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发现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保持分裂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移植部位分裂增殖,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成相应的细胞来补充替代受损的细胞,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对神经干细胞及其相关领域广泛深入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修复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NSCs存在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且能够适应性地与宿主中枢神经整合,产生外源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重新连接已断的神经元回路。此外,NSCs还可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抑制神经再生阻碍因子等作用使残存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和新生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从而恢复神经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NSCs)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是一类具有永生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动物实验表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行NSCs移植治疗可改善受损的运动、感觉等神经的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早期神经炎症和病情的进展。NSCs在TBI的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作用机制复杂,仍面临着来源、增殖分化调控、安全性、神经环路重建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逐渐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临床试验取得的成果少,但利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AD小鼠模型的脑部,可恢复部分行为学功能。由于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s)来源的NSCs,具有分化效率高、不存在排斥反应及伦理问题等优点,因而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故探讨iPSCs向NSCs分化及提高其分化效率的方法,对iPSCs及由iPSCs来源的NSCs分化的神经元细胞在AD模型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来源。近年来对于NSCs的增殖与分化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多种细胞调节因子存在于微环境中共同调节NSCs的自我更新、迁移及分化。其中Notch通路,NF-κB通路与Wnt通路尤其作为NSCs发育中的“命运决定者”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们中的每条通路均具有独自控制分化与增殖的能力。本文针对Notch通路、Wnt通路以及NF-κB通路对N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与阐述,对其中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与目前最新的内、外源化合物对N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希望对今后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离、培养、分化及鉴定的条件与方法。方法分离孕14~16dSD大鼠胚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域NSCs,无血清培养基(DMEM/F12,含bFGF、EGF、B27等)条件下培养,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传代,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NSCs及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NSCs能稳定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nestin染色阳性),经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细胞(NSE染色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染色阳性)和少突胶质细胞(CNP染色阳性)。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技术,可在体外大量培养出稳定增殖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大鼠胚胎NSCs,为进一步研究NSCs的生物特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对这些因素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及治疗.近几年来,内皮细胞对NSCs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研究结果表明内皮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巢的一员促进了NSCs的自我更新,抑制了NSCs的分化,并影响NSCs的分化方向,同时还促进NSCs的迁移和集聚;另一方面,NSCs对内皮细胞有促血管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晓青  刘英富  徐云强 《医学综述》2014,20(18):3268-3270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它来源于神经组织,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NSCs体外诱导分化的成体细胞可以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疾病及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找到一系列体外诱导NSCs定向分化的模式,诱导其分化为特定的神经细胞,达到神经修复和细胞治疗的目的乃当今神经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阐述NSCs向神经元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前脑室下带(SVZ)区,按NSCs的常规培养方法分离、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此来观察ATRA、BDNF、GDNF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次代神经球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原代及次代神经球均显示nestin阳性,并可分化为MAP-2阳性神经元样细胞及GFAP阳性胶质细胞样细胞。1μmol/LATRA可促进NSCs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的比例达(29.14±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1.2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ATRA联合应用10ng/ml的BDNF或GDNF,与单独使用ATRA比较,并不显著提高NSCs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的比例。结论ATRA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ATRA联合应用BDNF或GDNF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存活、分化及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胚胎14.5天的胎鼠腹侧中脑NSCs,单独或经GDNF预处理后移植入PD模型大鼠的纹状体,观察NSCs在纹状体的分化情况,以及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结果:联合GDNF移植NSCs比单纯移植的NSCs较多的转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能够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结论:GDNF可以促进中脑来源的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并对PD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NSCs)具有低免疫源性,能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迁徙性等生物学特性,是理想移植种子细胞。周围神经长段缺损治疗离不开移植物,包括自体、异体移植物、组织工程材料等。而这些移植物中自体神经是金标准,移植后结构和功能恢复最为理想。如何使移植物尽可能接近或达到金标准成为每个科研工作者梦想。将NSCs与组织工程材料联合移植正成为周围神经长段缺损研究领域重要探索方向,并已初步显示出该方向的应用前景。神经干细胞(NSCs)作为一种可分化成多种神经细胞的祖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领域正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种子细胞价值。另一方面,组织工程材料的丰富和发展使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了更广泛选择。