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2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食管次全切除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颈、纵隔、腹腔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21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70例,女47例,年龄36—78岁,平均(56.7±7.2)岁;上段食管癌55例,中段食管癌111例,下段食管癌51例;病变长度〈3.0cm者52例,3.1—5.0cm者98例,5.0cm以上者67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205例,鳞腺癌7例,腺癌5例。结果202例(93.09%)患者获根治性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62/217),但经及时处理均顺利恢复。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13%、22.58%。食管切缘均无肿瘤残留。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23例,其中26例已经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采用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是必要的、可行的,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复发,有利于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特别适合食管中上段癌,颈部、上纵隔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例。通过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武威881例食管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武威地区1995~2004年间881例食管癌的检出情况。方法查阅相同年限内的内镜登记本及相关病历资料,收集食管癌检出病例。结果食管癌年平均检出率为5.87%,男女之比为3:1,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9岁;食管癌多发部住由高到低依次是食管中段、下段、中下段和上段;早期食管癌21例(2.38%),中晚期食管癌860例(97.62%);鳞癌819例,腺癌45例,腺鳞癌17例,分别占92.96%、5.11%和1.93%。结论武威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内镜是食管癌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上段食管癌是指发生于胸上段,颈段的食管瘤。约占食管癌的35%~15.3%t‘]。由于生长部位高,解剖特殊,手术治疗有一定困难,故常采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效果欠佳,我们自lop年11月~lop年5月对426例食管癌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上段食管癌46例,约占同期食管癌手术的10.8%,术后再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三.1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8岁~69岁,平均53岁。50岁以上32例;49岁以下14例。病史均在0.5年以内。46例均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入院时能进普食者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325例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3年4月问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资料。食管中段208例(64%),食管下段75例(23%),食管上段42例(13%),手术切除308例,主动脉弓上吻合20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73例,颈部吻合29例。结果: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2.3%、41.3%、21.5%,术后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l3例,肺部感染4例,乳糜胸1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是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改进吻合技术,术后积极治疗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1986年1月至1995年5月,我们采用经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癌43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全组男性209例,女性127例,年龄30~78岁。夹杂其他脏器疾病者占24.1%,心电图异常者28.9%,肺通气功能低下者22%。术后并发症率5.7%,死亡率0.5%。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和30.6%。作者对该术式的优点及手术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术式符合生理,径程最短,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性高,病变切除彻底,创伤小,并发症少。尤其对心肺功能较差,夹杂慢性疾患的老年人及高位食管癌患者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了解食管癌胃镜表现特点。②方法 对115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食管癌胃镜检出率为0.4%,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3例,中段61例,下段41例。食管癌以浸润型病变最为常见,占35.7%,病理活检阳性率为90.4%,51-6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58.3%。④结论 胃镜检查有助于食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63例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75岁以上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施行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分析自1987年8月至2006年3月本院胸外科手术治疗7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40例,贲门癌患者2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75~79岁者54例,80~87岁者9例。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26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2例,弓下吻合2例;责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19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4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死亡5例,1例死于心肌梗死,3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2例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年龄75岁2例,76岁2例,77岁1例。术后3年生存率44.19%(19人/43人),5年生存率35.29%(12人/34人),10年生存率18.52%(5人/27人)。结论:年龄大于75岁以上者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术后并发症死亡率7.9%(5人/63人),明显高于同期的75岁以下病例的3.5%。高龄患者肺脏的弹性回缩力下降,胸廓钙化固定,呼吸肌力量下降,造成呼吸空气的能力下降,加之一部分人的合并疾病和长期抽烟等因素导致咳嗽能力和呼吸道黏膜纤毛廓清能力下降,从而术后易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本组死亡5例中有4例为呼吸道因素。因此,选择手术病例和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管理,要特别注意呼吸功能情况。掌握手术适应症要严格,术后管理要细致,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清除咽喉部分泌物防止误吸。只要做好了呼吸道管理这项工作,就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75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下段食管癌的改良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左胸、左颈二切口行根治食管次全切除,胃经原食管床上提至颈部与颈段食管行改良式单层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876例。结果:痊愈出院871例,死亡5例,1a、3a、5a生存率分别与91.5%,64.8%,及31.5%。结论:该术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近期效果良好,5a生存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372例食管癌的年龄性别及内镜形态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年间进行纤维胃镜检查者19227例,经病理检验后确诊为食管癌者共372例,男女比例为4.03:1,最小26岁,最大84岁,41岁至60岁间病例占64.8%,发病部以下段癌居多,占56.72%,其次为中段癌,占36.29%,病理结果鳞状细胞癌占81.45%,腺癌18.55%。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潮汕地区为食管癌高发区,患病率为1/1000。收集我院1990~1993年4年间外科治疗食管癌732例,发现有家族性癌史者70例,占9.6%,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有家族癌史70例中,男性46冽,女性24例,平均年龄50岁(最低34岁、最高74岁)。亲属发生癌者81例,其中食管癌57例(占74.5%)、贲门癌3例、胃癌4例、肝癌5例、结肠癌1例、乳腺癌2例。肺癌1例、膀胱癌1例、淋巴瘤1例、头颈肿瘤1例、脑胶质瘤2例、部位未明3例。一级亲属71例(占87.6%),二级亲属6例,非血缘4例,所有均是操潮语居民。2讨论2.1本组食管癌病人有家族性癌史70例…  相似文献   

11.
