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右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右侧房室旁道28例,其中显性旁道11例,隐匿性17例。经采用SWARTZ长血管鞘导管支撑大头电极远端和放电时嘱患者作短暂屏气,使消融成功率达到96.4%。同时还可降低能量,减少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和缩短操作总时间。  相似文献   

2.
报道6例中间隔右侧旁道的特殊类型──邻希氏束旁道的射频消融治疗,心内标测和消融证实该类旁道位于中间隔右侧的前上部,邻近希氏束的影象显示其距离在0.5cm以内,有效消融靶点局部电图均记录到H波(≤0.01mV),其振幅明显小于希氏束电图H波振幅,V─A间期短于或等于希氏束电图上的V─A间期,V波与A波之间有旁道电位,强调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放电,6例患者心动过速在放电5s内终止,其中4例出现交界区早搏或短阵交界心律,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停止放电后均恢复窦性心律。笔者提出恢复后的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是旁道阻断而正常房室传导无损伤的重要依据。连续放电可完全阻断旁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静脉穿房间隔和经动脉逆行途径行左侧旁道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3例左侧旁道患者,71例经主动脉逆行标测消融(经主动脉逆行组),62例经静脉穿房间隔心房侧旁道消融(经静脉穿房间隔组)。比较两组放电时间及次数、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静脉穿房间隔组的放电时间及次数、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较经动脉逆行组均明显缩短(P<0.01),即刻成功率100%;经主动脉逆行组有3例左前外侧旁道者需改经静脉穿房间隔消融成功,即刻成功率96%(68/71)。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15.3±11.3个月,共有3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其中经动脉逆行组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2.8%;而经静脉穿房间隔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1.6%。结论经静脉穿房间隔心房侧左侧旁道消融可行、安全、有效,消融导管易于到位,消融时间及放电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4.
报道30例预激综合征左侧旁道射频消融(RFCA)有效和无效消融点放电前的电生理特点。结果表明:①显性旁道有效消融点特征为房室传导时间极短(≤30ms),房波和室波间无等电位线,室波等于或超前标测电极室波;②隐匿旁道有效消融点特征为逆传房波紧随室波后,室波和房波间无等电位线,逆传房波等于或超前标测电极房波。认为RFCA中正确识别上述特征有助于提高消融疗效和减少放电次数。  相似文献   

