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辅助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1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消融癌灶232个。将其中超声造影辅助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术104例,癌灶128个,设为观察组;单纯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术90例,癌灶104个,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完全消融率、随访期总体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完全消融率以及随访期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为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RR(95%CI):0.077~0.604],[P=0.028,RR(95%CI):0.020~0.1558]。结论超声造影辅助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可提高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及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射频治疗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182例HC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肿瘤平均大小(3.9±1.2)cm(范围1.2~8.0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C级分别为97、76和9例。根据TNM分期,Ⅰ-Ⅱ期,Ⅲ期,Ⅳ期肝癌分别为53、70和59例。筛选22项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并分层,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in-Meier模型,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82例HCC治疗后平均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分别为(45.5±2.3)和(24.9±2.1)个月。生存期的影响因素为:①总生存期:卫星灶,Child-Pugh分级和TNM分期。②无瘤生存期:肿瘤数目,卫星灶,Child-Pugh分级,按规范化方案治疗,联合TACE。其中,肝功能在两种生存率分析中均为危险度最高的影响因素。结论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保护肝功能,治疗前全面影像学检查,重视规范化治疗和辅助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王业波  王平  宋研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0):1592-1593,1596
目的探讨肝内复发性肝癌再切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收治的62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复发后行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初步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再手术后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62例行再切除的复发性肝癌患者无手术死亡发生,均未出现术后肝功能衰竭、大出血及腹腔感染。首次切除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2.3%(20/62)、61.2%(38/62)、74.2%(46/62),1、3、5年总生存率为82.3%(51/62)、54.8%(34/62)、35.5%(22/62),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再手术后1、3、5年肝内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0.3%(25/62)、67.7%(42/62)、80.6%(50/62),1、3、5年总生存率为77.4%(48/62)、48.4%(30/62)和27.4%(17/62),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原发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手术切缘、AFP水平和血管侵犯是肝细胞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肝内复发的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临床分期、伴随血管侵犯、AFP水平是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再切除仍然是肝内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是改善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后局部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患者343个肿瘤病灶行RFA规范化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影响RFA局部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肝细胞癌RFA治疗后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率为11.4%(39/343病灶),局部肿瘤进展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2.0个月(3~2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边界是否清晰、是否邻近血管、RFA前是否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射频后局部肿瘤进展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获得的独立影响因素是:肿瘤大小(P<0.001)、是否邻近血管(P <0.001)和RFA前是否CEUS(P=0.018).结论 肿瘤大小、是否邻近血管和RFA前是否CEUS是局部肿瘤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此结果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和策略,提高RFA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肿瘤大小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超声、病理以及临床资料,对148例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移植术后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3%、45.6%、35.4%和32.1%;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7%、44.3%、38.5%和34.5%;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的总发生率为4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总直径(χ2=15.098,P=0.001)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因素,肿瘤总直径(χ2=29.038,P<0.001)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总直径(R2=1.610,P=0.008)是影响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总直径(R2=2.206,P<0.001)是与无瘤生存率显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总直径是独立性的预后影响因素,超声检测肿瘤大小有助于患者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细胞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后复发灶(直径≤5 cm)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5月~2011年12月,89例HCC复发患者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所有HCC复发患者在MWA治疗后1个月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者增强磁共振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结果消融治疗1个月后,病灶完全消融率91%(81/89)。HCC经皮MWA治疗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3.7%、39.6%、17.3%。肿瘤大小(P=0.046)、肿瘤数目(P=0.001)、Child-Pugh分级(P=O.023)、AFP水平(P=0.003)以及HCC早期复发(≤1年)(P=0.013)为总体生存率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的危险预后因素。肿瘤数目(P=0.000)、Child-Pugh分级(P=0.000)和AFP水平(P=0.001)是HCC经皮MWA治疗后总体生存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MWA对于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灶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缓解率,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对73例因高龄、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和肺转移癌患者进行CT引导射频消融术。术后根据WHO实体瘤判断标准评价疗效以及中位生存时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相关性生存率。结果:73例患者共进行78次射频消融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病死发生。并发症包括气胸9例、胸痛15例、发热13例、肺内出血5例、胸膜渗出1例。平均住院天数3(2~12)d。随访至射频消融治疗后1年,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共57例(86%)。NSCLC和肺转移癌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3个月、24个月。至随访结束,共51例患者病死。NSCLC因肿瘤进展病死36例,肺转移癌15例。