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制备载紫杉醇的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PTX/TPGS-CR)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透析法,以载药量、包封率及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PTX/TPGS-CR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以溶血实验及血管刺激性实验初步考察PTX/TPGS-CR纳米胶束的安全性。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考察PTX/TPGS-CR纳米胶束对Hela细胞的毒性。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性和流式细胞仪定量考察Hela细胞对PTX/TPGS-CR纳米胶束的摄取情况。结果制备工艺优化后制得的PTX/TPGS-CR纳米胶束粒径为(197.3±4.4)nm,PDI为(0.131±0.021),电位为(-31.8±0.5)mV,载药量为(48.20±3.03)%,包封率为(87.26±4.91)%。溶血实验结果表明,其溶血率低于1.71%;血管静脉注射无明显刺激性。其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能被Hela细胞高效摄取。结论PTX/TPGS-CR纳米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安全性好,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稍优于Taxol?。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载紫杉醇(PTX)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胶束(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该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PTX/TPGS-CR胶束制剂的外观、复溶性、粒径、多分散系数、载药量及包封率作为指标,以不同浓度甘露醇、葡萄糖、乳糖、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单用和复合使用,对制剂冻干效果进行评价,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并对添加了最佳冻干保护剂的PTX/TPGS-CR胶束冻干制剂复溶后3 d稳定性及冻干制剂室温放置6个月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0.4%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的PTX/TPGS-CR胶束制剂具有良好的外观及复溶性、较小的粒径与多分散系数、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复溶后3 d内稳定性良好。在室温环境下储存6个月,制剂的外观、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包封率及载药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选取0.4%蔗糖作为PTX/TPGS-CR胶束的冻干保护剂,复溶及常温下储存6个月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载紫杉醇(PTX)聚乙二醇(PEG)修饰的大黄酸偶联物胶束(PTX/CRmP胶束)的冻干保护剂,并对添加最佳冻干保护剂后的PTX/CRmP胶束制剂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PTX/CRmP胶束制剂的外观、复溶性、粒径、多分散系数(PDI)、载药量及包封率作为指标,优选分别以0.1%、0.2%、0.4%葡萄糖、甘露醇、蔗糖、乳糖作为冻干保护剂的最佳方案;并探讨添加最佳冻干保护剂的PTX/CRmP胶束制剂与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伍后以及在高温、高湿、长期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 以0.2%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的PTX/CRmP胶束制剂具有良好的外观及复溶性、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较小的粒径与PDI,故0.2%甘露醇是最佳冻干保护剂;添加0.2%甘露醇的PTX/CRmP胶束制剂与0.9%氯化钠溶液配伍后,在24 h内粒径、PDI均有减小,故选0.9%氯化钠作为最佳配伍溶剂;在高温、高湿以及储存3个月的条件下,添加0.2%甘露醇的PTX/CRmP胶束制剂的外观、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PDI、电位均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结论 添加0.2%甘露醇的PTX/...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表儿茶素(EC)与4β-(2-氨基乙硫基)表儿茶素(Cya-EC)的浓度,研究比格犬口服威麦宁胶囊后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经盐酸巯乙胺衍生化处理后,以乙腈"水(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Waters BEH Shield RP_(18)(100 mm×2.11 mm,1.7μm)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源,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定量分析所用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91.1→138.9(EC)、m/z366.1→288.9(Cya-EC)和m/z 260.2→116.3(内标:普萘洛尔)。结果:测定血浆中EC及Cya-EC的线性范围均为10~2000 ng·m 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4.82%,准确度均在±4.86%以内;使用DAS3.0药代动力学软件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EC及Cya-EC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66.3和90.4 h,AUC0-∞分别为2 114.7和12 909.5 ng·h·m L~(-1)。结论:本文建立的UPLC-MS/MS法运行时间短、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血浆用量少,适用于比格犬口服威麦宁胶囊后体内EC及Cya-EC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田娥  王鸽  陈敏婷  张玮  奉建芳 《中草药》2018,49(24):5780-5786
