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泌乳素(PRL)腺瘤10例。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11例为对照组,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8例。PRL腺瘤3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垂体大腺瘤和垂体微腺瘤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分级标准,分析PTTG表达水平与垂体大腺瘤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微腺瘤组(P〈0.01)。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向鞍上生长的高度和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垂体大腺瘤的生长以及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TTG的表达水平及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以为患者预后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体血浆和垂体腺瘤组织中的神经肽Y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神经肽Y(NPY)浓度与垂体腺瘤的关系。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3 3例垂体腺瘤组织和 2 0例病人血浆的NPY浓度。结果 :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组织中NPY含量有显著差别 ,侵袭性垂体腺瘤NPY含量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组织与血浆NP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组织和血浆中NPY含量有显著差别 ,NPY水平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性17例,非侵袭性13例)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及MVD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及MVD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及MVD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及MVD有关。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2例垂体腺瘤和11例正常垂体腺组织nm23H1基因表达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侵袭型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侵袭型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腺组织(P>001);而后两者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Ⅱ级(P<005);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泌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在垂体腺瘤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LRIG2基因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2(LRIG2)基因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临床手术切除的23例侵袭性(13例)和非侵袭性(10例)垂体腺瘤标本中,LRIG2基因在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RT-PCR显示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RNA表达的阳性率均为100%。在表达强度上,LRIG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结论LRIG2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研究LRIG2蛋白表达水平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59例垂体标本(8例正常人垂体标本,151例人垂体腺瘤标本)中LRIG2和MMP-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RIG2、在正常人垂体中无阳性反应,LRIG2蛋白表达水平在侵袭性垂体腺瘤比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增高(P〈0.001),且LRIG2蛋白与MMP-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98,P〈00.001)。结论LRIG2可能作为一个新的垂体腺瘤侵袭性预测指标,检测LRIG2表达水平可指导临床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标本83例,其中2008年WHO分级Ⅰ级15例,Ⅱ级20,Ⅲ级26例,Ⅳ级22例;术前均未接受放疗或化疗。另外,收集30例颅脑损伤内减压手术切除的无肿瘤脑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ZH2 m RNA表达。根据EZH2 m RNA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EZH2 m RNA≥0.3,48例)和低表达组(EZH2 m RNA〈0.3,35例),分析两组术后生存期。结果胶质瘤组织EZH2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组织EZH2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组织(P〈0.01)。低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期较高表达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脑胶质瘤组织EZH2 m RNA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即用型免疫试剂盒检测23例垂体腺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同时对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VEGF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和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PTTG、MMPs、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芳烃受体影响蛋白(AIP)基因的突变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58例,按照Knosp分级分为侵袭性(26例)和非侵袭性(30例)垂体腺瘤,另选取正常成人尸头中垂体4例作为对照。对所有标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及DNA测序。结果58例标本中AIP基因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Exon4中的一处C突变为T和Exon6中的两处G突变为C;2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12例标本发生突变,突变率为42.8%;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5例标本发生突变,突变率为16.7%;正常垂体组织中没有发现突变。侵袭性垂体腺瘤突变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和正常垂体组织(P〈0.05),而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AIP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这提示AIP基因的突变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质瘤微小RNA-25(mi RNA-25)和核因子kappa B(NF-кB)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9月手术切除胶质瘤标本29例,其中WHO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9例、Ⅳ级9例;选取同期去骨瓣内减压切除正常脑组织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PCR检测mi RNA-25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кB表达水平。