5.
右侧壁房室旁道再次射频消融成功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右侧壁是右侧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RFCA)较困难区域。对6例RFCA失败和(或)复发的右侧壁房室旁道再次消融成功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消融的方法学。选用8F加硬大头或温控导管,部分病例使用Swartz鞘辅助操作,均经静脉途径于三尖瓣环上进行消融。6例患者术中均成功阻断旁道,有效放电11次、射频电流功率平均43±6(30~50)W、放电时间平均379±81(270~480)s,与50例右侧其它部位旁道消融功率(平均36±4W)和时间(平均240±23s)分别相比,P均<0.05。5例患者随访期间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动过速发作;1例术后16h再次复发。体会:采用高功率、长时间放电可取得一定疗效;常规选用加硬导管,部分使用温控导管,辅以适当的Swartz鞘管和提高导管操作技巧等有助于提高右侧壁旁道RFCA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穿房间隔(TS)射频消融左侧游离壁房室旁道(旁道)作为径主动脉左室(TA)消融方法的补充途径已受到重视。本文报道TS治疗52例左侧游离壁旁道的经验,初步评价该法的疗效和安全性。52例病人男29例,女23例。年龄15-68岁。旁道位于左前(24例),左侧(18例)和左后(10例)游离壁。选用Swartz鞘(SL1-SL4)进行房间隔穿刺。穿刺成功后送入鞘管至左房并注入肝素5000u。52例病人均被成功阻断旁道传导。放电次数1-8(27±2.1)次。所有病人术中顺利,无房间隔穿刺相关的并发症。4例病人(左前旁道)放电中感胸痛,2例病人(左后旁道)放电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病人术后复发,均经TA法再次消融获得成功。结果提示TS途径消融左侧游离壁旁道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一定的安全性,可为部分病人,如并存主动脉瓣病变、动脉扭曲、或TA消融失败者的另一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
冠状静脉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间隔心外膜房室旁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例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特性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方法学进行分析和探讨。男11例、女6例,年龄41±24(11~73)岁。与后间隔心内膜旁道相比,后间隔心外膜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有其自身的特点。17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16例,成功率94%。7例在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成功,8例在心中静脉内消融成功,1例在冠状静脉窦巨大憩室颈部消融成功,1例未成功。17例手术时间140±87(86~180) min,X线曝光时间42±29(30~66) min。16例随访1~24个月,无一例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在冠状静脉内消融成功的后间隔旁道具有一些特定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常规在左右侧间隔部标测无满意靶点且试放电无效时,应考虑为后间隔心外膜旁道,在冠状静脉内标测消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9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2例、房室旁道所致房折返性心动过速50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5例。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42例,其中慢-快型41例,快-慢型1例;房室旁道50例,其中左侧旁道34例,右侧旁道10例,双旁道4例,多旁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5例,共计107条。成功率95.6%,复发率3.3%,并发症2.2%。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消副放电时间及能量,减少复发率。操作要规范,细心,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nSite- NavX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EnSite组和常规X线组,每组40例。分别于EnSite系统或常规X线透视下行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标测消融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消融次数、有效放电率、即时成功率、1年复发率。结果 EnSite组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右侧旁道6例,左侧旁道11例),X线透视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9例(右侧旁道6例,左侧旁道13例);2组患者全部消融成功,无严重并发症。EnSite组X线曝光时间[(5.1±1.3)min、(1.3±0.2)min、(1.2±0.2)min]明显短于常规X线组[(10.3±2.3)min、(25.3±7.8)min、(17.7±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Site组右侧旁道及双径路组消融手术时间[(48.1±12.5)min,(41.6±10.3)min]、放电消融次数[(3.7±0.5)次,(2.8±0.6)次]、有效放电率[(48.3±13.1)%、(52.4±13.7)%]均优于常规X线组[(59.7±13.3)min、(54.3±12.2)min,(5.8±1.1)次、(4.1±0.8)次,(31.3±11.1)%、(41.3±11.8)%],而左侧旁道消融EnSite组上述指标[(51.7±11.3)min、(5.7±0.6)次、(32.3±10.3)%]则差于常规X线组[(32.3±8.5)min、(3.1±0.7)次、(54.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Site指导下行消融是有效可行的,右侧旁道及双径路消融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性旁道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中顺传与逆传分离现象及其原因。方法对1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右侧旁道12例,左侧旁道2例,初次有效靶点消融时均出现旁道顺传与逆传分离现象。2例左侧旁道证实为斜行旁道,后在逆传A波最早点继续消融成功,4例患者置入Swartz鞘管后在原理想靶点继续放电后成功消融,6例患者同样在原理想靶点基础上靠近心房侧或心室侧消融成功,2例患者为右侧双旁道,按常规方法标测消融另一隐匿性旁道。结论显性旁道消融中出现顺传与逆传分离现象,可能机制为旁道损伤、斜行旁道、宽旁道或多旁道。  相似文献   

11.
冠状窦电极错误引导射频消融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曾在消融左前侧壁旁道2例和右侧希氏束旁旁道1例时因冠状窦电极错误引导而在左后间隔反复消融失败,最后在相应部位放电消融成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42~48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程分别为1、5、10年,ECG示隐性旁道2例,显性旁道1例。3例均无其他器  相似文献   

12.
报道 13例左侧心外膜旁道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的结果。 13例左侧旁道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 ,如不成功改由经冠状静脉窦标测 ,记录到旁道电位或最早激动的V波或逆传A波即进行消融。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成功 ,平均放电 1.5± 0 .6次 ,能量 2 1± 4W ,时间 2 1± 9s。成功消融靶点 :左侧游离壁 2例、左后间隔冠状静脉窦憩室 4例、心中静脉 7例。 11例有效靶点均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路电位 ,其振幅大于A波和V波 ,与二者之比均大于 1。结论 :冠状静脉窦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道电位是左侧心外膜旁道的重要标志 ;冠状静脉窦消融可以有效地阻断心外膜侧旁道  相似文献   

