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利血平注射法复制脾虚证模型,以分别代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的T、B淋巴细胞活性及血清IgG、IgM的水平为指征,观察益气健脾基本方四君子汤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脾虚证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IgM水平显著降低,四君子汤防治组与正常大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的防治作用表现在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及升高IgM水平的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模型大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四君子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利血平注射法复制脾虚证模型。以分别代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的T、B淋巴细胞活性及血清IgG、IgM的水平为指针,观察了益气健脾基本方剂四君子汤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发现脾虚证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IgM水平显著降低。四群子汤防治组与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提示四君子汤对脾虚证的防治作用表现为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及升高IgM水平的作用两上方面。  相似文献   

3.
肝郁证T、B淋巴细胞活性改变及疏肝治疗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肝郁证机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变化及疏肝治疗的影响,采用夹尾应激加肾上腺素注射法复制肝郁证模型,观察分别代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的T、B淋巴细胞活性变化、血液IgG、IgM的水平及疏肝解郁基本方剂柴胡疏肝散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肝郁证模型大鼠T、B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升高,IgM水平显著降低,通过灌服柴胡疏肝散可明显预防前者的升高,而对后者的降低无明显影响,认为肝郁证淋巴细胞活性增强,IgM水平降低,疏肝治疗通过降低淋巴细胞活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法代表方剂对实验性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印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组、黄芪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组,采用破气苦降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证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CAS的含量.[结果]脾虚模型组血清GAS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性提高模型大鼠血清GAS含量(P<0.05),其作用大小依次为黄芪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组>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组.[结论]益气健脾方药改善脾主运化功能的作用与其能升高血清胃泌素含量,促进胃肠道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法代表方剂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模型骨骼肌线粒体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组、黄芪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组,采用破气苦降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证大鼠模型,用定磷法检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ATPase的活性。结果益气健脾方药能显著升高脾虚证大鼠模型骨骼肌线粒体ATPase的活性。结论从微观的角度验证了中医“脾主四肢”“脾主肌肉”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郁证、脾虚证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以及Western-blot法检测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对肝郁证、脾虚证模型大鼠T细胞NF-ATc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组NF-ATcmRNA及蛋白质表达较明显降低(P<0.05),脾虚模型大鼠NF-ATcmRNA及蛋白质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肝郁组NF-ATc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P>0.05),脾虚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而四君子汤治疗后,脾虚组NF-ATcmRNA及蛋白质表达下调(P>0.05),肝郁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郁证与脾虚证的免疫功能失调与NF-ATc的表达异常密切相关;NF-ATc通过调节肝郁证与脾虚证的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介导二者Th0细胞向Th1、Th2不同的方向分化;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通过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调节NF-ATc表达,使其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电活动变化的影响,探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每组各10只,用利血平制作实验性脾虚证大鼠模型14d后,四君子汤组灌胃四君子汤治疗,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胃窦、十二指肠电活动。【结果】脾虚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电慢波节律、振幅及运动指数均下降(P〈0.01,P〈0.05)。四君子汤组治疗后上述各值均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四君子汤能调整脾虚大鼠紊乱的胃肠电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医脾虚证与胃癌病人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探讨健脾益气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 ,将 10 2例患者分为胃癌无脾虚证和有脾虚证两组。分析统计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PTNM分期等。并将有脾虚组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与手术 +健脾治疗组 ,分别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RBC 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 (RBC ICR)、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  10 2例胃癌患者中有 6 3例 (6 1 8% )合并不同程度的脾虚证。脾虚组与无脾虚组患者相比 ,其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PTNM分期的构成比不同 ,有脾虚证组T3~T4、低分化腺癌以及 3、4站淋巴结转移患者较多 ,PTNM分期Ⅲ、Ⅳ期者较多 (P <0 0 1)。脾虚组胃癌患者手术 +健脾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RBC C3bRR、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 ,RBC ICR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胃癌患者脾虚证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合并脾虚证患者的预后比不合并脾虚证患者差。