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和增殖与其临床分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中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AI)及增殖指数(PI),分析两者及其比例与胃癌TNM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分别为(4.3±1.2)%和(49.8±15.9)%,凋亡/增殖比率为0.11±0.07,与癌周正常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TNM分期的进展,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降低,增殖指数升高,凋亡/增殖比率则逐渐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细胞凋亡的减少和细胞增殖的增多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系,两者及其比率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Wang X  Mei H  Chen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84-486
目的研究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与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7例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情况,计算出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表达指数,并对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凋亡指数与PCNA指数比值在复发组小于非复发组(P<001),显示在复发组癌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细胞凋亡程度。结论对凋亡指数及PCNA阳性指数的综合分析,即凋亡指数与PCNA阳性指数的比值,可更全面的反映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状态,对判断肿瘤的复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Ⅰ期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腺癌(non-BAC)的临床特点、复发转移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56例Ⅰ期细支气管肺泡癌和169例Ⅰ期腺癌资料,对比两者的生存期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全组22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83.5%、61.2%,细支气管肺泡癌较同期腺癌显示出更好的生存期(x2=6.36,P=0.012),术后复发主要发生在胸腔内;而腺癌术后胸内复发与胸外转移率基本相等.两组间胸内复发和胸外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5,P=0.004).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人中有和无症状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8.0%和90.5%(x2=7.28,P=0.007);腺癌中有和无症状病人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和70.9%(x2=6.07,P=0.014).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性别、年龄(<60岁和≥60岁)、肿物生长部位(双肺上叶和双肺中、下叶)以及吸烟状况无论在BAC组还是腺癌组均与病人的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 Ⅰ期细支气管肺泡癌预后优于Ⅰ期腺癌,其术后复发多发生在胸腔内;腺癌术后胸内复发与胸外转移率基本相等.早发现早治疗均可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生长方式的颞骨胆脂瘤上皮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特性,探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于颞骨手术中收集侵袭性胆脂瘤37例和非侵袭性胆脂瘤25例,鳞状细胞癌8例,颞骨鳞状细胞癌病灶中胆脂瘤上皮5例,正常颞骨皮肤组织8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及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TUNEL)技术检测颞骨胆脂瘤上皮及颞骨鳞状细胞癌组织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各种类型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指数(MI)均显著低于颞骨鳞状细胞癌而高于正常表皮;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正常表皮及颞骨鳞状细胞癌;增殖、凋亡指数比(MI/AI)显著高于颞骨鳞状细胞癌细胞,而与正常表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胆脂瘤上皮的增殖凋亡指数及增殖凋亡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骨胆脂瘤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颞骨鳞状细胞癌有显著区别,颞骨胆脂瘤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凋亡起着互相调控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胆脂瘤体积的增大及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细胞生长调控的作用机制。 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在12例I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外源性重组人源VEGF(rhVEGF)处理ICC细胞株Huh28后,采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生长情况,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rhVEGF处理后Huh28细胞中VEGF受体VEGFR1及VEGFR2的表达情况。使用特异性抗体分别阻断VEGFR1及VEGFR2,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慢病毒shRNA构建稳定敲低VEGFR2的ICC细胞株Huh28-shVEGFR2(实验组)和对照细胞株Huh28-shNC(对照组)。采用Huh28-shVEGFR2及Huh28-shNC细胞在10只裸鼠中构建皮下瘤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结果VEGF在ICC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外源性rhVEGF可以促进Huh28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而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rhVEGF处理后Huh28细胞中磷酸化的VEGFR1及VEGFR2表达水平升高(P<0.05)。VEGFR2抗体可以显著逆转rhVEGF介导的抗凋亡作用(P<0.05),而VEGFR1抗体则无明显效果。皮下瘤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在实验组中受到显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EGF是通过VEGFR2依赖的信号通路抑制ICC细胞凋亡,从而促进ICC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也是组织学类型最多变的一个亚型[1].根据2004年WHO组织学分型规定,肺腺癌可分为混合型、腺泡样型、乳头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型、腺癌伴黏液分泌型以及一些变异型.