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消融功率致兔骨骼肌损伤后肌肉组织弹性的自然恢复情况。方法 4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4只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余40只随机分为2组:30 W组和50 W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用2 450 MHz的微波消融仪(KY-2100型)启动30 W或50 W功率微波热凝右侧股内侧肌肉3 min。分别于消融后1 h、1 d、2 d、7 d、28 d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消融区弹性应变率(SR);并于每个时间点切取30 W和50 W组兔右侧股内侧热凝固化肌肉组织与正常组兔同侧相同区域肌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以蓝色为主,消融后7 d可见以蓝色为主的消融区内出现较多绿色,而在消融后28 d时50 W组消融区比30 W组仍有更多蓝色。与正常组比较,消融后1 h、1 d、2 d,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消融后7 d、28 d,两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逐渐降低,但两组在消融后7 d时SR仍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28 d时仅50 W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W组SR与对照组相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有不同程度组织损伤、碳化、周边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消融后1~2 d消融区中心与边缘交界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50 W组巨噬细胞较30 W组增加更多;消融后7~28 d时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及瘢痕形成,炎症、浊肿等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1 h时,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纤维含量较少,无明显纤维增生,消融后1~2 d交界处可见不同程度新生胶原纤维,肌间质纤维增生;消融后7~28 d交界处可见明显大量新生胶原纤维并伴随血管壁周边纤维明显增多。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逐渐增生的新生胶原纤维修复损伤区。消融后1 h和1 d时两组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消融后2 d时不仅有Ⅰ型胶原纤维,还开始出现Ⅱ型胶原纤维;消融后7 d和28 d时可见较多Ⅱ型胶原纤维呈网状分布。结论 不同功率微波消融可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在消融后1~2 d进行性加重,消融后7~28 d呈修复趋势,50 W组修复晚于30 W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组织学的再生纤维化趋势改变较为一致,可动态、无创评估肌肉损伤修复不同时期相应组织的弹性变化,从而间接反映骨骼肌的损伤后修复过程,是常规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定量评价急性钝挫伤后人体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检测10例男性上臂肌肉单纯急性挫伤患者的局部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于脱机状态下通过Matlab 7.0软件选取患者同一图像上的肌纹理正常感兴趣区(ROI)和肌纹理疑似损伤ROI,提取两个ROI的纹理灰度值的均值(Mean)、灰度值的标准差(SDev)、纹理的密致性(NOB)、纹理基元形状的不规则度(IRGL)、纹理基元的平均大小(SOB)、纹理分布的均匀性(HOD)、纹理分布的方向性(DOD)和纹理分布的周期性(POD)8个特征参数,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自动计算两个ROI之间8个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选取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同部位正常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作为对照,任意选取两个ROI,计算两个ROI之间上述8种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对上臂肌肉挫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个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上臂肌肉挫伤区局部肌束回声增强,肌纤维层次紊乱,纹理模糊,回声变化较周边肌纹理正常区显著。急性上臂肌肉挫伤患者肌纹理疑似损伤ROI和肌纹理正常ROI之间IRGL、DOD、POD、Mean和SDev等5个纹理特征相似度差值与健康志愿者任意两个ROI之间该5个纹理特征相似度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基于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的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价技术能够对急性挫伤后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变化做出较人眼识别更精细的量化诊断,可能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观察卵白蛋白(OVA)诱导的白毛黑眼兔(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兔(JW兔)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功能,揭示WHBE兔对AR敏感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OVA诱导建立WHBE兔和JW兔AR模型,每次激发后观察动物一般体征,进行鼻黏膜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分离外周血DC,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以及DC摄取抗原的能力,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DC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的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以CFSE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一般体征和HE染色观察显示,WHBE兔和JW兔模型组动物均表现为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模型构建成功。WHBE兔AR模型组外周血DC CD86的表达不仅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亦极显著高于JW兔AR模型组(P<0.01,P<0.01)。正常稳态下,WHBE兔外周血DC MR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JW兔(P<0.01),经OVA诱发建立AR模型,WHBE兔外周血DC M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JW兔模型组(P<0.05)。并且,WHBE兔模型组外周血DC摄取OVA647的能力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亦极显著高于JW兔模型组(P<0.01)。结论 WHBE兔DC对变应原更敏感,可能与其高表达抗原识别受体MR,具备更强的分化成熟、摄取抗原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大血管瘤的临床数据和文献复习,探讨肝脏大血管瘤的治疗策略。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18例患者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肝脏大血管瘤并行腹腔镜下血管瘤微波消融术。以血管瘤大小、部位、体重指数为配对条件,选取18例同期行腹腔镜下血管瘤切除患者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天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近远期并发症,预后等结果。