脾虚型胃癌患者术后合并应用健脾益气中药可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健脾散对脾虚证治疗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黄塑大鼠脾虚证模型,采用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改变为观察指标,选用治疗脾虚证的经曲方四君子汤作为对照,对民间常用中草药方剂健脾虚证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脾散治疗脾虚证的主要机理与四君子汤相似,是促进脾虚证大鼠胃底腺壁细胞和十二指肠粘膜吸收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的恢复,从而使脾虚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脾虚证、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5组,每组12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连续4周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其中3个中药干预方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按10 mL/kg给予相应方药灌胃,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实验第29天,处杀各组大鼠,测定血清三磺甲腺原氨酸(T3)、四磺甲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3、T4、TRH、TSH均见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血清T3、T4均呈显著性升高(P<0.05);柴疏四君汤组血清TRH、TSH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低下,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佳.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具有更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虚证中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机制及健脾益气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法构建脾虚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分为脾虚模型组和四君子汤组,每组各7只,另取正常组7只.四君子汤组给予四君子汤1.0 g·mL-1·kg-1灌胃,脾虚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21 d.给药期间记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脾虚模型脑内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及基因表达变化和益气扶正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1组(四君子汤)、治疗2组(玉屏风散),每组各10只。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采用称重法检测免疫器官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与原位杂交法检测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的IL-18蛋白表达与IL-18mRNA表达变化及四君子汤、玉屏风散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胸腺及脾脏指数明显下降,模型组IL-18蛋白与IL-18mRNA表达在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明显降低;治疗组胸腺及脾脏指数增加,上述脑区的IL-18蛋白与IL-18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益气扶正中药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器官,调控细胞因子IL-18蛋白及基因表达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小鼠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用最佳药物剂量。方法大黄煎液制备小鼠脾虚证模型后,以3种剂量(12.5、25、37.5g/kg)的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测定小鼠体重、体温、消化道内食糜平均滞留时间、胃排空速率、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脾脏和胸腺脂数。结果脾虚证小鼠体重增长缓慢,体温降低、消化道内食糜平均滞留时间缩短、胃排空加快、胃泌素的量降低、胃动素的量升高,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3种剂量的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小鼠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均有明显的矫正作用,以高剂量效果最佳。结论高剂量四君子汤(37.5g/kg)可能为治疗脾虚证小鼠消化及免疫功能紊乱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脾虚证模型大鼠骨骼肌肌力变化及中医补脾类方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造模4周。造模2周后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脾虚模型组、中药干预组(健脾升阳的补中益气汤组、健脾的四君子汤组、健脾渗湿的参苓白术散组);于造模第15天,中药各组大鼠分别按4.05 g/(kg·d)给予各干预方(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测定各组大鼠的抓握力,血液和骨骼肌相关生化指标,观察骨骼肌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脾虚模型组大鼠抓握力、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肌肉素(Musclin)、胆碱酯酶受体(M-AChRM2)及Ca2+-ATPase均显著性降低,血胆碱酯酶(Ach E)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骨骼肌出现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匀,肌丝松散及肌纤维空泡样变。与模型组相比,3个干预方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见不同程度地改善(P0.01或P0.05),骨骼肌病变减轻;其中补中益气汤组的抓握力和骨骼肌SDH、CK-MM、M-AChRM2较四君子汤组和参苓白术散组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骨骼肌的损伤,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3方对该模型大鼠骨骼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以健脾升阳的补中益气汤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升阳法对脾虚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探讨升阳法、健脾益气法与健脾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虚的区别,通过实验证实升阳法对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的辅佐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模型组、健脾益气组、升阳组、健脾益气升阳组,生理盐水组,每组各8只。均采用破气苦降加饮食失节法制成脾虚证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外)。第43天,造模结束时,正常组、脾虚模型组大鼠股静脉取血;健脾益气组、升阳组、健脾益气升阳组,生理盐水组造模结束后分别灌服健脾益气药、升阳药、健脾益气升阳药、生理盐水,疗程21天后股静脉取血。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ⅥP)、白介素2(IL-2)、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的变化。