肺黏液性腺癌(mucin-producing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MPA)属于肺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内含有丰富的黏液,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MPA主要包括肺原发性印戒细胞性腺癌(primary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SRCC)、原发性肺腺癌伴黏液分泌(primary solid adenocarcinoma with mucin production,SA)、原发性肺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primary mucinous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M-BAC)、原发性肺黏液(胶样)腺癌(primary mucinous"colloid"adenocarcinoma,MCA)等[2-4].由于MPA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少见,人们对其仍缺乏深入了解.现就MPA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选择性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AG对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不同浓度AG作用后Lovo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并用丫啶橙结合溴化乙锭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AG 0.5 mmol/L组和AG 1.0 mmol/L组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不同浓度AG作用24、48和72h后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vo细胞生长抑制率曲线显示,AG对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分析显示,随AG浓度的增高,Lovo细胞G0/G1期比率增高,S期与G2/M期则相应降低(P〈0.05);SPF值和增殖指数(PI)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AG作用于Lovo细胞24h后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荧光染色增强及凋亡小体形成。结论AG可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的可能机制为氨基胍阻止Lovo细胞周期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中细胞凋亡和增殖与 bcl- 2和 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 45例结直肠腺瘤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bcl- 2和 P53蛋白表达。另选结直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黏膜各 10例作为对照检测。结果 45例结直肠腺瘤细胞的凋亡指数( AI)为( 90. 85± 0. 24)%,结直肠腺癌细胞的 AI为( 1. 86± 0. 15)%,两者 AI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 P<0.01),而腺瘤与腺癌AI值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率与细胞AI呈显著负相关(r_s=-0.65和r_s=-0.60),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r_s=0.86),而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无相关性。结论 bcl-2和P53蛋白过度表达与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失控关系密切,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进展中起一定作用。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早期判断结直肠腺瘤癌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91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发病率,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1977年1月至1995年10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91例,回顾性分析了发病率,组织发生,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与预后。结果:91例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占同期肺癌的2.34%(91/3882例),占同期肺腺癌的11.04%(91/824例),不吸烟者占68.13%,全组手术切除率为96.7%(88/91例)。Ⅰ期62例(ⅠA期37例,ⅠB期25例),Ⅱ期10例(ⅡA期3例,ⅡB期7例),Ⅲ期9例(ⅢA期8例,ⅢB期1例),Ⅳ期10例。孤立结节型67例,弥漫型8例,肺炎型16例,X线胸片可见明显的空泡征29.7%(27/91例)和细支气管充气征13.2%(12/91例),占直径小于3cm孤立结节型病灶的39.0(16/41例)和21.9%(9/41例),胸膜凹膜征占孤立结节型的31.3%(21/67例),全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和35.46%(I期62.91%,45.16%,Ⅱ期40.00%,20.00%,Ⅲ期11.11%,0,Ⅳ期10%,1;中心型为13.63%,4.54%,周期型53.63%,37.68%,孤立结节型53.74%,37.32%,弥漫型12.50%,0,肺炎型18.75%,12.50%)。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特殊类型腺癌,女性所占比例较其他肺部癌症大,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无论是组织学,还是影像学,均有其特殊性,孤立结节型手术切除率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19和21外显子突变情况并探讨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巢式PCR技术对161例肺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石蜡包埋癌组织EGFR基因第19和21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61例肺腺癌组织中81例(50.3%)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第19外显子突变44例,第21外显子突变41例,4例第19和21外显子同时存在突变。年龄51~60岁和>60岁的EGFR突变率均明显高于≤50岁的(P﹤0.05),细支气管肺泡癌(69.7%)中的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腺癌(45.3%)(P=0.013),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P=0.0177),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和临床TNM分期无关。 结论 EGFR突变在年龄>50岁肺腺癌患者中较多见,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腺癌,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脂多糖受体(TLR4)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TLR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组织中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TLR4表达显著升高(P〈0.05)。随着乳腺癌患者T分期、N分期、M分期和细胞凋亡增殖比的增加,乳腺癌组织TLR4的表达升高(P均〈0.05),乳腺癌组织TLR4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乳腺癌组织TLR4高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在乳腺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Numb基因上调对人肾细胞癌的细胞周期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人肾细胞癌细胞786-O为研究对象,使用Numb-ORF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为实验组,设置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组Numb基因和肿瘤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计算G0/G1期细胞比例、增殖指数(PI)和S期分数(SPF);以MTS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 实验组Numb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8.97±1.49),显著的高于阴性对照组(3.34±0.41)和空白对照组(3.21±0.39);实验组Ki-67的相对表达水平为(4.31 ±0.58),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10.35±0.84)和空白对照组(9.89±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检测:实验组中G0/G1期细胞的比例(%)为60.47±1.58,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49.67±1.97)和空白对照组(52.52±2.47)(P<0.01).