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现状,探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PLWHA)配偶/固定性伴降低胜接触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已确认的PLWHA的配偶/固定性伴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对全县可随访到的PLWHA的配偶/固定性伴73例进行了艾滋病毒抗体(抗-HIV)筛查,检出阳性23例,占31.51%.[结论]对PLWHA及其配偶/固定性伴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是今后澄江县艾滋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定期随访,指导PLWHA做到每次性交时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减少配偶、性伴间传播HI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2011年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国外很多文献报道,50%~65%的新发感染来自配偶或同居性伴间性传播。影响配偶或性伴间HIV传播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3.
性接触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感染与配偶性伴间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以及卖淫嫖娼等不安全性行为,是传播艾滋病性病的高危险行为。根据国内外经验,在娱乐场所实施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十分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钱足庶  余冬保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75-3679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HIV检测阳性结果性伴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探讨性伴告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大冶市和凉山州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一对一匿名问卷病例调查。定量调查结果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愿意将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配偶占78.57%,不愿意告知占21.43%,愿意告知的主要原因为怕传染给配偶、希望得到配偶的关爱或安慰;不愿意告知的主要原因是担心配偶接受不了现实、担心受到歧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地区(OR=59.99;P﹤0.01)、咨询检测中是否探讨性伴告知(OR=76.16;P﹤0.01)、客观社会支持程度不同(OR=59.29;P﹤0.01)的患者在性伴告知意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有效实施性伴告知,应强化艾滋病知识宣传、提高VCT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支持程度和加强心理健康干预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男性HIV阳性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行为、与配偶或固定性伴的性行为情况等,为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经吸毒和性行为传播。方法筛选男性HIV阳性已婚或有固定性伴的吸毒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及性行为等信息,并对其进行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病毒(HSV)的抽血检测同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转介服务。结果对382名HIV阳性男性吸毒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6.5±6.5)岁,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占91.6%;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8%;3.4%曾做过包皮环切术;第一次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3.1±6.0)岁,98.4%有过注射吸毒行为,其中93.1%共用注射器吸毒。62.5%的注射吸毒年限在10年以上,51.6%在接受美沙酮门诊治疗;82.5%把自身感染HIV的情况告诉了配偶/性伴;271名调查对象(70.9%)知道配偶/性伴的HIV感染情况,其中配偶/性伴为阳性者166人,占61.3%(166/271);得知自身感染HIV后每月与配偶/性伴同房次数和从不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均有所下降(P<0.01);调查对象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病毒Ⅱ型(HSV-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52.8%。结论应加强吸毒人群监测和行为干预,及早发现阳性病例及早告知,实施有效措施使之减少危险行为以减少艾滋病经吸毒者共用针具和性行为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与评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加上艾滋病相关条目。对30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与112例健康的配偶/固定性伴及吸毒同伴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各方面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的配偶/固定性伴及吸毒同伴(P〈0.01),健康的配偶,固定性伴及吸毒同伴的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显著得分低于全国其他城市常模人群(P〈0.01)。文化程度、CD4细胞计数及家庭年收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吸毒及HIV检测前及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频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总体生存质量较差,其性伴或吸毒同伴的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也低于全国其他城市常模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长途运输卡车司机(以下简称长卡司机)艾滋病知识及高危性行为情况,为有效深入开展长卡车司机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官渡区某大型物流中心“驾驶员之家”为平台,抽取400名长卡司机开展行为监测问卷,HIM、梅毒血清学调查。[结果]长卡车司机HIV阳性率为0.7%,梅毒阳性率为0.75%;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86.5%;与小姐、临时性伴、配偶及同居者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64.2%、25.6%、10%。[结论]长卡司机处于性活跃期,是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易感人群,虽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但安全套的使用率不高,特别是与配偶或同居者及临时性伴安全套的使用非常低。应在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加强安全套使用的行为干预,才能有效降低长卡司机艾滋病的易感性并控制艾滋病经由长卡司机向一般人群蔓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艾滋病单阳家庭性行为方式安全性转变的有效干预模式,从而降低其配偶及性伴经性途径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方法 对既往在册或新发感染且已婚的29个艾滋病单阳家庭给予VCT服务、心理支持等综合性关怀,提高配偶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结果 5年间,先后接受艾滋病综合关怀29个艾滋病单阳家庭夫妻阴性者一方每年接受HIV抗体检测1次,新增HIV抗体阳性1例,其余28例均为阴性.结论 艾滋病综合关怀有效促进艾滋病单阳家庭性行为方式发生安全性转变,对降低配偶间经性途径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5—2019年来宾市新报告有配偶/固定性伴HIV/AIDS的病例特征,探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配偶/固定性伴降低性接触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为来宾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来宾市新报告HIV/AIDS中有配偶/固定性伴的病例进行调查、核实与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新报告HIV/AIDS存活并随访到的已婚有配偶/固定性伴病例1 582例,占全部新发现报告存活病例的49.55%,配偶/固定性伴检测率为88.24%,阳性检出率为46.79%。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途径为主(99.43%),其中2019年为100.00%;主要接触史以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商业)为主(46.65%),配偶/固定性伴阳性(25.47%)占比逐年增高,从2015年最低的22.18%升至2019年最高的29.22%;样本来源以其他就诊者检测为主(36.79%),在2019年达到最高(44.50%);CD4检测率为94.88%,每年均达到考核要求;接受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69.28%,2017年最低,为49.83%,2019年达到最高,为89.54%。结论来宾市新报告HIV/AIDS与配偶或固定性伴间传播是造成艾滋病经异性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扩大筛查,配偶/固定性伴定期检测HIV,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减少HIV/AIDS病例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告知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告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方法对215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告知的类型、时间、原因和告知后的结果。结果告知率为64.5%,其中以告诉配偶/性伴(55.8%)、兄弟姊妹(55.0%)和父母(51.5%)最常见。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告知率在54.5%~69.0%,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4,P=0.81)。结论配偶/性伴和家庭成员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告知的主要对象,也是获得支持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对老年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硒标法、蛋白印迹法对监测对象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老年夫妻双方确诊为HIV-1抗体阳性,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们是再婚配偶关系,男性配偶伴有梅毒的感染,并有多年非婚性伴。结论加强老年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管理和防控以及配偶的保护。