NSCLC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6%、31%;肺转移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37%和10%。其中Ⅰ期NSCLC患者(11例)的1、2、3年总体生存率为100%、82%、7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用于无法耐受或不适合手术的NSCLC患者以及肺转移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时,短期疗效明显,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RFA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HCC患者104例,共147个病灶。随访36个月,记录HCC患者生存情况,采用超声造影监测RFA术后HCC患者局部复发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影响HCC患者RFA术后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与HCC患者RFA术后预后有关的因素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04例HCC患者RFA术后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92.0%、80.0%、53.3%,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为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消融范围、首选RFA治疗等因素与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有关(χ2=7.119,P=0.008;χ2=20.485,P=0.000;χ2=14.160,P=0.000;χ2=11.825,P=0.001;χ2=7.979,P=0.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01;P=0.005;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标志物、首发癌、背景肝、肿瘤直径、肿瘤边界、邻近脏器或大血管、消融范围、首选RFA治疗等因素与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有关(χ2=7.234,P=0.007;χ2=9.083,P=0.003;χ2=7.791,P=0.005;χ2=13.042,P=0.000;χ2=20.657,P=0.000;χ2=58.615,P=0.000;χ2=6.681,P=0.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边界、消融范围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P=0.017;P=0.002)。 结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影响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是肿瘤边界、消融范围。为了提高HCC患者生存期、减少局部复发应对高危人群建立良好的观察随访制度,治疗中采取多学科合作方式及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Habib~(TM) Ves Open射频消融导管对门脉癌栓进行血管内治疗联合覆膜支架植入的临床效果,探索术中门脉癌栓组织活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肝癌门脉癌栓患者13例,应用Habib消融导管血管内射频消融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在造影了解癌栓的部位、范围后;采用5F活检钳在透视下对癌栓抓取活检共3例;然后自鞘内送5F Habib~(TM) Ves Open射频消融导管至癌栓对癌栓行逐段消融,结束后对消融段植入覆膜支架。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状况,并实验室相关指标复查及影像学检查,观察门静脉癌栓消融治疗后的状态3~18个月。结果 所有13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血管内射频消融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Ⅱ型癌栓者成功活检送病理,2例增生型,1例坏死型。9例上腹胀满者术后明显缓解;4例合并腹腔积液者中2例明显缓解,2例完全消失;1例顽固性腹泻者术后第3天停止。随访3~18个月,6例Ⅱ型癌栓者病情稳定,消融通道血流通畅,1例Ⅱ型、5例Ⅲ型和1例Ⅳ型癌栓者先后出现癌栓进展,消融通道狭窄甚至闭塞。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者12例;超过6个月10例;超过12个月8例;超过18个月5例。结论Habib TM Ves Open消融导管对门脉癌栓进行血管内射频消融联合覆膜支架植入可能获得比单纯血管内消融更好的疗效。在血管鞘的保护下,用活检钳对癌栓进行抓取活检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伴门脉癌栓(PVTT)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潜在预后因子进行研究,并且对比TACE治疗首发癌栓及迟发癌栓肝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3月临床资料完整、伴有PVTT并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57例,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TACE治疗后局部肿瘤的反应通过mRECIST标准评估.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期.对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检验进行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以及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根据mRECIST标准完全反应者(CR)1例(1.5%),部分反应者(PR)14例(24.5%),稳定者(SD)20例(35.5%),进展者(PD)22例(38.5%).6、12、18、24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0.8%、29.8%、24.6%、10.5%,中位生存时间为6.8月.在多因素分析中,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动静脉瘘、门脉主干闭塞、局部肿瘤反应均为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多个影响因素都会对PVTT的HCC患者生存时间造成影响,TACE治疗首发癌栓及迟发癌栓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直径≥5 cm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第三中心医院收治并接受RFA治疗或RFA联合TACE治疗的HCC患者79例。其中36例HCC患者行单纯RFA治疗(RFA组),43例HC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TACE联合组)。TACE联合组患者在TACE术后2周内进行RFA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TACE联合组与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直径≥5 cm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TACE联合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93.0%(40/43),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1.7%(33/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1)。TACE联合组及RFA组患者1、3、5、7、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8%、56.1%、38.4%、25.2%、16.8%及69.0%、40.0%、20.1%、13.4%、1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1,P=0.059);TACE组患者1、3、5、7、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57.6%、45.9%、41.3%、31.0%,高于RFA组患者的68.8%、40.2%、24.1%、16.2%、1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肿瘤无假包膜以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 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能延长直径≥5 cm 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是影响直径≥5 cm 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RNA输出因子3(nuclear RNA export factor 3,NXF3)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XF3的表达.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与Kaplan-Meier法分析NXF3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NXF3在H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在合并有肝硬化的HCC患者中显著高表达[比值比(odds ratio,OR)为0.01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ral,CI)为1.2~10.9].与癌组织中NXF3低表达HCC患者相比,NXF3高表达HCC患者总体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均较低(P=0.022和P=0.014).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HCC患者预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NXF3为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癌组织中NXF3低表达的患者相比,NXF3高表达的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更高(OR=3.2,P=0.006;OR=2.5,P=0.008).结论:NXF3在HCC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H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有关,可以作为判断HCC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57例伴肝功能失代偿肝癌患者在内科治疗稳定后接受肝动脉节段性化学栓塞治疗(S-TACE),并在1~2周后序贯射频消融(RFA)或加无水乙醇局部注射(PEI)治疗。