实验组的PI和SPF均低于两对照组(P<0.01).增殖检测:实验组在24、48、72h的吸光度(A)值均低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 在786-O细胞中上调Numb基因可以抑制Ki-67的表达,减低细胞的PI和SPF,促使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抑制细胞的增殖活力,实验结果提示Numb基因在肾细胞癌中可能发挥抑癌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长抑素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外源性生长激素(GH)和生长抑素(SS)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分成正常对照组、生长抑素组(SS组)、生长激素组(GH组)和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组(GH+SS组)。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增殖指数、凋亡率,RT—PCR方法测定bcl.2及baxmRNA水平。结果:生长抑素能够明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P〈0.01)、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P〈0.05)、降低增殖指数(PI)(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1)、降低bcl-2mRNA表达(P〈0.05)、提高baxmRNA表达(P〈0.01),生长激素则无明显作用。GH+SS组表现与SS组相似。结论:生长抑素可能通过抑制GdG.期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以及促进细胞凋亡两种途径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生长抑素可能是通过改变bax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生长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探讨XIAP和bcl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中的XIAP, bcl 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用TUNEL法测定凋亡指数。结果示XIAP在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但患者的生存期≥3年者XIAP的表达率显低于<3年者(P<0.05)。bcl 2在乳腺癌I级, II级与III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XIAP与细胞凋亡和增殖有关;而bcl 2仅与细胞凋亡有关。提示XIAP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关,可作为独立的评估预后的因素;其表达与bcl 2表达之间无关,提示两者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各自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与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哲  刘福坤  祁晓平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18-720,I04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结肠直肠腺癌患者142例,术前纤维结肠镜直视下采集肿和正常结肠直肠粘膜的组织标本。以S-P法检测IGF-Ⅱ,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阳性染色区灰度值。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计算PCNA标记指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患者均作随访,观察并记录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SOI)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SOI模型分为Ⅰ组(Gemcitabine 100mg/kg),Ⅱ组(Gemcitabine50mg/kg)和对照组。Gemcitabine于术后第2,3,6,9天给药,ip,术后第10周处死裸鼠;并对肿瘤组织的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以及PI/AI进行分析。结果 (1)Ⅰ组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生长,Ⅱ组则无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但两者对胰腺癌转移和预后均无显著疗效;(2)Ⅰ组可显著降低肿瘤增殖指数(PI),增大凋亡指数(AI),PI/AI显著降低。结论 Gemcitabine单用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生长,但对肿瘤转移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中bcl—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ABC)法分析34例RCC标本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苦(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34例RCC标本中,15(44.1%)例bcl-2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与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及RCC病理学参数无关;仅有3例p53表达阳性;PI为6.0%--24.0%(平均为12.3%),AI为2.0%--8.0%(平均为5.4%);PI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关系,AI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结论 明显增高的PI和AI与肿瘤恶性表型有关,提示在RCC中肿瘤细胞过度增殖伴有频繁的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9.
Smoothened(Smo)基因在结肠腺癌Lovo细胞的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moothened(Smo)基因在结肠腺癌Lovo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在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及半定量RT—PCR检测结肠腺癌Lovo细胞内Smo基因的表达水平,再应用RNAi技术降解Lovo细胞内的SmomRNA表达,然后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momRNA被降解后Lovo细胞增殖水平与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结肠腺癌Lovo细胞内有Smo蛋白及SmomRNA的高表达,SmomRNA被降解后,Lovo细胞的增殖水平明显抑制(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结论结肠腺癌Lovo细胞的发生与Smo基因的高表达有关,Smo基因参与结直肠癌的增殖与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0.
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发现PCNA增殖指数随肿瘤分级的升高而增高,浸润生长肿瘤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乳头状生长者(P<0.001),PCNA高表达组(增殖指数>50%)预后明显差于PCNA低表达组(增殖指数≤50%)。结果表明PCNA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