目的将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ol polyethylene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接枝于壳聚糖(chitosan,CS)分子中,形成共聚物TPGS-CS,并以紫杉醇(paclitaxel,PTX)为模型药物,构建TPGS-CS/PTX载药胶束,考察其在大鼠各肠段吸收情况。方法将琥珀酸酐(succinic anhydride,SA)、4-二甲氨基吡啶(4-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与CS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备TPGS-CS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物进行表征。以PTX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载药聚合物胶束,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用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胶束形貌;基于在体肠吸收实验计算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absorption rate,Ka)。结果红外与核磁结果表明,TPGS通过酰胺键接枝于CS上;TEM观察结果显示,胶束微观形态规整、粒径均匀;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证实,与PTX参比制剂相比,TPGS-CS/PTX胶束在大鼠各肠段吸收速率提高20%,提示该胶束载药系统可能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结论成功构建了TPGS-CS胶束载药系统,胶束性质优良,与PTX参比制剂相比,一定程度提高了PTX的吸收速度常数,促进药物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载紫杉醇(PTX)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聚合物胶束制备工艺。方法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为考察指标,对载药和透析方法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PTX/CR聚合物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载药方法为透析法,最佳载药工艺以乙醇(30 mg/m L)作为PTX溶剂,载体CR浓度为7 mg/m L,药载比1∶1.4。结论 CR聚合物通过物理包载PTX形成载药量和包封率较好、粒径小的载药聚合物胶束。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LC-MS/MS法测定毛蕊花糖苷单次、多次给药后在大鼠和比格犬血浆中的浓度,并对其在两种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方法:SD大鼠单次、多次灌胃给予毛蕊花糖苷40 mg·kg-1和静脉注射10 mg·kg-1,比格犬单次、多次灌胃给予毛蕊花糖苷20 mg·kg-1和静脉注射5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DAS 2.0软件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毛蕊花糖苷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比格犬的达峰时间和最大血药浓度是大鼠的两倍多,比格犬吸收的速率和清除率明显小于大鼠;表观分布容积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在大鼠某一脏器组织有特异性分布,在比格犬体内无特异性分布;比格犬血药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较大鼠的高,表明毛蕊花糖苷在比格犬体内吸收程度较高,药物滞留时间也较长。结论:毛蕊花糖苷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载紫杉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胶束,提高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强紫杉醇药物在体内的利用率.方法:使用薄膜-水化-超声方法合成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以商品化的紫杉醇注射液作为对照,大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柬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PCL-PEG-PCL胶束显著地延长了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循环时间和消除半衰期.结论: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柬明显地提高了紫杉醇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斑蝥素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云洁  朱春燕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88-2091
目的:测定斑蝥素单剂量静脉和口服给药后的比格犬体内的药-时曲线,并与斑蝥素静脉单剂量给药相比,计算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方法:6只比格犬给药,血样盐酸酸化后,乙酸乙酯萃取,使用GC-MS方法测定血浆中的微量斑蝥素,用WinNonLin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比格犬静脉注射斑蝥素(34 μg·kg~(-1))的主要药代学参数:AUC(203.5±23.8)h·μg·L~(-1),CL(168.8±18.6)mL·h~(-1)·kg(-1).t_(1/2)(0.69±0.03)h;比格犬单剂量口服斑蝥素(102μg·kg~(-1))主要药代学参数是:AUC(160.4±26.9)h·μg·L~(-1),CL(649.1±97.7)mL·h~(-1)·kg~(-1),t_(1/2)(0.38±0.1)h.与静脉注射相比,生物利用度为26.7%.结论:比格犬口服斑蝥素后,斑蝥素在犬体内的吸收较少,提示要提高斑蝥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临床用药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奥克梯隆型皂苷元奥克梯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进行提取,通过HPLC-MS/MS分析测定单剂量灌胃给予奥克梯隆后比格犬血浆样品中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奥克梯隆在10~5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1.21%,提取回收率均高于82.15%;比格犬灌胃给药15 mg·kg~(-1)奥克梯隆后,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现象,奥克梯隆在比格犬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2.33±0.52)h,峰浓度(C_(max))为(3 486.70±494.24)ng·mL~(-1),t_(1/2)为(3.10±0.41)h,血浆中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为(26 491.33±5 394.86)h·ng·mL~(-1)。结论奥克梯隆口服后达峰较快,消除缓慢,滞留时间较长,体内吸收较少,且该化合物在体内吸收代谢可能存在肝肠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比格犬血浆中知母皂苷B-Ⅱ的LC-MS/MS测定方法,并应用于知母皂苷B-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液相色谱分离采用ODS柱(150 mm×2.1 mm,5μm),以乙腈-0.05%甲酸溶液(35∶65)为流动相,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MRM负离子模式。将6只比格犬随机分成2组,单剂量交叉静注或口服知母皂苷B-Ⅱ,剂量分别为2,30 mg.kg-1,定时采集血样,测定比格犬体内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比格犬静注和口服知母皂苷B-Ⅱ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21507±7307)、(313±149)ng.mL-1;AUC0-t分别为(19177±5692)、(1879±738)ng.h.mL-1;AUC0-∞分别为(19770±5879)、(2153±695)ng.h.mL-1;t1/2分别为(7.81±2.61)、(6.01±5.28)h;MRT0-t分别为(2.89±0.39)、(6.27±1.80)h;MRT0-∞分别为(3.88±0.39)、(8.59±3.18)h。结论该法可用于比格犬血浆中知母皂苷B-Ⅱ的检测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比格犬口服知母皂苷B-Ⅱ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72±0.29)%。  相似文献   

12.