这两方面的研究基础能否在周围神经长段缺损修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综述将就该系列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康庄 《医学综述》2012,18(23):3929-3932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裂潜能的母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有不同的分化形式,其中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当疾病发生时,内源性NSCs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反应,迁移到损伤部位并增殖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神经元,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退行性病变得以转归。但内源性NSCs数量有限,针对外源性NSCs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原代提取NSCs后在体外模拟细胞生长的内环境、扩增细胞并可进行细胞修饰、定向移植治疗后有针对性地治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体外定向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分化条件。方法 收集新生和成年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以1:3比例同DMEM/F12培基混合,分别对胎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差显微境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分化细胞鉴定和计数。结果 新生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与DMEM/F12的混合培基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提高。结论 新生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能促使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Wistar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方法从Wistar大鼠骨髓组织中分离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传代,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培养获得大量悬浮生长的细胞团,该细胞具有连续增殖的能力,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Wistar大鼠骨髓组织中可成功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增殖,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微波辐射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为微波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观察了微波辐射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率的影响;5%胎牛血清诱导微波辐射后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检测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情况,并观察了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微波辐射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分化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突起变短变粗、数量减少,但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分化比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微波辐射对神经干细胞有较大影响,且影响程度与徽波辐射功率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磊  陈墅  檀琳 《医学综述》2011,17(12):1761-1763
神经干细胞(NSC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力,并具有提供一定量脑组织能力的一组细胞群。近年来,NSCs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人员试图将NSCs移植治疗包括帕金森病(PD)在内的神经系统临床疾病,并且在动物模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NSCs的特点、NSCs移植治疗PD的策略以及移植过程中的常见难题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性脑脊液对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人的血性脑脊液和正常脑脊液培养神经干细胞,分为试验组(血性脑脊液组)和对照组(正常脑脊液组),分别于不同时间观察神经干细胞在两组脑脊液中的生长及增殖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两组脑脊液中神经下细胞的分化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神经干细胞在血性脑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大鼠胚胎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进行体外培养,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的鼠胚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对孕14d(E14d)大鼠取鼠胚脑皮质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血清:培养基贴壁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NSCs采用三气培养箱予以不同缺氧干预,缺氧培养后再用10%胎牛血清培养基进行贴壁分化,用MAP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缺氧对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影响。结果①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分化后可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②缺氧干预实验中,5%O2组尤以72h组可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结论从大鼠胚胎皮质可成功分离NSCs,缺氧可影响NSCs的分化,适度缺氧可诱导离体培养的大鼠脑皮质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ansplantation efficacy of neural stem cells (NSCs) and Schwann cells (SC) in a rat model of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Methods Multipotent neural stem cells (NSCs) and Schwann cell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spinal cords of embryonic rats at 16 days post coitus and sciatic nerves of newborn rat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NSCs in vitro induced by either serum-based culture or co-culture with SC were analyz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NSCs and SCs were co-transplanted into adult rats having undergone spinal cord contusion at T9 level. The animals were weekly monitored using the 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ystem to evaluate functional recovery from contusion-induced spinal cord injury.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ransplanted NSCs were studied in tissue sections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Embryonic spinal cord-derived NSCs differentiated into a large number of oligodendrocytes in serum-based culture upon the withdrawal of mitogens. In cocultures with SCs, NSCs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 more readily. Rats with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which had undergone transplantation of NSCs and SCs into the intraspinal cavity demonstrated a moderate improvement in motor functions. Conclusions SC may contribute to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NSCs in vitro and in vivo. Transplantation of NSCs and SCs into the affected area may be a feasible approach to promoting motor recovery in patient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