结果:脾虚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NPY、VIP、IL-2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TSH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升阳组、生理盐水组与正常组比较,NPY、IL-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TSH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升阳组、生理盐水组与脾虚组比较,四个指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健脾益气组与脾虚模型组比较,NPY、IL-2含量升高,TSH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健脾益气升阳组与脾虚模型组比较,NPY、IL-2、TSH含量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健脾益气组、健脾益气升阳组与脾虚模型组比较,VIP含量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法对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确有辅佐作用,健脾益气升阳法较健脾益气法能更好地调节脾虚大鼠的整体机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证组、柴胡疏肝散组、四君子汤组、柴疏四君汤组5组,每组12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 过度疲劳+ 饮食失节法,连续4周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其中3个中药干预方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按10 mL/g 给予相应方药灌胃,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实验第29天,处杀各组大鼠,测定血清IL-2、IL-6及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和IL-6及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见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胡疏肝散组、四君子汤组、柴疏四君汤组3组大鼠血清IL-2均呈显著性升高(P<0.05);柴胡疏肝散组和柴疏四君汤组血清IL-6呈显著性升高(P<0.05);柴疏四君汤组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疏肝方、健脾方、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模型的免疫低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以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佳;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具有更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脾虚证小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正常成年大鼠42只,分为正常组、实验性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及四君子汤治疗组。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微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法,观察大鼠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及其EC细胞、G细胞的变化。结果:①四组大鼠小肠粘膜未见明显的组织结构变化。②脾虚组内分泌细胞与正常组比较,EC细胞、G细胞内的反应物含量均降低,这与脾虚证诸多证候的发生有关;经四君子汤治疗后,治疗组比自然恢复组更接近于正常组。表明脾虚证的临床表现与小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的变化有关,四君子汤对脾虚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君子汤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免疫指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的中医代表复方四君子汤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用电刺激法制备慢性应激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四君子汤组等4组.观察行为学指标的变化,并通过脾细胞产生IL-2水平、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脾指数、胸腺指数等观察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健脾益气方药对慢性应激大鼠的调节作用机制.结果四君子汤可提高慢性应激大鼠旷场试验行为得分,增加大鼠的挣扎次数,缩短其悬尾静止时间;四君子汤组大鼠脾细胞产生IL-2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刺激指数比两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四君子汤可有效地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表现并可提高慢性应激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感染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I患者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检测IgG,IgA和IgM242人次,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其积分194人次。结果:不同证候间的IgG,IgA,IgM含量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其积分均数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BVI患者的异常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为主,少数患者可伴随体液免疫失调;HBVI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与中医证候有关。湿邪困脾和肝郁脾虚证是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病理基础;不典型证是IgG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肝郁血瘀是IgA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而肝肾阴虚证是IgA水平降低的病理基础;肝胆湿热和不典型证是IgM水平增高的病理基础,而湿邪困脾、肝郁脾虚和肝和肝肾阴虚证是IgM水平降低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水盐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采用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复制脾虚证模型,造模2周后随机分为脾虚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四君子汤组、参苓白术散组。于造模第15天,给药各组大鼠按4.05 g·kg~(-1)·d~(-1)剂量给予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Na~+、K~+、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结肠和小肠段水通道蛋白-3(AQP3)及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模型组大鼠血中Na~+、ALD、ADH均显著性升高(P0.01),肾脏AQP2显著升高,血K~+及结肠和小肠段中AQP3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3方干预组大鼠血中Na~+、ALD、ADH及肾脏AQP2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血K~+及降结肠和小肠段AQP3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补脾类方之间比较,参苓白术散组血中Na~+、ALD、AVP均较其他2方组显著性降低(P0.01),血K~+及降结肠段和小肠段AQP3较其他2方组显著升高(P0.01);参苓白术散组和补中益气汤组的肾脏AQP2较四君子汤组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水盐代谢及细胞水转运功能的异常,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3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水液代谢失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健脾渗湿方参苓白术散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