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副反应。方法 10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例,病人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术后6~8周期化疗,随机分为大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2组:大分割放射治疗组2.9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43.5 Gy;常规分割治疗组2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50 Gy。结果大分割放射治疗组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和85.7%,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8%和6.1%,急性2~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8%和6.1%(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后期反应发生(臂丛损伤、皮肤溃疡形成、放射性肺炎等),心电图所示两组心肌缺血性改变也无明显差别。结论大分割放射治疗缩短了治疗时间,其总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疗后毒副作用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无明显差异,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辅助放疗的替代放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患者的近期 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方法:选取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6 月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 110 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大分割组,各 55 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放疗,大分割组采用大分 割调强放疗。 结果:治疗后,常规组外周血 CD3 + 、 CD4 + 水平及 CD4 + /CD8 + 比值低于大分割组, CD8 + 水平高于大分割组( P <0.05 ); 治疗后两组外周血糖类抗原 15-3 、糖类抗原 125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大分割组低于常规组( P <0.05 );大分 割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美容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大分割组治疗时间及费用均低于常规组。结 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给予大分割调强放疗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大分割调强放疗; T 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辅助放疗上的作用。方法对9例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A组)及13例患者(B组)分别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及常规放疗。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全部病例无1例出现局部复发。三维适形放疗组6例发生Ⅰ级放射性皮肤损伤,2例发生Ⅱ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无1例发生Ⅰ级放射性肺炎;常规放疗组9例发生Ⅰ级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发生Ⅱ级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发生Ⅰ级放射性肺炎。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与美容效果相当,在布野的精确性及乳腺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肺组织和心脏的的保护方面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分割方式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保乳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分割放疗(CF-WBI)治疗,观察组进行大分割放疗(HF-WB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CA15-3(CA15-3)、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EA、CA15-3、CA125、AF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进行HF-WBI治疗可取得与CF-WBI治疗相同的效果,且利于改善CEA、CA15-3、CA125、AFP水平,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不会引发严重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NSM)治疗早期乳腺癌(T0/1/2 N0/1 M0)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20年1月进行MWA或NSM治疗的8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MWA组30例,NSM组53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按1∶1平衡两组基线特征。主要评价指标为肿瘤进展,次要评价指标包括总生存、美容满意度和并发症。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平均肿瘤大小2.3 cm(0.3~5.0 cm);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各19例,基线特征平衡。中位随访时间34.1(四分位数23.1~41.1)月。所有肿瘤均取得技术成功。转移性淋巴结处理,两组各消融/切除腋窝淋巴结4例(4/19,21.0%)。MWA组术后辅助全身性治疗比NSM组少(36.8% vs 73.7%,P=0.02)。共有6例发生肿瘤进展,其中MWA组3例,NSM组3例。MWA组术后42月发生1例局部肿瘤进展,28月发生1例同侧乳房转移,32.8月发生1例脑转移;NSM术后10.2月、31.2月各发生1例同侧乳房转移,34月发生1例骨转移,两组肿瘤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两组均无乳腺癌相关死亡和严重并发症(P>0.05)。但MWA组手术时间短(32 min vs 133 min,P < 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3 d vs 5 d,P < 0.001)、美容满意度更好(P < 0.001)。  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中位随访期间MWA取得了与NSM相似的治疗效果及更好的美容满意度,MWA为不愿或不耐受手术患者提供了微创安全可耐受的局部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采用不同分割剂量超分割放疗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限期SCLC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化疗和超分割放疗,对照组放疗的总剂量是45 Gy,观察组放疗的总剂量是60 Gy。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43%vs 71.43%,χ2=4.629,P=0.031);观察组患者1、2、3年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不影响疗程。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限期SCLC患者,适当加大分割剂量,则近远期疗效更好,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更高,且毒副反应未明显增多,安全性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射治疗患者局部外用三乙醇胺乳膏,观察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和乳房长期美容效果。方法将109例接受保乳术后放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3例。两组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第1次放疗结束后开始局部外涂三乙醇胺,比较两组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损伤程度及发生率,跟踪随访3年的乳房长期美容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乳房皮肤急性放射反应发生率为100%,其中观察组均为1-2级的轻度放射反应,而对照组有15%(8/53)发生3级放射反应(P〈0.001)。跟踪随访3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乳房长期美容结果变差率分别为29%(16/56)、62%(33/53)(P〈0.001)。结论局部外涂三乙醇胺,能减轻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急性皮肤放射反应,有效地改善放疗后的长期美容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分割及常规分割放疗对骨转移癌痛的疗效。方法 4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大分割放疗组21例,300 cGy/次,每周5次,DT:3 000 cGy,常规分割放疗组22例,200 cGy/次,每周5次,DT:4 000cGy。结果全组放疗止痛总有效率为81.4%,大分割放疗组止痛有效率为80.95%,常规分割放疗组止痛有效率为81.82%,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1周内上痛起效率大分割组为71.43%,常规分割组为72.7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疗是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放疗分割方式有效率和放疗1周内止痛起效率无显著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如病情、预后及经济情况等来选择。  相似文献   

9.