结果:腹腔镜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手术组(P < 0.001),术中出血量低于腹腔镜手术组(P < 0.001),术后住院时间低于腹腔镜手术组(P < 0.001)。两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率(P > 0.05),术后第1天肝功能(ALT、AST、T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见中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效果确切,手术安全,并且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消融时间在2008年1月1日~2010年7月31日间的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详细记录患者使用中药情况,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分高暴露、低暴露和无暴露3个队列。结果 总共入组336例,失访31例,纳入统计305例,其中男性253例,女性52例;患者年龄56.24±11.19岁;高暴露队列105例、低暴露队列93例、无暴露队列107例。3组在性别、年龄、病灶数目、病灶大小、最大直径、基础肝病类型、病理分化程度、Child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暴露、低暴露及无暴露组的总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9.2%(74/107)、50.5%(47/93)、61.9%(65/105),低暴露组的1、2年复发、转移率与无暴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09),高暴露组的1年复发、转移率与无暴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年的复发、转移率虽低于无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高暴露组与低暴露组相比,1、2年的复发、转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80、0.306)。3组总的病死率分别为39.3%(42/107)、30.1%(28/93)、28.6%(30/105)。3组的1年生存率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暴露组3年的累计生存率与无暴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服用中药为保护因素,低暴露与高暴露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648、0.693,回归系数分别为-0.434、-0.367。结论 对于微波消融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微波消融治疗后的复发转移,并由此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兔膝关节炎模型并探讨Dickkopf-1(Dkk-1)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 构建兔膝关节炎模型,对比观察1个月后对照组、模型组、Dkk-1干预组的病理学表现,并进行Manikin'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兔膝关节炎模型构建成功。Dkk-1组虽然未达到对照组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状态,但使用Dkk-1干预的兔较模型组单纯注射生理盐水的兔膝关节炎病变明显好转。同时,对照组Manikin's评分为0.71±0.40分,模型组为11.93±0.62分,而Dkk-1组为9.02±0.84分。Dkk-1组评分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7)。 结论 Dkk-1干预可明显改善兔膝关节炎的病理表现和Manikin's评分,但其机制和在人体应用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骨髓免疫重建中T淋巴细胞的重建规律及其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重建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收集同期7名健康供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样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前和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包括CD4+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Th2,并用Luminex技术检测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 d和30 d时骨髓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至移植后180 d仍未见回升;CD8+ T淋巴细胞比例在移植后早期(15、30 d)低于对照组(P均<0.01),60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骨髓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比例整体水平均低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1、0.002)。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骨髓中Th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整体水平高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6);骨髓中Th2比例在移植后90 d内均无明显变化,在180 d时高于对照组(P=0.034),但整体水平与外周血中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中CD4+/ CD8+ T淋巴细胞比值在移植后逐渐下降,至移植后180 d时低于对照组(P=0.040);而骨髓中Th1/Th2比值在移植后90 d内各时间节点(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180 d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IL-2R水平在移植后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L-18水平在移植后15、30、60 d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移植后90 d时仅外周血中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骨髓与外周血中IL-2R和IL-18整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骨髓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建规律不同,且与外周血中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5 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RDN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导管消融组和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每组15例。普通导管消融组使用5 F温控消融导管,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使用头端带小侧孔的5 F微孔灌注导管,标测及消融时用冷盐水灌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随访期间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生物化学指标和心脏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RDN治疗。随访期间,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下降值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明显[(34.67±13.02)mmHg vs(17.00±16.74)mmHg,P<0.01;1 mmHg=0.133 kPa];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普通导管消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0±7.15)mmHg vs(87.60±8.17)mmHg,P<0.05]。