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前认为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应在社区进行,社区护士在糖尿病防治特别是糖尿病教育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社区医院护士的参与下,糖尿病教育呈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得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开展糖尿病教育对社区医院护士提出了更高的专科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制度,在社区医院开展针对护理人员的专科教育,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专病护士培养及工作模式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9月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治疗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糖尿病护理工作进行新的工作模式进行探索:进行糖尿病专病护士培训考核合格,分配到全院各临床科室,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开设糖尿病护理门诊,进行糖尿病护理会诊,开展形式多样的糖尿病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及护理科研.结果 各科室糖尿病专病护士积极开展工作,对非糖尿病专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专病护理,护理门诊接待了糖尿病患者1 000余人次,并进行了糖尿病护理会诊及知识讲座.结论 糖尿病专病护士的培养与工作开展,既可缓解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不足,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又可以促进临床专科护理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即应接受糖尿病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2]。随着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临床科室,为了使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有效的糖尿病护理,在中国香港、美国及英国等综合医院和社区设立了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模式[3]。糖尿病联络护士是介于糖尿病专科护士与  相似文献   

4.
专科护士出诊护士教育门诊促进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出诊教育门诊对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06年1-12月,开设糖尿病专科护士教育门诊,专科护士对47例患者进行糖尿病专科护理评估,分析患者的个体问题,开展一对一的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分析教育及管理效果。结果:糖尿病专科护士教育门诊个体化教育后患者空腹血糖(均值6.2377mmol/L)明显低于教育前(均值8.1895mmol/L)(P〈0.05),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结论:专科护士教育门诊对患者的个体化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空腹血糖,解决个体问题,是糖尿病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糖尿病教育的现状,为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糖尿病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表,包括基本信息及医院开展糖尿病教育情况2部分,向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科的护士长或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53人发放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巷53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95%.调查对象所在医院糖尿病教育开展情况:38家医院设置糖尿病专科护士.共有专科护士47人,其中仅11人占23.4%经过了3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46家医院设有糖尿病教育小组,仪有13家医院开设有糖尿病专科护士教育门诊.糖尿病教育方式中课常教育占90%,小组教育占78%,一对一教育占82%.76.0%的医院对糖尿病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42.1%的医院采用主观判断.64.0%的医院建立有糖尿病教育资料库,其中仅有43.8%的医院采用电脑软件资料库.48.0%的医院开展了糖尿病教育科研,68.0%的医院发表过相关论文或获得成果.另外,有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医院在采取课堂敦育、小组教育及一对一教育上均多于没有专职糖尿病教育护上的医院;在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资料库设置、科研开展方面均显著优于没有专职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医院.结论 在我国建设完整的糖尿病教育团队,加大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工作,普及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资料数据库,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我院糖尿病护士的培养与角色定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介绍糖尿病高级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与角色定位,探讨该角色的发展价值.方法美国的专业培训,中美双方专家的指导和管理,全院范围内工作,追求持续的发展.结果糖尿病高级临床专科护士已成为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咨询者,并在再职护士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结论结合中国实际设立糖尿病高级临床专科护士具有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星  范丽凤 《现代护理》2006,12(8):689-691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100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工作满意度状况。结果对糖尿病教育护士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在82%以上;近20%的糖尿病患者提出心理健康的指导不足;糖尿病教育护士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体化DM教育要更具针对性;糖尿病教育护士的讲课技巧有待提高。结论患者对糖尿病工作满意度较高,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培训,不断提高DM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100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教育工作满意度状况.结果对糖尿病教育护士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在82%以上;近20%的糖尿病患者提出心理健康的指导不足;糖尿病教育护士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个体化DM教育要更具针对性;糖尿病教育护士的讲课技巧有待提高.结论患者对糖尿病工作满意度较高,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培训,不断提高DM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升临床护士的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同质、安全的护理.成立了糖尿病教育小组,制定了小组成员的职责,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系列培训,并通过小组成员对所在科室护士进行培训.由此提高了糖尿病小组成员及全院临床护士的糖尿病专业知识及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教育开展现状,评估医院不同专业人员对开展糖尿病教育的认识和支持程度.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开展糖尿病教育认识及支持态度问卷,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一糖尿病教育组各委员所在地区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糖尿病教育及医务人员对糖尿病教育的认识和支持态度进行现状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均认为开展糖尿病教育是必要的.内分泌专科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对所在医院糖尿病教育情况了解的比例较高,其次为医院管理者,了解最少的为非内分泌专科护士.90.0%以上的医务人员都愿意参加糖尿病教育小组、愿意为糖尿病教育活动及专科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75.5%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在内分泌专科工作3年以上.90.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够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指导;80.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够给予患者运动指导和足部护理指导;只有64.0%的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进行并发症的筛查.结论 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中有必要开展糖尿病教育已完全达成共识,极大部分医务人员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态度对待糖尿病教育.