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类使用麻疹疫苗已有30年的历史,各国都建立了较完善的麻疹免疫接种程序,大幅度降低了麻疹发病率,然而却很难达到消除的水平,麻疹依然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行扩大的免疫程序,麻疹疫苗放列为优先发展项目,推动了对麻疹病毒的深入研究。该文就近年来麻疹病毒的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麻疹消除困难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疹消除困难因素及其对策吴国钧消除麻疹已成为目前全球专家们的难题,笔者拟对消除难因素及对策作简要综述。一、概念及背景麻疹消灭(eradication)和消除(elimina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全球消灭发病,且同时意味着麻疹病毒在生物学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输入性新型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血清对D9基因型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探讨正常健康人群对感染新型麻疹病毒的抵抗力。方法采集D9基因型输入病例接触者血清和选择2008年四川省健康人群血清,分别用D9基因型输入病毒和本土流行株H1基因型病毒进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结果 D9基因型输入病例接触者和四川健康人群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较高,对D9基因型输入病毒的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以下简称GMT)分别为44.02和54.57,对四川本土流行株H1基因型病毒中和抗体的GMT分别为39.12和41.36,抗体滴度均达到保护水平(≥16)。结论无论四川省本土流行株感染产生的抗体和疫苗免疫诱生的抗体对D9基因型输入病毒都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麻疹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使用麻疹疫苗已有30年的历史,各国都建立了较完善的麻疹免疫接种程序,大幅度降低了麻疹发病率,然而却很难达到消除的水平,麻疹依然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行扩大的免疫程序,麻疹疫苗被列为优先发展项目,推动了对麻疹病毒的深入研究。该文就近年来麻疹病毒的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验室诊断麻疹疑似病例和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3月广东省云浮市1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并收集病例急性期血清和咽拭子各1份,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和中和实验;通过RT-PCR扩增麻疹N基因碳末端589个核苷酸。并进行测序和种系分析。结果:该麻疹疑似病例确诊为麻疹病例,并分离出1株麻疹病毒,该麻疹流行株不同于中国疫苗株(S-191),鉴定为H1基因型;和目前国外流行株相比在核苷酸水平变异最大可达12.8%。和目前广东省H1流行株相比在核苷酸水平变异在1.1%-3.7%;中和实验表明麻疹疫苗免疫后血清能够中和该野病毒,但其中和的滴度比中和疫苗株低2至4倍。结论:云浮市存在麻疹病毒野毒株,病毒基因发生变异,现在使用麻疹疫苗免疫对易感人群仍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0年东莞市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东莞市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流行株的基因型。方法 2000年4-7月间东莞市发生有55例患者的麻疹流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直接检测麻疹病人急性期唾液中的麻疹病毒核糖核酸(RNA)的N基因和M基因,对任意选取的5份RT-PCR阳性标本和疫苗株沪-191的N基因扩增片段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系统树分析。结果 用RT-PCR方法直接检测的阳性率为87.3%;用血清抗-MV-IgM ELISA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70.9%,抗MV-IgM阴性的病人唾液中有68.8%的标本MV-RNA阳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流行株的基因型与世界麻疹病毒流行株不同,差异为1.4%-11.7%,可归属于H基因型。结论 2000年东莞市麻疹病毒流行核酸序列完全相同,为H基因型,说明本次流行的麻疹病毒具有同源性,来源于同一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抗麻疹病毒(MV)的单克隆抗体(单抗,McAb),并用该单抗研制捕获法ELISA检测MV-IgM的诊断试剂盒。[方法]以MV减毒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抗MV的杂交瘤细胞株,以获得该单抗,并对用其研制的检测抗MV-IgM试剂盒进行考核。[结果]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株中,B2能稳定分泌高滴度抗MV单抗。经考核,用该单抗酶结合物研制的检测抗麻疹-IgM试剂盒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与同类商品试剂盒比较,其检出麻疹病例血清抗MV-IgM的时间较早。[结论]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成功地制备了小鼠杂交瘤细胞,其中B2株能稳定分泌高效的抗MV单抗,用于研制检测抗MV-IgM捕获法ELISA试剂盒,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宛城区12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麻疹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lgG抗体。