13.
对 12例左中间隔房室旁道的心内电生理特点及其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学进行了分析。男 5例、女 7例 ,心动过速史 5~ 2 0年 ,年龄 46± 2 1岁 ,显性旁道 5例、隐匿性旁道 7例。显性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有Ⅰ、Ⅱ两种类型。结果 :显性旁道中心电图呈Ⅰ型者 3例、呈Ⅱ型者 2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射频消融 ,靶点位于左中间隔 ,其中 1例为慢旁道。操作时间 90± 30min、X线曝光时间 30± 11min、放电 13± 5次。 1例患者在消融时将His束和旁道同时阻断 ,导致Ⅲ度房室阻滞 ,另 1例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结果提示左中间隔旁道较罕见 ,对左、右后间隔附近的旁道反复标测未找到理想靶点时 ,应考虑左中间隔旁道的可能 ;左中间隔旁道消融时应避免损伤His束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采用在双大头电极之间放电成功消融后间隔旁道的病例。该例有心动过速病史8年,特殊检查未见心脏结构异常。心电图示显性B型预激。心内标测为连接左房与右室的后间隔旁道。采用常规单大头电极分别在三尖瓣环右房侧、二尖瓣环左室侧及左房侧反复放电均未成功。改用与单大头电极放电相同位置的三尖瓣环右房侧与二尖瓣环左室侧的双大头电极之间放电,功率15W、阻抗98Ω,放电3s后delta波消失,巩固放电至99s而获得成功。此例说明,在单大头电极放电失败后采用在双大头电极之间放电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管射频消融后间隔旁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Swartz鞘管在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wartz导管对26例(28条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病人(A组)进行射频消融术,右侧房室旁道16条,左侧旁道12条,并与52例(54条旁道)常规方法消融结果(B组)比较,结果显示,16条右侧房室旁道消融均获成功,平均消融功率(27.8±6.0)W(P>0.05),平均有效放电次数(3.4±3.2)次(P<0.05),X线照射时间19~46min(29.2±8.8min,P<0.001);左侧12条旁道11条消融成功(91.7%),平均消融功率(26.7±7.1)W(P>0.05),平均有效放电次数(2.6±1.7)次(P<0.05),X线照射时间20~49分(29.4±14.1min,P<0.0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6~38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Swartz鞘管可以减少复杂、疑难病例的射频消融放电次数、缩短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单用消融电极于二尖瓣下直接标测(不放置冠状窦电极)对35例左侧隐匿性旁道进行射频消融。方法 右室心尖起搏下用消融电极沿三尖瓣口标测,确认旁道不在右侧后,将消融电极送至二尖瓣下进行标测和消融。结果 34例左侧隐匿性旁道标测到消融靶点,33例消融成功,1例消融失败,1例复发。与使用冠状窦电极标测相比,消融电极直接标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均增加。结论 单用消融电极可标测和消融左侧隐匿性旁道。  相似文献   

17.
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2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多旁道,应用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室上速,确定每条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按照标测部位对相关旁道逐步消融,以射频消融成功确定旁道位置。结果 23例中检出旁道49条,其中三条旁道3例;左侧多旁道12例,右侧多旁道2例,双侧多旁道9例;左侧多旁道以隐匿性为主;右侧多旁道多为显性;未见心动过速时右侧旁道前传而同侧旁道逆传现象。结论 多旁道患者应首先确定和消融与心动过速相关旁道;左侧多旁道应以诱发心动过速或快速心室起搏方法标测;右侧多旁道应同步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旁道消融成功可能仅见于QRS波的变化,双侧多旁道应首先消融左侧旁道。  相似文献   

18.
对 17例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特性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方法学进行分析和探讨。男 11例、女6例 ,年龄 41± 2 4(11~ 73)岁。与后间隔心内膜旁道相比 ,后间隔心外膜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有其自身的特点。 17例患者 ,射频消融成功 16例 ,成功率 94%。 7例在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成功 ,8例在心中静脉内消融成功 ,1例在冠状静脉窦巨大憩室颈部消融成功 ,1例未成功。 17例手术时间 140± 87(86~ 180 )min ,X线曝光时间 42± 2 9(30~ 6 6 )min。 16例随访 1~ 2 4个月 ,无一例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在冠状静脉内消融成功的后间隔旁道具有一些特定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常规在左右侧间隔部标测无满意靶点且试放电无效时 ,应考虑为后间隔心外膜旁道 ,在冠状静脉内标测消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报道房室旁道射频消融发生房室结损伤患者4例,其中左侧、中间隔右侧、左游离壁+右前间壁及右前间隔各1例。2例房室结损伤为一过性,1例安置起搏器,1例双旁道保留1条“旁观者”旁道。术后随访3~20个月均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对房室结损伤的X线影象原因、心电图特征及右前间隔和右中间隔旁道消融术中希氏束监测的重要性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延迟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住院行射频消融术。例1:镜像右位心,左侧隐匿性旁道在室房近融合处进行射频消融;例2:房室结双径路,进行了慢径改良术。结果:在消融放电时,例1患的房室旁路可被阻断,但因停止放电后旁道复发而致术中消融三败,术后7天再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无穷道传导,随访5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例2术后第5天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症状,心电因及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传导阻滞,阻滞位置位于房室结。结论:认识和理解射频消融过程中发生的延迟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