于磊  李建业  蒋俭 《北京医学》2006,28(2):65-67
目的总结高位食管癌不同术式及食管替代器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2年至2001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04例高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选取不同的手术术式和不同的器官替代,观察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除率为95.2%,手术死亡率为3.8%,5年生存率为27.7%.手术切除的99例中,65例(65.6%)应用胃代食管,20例(20.2%)结肠代食管,14例(14.2%)喉气管瓣代下咽及颈段食管.高位食管癌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狭窄和反流等.结论高位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需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侵及的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选取具体的手术术式;胃、结肠及气管替代食管各有其利弊,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术者的自身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下咽颈段食管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切除后下咽颈段食管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不同方法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25例,其中下咽癌14例,下咽颈段食管癌11例,按1997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分期标准T2N0 5例,T2N1 2例,T3N0 4例,T3N1 3例,T4N1 7例,T4N2 4例.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治疗5例,放疗后再手术2例,手术加术后放疗18例,保留喉功能手术8例,行颈淋巴清扫术21例.重建方法为游离空肠移植代咽-颈段食管、胃上提代下咽-食管、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肌皮瓣修复.结果:游离空肠和胃代咽-食管共3例,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4例,术后2周均较快恢复进食功能,无并发症.肌皮瓣和皮瓣修复18例中,10例无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咽瘘6例,咽食管狭窄7例,胸大肌皮瓣完全坏死1例,并发症者经换药、再次修复及咽食管扩张术后5例恢复进食功能,3例作永久性胃造瘘解决营养.25例中,无围术期死亡者,3年生存率为38.9%(7/18).结论:利用内脏代下咽食管和喉气管黏膜瓣修复者术后恢复进食快,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低.肌皮瓣修复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后胸腔内出血6例教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腔内出血的原因并总结诊治经验。揭示此类手术应熟悉肋间血管的走行,关胸时仔细检查止血情况;晚期食管癌不能盲目追求切除率,以避免或减少术后胸腔内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胃代食管术在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胃代食管术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其3年生存率为75%,5年生存率为40%。结论胃代食管术是治疗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开胸食管内翻剥脱术在治疗下咽、颈段食管及贲门癌中的应用。方法18例中送行食管内翻剥脱10 例,顺行食管内翻剥脱8例;胃代食管15例,结肠代食管3例;咽、喉切除,气管永久性造瘘2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 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15例,生存率1年以上者占 77%, 3年以上者占44.5%, 5年以上者占22%。结论该方法对心肺功能影响小,使高龄及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食 管癌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下咽、颈段食管癌应积极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胸段食管癌应尽量避免使用该方 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多种组化方法结合神经银染技术,对大鼠的食管颈段神经形态观察发现:延髓内双侧疑核的咀侧端及迷走神经背核闩平而附近,分别见散在的多极和梭形标记细胞;颈前、中节、颈胸节和胸交感节(T_2-T_4),结状节,脊神经节(C_2-C_8)内均见标记细胞。 食管壁内的神经束及分支,由粗、细两类神经纤维组成。其中AchE阳性的胆碱能纤维占优势,分别见于外膜丛、肌内丛、粘膜下丛,腺体血管周围和粘膜肌内,粗纤维末梢伸向上皮基部和上皮之间,肌内的神经末梢呈结状膨大。外膜和肌肉见有神经节和散在的神经细胞。而食管壁内肾上腺素能纤维稀少,仅见于神经束和分支内及血管壁周围。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79~1991年共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1087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92例,发生率8.5%,其中吻合口瘘5.6%、吻合口狭窄2.7%、吻合口颈动脉瘘0.2%。讨论了颈部吻合口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食管癌高发区(河南辉县)125例(男76例,女49例)食管中、下段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男性食管中段正常,乳头升高,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分别为:31.58%,31.58%,61.84%和1.32%;女性分别为:32.65%,36.73%,48.98%,4.08%。同一组病人食管下段正常、乳头升高、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男性分别为:51.53%、27.63%、38.16%和5.26%;女性分别为57.14%,22.45%,34.69%和0.00%。结果提示,食管中、下段组织学改变不同,中段乳头升高,基底细胞过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下段,而间变的检出率男性下段高于中段,女性下段低于中段(P<0.05,t检验)。  相似文献   

19.
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侵犯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局部侵犯特点,探讨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本院1993~2002年手术治疗的2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51.9%)患者有颈部器官的侵犯,接受侵率的高低依次为颈前带状肌、颈段气管、喉返神经、颈段食管等,其中104例行根治性手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涉及气管、食管部分切除4例,5年存活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6%、84.7%。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晚期可伴有广泛的颈部器官的侵犯,大多数可行癌肿根治性切除,行气管、食管扩大切除后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凋亡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用TUNEL技术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30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凋亡情况 ,用 10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研究 ,分析它们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及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 ,细胞凋亡逐渐减少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凋亡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凋亡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的异常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且检测细胞凋亡对早期食管癌的判断和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