吴浩  狄留庆  单进军  康安  祖强  周伟  邹葭霜  李晨  易伟 《中成药》2014,(6):1176-1181
目的建立红景天苷在大鼠血浆内的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红景天苷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茶碱为内标,运用UPLC-MS/MS法检测大鼠灌胃(20 mg/kg)和尾静脉注射(5 mg/kg)给药后血浆中红景天苷的血药浓度,应用DAS2.1.1药动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口服红景天苷在大鼠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 z)为(49.56±19.26)min;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3.28±0.66)mg/L;平均滞留时间(MRT0-t)为(56.84±6.61)min;曲线下面积(AUC0-∞)为(235.95±65.72)mg/(L·min);清除率(CL)为(0.091±0.027)L/(min·kg);经剂量校正后,口服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3.17%。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红景天苷在大鼠血浆中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霍美蓉  周建平  魏彦  吕霖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4):1876-1880
 目的研究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进行靶向性评价。方法采用透析法制备紫杉醇阳离子壳聚糖胶束。昆明种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20mg·kg-1的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和紫杉醇注射液,采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量,以各组织药动学参数(AUC、MRT)和靶向参数[相对摄取率(re),峰浓度比(Ce),靶向效率(te)]为靶向评价指标。结果PTX-ACM粒径为179.9nm,Zeta电位为-28.0mV,载药量为34.59%,包封率为89.90%。肝对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和紫杉醇注射液的最大摄取量分别为给药量的91.84%和21.99%,以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在肝、脾中的AUC分别提高35.61倍和168.74倍,MRT分别延长17.13和24.92倍,靶向效率(te)分别为1617.69和736.85,而对照组肝脾te仅为3.64和0.35;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肺中药物分布略低于紫杉醇注射液,AUC为紫杉醇注射液的93.37%,而MRT是其3.31倍;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在心脏、肾脏的分布显著降低,AUC分别为对照组的27.21%和43.43%,ρmax为对照组的38.76%和19.10%,而MRT分别为对照组的1.44和1.17倍。结论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具有优良的载药性能。相对于紫杉醇市售注射液,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具有极显著的肝、脾组织靶向及滞留特性,肺中分布与紫杉醇注射液相似,且具有更强的滞留特性,有利于该组织的肿瘤治疗,并可显著降低紫杉醇的心脏和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14.
林霞  唐星  徐宇虹  张宇  何海冰  杨子毅 《中草药》2015,46(23):3526-3532
目的对比研究去甲斑蝥素脂质微球注射液(NCTD-LM)和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NCTD-I)连续90 d静脉滴注给予Beagle犬的毒动学特征,并研究毒性剂量下2种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蓄积情况。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各组Beagle犬在首次给药、连续给药44和90 d的血药浓度,并计算毒动学参数。结果分别静脉滴注给予Beagle犬0.8、1.6和3.2 mg/kg NCTD-LM后,首次给药后AUC0-t分别为(2.22±0.53)、(4.77±1.13)和(13.4±3.6)h·mg/L,t1/2分别为(1.37±0.18)、(1.64±0.42)和(1.98±0.25)h;90 d后其AUC0-t分别为(3.58±0.95)、(11.4±2.0)和(23.5±3.9)h·mg/L,t1/2分别为(3.87±1.90)、(5.75±3.29)和(5.84±2.45)h;2.4 mg/kg静脉滴注给予Beagle犬NCTD-I后,首次给药和90 d后其血浆AUC0-t分别为(9.07±2.09)和(14.1±3.0)h·mg/L,t1/2分别为(2.84±1.34)和(3.53±1.26)h。但各组动物在停药15和30 d后,血药浓度均低于定量下限。结论 NCTD-LM在Beagle犬体内0.8~3.2 mg/kg剂量内呈现非线性药动学特征。2种制剂连续静脉给予Beagle犬90 d,血药浓度、AUC0-t和t1/2均随给药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但无长期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倩  杨坛  黎枰坪  奉建芳  林世源  陈卉  吴卫  张玮 《中草药》2020,51(21):5440-5446
目的 制备左旋肉碱修饰的壳聚糖-硬脂酸(LC-SA/CS-SA)纳米胶束,包载紫杉醇(PTX)且协载槲皮素,考察胶束特性,并以大鼠在体肠循环评估给药系统对PTX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硬脂酸(SA)通过酰胺化反应接枝于壳聚糖(CS),形成共聚物CS-SA;采用核磁共振H谱、红外光谱鉴定产物结构;以PTX为主药,槲皮素为辅药,采用激光粒径分析、Zeta电位分析和HPLC分析分别考察了胶束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胶束形貌;芘荧光探针法测定LC-SA/CS-SA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透析袋法考察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评估载药胶束的促吸收作用。