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22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①证素研究中血瘀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候,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分类证候研究中虚证以3支以上为主(66.7%),明显高于实证组(30.2%)与虚实夹杂组(47.1%);实证组单支病变为主(41.3%),高于虚证组(25.0%)和虚实夹杂证组(23.6%),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呈现:虚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实证组;3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研究显示,血瘀证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较非血瘀证出现的多,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②Gensini积分研究显示:虚证积分高于虚实夹杂证和实证,即: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的积分高于非血瘀证,但二者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虚证和血瘀证的患者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多,病变程度重,提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中医证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胸痹严重程度、心功能以及临床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观察63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其中医证侯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胸痹严重程度、心功能以及白细胞介素(IL)一6、肿瘤坏死因子(TNF)一0l及CD4+/CD25’、总胆红素的关系。结果:A组(冠脉狭窄t〉75%)患者冠心病心绞痛严重程度分布:轻度6.98%,中度39.53%,重度53.49%。B组(50%≤冠脉狭窄〈75%)患者轻度40.00%,中度50.00%,重度10.oO%。A组较B组患者严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中医证候积分较B组高(P〈0.05),A组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较A组单支病变高(P〈0.05),A组双支病变较B组双支病变高(P〈0.05)。A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WF)水平较B组低(尸〈0.05)。A组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患者的CD4+/CD25’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纽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三支病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胸痹严重程度、心功能、临床炎症指标有一定的关联性,中医证候可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与血管内皮相关指标血清Hcy、TM、sE—selectin(SES)水平相关性;方法:对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C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于入院当天以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Hcy、TM、SES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该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CS常见中医证候为痰浊闭塞证、气滞血瘀证、阴血虚证、阳气虚证;在ACS四种证型中,气滞血瘀证患者TM、SES浓度较其他3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Hcy浓度气滞血瘀组和痰浊闭塞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其余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ACS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血清Hcy、TM、SES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9例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并检查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记录中医证候与血瘀证积分,分析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以及血瘀证与FMD、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素以血瘀最常见,血瘀证组FMD值低于非血瘀证组,Gensini评分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P0.01)。血瘀证积分与FMD值呈负相关(r=-0.597,P0.01),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93,P0.01);血瘀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358,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64,P0.05),FMD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700,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瘀证越明显,其冠脉病变程度及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刘鹏  张鹏  徐伟建  毕力夫  王伟 《中医药研究》2012,(11):1281-1283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探索对ACS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方法:确诊为ACS患者152例,男123例,女29例,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五组证型。冠脉病变程度以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表示,冠脉病变积分按Gensini积分计算。测定Hs-CRP、FIB和DDi。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在各证型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ACS发病类型在各证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2)。(3)冠脉病变按Gensini积分,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阴两虚证组。Gensini积分在各证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45)。痰阻心脉证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各证型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且冠脉Gensini积分与冠脉病变支数具有相关性。(4)血脂(HDL-C、LDL-C、TC、TG)水平在各证型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s-CRP水平在各证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6),而FIB、DDi在各证型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血脂、Hs-CRP、FIB、DDi在各冠脉病变支数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ACS患者Hs-CRP与DD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8,P=0.039),Hs-CRP和FIB、FIB和Ddi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1)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ACS发病类型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2)冠脉Gensini积分及Hs-CRP水平在ACS辨证分型中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ACS辨证分型参考依据。血脂、FIB、DDi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3)血脂、Hs-CRP、FIB、DDi水平与ACS病变严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4)Hs-CRP水平与DDi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提示ACS发病过程复杂,涉及多个环节,DDi参与了ACS发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验证证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寻找辨证客观化指标,为中医药干预不稳定心绞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多以单支、双支病变为主,痰浊壅塞型多见3支以上病变。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痰浊壅塞型病变积分最高。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痰浊壅塞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UA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证候类型与血脂水平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UAP常见中医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证;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双支病变多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三支病变多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和阳虚寒凝夹瘀证:气滞血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轻,而阳虚寒凝夹瘀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最重;痰瘀互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UAP痛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TG和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张鹏  刘鹏  徐伟建  毕力夫  王伟 《中医药研究》2010,(11):1308-13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病变支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368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以及Gensini积分,病变支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冠脉病变狭窄较轻者以气滞证(73.3%)为主,冠脉病变较重者以痰瘀相兼证(66.4%)、血瘀证(58.1%)为主,两者与气滞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者以气滞证、血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痰浊证、瘀血证、阴虚证、阳虚证为主。