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以期为规范化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家北京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这4家医院2013年新入职护士进行一年的规范化培训,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规范化培训一年后,调查对象的核心能力总分为(80.89±11.42)分,高于培训前的总分(77.97±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大专学历的调查对象在培训前后核心能力总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培训后核心能力总得分有所提高(P0.05)。结论 :规范化培训对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有积极作用,但是培训效果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显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景式"案例教学法在气道管理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气道管理培训的22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道管理培训方法;选择2018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气道管理培训的25名护士设为观察组,通过成立气道管理培训小组,采用"全景式"案例教学法开展气道管理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气道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得分(69.27±9.19)分、实践能力得分(79.09±7.01)分,均低于观察组得分(85.44±9.72)分、(90.84±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课程设置、内容、方式、时间安排、管理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景式"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气道管理培训效果,且获得较好评价。  相似文献   

3.
魏黎华  郑莉兰  苏继亮  李蕾  连泽荣 《全科护理》2021,19(23):3254-3260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后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南昌市属三级甲等医院161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因素.结果:南昌市属三级甲等医院的161名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26.60±36.66)分,教育与咨询能力得分最高,为(2.41±0.65)分,领导能力得分最低为(2.21±0.71)分.不同婚姻状态护士临床护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批次进行规范化培训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多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每月不同夜班数量、所在科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多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范化培训时间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了核心能力得分的回归方程,解释核心能力得分总变异量达到78.6%.结论:针对影响因素分层设计规范化培训方案和考核指标,进一步提升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度新入职的7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课堂讲授的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岗前培训,选取2017年度新入职的68名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岗前培训。培训1个月后,两组新入职护士均采用统一的理论知识测试与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理论知识测试得分(90.12分±8.14分)高于对照组(85.65分±1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2,P=0.041)。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得分(133.79分±9.73分)高于对照组(114.63分±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1,P=0.009)。[结论]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并评价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成效,为各级医院开展护士分层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设置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要求及进阶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培训需求评估、确定分层培训内容、开展分层培训的具体实践,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率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情况。结果:护士参加培训人次由2012年的1674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3729人次,个人年平均参加培训次数由2012年的2.09次提高至2014年的4.66次;护士市级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由2012年的89.56%提高至2014年的97.50%(P0.05);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得分由2012年的(74.46±7.62)分提高至2014年的(81.13±8.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培训模式能有效调动护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升护士核心能力,推动护士岗位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士在职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1+1"培训模式对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护士的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培训模式对77名参加湖南省介入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员的得分情况。结果 1培训后所有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2.23±7.32)分、介入病房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3.04±7.49)分、非介入病房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1.87±7.29)分均高于培训前的(57.10±8.26)分、(61.75±7.48)分、(55.0±7.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来源于介入病房与非介入病房的学员培训前理论得分为(61.75±7.48)分、(55.0±7.7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理论得分为(73.04±7.49)分、(71.87±7.29)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的实践考核得分为(83.54±6.58)分、(81.94±7.0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的学员理论基础有差异,"1+1"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介入专科护士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实现培训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即:现况-S,背景-B,评估-A,建议-R)对急诊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科规范化培训期内的注册护士10名为研究对象,在其规范化培训中引入SBAR沟通方式,建立低年资护士床头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探讨SBAR对提高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采用山西医科大学马丽珍研制的《临床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评价表》调查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其中专业能力得分为(46.71±6.32)分,高于实施前得分(40.06±5.07)分,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为(46.87±5.05)分,高于实施前得分(41.35±4.92)分,专业素质得分为(47.04±4.93)分,高于实施前得分(41.82±4.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士基本能力规范化培训现状,为完善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某三甲医院108名在岗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基本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包。结果规范化培训护士基本能力整体得分为(67.88±7.61)分,得分前三位的条目为"能自觉遵守和执行护理制度"、"能够评价、认识和摆正自我"、"能维护抢救和护理用品完好齐全",得分分别为(8.54±1.18)分、(8.34±1.10)分和(8.24±1.26)分;得分后三位的条目为"能够根据数据库的特点检索相关文献的能力"、"有进行科研设计的能力"、"能够撰写护理论文或文献综述",得分分别为(5.78±1.76)分、(5.28±1.51)分和(5.02±1.56)分。不同学历间,本科学历者基本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大专者(t=2.249,P=0.026)。结论护士基本能力规范化培训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护理科研相关能力甚是欠缺。建议应加强护士科研能力的规范化培训,以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为护士的继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对3所县级医院34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121.40±18.42)分,处于一般水平,不同学历、职称、科室、担任不同职责、对护理事业态度不同的护士以及是否参与科研、是否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及学习频率不同的护士之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深圳市规范化培训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对深圳市42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58. 8%的护士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76. 06±27. 20)分,得分最高的维度为求知欲得分(44. 31±5. 69)分,最低维度为寻找真项得分(31. 67±7. 