结果相比正常组织,Ⅰ级胶质瘤mi RNA-2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Ⅱ级胶质瘤无明显变化(P〉0.05),而Ⅲ、Ⅳ胶质瘤均明显增高(P〈0.01);随胶质瘤病理级别增高其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正常脑组织NF-кB呈阴性表达,胶质瘤组织均呈阳性表达;而且,随胶质瘤病理级别增高,其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胶质瘤mi RNA-25表达水平与NF-κB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5)。结论胶质瘤mi RNA-25和NF-кB表达均上调,且随病理级别增高显著增高;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Cx43、IGF-Ⅰ、Ki-67的表达。结果 Cx43在Ⅰ-Ⅱ级脑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87.5%,Ⅲ-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9%,两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Ki-67表达升高而降低(r=-0.893,P〈0.01);IGFⅠ在Ⅰ-Ⅱ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58.3%)与在Ⅲ-Ⅳ级(阳性率85.7%)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Cx43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688,P〈0.01)。结论 Cx43表达水平的下调或缺失不是胶质瘤发生的始动因素,可能是胶质瘤恶性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事件,促使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IL-13Rα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6例胶质瘤(其中Ⅰ-Ⅱ级31例,Ⅲ-Ⅳ级35例)标本中IL-13Rα2蛋白的表达,并利用RT-PCR法检测20例胶质瘤(其中Ⅰ~Ⅱ级8例,Ⅲ-Ⅳ级12例)新鲜标本中IL-13Rα2mRNA的表达,并与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分析胶质瘤中IL-13Rα2的表达强度与其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Ⅰ-Ⅱ级胶质瘤和Ⅲ-Ⅳ级胶质瘤IL-13Rα2蛋白和mRNA的表达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级别越高其表达越强。在5例正常脑组织中,IL-13Rα2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与胶质瘤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IL-13Rα2在脑恶性胶质瘤中高表达,在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仅低表达或不表达。提示在某些情况下IL-13Rα2检测有助于良性与恶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而IL-13Rα2也可作为脑恶性胶质瘤靶向治疗的特异性靶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与AR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ING4和CTGF mRNA在30例脑胶质瘤组织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和肿瘤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水平的相天性.结果 ING4 mRNA在Ⅰ~Ⅱ级...  相似文献   

16.
Stathmin/Oncoprotein18(Op18)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athmin/oneoprotein18(Op18)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56例脑胶质瘤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及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5%、100%。正常脑组织分别与Ⅰ~Ⅱ级组、Ⅲ~Ⅳ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Stathmin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增高,正常脑组织分别与Ⅰ~Ⅱ级组、Ⅲ~Ⅳ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tathmin在脑胶质瘤中过表达,Stathmin可能为脑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VEGF、MMP-9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瘤周水肿(PTBE)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瘤体和瘤周水肿区中VEGF、MMP-9的表达;通过计数微血管密度(MVD)来评估血管生成情况;根据CT和MRI的结果测定水肿指数;同时用透射电镜对瘤体区及瘤周水肿区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6例来自颅脑损伤病人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随着肿瘤级别增加MVD逐渐升高,在高级别胶质瘤体中MVD显著高于瘤周(P0.01);VEGF、MMP-9表达与胶质瘤中的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者与胶质瘤的水肿指数(EI)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级别胶质瘤的EI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级、Ⅱ级)(P0.05)。电镜下水肿明显者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有较多小泡囊状细胞器和基底膜中有较多虫蚀样空洞等。结论 VEGF、MMP-9可能共同参与了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脑水肿的发生,并促进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0例脑胶质瘤组织(WHOⅠ~Ⅱ级25例,WHO Ⅲ~Ⅳ 级15例 )和8例非瘤脑组织ATM及PI3K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非瘤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ATM和PI3K mRNA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且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增高,ATM和PI3K mRNA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脑胶质瘤ATM、PI3K表达显著增高,且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升高,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提示两者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120例,其中高级别60例(高级别组),低级别60例(低级别组),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 d检测凝血与纤溶指标、血小板计数。结果 术前,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小于对照组(P<0.05),高级别组明显低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高于对照组(P<0.05),高级别组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纤维蛋白原(Fig)明显高于低级别组与对照组(P<0.05)。术后1 d,高级别组、低级别组APTT、PT、血小板计数明显小于术前(P<0.05)。APTT与胶质瘤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586;P<0.05),D-D、FDP、Fig与胶质瘤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92、0.813、0.524;P<0.05)。结论 脑胶质瘤存在凝血-纤溶系统障碍,手术可加重高凝血状态,APTT、D-D、FDP、Fig与胶质瘤分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