结果儿童麻疹lgG抗体水平比较高,占90.00%以上,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区还存在着麻疹散在病例和局部流行的发生,该区应在提高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同时加强复种工作,提高有效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一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用以建立和推广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麻疹检测新技术。方法:TaqMan特异性荧光标记探针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麻疹疑似患者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FQ-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次试验检测灵敏度达0.1TCID砷。在14份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有13份标本检出麻疹病毒核酸,从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h。结论:FQ-PCR法为麻疹病毒核酸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及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陕西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探讨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在2000~2003年采集陕西省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标本56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麻疹病毒15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结果7株麻疹病毒均属H1基因型,其中H1a4株,H1b3株,H1a和H1b在450个核苷酸片段中的差异为2%~4%。结论H1a和H1b在陕西省隔年流行,流行优势株的变化可能受本土病毒变异和邻省输入病毒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景洪市7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现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7岁以下儿童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35.36%,抗体GMT413.2,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之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抗体阳性的儿童中具有初种史的占25.81%;复种史的占40.3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抗体GMT具有复种史的儿童大于初种史的儿童,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景洪市还存在着麻疹散在流行的可能和局部暴发的潜在危险。该市应在提高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同时加强复种工作,提高有效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特征。方法对2003-2004年用健康产婴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离的麻疹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分析C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2003年和2004年各分离麻疹病毒3株(XJ03-26、XJ03-27、XJ03-74、XJ04-146、XJ04-150、XJ04-152),除XJ03-26株与沪191株核苷酸差异〈1%,属疫苗相关株A基因型外,其余5株均为H1基因型。其中XJ03-27、XJ03-74、XJ04-150和XJ04-152与H1a参考株China9322的核苷酸差异为0.5%~1.6%,同属于H1a亚型;XJ04-146与H1b参考株China9475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7%,属于H1b亚型。4株H1a毒株分属两组(即XJ03-27与XJ04-150,XJ03-74与XJ04-152),每组内毒株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几近相同无差异,但两组间毒株却存在较大变异,核苷酸差异达6.1%(27个核苷酸差异)。结论新疆地区2003-2004年流行的麻疹病毒以H1a亚型为主,亦存在H1b亚型。  相似文献   

13.
钱路创  华春珍 《健康研究》2014,34(6):630-632
目的研究临产孕妇血清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保护性抗体水平,为预测母传抗体对婴幼儿的保护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临产孕妇血清MV Ig G抗体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时段内共有419名临产孕妇,MV Ig G范围为5.5~28208.5m IU/m L,几何均数为1405.2±2202.9 m IU/m L,MV Ig G阳性率为89.50%,但MV Ig G对胎儿达保护性水平(超过1000 m IU/ml)者仅占44.39%;非杭州籍孕妇MV Ig G抗体达到对胎儿保护性水平的率显著高于杭州籍孕妇(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临产孕妇体内MV Ig G抗体处低水平,对胎儿的保护率低,建议育龄妇女孕前常规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4.