70)分;不同层级护士在求知欲特质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性别在系统化能力特质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规范化培训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护理管理人员在规范化培训方案中应增加相应课程设置,多方面提升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柯氏模型全面评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本院44名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岗前、临床实践培训和考核,观察其在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方面的效果。结果 (1)反应层次: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培训总体满意度为83.23%。(2)学习层次:培训后,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行为层次:他评与自评比较,在医疗安全意识、对规培的认知、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疗安全意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方面自评好于他评。(4)结果层次:护士长对规培护士在患者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有利于改进目前护理工作方面的评价得分为88分,规培护士对培训有利于自身更新知识及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评价得分为86分,即均给予了较高评价。结论柯氏模型在对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对培训效果进行系统性和多层次的评估,起到循环上升持续改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的现状。方法 2011年10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军区总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122名,调查其参加培训情况、相关军事课程学习情况及护理人员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等。结果 122名非现役文职护士的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及战备相关事宜的认同度均分分别为(2.99±0.70)、(4.02±0.70)分;非现役文职护士相关军事课程学习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急救护理(92.6%)、战伤救护(70.5%)及五项技术(56.6%),其余参训率均低于50%;护师和主管护师对小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认同度得分高于护士;护士与护士长的临床护理能力高于机关行政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现役文职护士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医院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对非现役文职护士的管理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保障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李静 《天津护理》2021,29(1):109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分析87名新入职护士对岗前规范化培训的需求。结果:87名新入职护士总的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平均得分是(4.57±0.28)分;新入职护士的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等级、入职时间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存在差异(P<0.05或P<0.01);新入职护士总的培训时长需求最高4~5周,得分(4.77±0.34)分;基本理论知识需求最高是沟通技巧,得分(4.73±0.39)分;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需求最高是心肺复苏,得分(4.79±0.35)分,培训方式需求最高是线上学习,得分(4.78±0.37)分;考核方式理论考核需求最高是线上答题,得分(4.75±0.33)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需求最高是情景模拟,得分(4.74±0.32)分。结论:新入职护士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较高,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总时长、培训内容、培训及考核方式上偏重于短期、信息化、多元化的培训需求,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新入职护士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完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混合式学习在ICU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n=18),2017年新入职护士为试验组(n=24)。对照组采用教师带教方式进行学习,试验组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较干预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培训整体满意度评分为(1.95±0.62)分,对照组为(1.50±0.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P=0.032)。结论混合式学习在ICU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应用状况较好,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行为转变理论(TTM)对5年内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93名5年内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及技巧的现状.应用TTM对年轻护士进行沟通能力及技巧的培训,对培训前后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75.65%的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用TTM对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和技巧进行培训后,85.49%的年轻护士处于优、良水平;年轻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5.84±5.35)分提升到(29.46±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P<0.01).培训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37,4.594,4.234,5.339;P< 0.05).结论 将TTM用于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培训有助于提升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林莉  施诗  周洁  陈梦瑶  段添 《全科护理》2021,19(6):730-732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提高临床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102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护士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76±0.81)分、(7.34±0.47)分和(6.55±0.75)分。不同工作时间、是否参加非计划拔管培训、是否经历非计划拔管事件神经外科护士的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经历非计划拔管事件的神经外科护士在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时间的护士在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态度较好,但知识和行为不容乐观,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知识培训,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对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量表,对95名参加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且有临床带教资格的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95名专科护士培训前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总分为137.27分±16.70分,3个月培训后其总分为151.71分±16.06分,培训后总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培训后专业态度、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提高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其临床带教能力,从而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北京市护士抑郁症相关知识及态度的现状。方法 :用问卷法调查北京市4家医院447名护士的抑郁症相关知识及态度。结果:447名护士抑郁症知识得分为(11.99±4.85)分,平均知晓率为43.02%;不同医院级别、工作年限、职称护士知识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精神科护士对抑郁症知识总体及各部分的认知得分均低于精神科护士及非精神科医生(P0.01)。在态度方面,非精神科护士与精神科护士比较,部分条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士对抑郁症知识了解普遍不足、识别率不高,但非精神科护士的抑郁症知识及护理技能更需要提高,应加强医务人员抑郁症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护士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新护士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规范化安全培训,2015年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新护士培训后安全文化认知水平总分为(3.95±0.83)分,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4.22±0.77)分,培训结束理论考核成绩为(90.5±4.5)分,半年试用期理论考核成绩为(89.0±5.5)分,对整个培训过程的满意度得分为(93.1±6.4)分,培训后1年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76%,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知晓率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安全培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培训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ICU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评价其对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省级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由医生护士合作对35名ICU专科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考核按OSCE方式进行,记录培训前后理论与操作得分情况,将前后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训后护士理论与技能得分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较培训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培训结合OSCE可以提高ICU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有利于护士抢救理论及技能的提高,使其核心能力得到提升;医护合作培训结合OSCE效果显著,值得在医院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