在多支病变组,痰瘀相兼证明显多于痰浊证、血瘀证和阴虚证(P〈0.05)。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LAD最多(20.7%),并且冠脉病变中存在LAD病变的也最多(80.7%);单纯左主干(LM)病变33例,但LM病变未见,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左回旋支(LCX)与右冠(RC)病变在中医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加重,痰瘀相兼证、血瘀证、痰浊证、阴虚证逐渐增加,而气滞证、气虚证有所减少(P〈0.05)。左冠病变主要证型是痰瘀相兼证、血瘀证、痰浊证、阴虚证,与右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常见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等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2例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同步冠心病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各证型的分布和各证型冠脉造影的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中医证型中痰阻心脉证比例最大,134例(42.95%),其次为气虚血瘀证,83例(26.60%),再次为气阴两虚证,54例(17.31%),阴寒凝滞证临床较为少见,仅4例(1.28%),其余各证型较为分散,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以及阳气虚衰证分别占5.77%、3.85%和2.24%。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多为三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多为双支病变,气滞血瘀证则多发单支病变。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平均狭窄程度最重,分别为77.8%和78.0%,气滞血瘀证病变程度最轻,为55.0%,且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阳气虚衰证有显著差别。各个证型的甘油三酯(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血脂、脂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结论: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冠脉正常、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庄微  潘涛 《中医药研究》2010,(12):1423-1424
目的探讨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136例,测得脉压,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脉压≤40mmHg者与脉压〉40mmHg者比较,冠脉病变数量及冠脉病变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脉压≤40mmHg时,冠心病中医证型以心气虚弱型为主,脉压〉40mmHg时,以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为主。结论脉压≤40mmHg与脉压〉40mmHg对预测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意义,脉压的增大反映着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磊 《河南中医》2009,29(11):1075-107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2例,中医辨证分为7型。观察指标:①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②比较7型之间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结果:①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比较,偏实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较偏虚证组为重(P〈0.05);②在7型中心血瘀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组的患者与偏虚组的患者相比心肌缺血较重,病情相对较重,同时在各证型之间以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表明此证型患者的病情重,属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5.
于江  肖虹  刘宇 《中国中医急症》2021,(2):227-229,27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病例共46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与非CIN组,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手术、中医四诊、辨证分型等相关信息。观察分析CI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各中医证型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肾功能变化,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CI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不同证型CIN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比较显示阳气虚衰证组与心肾阳虚证组血肌酐升高明显;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为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证型阳气虚衰证、心肾阳虚证与CIN的发生高度相关,可作为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发生CIN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92名冠心病(CHD)患者、103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CHD-Hp)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采集一般情况、现病史、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中医证候临床表现,并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Excel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做描述性统计,运用SPSS17.0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对比评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x±s)来表述,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CHD-Hp组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则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对比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冠脉病变特点:CHD-Hp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最多见的为多支血管发生病变,CHD组患者最多见的为单支血管发生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Hp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以4级所占比例最多,CHD组患者的狭窄程度则以2、3级所占比例最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特点:CHD-Hp组与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型的联系最为紧密,CHD组患者则是与心气亏虚、心血瘀阻证型联系最为紧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研究数据分析表明,CHD-Hp组患者中医证型单一者、证型夹杂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CHD组对比,二者均比冠心病组患者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者,证型夹杂的CHD-Hp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则更加凶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D-Hp组的冠脉病变情况以多支血管病变以及4级狭窄程度最为多见;CHD-Hp组的Gensini评分亦明显高于CHD组患者。2)CHD-Hp组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型的联系最为紧密,CHD组患者则是与心气亏虚、心血瘀阻联系最为紧密。3)CHD-Hp组中医证型单一者、兼加者冠脉病变程度都较CHD组严重;证型兼并的CHD-Hp组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和分析14家临床协作单位经验辨证的结果,探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采集的经验辨证结果,对其命名进行规范后,借助EpiData3.1软件,运用SPSS16.0进行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规范经验辨证后证候名称,共有39个证候类型,总频数924次.其中频率大于3%的证候有9个: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水饮内停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水停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证,合计频率76.84%;其中气虚血瘀证(174例,18.83%)、气阴两虚证(154例,16.67%)远多于其他证候类型.肾精亏虚证、血虚证、脾胃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心虚胆怯证、湿毒浸淫证、痰湿阻络证、肾阳虚证出现频次为1,故而为不常见证候.在规范后的证候命名基础上,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总频数为1 740次;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总频数为1 397次.其中频次排在前6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血瘀、阴虚、水停、痰、阳虚,它们的合计频率95.46%;其中证候要素气虚(497例,28.56%)、血瘀(448例,25.75%)远多于其他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频次排在前4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心、肾、脾、肺,合计频率占89.26%;其中证候要素心(578例,41.37%)远多于其他病位类证候要素类型.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的多中心横断面经验辨证结果,初步反映出冠心病慢性心衰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药物支架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等证型。按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实证中除痰浊外,气滞证在介入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除术后24h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证中气虚、阳虚、阴虚各证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冠心痛气滞证和血瘀证,充分证明了气滞血瘀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病机关键;但对本虚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痛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