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娄彬  王德春 《中医药学刊》2002,20(1):89-89,118
心安宁胶囊有滋补肝肾、消导脂浊、活血通脉作用,可标本兼治,通过对62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改变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质原、血小板聚集改变,证明心安宁不但显著降低血清TC、TG的偏一,同时也能明显提高HDL-C的含量并降低AI值,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68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应用心可舒片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住院患者先常规治疗1个月,再加服心可舒片1个月后自身前后对比。结果心可舒片对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能力、纤维蛋白原、血小板1min聚集率、血小板5min聚集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对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结论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尤其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者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心安宁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以心安宁片治疗高脂血症之肝肾阴虚证 6 2例 ,6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心安宁片治疗调脂疗效总有效率为 80 6 5 % ,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 83 87% ,治疗前后比较 ,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 (P <0 0 0 1) ,TC下降幅度为9 70 3± 13 177% (P <0 0 1) ,TG下降幅度为 14 6 85± 13 0 87% (P <0 0 5 ) ,HDL -C上升幅度为37 82 4± 6 6 132 % (P >0 0 5 ) ,AI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心安宁片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柔红霉素(DNR)化疗后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以评价DNR早期心肌毒性及参麦注射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诱导化疗;治疗组另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心肌酶谱(CK、CK-MB)和心电图(ECG)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降低柔红霉素化疗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以防治其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5.
心可舒片对心绞痛和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18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心可舒片和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服用心可舒片3个月后,心绞痛和冠心病及其它症状明显好转(P<0.01);心电图改变也明显好转(P<0.01);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伴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心绞痛伴有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焦虑状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内科门诊心绞痛伴有焦虑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标准心脏内科药物治疗和加服心可舒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焦虑状态。结果治疗组服用心可舒片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和冠心病及焦虑症明显好转(P〈0.01);心电图改变也明显好转(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伴心电图改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传统心内科药物治疗,同时能明显缓解焦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阳益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α(IL-α)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温阳益心汤配合加减用药;对照组采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及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IL-6、TNF-α均呈降低趋势,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IL-10”呈升高趋势,治疗组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益心汤可以上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下调IL-6和TNF-α的含量,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延缓心肌重塑,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络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内皮素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络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内皮素(ET)、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络康治疗组(TG组)和非通络康治疗组(NTG组)各60例,检测治疗前后ET、MDA、CRP、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动态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时间。结果:治疗后TG与NTG比较,ET、MDA、CRP降低均有明显差异(P<0.01),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5%,动态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络康通过改善心绞痛、心肌缺血、降低血ET、MDA、CRP能有效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用药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平均结合指数和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抗心磷脂抗体(IgG-ACLA)有明显改变(P〈0.01)(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冠心患者有良好的抗栓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立明 《中医药学刊》2008,26(2):436-437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18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心可舒片和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服用心可舒片3个月后,心绞痛和冠心病及其它症状明显好转(P〈0.01);心电图改变也明显好转(P〈0.01);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心可舒片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伴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