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随访期间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有减少的趋势,尤其在利尿剂的使用方面,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服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与普通导管消融组(P<0.05)。在手术消融中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可显著降低导管消融时的温度(P<0.001),获得更大的释放能量(P<0.05),阻抗下降幅度也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大(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晕厥及黑矇,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的表现。结论 5 F微孔灌注消融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在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其在降低收缩压及减少利尿剂的使用方面较普通消融导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苏子油高脂饮食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高脂组(high fat group, HF)和苏子油组(perilla oil group, PO),PO为苏子油替代HF中猪油比例的20%,4周后测定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气相色谱法检测苏子油及大鼠血清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 ALA)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蛋白表达;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骨骼肌Glut4、Irs-1 mRNA表达。结果 苏子油干预4周后,与HF组相比,随着PO组大鼠ALA摄入量及血清ALA含量升高,GLUT4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IRS-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ALA(0.556 g/d)高脂饮食干预可以调节骨骼肌GLUT4、IRS-1表达,但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量水平与胰岛B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47例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男性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7.0 kg/m2,女性SMI<5.4 kg/m2,即认为存在肌量减少,将147例患者分为肌量减少组(n=54)和肌量正常组(n=9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生成指数30(IGI30)、处置指数30(DI30),并分析肌量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肌量减少组男性比例63.0%,显著高于肌量正常组(30.1%),P<0.05;肌量减少组患者FINS、FCP、HOMA-IR、HOMA-B、IGI30、DI30水平均低于肌量正常组(P<0.05)。控制了混杂因素后,男性SMI与FCP、HOMA-B呈显著正相关(r=0.324,P=0.014;r=0.301,P=0.024)。女性SMI与胰岛B细胞功能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在老年T2DM患者中,低肌量水平的男性,更容易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的丢失,因此临床上分析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与其他并发症相关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其与肌量丢失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痛颗粒联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对颈源性头痛(CEH)相关临床症状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9例反复发作的气滞血瘀型CEH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分为颈痛颗粒组、射频组、联合组,最终脱落、剔除以及中止病例数9例,有效病例90例。颈痛颗粒组30例,予颈痛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疗程为4周;射频组30例,行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联合组30例,予上述颈痛颗粒方案同时,联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7、28 d填写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记录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VAS、SDS、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各时间点VAS、SDS、ROM评分均趋向好转,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统计学分析,3组VAS值比较,联合组优于颈痛颗粒组和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OM评分、SDS评分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颗粒联合射频组对头痛的缓解优于射频组和颈痛颗粒组;3种方法均能减轻CEH引起的颈椎受限及抑郁状态,且效果基本相同,治疗后均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升清降浊方(SQJZF)对L-谷氨酸钠(MSG)肥胖大鼠胰岛素增敏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复制MSG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罗格列酮组、阳性药非诺贝特组、SQJZF高剂量组(含生药6 g/kg)、SQJZF中剂量组(含生药3 g/kg)、SQJZF低剂量组(含生药1.5 g/kg),另取正常组大鼠8只。连续给药50 d后,分别检测大鼠血清瘦素和肌糖元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药物对MSG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瘦素(Leptin)、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MSG大鼠肌糖元和血清瘦素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相关基因PPAR、Leptin、IRS-1、IRS-2、GLUT4的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1);给药50 d后,各给药组肌糖元和血清胰岛素含量均有降低,对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升清降浊方可能通过激活PPAR受体,调控Leptin基因的表达,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的强度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强度的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其中A组每天训练1次,B组每天训练2次,C组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5天,共训练3个月。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躯干控制能力,采用步行功能评级(FAC)评定平衡步行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3组患者上述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且在1~3个月期间躯干控制和平衡能力评分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但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在1个月期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1个月后C组较B组,B组较A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强化躯干核心肌力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家兔骨骼肌钝挫伤在急性期不同时间点介入并持续推拿后的骨骼肌修复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伤后30 min手法组、伤后2 h手法组、冰敷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分别在伤后第7天、14天取材观察。