麻疹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麻疹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全球每年约有100万儿童死于麻疹,在疫苗可预防的病毒性疾病中麻疹仍是死亡例数最多的疾病。随着对麻疹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发现其流行病学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就麻疹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院门诊及住院儿童麻疹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疑似感染麻疹病毒的儿童268例,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采集,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麻疹病毒IgM。结果268例疑似麻疹患儿检出MV IgM抗体阳性120例,阳性率为44.8%;两年MV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季度不同发现,麻疹病毒感染各季度均有发生,第二季度MV感染患儿较多,为发病高峰期,MV阳性检出率可达49.3%,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MV阳性检出率较低;按照月份不同,发现发病高峰期集中于4~6月份,与季节分布一致;按照年龄分布,疑似麻疹病毒感染患儿集中于1~3岁,7~14岁年龄较少,但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0~1岁,高达60.0%,根据年龄的增长MV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按照民族分布,汉族所占人数最多,阳性检出率为49.3%,少数民族阳性检出率低,为28.8%。结论患儿麻疹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应注重婴幼儿麻疹病毒感染的预防,继续做好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通过合理预防接种来有效预防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某院门诊及住院儿童麻疹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疑似感染麻疹病毒的儿童268例,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采集,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麻疹病毒IgM。结果268例疑似麻疹患儿检出MV IgM抗体阳性120例,阳性率为44.8%;两年MV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季度不同发现,麻疹病毒感染各季度均有发生,第二季度MV感染患儿较多,为发病高峰期,MV阳性检出率可达49.3%,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MV阳性检出率较低;按照月份不同,发现发病高峰期集中于4~6月份,与季节分布一致;按照年龄分布,疑似麻疹病毒感染患儿集中于1~3岁,7~14岁年龄较少,但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0~1岁,高达60.0%,根据年龄的增长MV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按照民族分布,汉族所占人数最多,阳性检出率为49.3%,少数民族阳性检出率低,为28.8%。结论患儿麻疹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应注重婴幼儿麻疹病毒感染的预防,继续做好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通过合理预防接种来有效预防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福州市麻疹病毒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及种系进化分布,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病毒的N基因C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N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aa序列,然后用DNASTAR MegAlign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基因种系进化特性分析。结果:福州市麻疹分离株均为H1a基因亚型,3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00%,在遗传树图中分属于1个独立分支,与疫苗株S191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87.5%,aa同源性为91.9%~92.1%。结论:福州麻疹野病毒与疫苗株S191在核苷酸与aa序列均存在较大差异,在麻疹监测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病原学的监测和麻疹遗传变异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 了解浙江省麻疹野毒株的抗原性变异状况以及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麻疹国际标准株Edmonston株、疫苗株沪19l与近几年浙江省分离的麻疹野毒株(浙98-5和浙00-4)分别制备免疫血清,与各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并分别对不同来源的人群血清测定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麻疹野毒株浙98-5与疫苗株沪川和Edm株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2.6,浙00-4与上述两毒株的抗原比分别为7.30和5.65,其抗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麻疹疫苗初免儿童和麻疹急性期病人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03和5.04,明显低于疫苗株沪19l,GMT分别为68.12和11.76。但健康人群血清对两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无显性差异。结论 浙江省麻疹野毒株已出现较明显的抗原性变异,现行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Q95a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和麻疹病毒在Q95a细胞上的生长特点。方法 组织培养法。将麻疹野毒株和麻疹疫苗株分别接种在长满呈单层的Q95a和Vero细胞上,观察细胞病变的形态;同时在不同的时段检测细胞中和培养液中病毒的含量,绘制病毒生长曲线;比较RPMI1640,DMEM,MEM3种培养基培养的Q95a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结果 在Q95a细胞中麻疹野毒株和疫苗株都能增殖,而在Vero细胞中只能培养麻疹疫苗株;麻疹病毒在Q95a细胞中增殖速度快,从Q95a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时间早于Vero细胞;其病变特点是引起细胞融合,病毒滴度最高可达5.0LogTCID50/100μl;3种培养基培养的Q95a细胞的形态和对病毒敏感性是一致的。结论 对于麻疹病毒,Q95a细胞的敏感性高于Vero细胞。Q95a细胞的培养可以使用包括MEM在内的多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深圳市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 对深圳市专科医院2000~2002年的19例临床诊断为麻疹病例的咽拭子和尿液提取RNA,通过 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血凝索(H)基因序列,并克隆到PMD18-T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分析麻疹病毒和Genebank中麻病毒的各基因型代表株序列的同源性。结果 19株麻疹病毒H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96.2%~100%,和H1基因型代表株相比同源性为96.4%~99.3%。结论 深圳市麻疹流行株属于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