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②方法 应用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胃窦癌侵及胰头病人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胃窦癌侵及胰头为本手术手适应证,第1,2站淋巴结转移者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高;第3站淋巴结转移或第16组淋巴结阳性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④结论 胃癌根治术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胃窦癌侵及胰头,能达到预期的根治目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 存期。  相似文献   

2.
洛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39-139,141
目的探讨胃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7月~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的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胃癌患者110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56例行根治性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余行胃癌姑息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无1例死亡,其中行根治性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并发症发生率26.8%;行胃癌姑息手术者,并发症发生率22.2%。胃癌根治术切除率Bonmann Ⅰ型者最高;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6~72个月,行胃癌根治术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三年生存率73.2%,而行胃癌姑息术者仅5.6%。结论可对侵及胰头、十二指肠的胃癌患者适当开展胃癌根治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做好术后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长期以来,胃癌住院病人的病期偏晚,以Ⅲ~Ⅳ期胃癌居多,大部分病人合并有周围淋巴结及周围脏器的浸润。目前,胃癌根治术中联合脏器切除临床逐渐运用推广。我们于2004年4月26日收治1例胃癌浸润胰头的病人,于4月29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规范根治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操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Qin RY  Zou SQ  Qiu F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0):2809-28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自1935年Whipple创建以来,至今仍是胰头癌、壶腹部癌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在国内县市级以上的多数医院均可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有关该手术的诸多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范围、肿瘤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等,因此我国报道的胰头癌手术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所以,我们认为,在外科手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探索和制定胰头癌根治术的规范细则极为重要。我们根据临床实践,提出如下一些参考意见供胰腺外科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区域淋巴结廓清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胰头癌根治术加区域淋巴结廓清对提高手术根治效果和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对21例胰头癌患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基础上扩大手术切除的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淋巴结廓清。分析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有11例(52%)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其中,淋巴结癌转移率以肠系膜根部(14组)和胰头后(13组)最高,其次为胰头前(17组)、肝动脉旁(8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胰头癌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间我科手术治疗的97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者中行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41例,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其余43例均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行姑息性切除患者均于1年内死亡,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8.5%和26.8%,联合血管切除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3.8%和23.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所有治疗措施中能够达到治愈的唯一手段,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开展联合血管切除的的根治术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式的胰腺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根治胰头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进展期胃癌、结肠癌、胆囊癌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而胰腺切缘或吻合口瘘是胰腺切除术,尤其是PD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及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胰头癌切除术后复发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Mu DQ  Peng SY  Wang GF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57-1660
目的 探讨影响胰头癌术后复发的因素,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问住院的56例胰头癌患者,35例接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期21例接受扩大根治术,列表分析术后复发的因素。所有生存的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以明确胰头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3年内死于复发。因复发累积死亡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为51.4%;扩大根治术组为42.9%,两组问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肿瘤直径超过4cm,超过第二站的淋巴结转移和“间隙浸润”是复发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手术范围包括胰头、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胆总管等,同时还要进行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PD是上腹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手术操作复杂,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周围的十二指肠癌和胰头癌等疾病的常规共同治疗方法,其手术切除范围大、手术时间长、对病人的损伤大、吻合口多、引流管多。手术成功与术前充分准备和围手术期护理密不可分,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5-2008年手术治疗的114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治疗胰头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的疗效,进一步探讨胰头癌手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No.12a组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将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全胃切除术16例,远端胃切除术14例,均行No.12a组淋巴结清扫,其各评价指标(除清扫淋巴结外)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D2根治术,疗效显著,具有微创性、安全性、可行性,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人胃癌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提高外科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我科1996~2001年间收治的35岁以下的青年人胃癌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指导治疗。结果:青年人胃癌根治性切除率低(62.9%),淋巴结转移率高(88.6%),病理组织分化差,以差分化腺癌最多见。青年人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最多,具有胃壁浸润深、组织生长方式弥漫、淋巴结转移率高、女性患者相对较多等特点。结论:加强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晚期患者。主张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广泛淋巴结清扫可行性和意义,并提出行广泛淋巴结清扫的指征。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3年10月的16例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进行广泛淋巴结清扫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中有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7.5%。胰头癌与壶腹周围癌、肿块大小和胰头肿瘤部位间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不同(P=0.588~P=0.511)。行广泛淋巴结清扫术病例中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也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常见并发症。结论: 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肿瘤大于3 cm以上,无论是位于胰头还是壶腹部癌均应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同时行胰头周围广泛淋巴结清扫,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贲门癌经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明扬  张军  黄斌  邓思寒 《西部医学》2009,21(11):1954-1956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经腹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63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行经腹D2+根治术治疗,并对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均完成D2+手术,全胃切除9例,近侧胃切除54例,其中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脾、胰尾切除2例,联合左肝外叶切除2例。术后病检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淋巴结转移主要为1、2、3、7、8、9、11组淋巴结。术后1年生存率100%(51/51),2年生存率97.2%(35/36),3年生存率73.7%(14/19),4年生存率60%(3/5)。结论贲门癌淋巴结清扫的重点在腹腔,规范性淋巴结清扫是提高贲门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键。对于侵犯食道<2cm的贲门癌经腹手术易于完成淋巴结彻底清扫。  相似文献   

15.
Gastric cancer invading the esophagus--improved manage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1978 to 1989, a total of 1272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admitted to Kurum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hese, 1184 (93%) underwent gastric resections. Of the resected cancers, 140 cases were gastric cancers invading the esophagus, as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studies. For all 168 gastric cancers invading the esophagus, the resectability rate was 83% (140/168). These cancers were subdivided chronologically, with those during 1978-1983 included in Group 1 and those during 1984-1989 in Group 2. Group 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higher proportion of aggressive extended radical operations, such as combined resections of the diaphragm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s as far as the paraaortic lymph nodes (N4). The resectability rate was 76% in Group 1 and 93% in Group 2, due to the more aggressive operations. A lower esophagectomy with a total gastrectomy, mainly from a left 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 was performed for 71% of the patients in Group 1, and for 90% in Group 2.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esophageal invasion and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5 year-survival rate. In all cases of esophageal invasion of less than 1 cm, there were no mediasti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and the 5 year-survival rate was 76%. On the other hand, when esophageal invasion was more than 4 cm, 50% ha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and the 5 year-survival rate was zero. The tumor size was also relat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en the maximal tumor length was less than 5 cm, a neg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found in 78% of cases, and the 5 year-survival rate was 76%.(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6.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性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4.07%,其中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为77.27%,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4.5%,全胃切除31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后消化道再建用Roux-en-Y术式。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26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3%,淋巴结转移站别分别为:pN。8例,pN1 16例,pN2 7例,pN3 1例。残胃癌工期和Ⅱ期平均生存时间为(80.17±17.21)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56.12±19.52)个月;残胃癌Ⅲ期平均生存时间为(31.16±9.15)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22.0±13.70)个月;残胃癌Ⅳ期平均生存时间为(23.55±6.08)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16.30±15.30)个月,LogRank=0.0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比较单纯残胃癌根治组与联合脏器切除组、姑息手术组与标准根治手术组及扩大根治手术组、初次胃手术再建为BillrothⅠ与BillrothⅡ、高中分化腺癌组与低分化腺癌组,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术早期胃癌根治术的35例和42例患者,分别作为LAP组OPEN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半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总住院费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切缘以及肿瘤部位、手术切除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并发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诸多优势,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3-07/2007-07月期间收治的152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并发症及大体分型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