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软脉灵口服液中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1、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虎杖苷。方法 采用Venusil XB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330 nm(0~17 min检测毛蕊花糖苷和焦地黄苯乙醇苷B1)、280 nm(17~50 min检测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虎杖苷);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1、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虎杖苷分别在1.23~30.75、0.59~14.75、0.71~17.75、1.47~36.75、9.78~244.50、6.57~164.25、1.19~29.75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4%、97.62%、96.84%、98.96%、100.11%、99.46%、98.92%,RSD值分别为1.15%、1.27%、1.02%、0.96%、0.65%、1.41%、0.8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为软脉灵口服液中多指标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许浩  赵鸣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321-2324
目的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复方鹿茸酒中尿囊素、山药素I、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I和宝藿苷I。方法采用Agilent TC-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甲醇–乙腈(1∶1)、流动相B:水,梯度洗脱;0~22 min在224 nm波长下检测尿囊素,22~45 min时在270 nm波长下检测山药素Ⅰ、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和宝藿苷Ⅰ;体积流量0.9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尿囊素、山药素I、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I和宝藿苷I分别在7.98~159.60μg/m L、4.75~95.00μg/m L、9.18~183.60μg/m L、4.54~90.80μg/m L、4.92~98.40μg/m 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7%、96.86%、99.56%、98.15%、97.90%,RSD值分别为1.12%、0.85%、1.07%、1.49%、0.9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进一步完善复方鹿茸酒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考察黄麦合剂中淫羊藿苷、二苯乙烯苷、金丝桃苷的稳定性。方法: 以黄芪甲苷、巴戟天药材的TLC鉴别试验,以及淫羊藿苷、二苯乙烯苷、金丝桃苷的HPLC色谱法含量测定为指标,考察黄麦合剂在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 在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条件下,黄芪甲苷、巴戟天药材以及淫羊藿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二苯乙烯苷、金丝桃苷在加速试验、长期试验条件下稳定性差。结论:黄麦合剂各成分中二苯乙烯苷、金丝桃苷稳定性不佳,应尝试改造成固体剂型,以保证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骨架F-actin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采用脂多糖诱导大鼠成骨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0.1,1,10 μg·mL-1淫羊藿苷组,MTT法观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TRITC-Phalloidin荧光染色观察淫羊藿苷对细胞骨架的影响,ELISA法测定各组成骨细胞中F-actin的含量,RT-PCR法测定细胞骨架Rho A和Cofilin的mRNA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μg·mL-1脂多糖能显著降低成骨细胞存活率(P<0.01);与模型组比较,1~10μg·mL-1淫羊藿苷预处理后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或P<0.01);而0.1 μg·mL-1淫羊藿苷则无显著影响。与模型组比较,1~10μg·mL-1淫羊藿苷能显著抑制成骨细胞F-actin解聚(P<0.05),抑制Rho A的mRNA表达(P<0.05或P<0.01),0.1~10 μg·mL-1淫羊藿苷能抑制Cofilin的mRNA表达(P<0.01)。结论 淫羊藿苷对脂多糖诱导的细胞骨架F-actin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骨架相关因子Rho A和Cofilin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罗淑萍  郭炎荣  杨青 《中国药师》2013,(10):1493-1494
摘 要 目的: 建立安神补脑液中二苯乙烯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XTerra RP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二苯乙烯苷的线性范围为10.62~127.44 μg·ml-1,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26%,RSD=1.01%(n=6);淫羊藿苷的线性范围为0.82~9.89 μg·ml-1,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59%,RSD=1.3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安神补脑液中二苯乙烯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测定肌瘤化消颗粒中淫羊藿苷和丹参酮IIA的HPLC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40℃;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 淫羊藿苷在7.5~50 μg、丹参酮IIA在3~20 μg与峰面积的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100.1%,RSD值分别为0.9%、1.3%(n=9)。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肌瘤化消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药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分析进行方法学研究,并测定淫羊藿的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的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技术对7个品种2 3个样品进行测定。以PERKIN EIMER SH/5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 36%乙酸( 2 5∶73.5∶1 .5)流速1 .0ml/min。UV检测波长270nm。结果:本方法测定淫羊藿苷含量在0.0212~0.127μg ,0.53~1.69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的淫羊藿其淫羊藿苷的含量为0.00307%~1.55%。同一植株不同部位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分布叶>叶茎>茎>根。结论:淫羊藿由于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其淫羊藿苷的含量相差悬殊。本测定方法为筛选优良品种和扩大药源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对比乳疾灵颗粒辐照前后淫羊藿苷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HPLC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33 mol·L-1磷酸二氢钾(30∶70);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结果:淫羊藿苷在浓度3.44~34.40 μ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8.18%,RSD=0.32%。