-1)).假手术组(n=5)术后1 d处死取材,测定脑含水量、BBB通透性;治疗组和模型组在缺血1.5 h再灌后6,12 h,1,2,4,7 d处死取材,两组每时间点各取5只测定脑含水量、BBB通透性.另外3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假手术组造模后立即进行T_2加权像(T_2-weighted imaging,T_2WI)、脑代谢物质的检测,1 d时处死取材测定脑梗死比:治疗组和模型组在缺血1.5 h再灌后1,2,4 d进行T_2WI、脑代谢物质检测后处死取材,测定脑梗死比.结果:模型组再灌后6 h脑含水量(77.93±0.68)%增加,4 d脑含水量(83.82±0.49)%达到高峰;BBB通透性在2 d(5.51±0.24)mg·kg~(-1)达到高峰.治疗组4 d脑含水量(82.84±0.65)%比模型组同时间点下降:治疗组2 d BBB通透性(4.62±0.26)mg·kg~(-1)比模型组同时间点下降.活体检测模型组鼠脑T_2WI,再灌1 d后损伤区出现高信号强度区.脑代谢物质检测显示,治疗组比模型组同时间点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与肌酐(Cr)比值减低,胆碱((;ho)与肌酐比值增大.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治疗组比模型组同时间点梗死面积比小,2 d时治疗组脑梗死比为(16.78±1.45)%,而模型组为(21.27±1.73)%.结论:灯盏细辛能够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物质代谢,稳定BBB,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04-108
目的:确证黄芪-灯盏细辛注射液联用最佳配比的治疗效果,探讨药物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黄芪注射液单用组,灯盏细辛注射液单用组,黄芪∶灯盏细辛=4∶6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缺血24h和48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测定其脑梗死率、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对缺血48h大鼠大脑皮层进行免疫组化测定AKT、P-AKT蛋白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AKT、Bad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24h和48h后给药各组均有治疗脑缺血的效果,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率明显减少,MDA含量均明显减少,SOD活力均明显升高,48h后各组免疫组化测定AKT和P-AKT均明显升高,WB检测中给药组AKT上调,Bad下调,其中黄芪∶灯盏细辛=4∶6组(即黄芪注射液0.8ml/kg,灯盏细辛注射液1.2ml/kg)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黄芪注射液、灯盏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有治疗效果,黄芪-灯盏注射液联用对大鼠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是刺激PI3K/AKT信号通路升高AKT、P-AKT信号蛋白表达和抑制Bad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a-K-Cl协同转运蛋白1(NKCC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模型组(Ischemia)和缺血后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SFI)。利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3 h及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24 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法比较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印迹法检测NKCC1的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组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SFI组的NKCC1表达明显低于Ischemia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KCC1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灯盏细辛组,采用线栓willis环的方法造模。治疗用灯盏细辛尾静脉给药治疗10 d,先测量治疗前及第1、5、10日4个时点大鼠脑电图病理性棘波(EEG)出现次数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后缺血脑组织VEGF及VEGF受体Flk-1表达水平,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 mRNA及Flk-1 mRNA表达,TTC染色观察脑梗区细胞,比较脑梗死百分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细辛组大鼠VEGF、Flk-1、VEGF mRNA及Flk-1F mRNA治疗5 d后均上调,rCBF在第5、10日明显增高,EEG明显减少,脑梗死比例明显缩小(P0.05)。结论灯盏细辛可上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VEGF受体Flk-1表达,这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程度、诱导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rCBF、缩小脑梗死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技术、TTC染色方法检测葛根素预处理对脑缺血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受试药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1、42、84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18 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7天预防治疗后进行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手术。术后6 h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大鼠脑SE-T2WI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测量脑病变范围;术后24 h评分后取脑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范围;取血清检测SOD、MDA。结果:葛根素42mg/kg预处理组大鼠缺血6 h和24 h行为障碍分别改善17.8%、33.3%;6 h脑病变范围和24 h梗死范围缩小29.4%、31.6%,血清MDA含量降低16.0%,SOD活力升高21.1%;葛根素84mg/kg较42mg/kg效果稍好,葛根素21mg/kg未见明显效果。结论:葛根素预处理能改善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受损神经功能,缩小脑病变范围,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芪、灯盏细辛注射液联用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大鼠的最佳配比。方法 复制气虚血瘀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分黄芪∶灯盏细辛(0∶10、2∶8、4∶6、6∶4、8∶2、10∶0)6个配比组,同时设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各配比组造模后即时、24 h后腹腔注射药液(2ml·kg~(-1)·d~(-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48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脑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率,取脑行HE染色,同时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中AKT、p-AKT表达。结果 各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学评分及脑梗死率(P0.05或P0.01),除黄芪组外,各组均能升高AKT、p-AKT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且均以4∶6作用显著。结论 益气活血药联用抗气虚血瘀脑缺血损伤大鼠最佳配比为4∶6。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鼠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王雪松  阮旭中  刘买利 《中成药》2002,24(12):947-95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及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灯盏花素治疗组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4只大鼠缺血/再灌后TTC染色可见右侧顶叶皮质出现恒定苍白梗塞灶,灯盏花素治疗组于相同时间点脑梗塞面积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小;缺血/再灌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征象,而药物治疗组12只大鼠中只有3只出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假手术组仅有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缺血90min/再灌12h、24h组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灯盏花素治疗组于相同时限内细胞凋亡较缺血/再灌组显著关少(P<0.01)。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花素能明显减小鼠脑缺血后脑梗塞面积,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显著减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脑滴丸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面积,皮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改变,探讨淸脑滴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缺血1.5 h分别再灌注6 h、24 h、48 h、72 h、7 d,清脑滴丸各相应时间点治疗组。TTC染色脑片计算梗死面积。酶联免疫法检测皮层IL-1β、TNF-α和IL-10。结果:脑组织TTC染色显示模型各组均出现明显梗死灶,在再灌24~72 h梗死面积最大(P0.01),清脑滴丸治疗组的梗死面积明显缩减,再灌24~72 h梗死面积减小最为明显(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6 h时IL-1β、TNF-α、IL-10出现升高,再灌注48~72 h达高峰(P0.01),至再灌注7 d仍有明显升高。与各模型组比较,清脑滴丸治疗组明显下调IL-1β和TNF-α(P0.01);且能明显上调IL-10(P0.05~0.01)。结论:清脑滴丸能够显著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1β,上调IL-10,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脑损伤,提示清脑滴丸治疗急性脑梗死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达到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6)
目的观察罗布麻提取物的急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罗布麻提取物小、中、大[125、250、500 mg/(kg·d)]剂量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1.5 h后拔出线栓实施再灌注。采用TTC染色于缺血再灌注24 h计算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参照Zea Longa评分标准于缺血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透射电镜检测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2的表达。结果罗布麻提取物能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脑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2的表达和活性。结论罗布麻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2的表达和活性而减轻血脑屏障损伤,进而减少脑梗死,促进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