结果45例甲胎蛋白(AFP)升高患者于术后2~4周开始下降,32例(71.11%)逐渐达到正常;3个月后肿瘤缩小50%以上者为59.65%(34/57);中位生存期13.7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5.44%(43/57)、40.35%(23/57)和19.30%(11/57);变量Cox模型分析显示包括HBV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靛氰绿15min排泄试验(ICGR15)、门静脉癌栓、治疗次数及AFP术前升高者介入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G由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肝癌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移植后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无瘤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肝癌组织有77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阳性表达,癌旁组织中2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与肝癌直径(P〈0.05)、病理分级(P〈0.05)、血管侵犯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0.01)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0.05)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组织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及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及可有效降低移植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伍海鹰  雷三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67-2069,2072
[目的]探讨HIF-1α、Angiopoietin-2(Ang-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43例HCC中HIF-1α、Ang-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血管生成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43例肝癌标本中,HIF-1α、Ang-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0.5%、79.1%.而7例正常的肝组织阳性表达分别为:14.2%、14.2%,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HIF-1α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有关, Ang-2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无门静脉、胆道癌栓有关.HIF-1α、Ang-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①HIF-1α在HCC中表达强于正常组织,且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有关;而与HBsAg、门静脉癌栓无明显相关性.②Ang-2仅在HCC中表达.其表达与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HBsAg检测结果无明显相关性.③HCC组织存在着HIF-1α, Ang-2蛋白的表达上调并与MVD相关;三者协同作用,调节HCC的血管新生,共同促进HCC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瘤内酒精注射(pere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病灶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行PEI治疗,部分患者合用射频毁损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复发后的生存期,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结果:58例术后复发患者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59.2%、29.3%,中位生存期为42.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为疗效差的影响因素,合用RFA有助于提高疗效;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酒精注射治疗复发性肝癌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单独TACE或RFA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国内外关于TACE+RFA与单独TACE或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均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和RFA组无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TACE组(均P<0.01).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癌的远期疗效较单独治疗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yclinD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取13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HCCs)及癌旁组织(PTLTs)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CyclinDl的表达,统计分析CyclinDl表达强度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法检测不同CyclinDl表达组的生存差异。最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51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CyclinDl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8.3%(51/133),而在癌旁组织中仅有4例CyclinDl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4/133),肝癌组织中Cy-clinDl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Mann-WhitneyU检验发现肝癌组织中CyclinDl的高表达与AFP水平(P=0.006)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CyclinDl表达与性别(P=0.394)、年龄(P=0.232)、肿瘤大小(P=0.842)、肿瘤数目(P=0.479)、包膜(P=0.085)、脉管侵犯(P=0.331)、淋巴结转移(P=0.168)和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P=0.521)不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CyclinDl表达强度与患者生存相关,即表达强者预后差(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脉管侵犯、CyclinDl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3,0.010和0.017)。结论CyelinDl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并且是肝细胞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阻断肝癌血供的效果以及指导RFA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71例肝癌患者共75个病灶,均为富血供肝癌,均因不宜行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或TACE疗效不佳拟行RFA。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71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消融阻断荷瘤血管(PAA)+褂1A组与单纯RFA组2组。PAA+RFA组38例患者共39个病灶,首先行CEuS确认肿瘤荷瘤血管及浸润范围,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PAA;即刻行CEUS评估肿瘤区域灌注及荷瘤血管阻断程度,并指导沿肿瘤外周区域及血供区域行肿瘤整体消融。单纯RFA组33例患者共36个病灶,于常规超声引导下进行消融,按计算方案及定位模式治疗,先消融肿瘤深部或临近其他脏器区域。治疗后1、3、6个月对2组患者行增强CT评价疗效。应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消融病灶个数差异,应用矿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肿瘤病灶灭活率差异。结果PAA+RFA组患者PAA后即刻CEUS显示31个病灶(79.5%,31/39)瘤内灌注缺失范围超过70%,其中13个病灶(33.3%,13/39)显示肿瘤整体灌注缺失呈边界清晰规整的“日全食”征;8个病灶(20.5%,8/39)灌注缺失范围达40%~70%。PAA+RFA组38例患者共39个病灶PAA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42支主荷瘤血管良好显示;PAA后即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35支(83.3%,35/42)荷瘤血管被阻断,3支(7.1%,3/42)血管血流信号明显减少。PAA+RFA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3.18±1.42)个球灶,较单纯RFA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4.32±1.56)个球灶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5)。治疗后1个月PAA+RFA组肿瘤病灶灭活率为92.3%(36/39),高于单纯RFA组的66.7%(24/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4,P=0.001)。结论CEUS证实PAA可成功阻断或减少荷瘤血供,增大射频凝固坏死区,有效降低富血供大肿瘤RFA复发率;重视CEUS指导PAA下RFA治疗,可减少消融病灶数目,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