乳疾灵颗粒辐照前后淫羊藿苷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剂量照射处理对乳疾灵颗粒中淫羊藿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补肾强身胶囊中4种黄酮苷类成分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方法,并考察淫羊藿苷在工艺过程中的转移率。方法 采用50%乙醇超声提取,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分离,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在相应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2%,103.2%,105.3%和103.7%,RSDs分别为1.4%,1.9%,0.9%和1.6%。9批自制成药中淫羊藿苷平均转移率为56.04%,计算确定补肾强身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限度应≥0.73 mg·g–1,11个生产企业45批样品中有12批样品低于此限度,占比26.7%。结论 本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简便易行,可用于补肾强身胶囊中淫羊藿的质量评价和转移率考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多波长HPLC法建立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苷、朝藿定C、川续断皂苷Ⅵ、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月旭Ultimate® XB-C18柱,流动相采用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柱温:30 ℃;检测波长:淫羊藿苷、朝藿定C、川续断皂苷Ⅵ为212 nm,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为246 nm。结果 5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淫羊藿苷0.008 2~0.328 μg(r=0.999 5)、朝藿定C 0.055 6~2.224 μg(r=0.999 6)、川续断皂苷Ⅵ 0.144 1~5.764 μg(r=0.999 6)、补骨脂素0.005 4~0.215 2 μg(r=0.998 0)、异补骨脂素0.006 6~0.265 6 μg(r=0.998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98.58%、98.11%、97.86%、98.22%,RSD均小于2.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良好、数据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仙灵骨葆胶囊的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Micro-CT技术观察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小鼠模型骨组织骨量、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苷(200 mg/kg)组和朝藿定C(20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小鼠im地塞米松5 mg/kg,0.125 mg/次,每周3次,制备GIOP模型,对照组im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同时,每天ig给药1次,连续60 d后取材,采用micro-CT方法对胫骨近端骨微结构进行三维分析;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胫骨近端骨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骨量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矿物质含量(BMC)、骨矿物质密度(BMD)、组织矿物含量(TMC)、组织矿物质密度(TMD)均显著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组、朝藿定C组BMC、BMD、TMC、TMD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朝藿定C组各指标均较淫羊藿苷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均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朝藿定C组BV/TV、Tb.N、Tb.Th显著升高,Tb.Sp、SMI显著下降(P<0.05),其中朝藿定C组各指标均较淫羊藿苷组改善显著(P<0.05)。HE染色病理切片示,模型组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少,稀疏断裂,大部分不能连接成网状,骨髓腔明显增大,骨小梁结构出现较大的空白区域;淫羊藿苷及朝藿定C组小鼠骨小梁明显宽厚,数目也显著增加,骨小梁断裂较少,骨小梁光滑,接近对照组,其中朝藿定C组增加较淫羊藿苷组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诱导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成功建立,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抗骨质疏松活性明显,主要通过增加骨量和改善骨小梁微结构来最终提高骨强度,其中朝藿定C抗骨松作用更强;Micro-CT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在中药干预GIOP骨微结构参数分析上具有便捷、高效,经济,图像多维、全面,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研究补肾温肺微乳中淫羊藿苷的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并考察P 糖蛋白( P gp)对其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分别研究肠段不同吸收部位、不同淫羊藿苷浓度、 P gp抑制药维拉帕米对淫羊藿苷单体及其在补肾温肺微乳中吸收的影响。结果: 淫羊藿苷单体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差异显著(P<0.01);在0.10~0.40 ml·min-1流速内和0.1~1.0 mg·ml-1质量浓度内,十二指肠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吸收系数无显著差异;补肾温肺微乳中淫羊藿苷的肠灌流试验结果与淫羊藿苷单体相比略小,但无显著差异; P gp抑制药对淫羊藿苷的肠吸收有影响,加入0.1 mmol·L-1盐酸维拉帕米后,Ka和Papp分别为(2.13±0.66)×10-2h·cm-1和(0.23±0.051)×10-6 cm·s-1,与不加P gp 抑制药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淫羊藿苷属于难吸收化合物,淫羊藿苷和补肾温肺微乳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具有相似的吸收特性;其在大鼠肠内的吸收受 P gp外排转运影响。因此,推测淫羊藿苷可能是P gp的底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体外实验方法筛选淫羊藿次苷Ⅱ在肝微粒体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抑制剂,为改善淫羊藿次苷Ⅱ生物利用度提供新思路。方法 首先选择槲皮素、山柰酚、桔皮素、柚皮素、水飞蓟素、草质素、胡椒碱、甘草查尔酮A以及异银杏双黄酮作为抑制剂筛选对象,对以上9种化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人肠微粒体、大鼠肝微粒体、猴肝微粒体及小型猪肝微粒体中对淫羊藿次苷Ⅱ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抑制剂分别选择低、中、高3个浓度(1、10、100 μmol/L),采用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UFLC)法测定代谢产物生成速率,以UGT代谢酶残余活性评价抑制能力。从中筛选出抑制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10 μmol/L),对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抑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并计算IC50及抑制常数(Ki)值。IC50值的测定采用单一底物浓度法,在不同浓度代谢酶抑制剂的孵育体系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不同,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而得。