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2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38篇
预防医学   125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尖锐湿疣患者采用派特灵结合肌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实施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干扰素肌注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派特灵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a)以及CD_(4+)/CD_(8+)免疫学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6.7%,较对照组的2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2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采用派特灵结合肌注干扰素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儿患病期间父母内心的真实体验。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例白血病患儿的父母进行深度开放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白血病患儿患病过程中父母普遍存在不良情绪的困扰、经济负担的压力、社会角色的改变及渴求信息治愈疾病。结论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内心真实感受,采用人文护理关怀,针对性提供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父母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影响老年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药师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接受救治的181例COPD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COPD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感染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81例COPD老年患者中83例(45.86%)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呼吸情况、抗菌药物滥用情况、合并症及住院时间是影响COPD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护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WBC、PCT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监护组患者治疗后,WBC、PCT和hs-CRP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患者肺部感染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滥用抗菌药物、合并症2种及住院时间长是COPD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药师干预COPD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患双达标”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实施“医患双达标”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管理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控制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血糖、高血糖、黎明现象、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患双达标”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能力,稳定患者血糖,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马燕 《北方药学》2018,15(1):17-18
目的:探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实施地佐辛超前镇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根据不同超前镇痛方式,分为对照组(给予20mL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观察组(在注射混合液5min前注射5mg地佐辛)各35例,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6~24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药物维持时间方面,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展开超前镇痛,可更好保证麻醉效果,且延长麻醉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研究使用WHO两种版次(第3版、第4版)的龋病检查方法对龋齿检查结果的差异,评价两种探针用于龋病流行病学检查的可比性及一致性,探讨器械的合理应用.方法检查者甲、乙分别对同一组294名12岁儿童采用WHO两种版次(第3版、第4版)的龋病检查方法,前后相隔14 d重复进行龋病检查,比较龋齿检查结果的牙位一致、符合性,龋均和患龋率.结果同一检查者检出的龋齿牙位一致,前牙、双尖牙Kappa值均为1,磨牙Kappa值甲0.68,乙0.78.同一检查者检查的龋均(甲P=0.285,乙P=0.112)、患龋率(甲P=0.050,乙P=0.3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检查者之间龋均和患龋率的交叉比较,甲用5号探针与乙用CPI探针检杳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7),其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检查者的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龋齿检查的资料可靠、具有可比性.WHO龋病检查方法(第4版)检查结果一致性好、稳定性好,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儿童球内异物延迟取出的致伤原因及异物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手术术式的选择。 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因球内异物伤住院的91例(91只眼)儿童眼外伤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81例(81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1~14岁,平均年龄(10.7±2.7)岁。根据致伤原因、异物性质、异物滞留位置、异物最长径、异物伤后并发症及异物延迟取出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使用均数±标准差( ±s)描述年龄的分布情况;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不同分组的病例数量和分布情况。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爆炸伤与非爆炸伤导致眼内炎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儿童球内异物伤首位致伤原因为爆炸伤,共55例(55只眼),占60.4%;异物滞留位置中有74例(74只眼)异物滞留于玻璃体腔,占81.3%;异物性质中土质异物所占比例最大,共29例(29只眼),占31.9%;44例(44只眼)为多个异物,占48.4%;异物最长径≥10 mm的巨大异物共12例(12只眼),占13.2%。在伤后并发症中,视网膜裂孔者65例(65只眼),占71.4%,居首位;其次为外伤性白内障者61例(61只眼),占67.0%;再次为视网膜脱离者47例(47只眼,占51.6%)、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27例(27只眼,占29.7%)及眼内炎者22例(22只眼,占24.2%)。异物延迟取出的手术术式选择中有83例(8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占91.2%。其中,20例(20只眼)使用眼内窥镜辅助手术,占24.1%;63例(63只眼)使用联合晶状体摘除术,占69.2%。 结论儿童球内异物患者以学龄男童高发,爆炸伤为致伤首要原因,泥沙、石块及烟花爆竹等土质异物占比最大。异物滞留于眼后段是异物延迟取出的主要原因。伤后可伴发外伤性白内障、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眼内炎等多种并发症。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儿童球内异物伤并发症多,治疗棘手,故应积极预防儿童眼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测定242例脑出血和208例脑梗死患者24 h ABPM变化,并与280例体检人员的ABPM做对比.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组的24 h平均PP(24h PP)、24 h平均PPI(24 h P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24 h PP的最大分布区域均在60~89 mmHg,分别占64.5%和64.4%;对照组24 h PP最大分布区域在40~69 mmHg,占80.4%;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24 hPPI的最大分布区域均在0.40~0.49,而对照组24 h PPI在<0.40.而且,三组24 h PP、24 h PPI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结论脑卒中病人的PP与PPI较同年龄无脑卒中者明显增加,PP、PPI增加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借鉴国外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将2003年1~4月的174名住院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