对HIV感染者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其主动采取正确的自身隔离措施,防止艾滋病的再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配偶的艾滋病感染率和抗体阳转率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409名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配偶进行基线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等信息,采血检测HIV抗体,并进行宣教咨询、发放安全套等干预。半年后对138名基线调查中HIV抗体检测为阴性的配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基线时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9%;80.3%最近半年与配偶发生过性行为,50.2%未每次使用安全套;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34.7%。随访时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升为98.6%;84.1%最近半年与配偶发生过性行为,其中仅有2名随访调查对象未每次使用安全套;138名随访调查对象HIV抗体阳转率为0.7%。结论宣传干预与随访管理,在预防艾滋病经婚内性途径传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单阳配偶抗病毒治疗,以降低配偶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张曼  芮宝玲  郝敬贡  马燕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41-104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梅毒感染情况和相关行为.方法 对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进行HIV、梅毒血清学监测,并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方式对其性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655名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接受调查,平均年龄为(34.4±7.4)岁.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9.69%、3.21%,维吾尔族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的阳性率高于汉族及其他民族,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阳性者安全套使用率高于HIV阴性者.结论 乌鲁木齐市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率很高,预防艾滋病在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高危行为特征,为进行干预提供论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新疆巴州库尔勒市4个社区202名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调查。结果艾滋病知晓率为80.5%,其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6.5%,最近1个月共用针具率为22.8%;与配偶或同居者、临时性伴、商业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69.9%,60.5%,52.0%,男男性行为占2.7%,曾到医疗机构寻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占56.9%。结论巴州库尔勒市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存在共用注射器和性乱行为感染HIV的双重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促进HIV感染者及病人配偶/固定性伴告知和检测的方法,为有效开展该项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以运作式研究理论为指导,围绕感染者及病人配偶/固定性伴的告知及检测工作设计和实施干预活动,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以目标人群需求为导向的干预活动能够促进感染者及病人配偶/固定性伴的告知和检测工作。[结论]感染者及病人配偶/固定性伴告知和检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难点,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对于探索性的工作,运作式研究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激励工作人员勇于实践,并结合动态的效果分析总结出更多的促进感染者及病人配偶/固定性伴告知及检测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为预防艾滋病的二代传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留守妇女艾滋病高危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3~5月,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抽样法对云南省德宏州、临沧市的500名留守妇女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留守妇女艾滋病知晓率为71.0%,35岁以上年龄、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在婚、汉族、现居临沧市、未曾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者知晓率较低。近一年28.6%留守妇女有过丈夫以外的性伴。多性伴行为危险因素:年龄35岁以上、少数民族、丧偶、现居住德宏州、未曾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配偶有吸毒行为。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0.7%、58.3%。1.4%留守妇女吸毒。67.4%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认知程度较低,多性伴比例较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今后应加大对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干预力度,尤其是少数民族、低文化水平、未曾接受过相关干预服务者的干预,重点关注多性伴、有吸毒行为留守的妇女。  相似文献   

17.
农村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行为情况.方法:采用访谈法对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个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非主要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低.女性知识得分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知识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行为得分男性高于女性,高年龄组低于低年龄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不同对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和安全套获得及时性是影响安全套使用因素.结论:重点针对低文化程度、低收入阶层和男性增加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力度,扩大安全套发放范围,预防艾滋病的家庭内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统一设计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3 807份。所有资料经Excel录入后,采用SPSS15.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报刊和免费宣传材料等大众媒介;多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性、血液及母婴三大传播途径有很好的认识(74.57%~81.22%),而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非传播途径及其如何预防等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不容乐观,仅有近50%的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有不排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流动人口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和与商业性伴或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都比较低,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65,P〈0.01)。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关爱程度不够和安全套使用率低是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流行和蔓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贵港市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对艾滋病知信行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VCT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VCT门诊的求询者的现场调查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求询原因、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心理状态及高危行为情况等内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306名求询者,男女比例为1.10:1,商业异性性行为史占23.16%,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占36.93%,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主要是获取相关的宣传资料占41.2%,相关知识知晓率是90.20%,238名已婚有配偶的调查对象中有婚外性行为史的占42.86%,其中男性66.67%(68/102)明显高于女性33.33%(34/102),与配偶/固定性伴平时性生活时从未使用安全套占29.83%,有80.39%(246/306)调查者在求询前有恐惧、焦虑不安、心神不宁,无法专心工作甚至失眠等情况出现.结论 VCT门诊求询者对艾滋病的知、信、行态度不统一,今后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正确对待病人的态度、消除恐艾心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宣威市不同人群的HIV感染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到宣威市自愿咨询监测点做自愿咨询检测的1807名检测者的求询类型及初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07名自愿咨询检测者筛查出HIV抗体阳性86人,HIV检出率4.76%。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人员的检出率高于有商业异性行为史或注射吸毒史的人员,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人群检出率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50岁及以上年龄组检出率较高,离异及丧偶人群检出率高于未婚和已婚及有配偶人群。[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加强对老年人人群及低文化程度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及干预,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