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类细胞因子,在骨转化、胚胎发育及正常组织、器官的动态平衡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BMPs及其受体一方面可通过参与肿瘤的增殖,转移,血管生成以及分化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另一方面,却可通过上述作用成为肿瘤细胞的抑制分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胸腺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其预后,以期寻找到侵犯大血管的恶性胸腺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有明确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患者19例,其中行Y型血管置换术2例,行双根人工血管置换6例,行单根上腔静脉和(/或)其属支置换术6例,行上腔静脉和(/或)其属支成形术5例。5例患者行主动脉和(/或)其属支外膜剥离。13例患者同时切除受侵犯肺组织,行解剖学肺段切除2例,行肺叶切除11例。12例患者因肿块完全侵犯膈神经,行单侧膈神经切除11例,行双侧膈神经切除1例。结果 19例患者平均生存期44.1(3~114)个月。1年生存率88.2%(15/17),3年生存率64.7%(11/17),5年生存率50%(4/8)(截至2012年10月)。结论恶性胸腺瘤侵犯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并致梗阻不应成为纵隔肿瘤局部根治性切除的禁忌。掌握手术指征和禁忌,争取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术后的后续治疗,尤其是放疗,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法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临床效果,降低食管胃颈部吻合口术后狭窄的发生率.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0例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手术患者,96例采用传统全层间断内翻缝合法,114例采用可吸收线黏膜层与浆肌层分层缝合法进行胃食管吻合.术后1周、1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耐受上腔静脉梗阻时间,为临床上腔静脉重建术中阻断安全时限提供依据.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5只,对照组5只,阻断上腔静脉1 h手术组和2 h手术组各10只,观察上腔静脉压变化,并比较3组术后脑含水量百分比、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1)阻断后兔上腔静脉压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维持"过程;(2)阻断1 h组脑含水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阻断2 h组脑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亦较阻断1 h组高;(3)阻断1 h组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脑细胞病变轻;阻断2 h组可见脑水肿改变,神经元坏死.结论 成功建立急性上腔静脉梗阻动物模型,阻断兔上腔静脉1 h相对安全,阻断2 h以上将产生脑水肿及神经元坏死等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血管重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的应用经验和疗效。方法经外科手术治疗并血管重建的原发性纵隔肿瘤76例,22例(28.9%)单纯侵及上腔静脉;16例(21.1%)侵及单纯左或右无名静脉;34例(44.7%)侵及上腔静脉和左或右无名静脉;有4例(5.3%)单纯侵及主动脉外膜。行完整切除70例,部分切除6例;行血管置换46例,血管成形30例。结果全组病人无一例围术期死亡。上腔静脉阻断时间为(10-30)min,平均(18.0±5.3)min。左或右无名静脉单侧阻断时间为(11-25)min,平均(16.5±4.2)min。全组病人均获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术后生活质量满意。结论纵隔肿瘤侵及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大血管的病人,如全身无系统功能严重受损应积极手术治疗,可选用血管置换或血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刀刺伤并刀片滞留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2 0岁。因被刀刺伤左胸背部 3h入院。体检 :脉搏 96次 mim ,血压 10 0 70mmHg(1mmHg=0 .133kPa) ,呼吸 2 6次 min ,意识清楚合作 ,左胸背部 7~ 8肋间脊柱旁有一长约 2cm伤口 ,刀体断裂 ,刀身嵌入左胸背部。胸部侧位片示左 7、8肋起始处有致密影 ,长约 4 .0cm(图 1)。入院诊断 :(1)胸部外伤 ,左侧血气胸 ;(2 )胸腔金属异物。急诊行剖胸探查术 ,从左后外侧第 5肋床入胸 ,术中见胸腔内遗有 6cm× 1.5cm× 0 .2cm的尖形钢刀断片 ,刀尖经第 6肋间刺穿左下肺叶背段后于降主动脉左后外侧刺入主动脉但未刺…  相似文献   
8.
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骨髓细胞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能力及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连续收集4周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含有不同浓度上清的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析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加入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各组MTT比色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第1,2,3,4周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VEGF分别为(24.40±7.99,89.28±5.13,115.24±10.08,157.00±15.64)pg/ml。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体外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持续分泌VEGF。  相似文献   
9.
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处理组(n=13)CPB期间每5min间断肺通气一次;对照组(n=11)CPB期间不通气。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留取血液标本,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总蛋白(T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血清总蛋白以及术前、CPB后1h、4h肺氧合指数(OI)。结果处理组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TP、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0.02,0.02),CPB后O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CPB后1h、4h其OI均较同组CPB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间断肺通气可通过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等,对CPB所致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94~ 2 0 0 1年间共收治穿透性心脏损伤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均为男性 ,年龄 17~ 4 0岁。刀刺伤 6例 ,钢筋戳伤 1例。体表受伤部位 :左前胸 5例 ,右前胸 1例、左胸并上腹部 1例。心脏损伤部位 :右室前壁及流出道 4例 ,左室侧壁 3例。心脏破口 0 .5~ 3.0cm。合并损伤 :左上肺贯通伤 2例 ,左肺裂伤并脑外伤 1例、内乳动脉破裂 1例 ,内乳动脉破裂并腹外伤 1例。以失血性休克为主或心包压塞为主各2例 ,二种表现均有的 3例。体查均有不同程度血气胸。受伤至就诊时间 10~ 12 0min ,1h内入院 3例 ,其余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