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实践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香港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经验,启动并逐渐完善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训及使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分阶段培养模式,重点指导学员基于自身临床岗位,设计与实施临床糖尿病教育及管理方案,开展相应研究,使其胜任临床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岗位要求.本文对培训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对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糖专科护士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培训糖尿病专科护士,建立糖尿病专科护士制度,开设专科护士工作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样性、针对性专科健康教育,全程管理糖尿病患者群。结果:95例糖尿病患者,通过糖尿病专科护士系统的教育后,其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有极大提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检验指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93.68%。结论: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制度,培训一批糖尿病专科护士,广泛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床位包干法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根据护士个人能力每人分管3~6张病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跟进教育和教育后的效果评价.采用“住院患者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表”比较实施床位包干教育前后6个月(2012年1~6月和2012年7~12月)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并对病区健康教育质量检查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床位包干教育前后住院患者糖尿病教育效果、病区健康教育质量检查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床位包干教育有利于提高住院患者糖尿病教育效果,促进病区健康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使全科护士的教育能力及沟通水平得到锻炼,值得在住院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教育开展现状,评估医院不同专业人员对开展糖尿病教育的认识和支持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开展糖尿病教育认识及支持态度问卷,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一糖尿病教育组各委员所在地区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糖尿病教育及医务人员对糖尿病教育的认识和支持态度进行现状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均认为开展糖尿病教育是必要的。内分泌专科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对所在医院糖尿病教育情况了解的比例较高,其次为医院管理者,了解最少的为非内分泌专科护士。90.0%以上的医务人员都愿意参加糖尿病教育小组、愿意为糖尿病教育活动及专科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75.5%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在内分泌专科工作3年以上。90.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够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指导;80.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够给予患者运动指导和足部护理指导;只有64.0%的人员认为糖尿病教育护士能进行并发症的筛查。结论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中有必要开展糖尿病教育已完全达成共识,极大部分医务人员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态度对待糖尿病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络护士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0名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由其负责培训本病区护理人员,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培训前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及非糖尿病专科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糖尿病联络护士在培训后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及非糖尿病专科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联络护士模式有利于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提高,有利于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专科护士任职资格的认同情况,为糖尿病专科护士的选拔、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专科护士岗位资历和胜任素质认同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安徽省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70名内分泌科护士为调查对象,收集的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53%的被调查者认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岗位所需最佳受教育程度是本科;69%认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岗位所需最低工作年限为5年;68%认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岗位应当具备的最低职称为中级;81%认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岗位最佳年龄为30~40岁.糖尿病专科护士胜任素质各条目均分都在3.5分以上.结论 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专科工作经历的年轻护士是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较佳人选;糖尿病专科护士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突出的创新和服务意识,掌握多学科的知识,熟练的专科技能以及成熟、稳重、乐观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情景案例分析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后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报名参加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的人员,进行每月的集中理论授课、操作技能培训,完成全部培训内容后,以情景案例分析为主要手段进行结业考试,并对考核合格的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从参加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的48名人员中,按照理论考试成绩和考勤率是否达标的要求初筛出28名,采用情景案例分析法进行结业考试后选拔出22名糖尿病联络护士.情境案例分析法的考核方式得到了糖尿病联络护士的广泛认可,且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及护士长对其工作的评价得分均显著提高.结论 情景案例分析法用于糖尿病联络护士考核,有利于选拔出综合素质较高的糖尿病联络护士,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与专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形成符合我国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内容,为培养糖尿病临床护士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探讨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结果]专家对糖尿病专科护士各课程重要程度认可率为68.8%~100.0%,3轮专家咨询总体协调系数P<0.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结论]专家的预测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上的,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患者常因伴有其他疾病而被内分泌科以外的科室收治。有研究[1]表明,内分泌科护士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较非内分泌科护士好。因此,为提高糖尿病的整体护理水平,更有效地进行糖尿病管理,让糖尿病患者能够在医院的所有科室都得到专业的护理,东阳市人民医院组建了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即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提高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目前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仍不完善。本文对我国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培养与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专科护士队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