结果 红外与核磁结果表明SA通过酰胺键接枝于CS;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呈类球形,粒径为(148.3±1.7)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6±0.07,Zeta电位为(24.600±0.167)mV,CMC为14.31 μg/mL;体外释放结果表明,与市售紫杉醇注射剂相比,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LC-SA/CS-SA载PTX胶束具有明显缓释效应;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表明,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胶束对载药PTX的胃肠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构建的协载槲皮素的LC-SA/CS-SA载PTX胶束性能优良,促进了PTX的大鼠肠吸收,具有增强药物口服吸收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6,(7)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荭草花提取物后的大鼠血浆中3种成分(原儿茶酸、山柰素-葡萄糖苷、檞皮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研究这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5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结果:静脉注射荭草花提取物后原儿茶酸、山柰素-葡萄糖苷、槲皮苷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分别为(41.9±12.3)min、(71.3±56.8)min和(90.3±74.8)min,达峰浓度(1.7±0.7)μg/m L、(2.1±0.9)μg/m L和(8.7±3.7)μg/m L。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适用于原儿茶酸、山柰素-葡萄糖苷、檞皮苷3个成分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测定,3个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7.
赖梦琴  张鹏  杨明  李翔  张婧 《中草药》2021,52(3):669-676
目的制备共载吉西他滨单磷酸盐(gemcitabine monophosphate,GMP)/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靶向纳米粒并对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金正均Q值法筛选GMP/紫杉醇协同比例;采用钙磷沉淀-微乳法、薄膜分散法制备1,2-二硬酯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聚乙二醇-c RGD修饰的非对称脂质双层紫杉醇/GMP纳米粒(P/G-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马尔文激光粒度仪、超滤离心法、LC-MS/MS、流通池法测定P/G-NPs的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行为,并对P/G-NPs iv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GMP/紫杉醇联用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7∶1,按照该配比制备得到P/G-NPs外观呈乳白色光,粒子形态呈球型,平均粒径为(85.7±10.5)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4±0.06,Zeta电位为(18.30±0.63)m V。GMP和紫杉醇的包封率分别为(93.60±1.20)%和(98.70±0.50)%,载药量分别为(6.300±0.100)%和(0.800±0.004)%。体外释放行为显示P/G-NPs可实现药物的p H值敏感性缓释。药动学参数显示,P/G-NPs药-时曲线下面积是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单磷酸盐混合溶液的6倍。结论钙磷沉淀-微乳法、薄膜分散法联用可实现溶解度相异的GMP、紫杉醇的按比例协同包载,得到稳定性良好的p H值敏感性靶向纳米粒,为更好发挥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痧药蟾酥丸Beagle犬急毒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 MS)建立Beagle犬血浆的代谢指纹谱,测定Beagle犬空白组血浆、对照品、给药组血浆总离子流图谱,并对给药血浆进行方法学验证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建立了UPLC/TOF MS方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的蟾酥二烯内酯类化合物,成功地应用于Beagle犬灌胃给予蟾酥丸后血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结论:本实验为痧药蟾酥丸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化学依据,为痧药蟾酥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给药引起临床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模拟鱼腥草注射液临床静脉给药的用法用量,分别给予草犬、Beagle犬静脉滴注,观察给予成品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蒸馏液、聚山梨酯80氯化钠注射液后动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种犬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聚山梨酯80氯化钠注射液后均在10分钟内出现烦躁、皮肤骚痒、面部(耳朵、嘴唇)、腹部皮肤红斑,耳唇颊水肿、眼内巩膜充血、精神萎靡、无力等严重不良反应,滴注速度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聚山梨酯80浓度低至0.01mg/ml不良反应发生不明显;鱼腥草蒸馏液无不良反应发生;不同工艺制备的鱼腥草蒸馏液、聚山梨酯80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结果一致。结论: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可引起犬严重不良反应,其原因可能是其所含聚山梨酯80所致,药物成分鱼腥草蒸馏液未见不良反应发生;聚山梨酯80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其质量、工艺过程、滴注速度、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化奥曲肽修饰紫杉醇加五味子乙素胶束的处方,建立胶束中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构建具有靶向性的奥曲肽修饰紫杉醇加五味子乙素胶束.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了处方中影响包封率的三因素(Soluplus/PTX、Soluplus/TPGS1000、水化时间),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奥曲肽修饰紫杉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