同期缩野超分割放疗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0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同期缩野超分割放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方法。结果表明: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放疗结束时和放疗后3个月,实验组鼻咽肿瘤全消率均为92.67%.颈淋巴结全消率为71.1%和97.4%。对照组鼻咽肿瘤全消率为74.1%和75.9%,颈淋巴结全消率为42.1%和0.5%;CT疗效Ⅰ级:实验组为51.9%,对照组为25.9%。P<0.05。毒副反应:皮肤反应,Ⅲ度皮炎实验组为24.1%,对照组为12.9%;口咽粘膜反应,Ⅲ度粘膜反应实验组59.3%,对照组40.7%。P<0.05。两组均未出现Ⅳ度皮肤反应及Ⅳ度日咽粘膜反应,均未中断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回生口服液治疗食道癌及其副反应。方法:对68例食道癌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联合组(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联合回生口服液组)和常规适形放疗组,每组34例,全部经病理证实。全部采用10Mv的X线外照射,常规适形放疗组1次/日,2Gy/次,总剂量64-68Gy/6-7W,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联合回生口服液组在照射44Gy后,每日2次,每次剂量为1.5Gy,两次放疗之间间隔6小时,总剂量为65-68Gy/5-6W.放疗开始即口服回生口服液,每次1支(10ml),一日三次,至放疗结束后4周。结果:1、3年局控率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联合咽生口服液组为82.4%、61.8%,常规组为41.2%、29.4%.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联合回生口服液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1.2%,常规组为44.1%、23.5%(P〈0.05)。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联合回生口服液组较常规组放射性食道炎低,分别为20.6%和38.2%(P〈0.05),余副反应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道癌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联合回生口服液组能提高食道癌的治疗效果,患者对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联合回生口服液组的耐受性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疼痛及乳房外观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单发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切除术组(n=44)和微创旋切术组(n=83)。开放切除术组行常规开放式切除手术治疗,微创旋切术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结果  双侧乳腺超声下均表现为乳房皮肤回声清晰,腺体回声呈散在光点,分布欠均匀,内可见不规则稀疏区。微创旋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术后6、12、24 h,微创旋切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和对乳房形状、大小、柔软度、对称性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微创旋切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显著优点,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美观性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CT表现。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n=68)和联合调强适形放疗组(n=68),同步放化疗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组给予IMRT技术同步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CT表现、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VEGFR-1)、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25(CA125)]及不良反应。  结果  联合调强适形放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同步放化疗组(P < 0.05),CT可用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与同步放化疗组相比,联合调强适形放疗组IgA、IgM、IgG水平较高(P < 0.05),VEGF和VEGFR-1水平较低(P < 0.05),CEA、SCC-Ag、CA125水平较低(P <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MRT技术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更小,还可下调VEGF和VEGFR-1水平,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现况,并初步分析其发生Hp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通过发送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协和医院长期随访IBD患者及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北京社区居民展开调查。收集两组人群一般资料、Hp感染相关信息、环境因素等资料。比较两组人群Hp阳性率差异并分析IBD患者Hp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本研究IBD患者122例、社区居民1739例。两组人群倾向性评分直方图高度一致。IBD患者Hp阳性率显著低于社区居民(13.1%比42.7%,P<0.001),且两组Hp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高呈逐渐升高趋势,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BD患者中Hp阳性者长期共餐者Hp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Hp阴性者(43.8% 比18.9%,P=0.006)。  结论  IBD患者Hp感染率较社区居民降低,其发生Hp感染可能与长期共餐者Hp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对Ⅰ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 CRS)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收住民航总医院急诊综合病房并诊断为Ⅰ型CRS的2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CRS组), 选取同期诊断为单纯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用药情况, 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肾动脉RI对Ⅰ型CRS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心率及脉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CRS组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尿肽、肌酐水平、呋塞米剂量以及肾动脉RI均高于对照组, 而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8, 取最佳截点值0.70时预测Ⅰ型CRS的敏感度为80%, 特异度为80%。  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手段, 肾动脉RI可与传统方法相互补充, 对诊断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保乳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放疗期间不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在放射治疗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放射治疗开始后和结束前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测试,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放射治疗后期明显降低,与放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放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两组后比较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实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进行和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 中位年龄53岁, 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 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 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 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 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15, 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0.175~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  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1组,观察组给予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24、48、72 h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3月、12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月随访融合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12月随访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或12月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术后12月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腰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对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 202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 组。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徒手定位药物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运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 < 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徒手定位药物注射治疗,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对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疼痛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可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肩关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联合缝线桥双排修补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因巨大肩袖撕裂伤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手术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接受肩关镜下缝线桥双排修补术;实验组25例,接受肩关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联合缝线桥双排修补术;比较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短期疗效与再撕裂率差异。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及Constant-Murley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的Constant-Murley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实验组治疗后的Constant-Murley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治疗总优良率(96.00%)高于对照组(64.00%)(P < 0.05);两组再撕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外科治疗领域,选择肩关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联合缝线桥双排修补术行对症治疗,可在短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关节活动度与肌力,提升生活质量,整体疗效确切,再撕裂风险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