Ki的测定需在孵育体系中设计3~4个底物浓度以及4~5个包括0点在内的抑制剂浓度,抑制动力学类型通过Dixon作图法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确定,采用二次作图法计算Ki结果 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对淫羊藿次苷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及人肠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01±0.26)、(4.65±0.51)、(5.34±1.00) μmol/L;Dixon作图法及Lineweaver-Burk作图法表明,甘草查尔酮A能够竞争性抑制淫羊藿次苷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Ki值为0.18 μmol/L;槲皮素遵循混合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23 μmol/L;山柰酚符合非竞争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36 μmol/L。结论 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能够降低淫羊藿次苷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速率,使代谢产物生成减少,清除减慢。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为阐明淫羊藿苷在体内的作用形式,对淫羊藿苷的代谢产物及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淫羊藿苷给大鼠ig后,分析、分离并鉴定了其在小肠、尿、胆汁中的主要代谢产物。结果:在小肠及尿中鉴定有淫羊藿次苷II(icariside II)及淫羊藿素(icaritin),胆汁中有淫羊藿素3-O-α-L-鼠李吡喃糖基-7-O-β-D-葡萄吡喃糖醛酸苷(icaritin 3-O-α-L-rhamn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uronoside)和淫羊藿次苷II,并对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主要代谢途径进行了探讨。结论:淫羊藿苷在吸收之前已发生代谢,在体内主要是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参仙升脉口服液的特征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Ultimate LP-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0~16min,24~38min)、210 nm(16~24 min,38~100min),体积流量为1.0mL·min-1,柱温为30°C,进样量为10μL。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对10批参仙升脉口服液进行分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10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28个,指认了其中12个,10批样品间相似度均在0.934以上。定量分析的10个成分分别为丹参素、盐酸伪麻黄碱、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质量浓度分别为1.218~2.781、 0.333~0.702、 2.391~4.120、 2.083~3.486、 0.151~0.203、 0.158~1.046、 0.189~0.286、0.196~0.305、0.231~0.403和0.323~0.512 mg·mL-1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参仙升脉口服液较全面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同时测定大黄灵脾颗粒中丹酚酸B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 (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1.7%磷酸溶液(23∶77)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75 nm。结果 丹酚酸B和淫羊藿苷分别在0.104 4~6.892 μg和0.079 1~2.966 μg 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7%和98.89%。结论 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灵脾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朝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 kai)的地上部分分离出3个新化合物,应用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其结构分别确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4-乙酰基)吡喃鼠李糖-脱水淫羊藿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对-羟基苯氧)-5,7-二羟基-6-异戊烯基色酮(2),7-羟基-3,4,6-三甲氧基-9,10-二氢菲-2-O-β-D-吡喃葡萄糖苷(3)。化合物1和3分别命名为朝藿苷丙(korepimedoside C)和淫羊藿苷A7(icarisideA7)。  相似文献   

18.
RP-HPLC测定淫羊藿不同品种和部位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为了对中药淫羊藿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含量进行系统研究,测定了淫羊藿不同品种和药用部位的柔藿苷和淫羊藿苷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对3个品种多个样品进行测定,以BECKMAN COULTER_(TM)-C_(18)柱(带预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柔藿苷在0.19642-1.964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淫羊藿苷在0.19335-1.933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巫山淫羊藿同一植株体的不同部位中柔藿苷和淫羊藿苷的分布均为叶>根>茎。巫山淫羊藿同一植株的任何部位都是柔藿苷含量高于淫羊藿苷,而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叶中都是淫羊藿苷含量高于柔藿苷。结论:巫山淫羊藿中以柔藿苷为主要成分,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中以淫羊藿苷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采用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测定淫羊藿饮片中6种成分含量。方法: 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 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8 nm,柱温30℃。通过加入自身内标物色谱峰峰面积增加值建立校正因子,用相对保留时间和光谱对照法确定其他成分位置,采用HPLC色谱法对其他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淫羊藿饮片中朝藿定A、朝藿定A1、朝藿定B、朝藿定C、宝藿苷I相对于淫羊藿苷的保留时间分别为0.750,0.810,0.865,0.939,1.651;校正因子分别为0.998 6,0.998 7,0.998 8,0.989 4,0.985 6。结论: 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可以用于相同类型化学环境成分的定量测定,该方法简便、快捷,适合中药多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酶解淫羊藿总黄酮制备宝藿苷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酶解淫羊藿总黄酮制备宝藿苷Ⅰ的工艺。方法:采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淫羊藿总黄酮制备宝藿苷Ⅰ,以宝藿苷Ⅰ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值、温度、反应时间及酶与底物质量比对宝藿苷Ⅰ得率的影响。结果:酶解反应的最适条件为温度50℃、pH5.0~5.5、反应时间7 h、酶与底物质量比为1∶20;以淫羊藿总黄酮计,宝藿苷Ⅰ收率为9.25%。结论:β-葡萄糖苷酶酶解淫羊藿总黄酮制备宝藿苷Ⅰ,得率高、工艺简便可靠、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