结果 损伤后第1、2天30 min组肿胀小于2 h组(P<0.05);腓肠肌湿重比,30 min组与2 h组比较7 d及14 d无差异(P>0.05);损伤7 d后,30 min组PGE2、5-HT含量低于2 h组(P<0.05);损伤14 d后30 min组IL-6含量低于2 h组(P<0.05);损伤7 d后30 min组PAX7表达低于2 h组(P<0.05);损伤14 d后30 min组与2 h组MyoD表达趋于一致,30 min组PAX7表达低于2 h组(P<0.05)。结论 在家兔骨骼肌钝挫伤的急性期内,相较于2 h介入推拿治疗,30 min介入推拿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热剂量等级的微波消融治疗对诱发结肠癌小鼠T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荷瘤小鼠的结肠癌MC38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微波消融组,根据热剂量等级将微波消融组分为低(5 W、60 s),中(10 W、60 s),高(15 W、60 s)剂量组。于荷瘤9 d时,给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给予微波消融处理后14 d,取小鼠脾脏研磨制成单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的CD3+T、CD4+ T、CD8+ T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微波消融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高、中、低剂量组的CD3+T、CD4+T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增高显著(P<0.01)。四组间的CD8+T细胞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微波消融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高剂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腓肠肌远端腱切术方案建立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模型,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大鼠(24个月龄)20只,手术切断左后肢单侧腓肠肌远端肌腱造成超负荷骨骼肌肥大模型(Overload,Ovld侧),另一侧行假手术(Sham侧)。造模完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组,维生素D组每天灌胃1 000 IU/kg的维生素D,对照组灌胃等量大豆油(溶剂),干预1周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腹主动脉血待检;取左、右后肢跖肌称量,并液氮速冻,置低温冰箱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含量和骨骼肌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OR、rpS6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结果 在实验期间,2组大鼠摄食量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大鼠 Ovld侧跖肌质量均较Sham侧增加(P<0.05),且维生素D Ovld侧跖肌的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Sham侧跖肌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补充维生素D提高了大鼠血清25(OH)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促进了Ovld侧肌组织VDR的表达(与Sham侧比较,P<0.05),而对照组Ovld侧肌组织VDR的表达与Sham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2组Ovld侧肌组织中p-mTOR/mTOR、p-rpS6/rpS6比值均比Sham侧增加,但仅在维生素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肠肌远端腱切术能够有效促进老龄大鼠骨骼肌肥大,而维生素D补充能进一步促进骨骼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促进老龄大鼠骨骼肌中VDR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相关信号蛋白mTOR、rpS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结节体积,根据结节体积缩小率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后结节消退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 微波消融术前术后的结节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较术前缩小,且呈持续缩小趋势。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结节体积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结节体积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结节体积有差异(P <0.05),预后良好组结节体积较小,消融效果较好;③两组的结节体积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的结节囊实性、单位体积消融时间、桥本甲状腺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结节位置、结节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结节体积大[O^R=38.920(95% CI:2.959,511.864)],结节实性[O^R=0.005(95% CI:0.001,0.138)],单位体积消融时间长[O^R=1.046(95% CI:1.019,1.073)],桥本甲状腺炎[O^R=0.001(95% CI:0.001,0.264)]是影响结节消退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结节体积大、结节实性、单位体积消融时间长、桥本甲状腺炎是影响结节消退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微波消融改善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的过程与结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对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标本质量、出血风险和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251例甲状腺单发结节在微波消融前、消融后进行双重粗针穿刺活检,比较2次取材标本质量满意度、穿刺后甲状腺出血程度、病理切片可判读性及病理诊断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结果 甲状腺结节消融前、消融后组织学标本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2.03%(231/251)、100%(251/251),消融后标本质量满意度较消融前提高(P=0.000).消融前、消融后活检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14%(38/251)、0%,消融后出血发生率较消融前降低(P=0.000).251例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84例,乳头状癌结节67例,除4例因微波消融前穿刺活检标本质量差而无法制片外,其余结节消融前和消融后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总体一致性为100%.结论 微波消融术后即刻粗针穿刺活检不影响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准确性,并且具有减少出血风险、改善标本质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